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74544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沙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长沙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

长沙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为促进长沙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长沙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

以创新与创业为发展动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展生

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业市场化、品

牌化、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服务业龙头企业、示范集聚区、主

导产业和基础平台,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把长沙

建设成中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为长

沙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建设“四更”长沙、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

局和实现基本现代化阶段性目标提供厚实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共享。

以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为宗旨,强化为

民服务、为企服务和为城服务,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生活

需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发展公共性服务业

—1—

满足城市公共需求,创造民生共享环境。

高端引领,集聚发展。

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产

业高端化和绿色化。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

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主体的地位,引导服务业集

聚发展,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国际品质,长沙特色。

强化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长沙标识,

大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服务业企业,谋划一批富有长沙文化特

色的重大全局性项目,完善城市的现代化创新功能、商务功能、

文化功能、会展旅游功能、人居功能。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主要载体作用,

利用生产要素和人口密集的优势,加快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推

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县域流动,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加快构筑城

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努力提高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

深化改革,创新创业。

深化行政、社会、经济、文化体制改

革,推进国有企业、垄断行业、事业单位改革,释放服务业改革

红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对

服务业小微型企业支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将长沙建设成为中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性

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

流中心,打造成为有特色、强辐射、高品质的文化创意之都、移

动生活之都、现代物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现代金融基地、科

—2—

技服务基地、健康养老基地。

产业发展迈上台阶。

“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

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到2017年,力争实现服务业与第二产业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基本持平;到2020年,力争实现服

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

的比重达到50%,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

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0%左右。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显著增强,消费

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在新兴服务业领域,

培育形成2-3个在全国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门类。

空间格局拓展优化。

注重现代服务业带动新型城镇化,服务

业空间格局向外围拓展,基本形成“一核一轴十片”的产业格局。

到2020年,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三县(市)的服务业增加

值占该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到2020年,全市年营业收入过百亿的

服务业企业达8家,新引进50家左右的国际知名服务业企业;

建成17个左右龙头企业引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省级

以上服务业示范集聚区。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基本建立,服务业

创新创业、行业自律、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继续完善。

务业双向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利用外资

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比重达到全国水平。

—3—

表1长沙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0年

年均

增速%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15905.73][29300.00]12.0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3834.77700011%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155—

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43.155—

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社会从业人员人数比重%43.750—

年营业收入过百亿的服务业企业家48—

省级以上服务业示范集聚区个217—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0—

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亿美元18.733815%

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占比%42.560—

注:

[]表示5年累计数。

二、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发展生产服务、流通服务、个人服务

和社会服务,重点发展十大行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现代金融

健全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完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

等各类金融组织,大力支持长沙银行、湖南湘江新区农村商业银

行等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发展金融控股集团、金融租赁

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等新型地方性金融机构,搭建期

货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金融机

—4—

构,构建“全牌照”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金融新业态,发展融资担

保、金融租赁、消费金融、股权投资、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大

力发展离岸金融。

积极争取获批下一批国家投贷联动试点资格。

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优势行业的中

长期信贷支持,健全金、政、企合作长效机制,引导和支持有条

件的企业挂牌上市,持续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有

效运作长沙市产业投资基金。

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推动区域股权

交易、信贷产品转让、碳金融交易等市场建设,推动设立稻谷、

有色金属等大宗优势产品交割库,大力发展保险业,健全金融安

全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金融功能区,重点建设芙

蓉中路金融街、湘江金融外滩产业带、滨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长

沙金融后援服务中心、高新区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园。

到2020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速12%

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6%;全市保费收入突破350亿元,保

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超过3500元/人;引进、改制或设立

传统金融机构4-5家,培育和引进新兴金融机构3-4家,引进各

类金融后台服务中心4-5家,形成与长沙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

金融机构体系,将长沙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现代金融基地。

(二)现代物流

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特别是总

部型物流企业落户长沙,培育壮大本土物流市场主体,支持物流

企业开展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集成创新。

加快物流业

—5—

集聚发展,深入推进高星物流园、湾田国际物流城、海驿智能物

流园、普洛斯空港物流园、金桥物流中心、高岭国际商贸物流城

等园区的建设发展。

建设立体化物流网络,推动公路网络互联互

通,建设全国性铁路货运枢纽,积极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区

域性航空枢纽,构建以霞凝港、黄花国际机场为依托,公路、铁

路和内河航运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的

物流大通道。

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大力发展水运物流、空港物

流、保税物流、分销物流、冷链物流、国际商贸物流、城市配送

和应急物流,加快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和临空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

建立城乡一体物流体系,发展“互联网+城乡配送”,鼓励物流企业

在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布局村镇共同配送末端网点,提高“最后一

公里”物流配送效率,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

推进物流信息化和

标准化,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

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

载中心建设,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精准化、智能化。

提高物流全

链条标准化设施、设备和器具的应用水平,推动物流配送车辆标

准化、标识化,建立物流园区相关标准规范。

到2020年,力争将现代物流业培育为千亿级产业,全市社

会物流总额突破5万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显

著降低;强化长沙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的作用,打

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把长沙建设成为服务能力强、辐射范围广、

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物流基地。

—6—

(三)信息消费

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依托芯城科技园、中电软件园、

麓谷信息港等载体,引进一批知名的移动互联网企业,鼓励移

动互联网行业湘籍精英回长沙创业,规划建设“家湘园”,大力发

展移动生活产业集群、移动游戏产业集群、移动金融产业集群、

移动电商产业集群。

大力打造长沙北斗产业,突出军民融合,

加强特色应用,实施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产业化、高端产品制

造、特色应用示范和标准化战略五大工程,引进一批北斗领域

中央企业的龙头项目落户长沙,孵化一批北斗产业链相关创新

企业,建成从研发、芯片、终端、应用到市场的全北斗生态产

业链。

加强虚拟现实产业应用,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旅

游、文化、工业、医疗、教育、房地产等行业的应用,培育较

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打造用户、技术、硬件、内容、开发、

渠道、资本共同推动的产业发展生态圈,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

集聚区和产业应用示范区。

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以长沙高新区信息产业园、中

电软件园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北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等软件和信息服务聚集区;以长沙经开区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汽

车电子、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等高端电子产品制造和研发基地;

以浏阳经开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制造和研发产业基地。

建设云服

务基地,支持中国联通牵头建设中部地区IDC云服务中心,以

深圳证通联合中国电信的长沙互联网大数据科技产业园为基

—7—

础,打造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数

据开发服务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

开辟农村信息消费的蓝海,

积极推进农村宽带建设,创新农村支付体系,加强农村综合信

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产品消费、应用服务购买

消费、信息技术平台农民再消费,助推“三农”发展。

加强网络基

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提速工程、光纤到户工程、4G网络建设

工程、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工程和宽带乡村建设工程,申报建

设国际通信专用通道。

到2020年,长沙移动互联网全行业交易额达到1万亿元,

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从业人员10万人,将长沙打造成为“移

动生活之都”;北斗产业建成千亿产业,打造国内最具规模的北斗

产业基地、产业高端人才集聚地和产业应用示范集聚区。

(四)商贸商务

加强商业中心发展,构建以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

大型城市综合体为支撑,以中央商务区、大型城市综合体、特色

商业街、专业市场等为内容的商圈网络。

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

重点建设浏阳河风光带特色街、梅溪湖旅游商业特色街、中山路

商业街、三和路风情休闲街等特色商业街,大力发展以点式地铁

商业、条式地铁商业、立体化地铁商业为要素的地铁商业经济。

大力发展社区商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开拓社区服务,发展集商

品预购、网购线下体验、试穿试用服务、金融服务、便民服务、

智能快递柜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渠道社区商业。

提升农村商业发展

—8—

层级,鼓励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进入农村市场,构建以城区

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打通农村商业“最后一公里”,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构建大市场

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一环两轴四节点”的市场群空间布局,

重点建设金霞经开区市场群、望城经开区市场群、黄兴镇市场群、

丁字市场群、跳马镇(白竹)市场群、安沙镇市场群、双江口镇

市场群、永安镇市场群、莲花镇市场群、镇头镇市场群十个市场

群,重点建设金桥国际商贸城、高岭国际商贸城、安沙国际建材

城等专业市场。

深化商贸模式创新,推进互联网、云计算、物联

网、移动通信等现代技术在商贸领域的应用,加快培育“智慧商店”、

“智慧商圈”和“智慧流,通”突出打造湖南跨境产业园、湖南外贸综

合服务平台和青竹湖服务外包基地等开放型基地,推动跨境商贸

发展。

重点发展会展服务,积极抓好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运营,

组织好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等

重大展会活动,引进一批国际高端展会落户长沙,积极发展“网

上会展”和会展电子商务,推动长沙会展经济做大规模、扩大影

响、放大效应。

大力发展咨询服务,加速发展战略规划、营销

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等基础咨询服务,积极发展资产评

估、知识产权、会计、审计、税务等专业咨询服务,引进一批

外资咨询服务企业。

积极发展法律服务,支持以律师、公证、

司法鉴定等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业发展,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9—

改善法律服务发展环境。

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各类市

场主体做好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人才培训等人力资源市场化

配置服务,鼓励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级人才访聘、人才

测评、薪酬设计等服务项目。

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年

均递增10%以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覆盖全市所有乡镇

和95%以上的行政村;长沙会展产业形成千亿产业,将长沙打

造成为中部会展高地。

(五)科技服务

壮大特色研发设计业,加速推进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

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手工艺品设计、数

字媒体设计、勘察设计等领域水平。

重点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完善公共检验检测认证计量服务体系,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将湖南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打

造为中部地区检验检测知名品牌。

组建新型科技服务机构,深

化产学研用合作,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开放科研资源,面向市

场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服务,鼓励企业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

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加强专业服务平台建

设,加强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继续打造中电软件园、湖南省

大学科技园、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湖南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等

专业化公共平台(园中园)的建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0—

强化知识产权支撑,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体系,

加大对专利代理服务和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的支持力度,充分发

挥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湖南文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促进

专利、版权转化的平台作用,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

“十三五”期间,实现科技服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争

取建成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2-3家国家级工业设

计中心,打造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4-9家技术创新示范

企业。

到2020年,基本形成市场化机制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

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国家创新中心,

将长沙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科技服务基地。

(六)电子商务

做大做强电商平台和网商,培育壮大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引

进大型电商平台企业,支持发展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和大宗商

品交易平台,建设集交易、结算、信息、物流和融资服务于一体

的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

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

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和国

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国家级长沙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雨花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岳麓

区、天心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隆平高科技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六个

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建设。

拓展电子商务服务领域,鼓励发展餐

饮、住宿、文娱、旅游等生活服务类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社

区电子商务连锁超市,鼓励中小微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11—

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

鼓励线下线上融合发展,

支持大型实体零售、餐饮、家政、洗衣、家电维修、票务、生鲜

配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订店取、网络订票、预约上门

服务、社区配送等业务。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快建设金霞跨境

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支持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与境外企业合作,通过“海外仓”、“体验库”

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

“十三五”期间,全市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年均增长30%;引

进和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20家以上,其中,年交易规模超10

亿元的特大电子商务企业10家,年交易规模超100亿元的电子

商务企业3家。

(七)文化创意

继续做强传统优势行业,壮大影视传媒业、出版印刷业、演

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加快金鹰影视文化城建设,重点建设好

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黄花印刷科技园、长沙纸业大市场,扶

持田汉、琴岛、湖南大剧院等传统演艺企业和明和光电等演艺装

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加快麓谷动漫游戏信息城建设。

培育发展新

兴文化行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业、数字内容业、文博会展业,

办好中国(长沙)雕塑文化艺术节,以青苹果数据中心为龙头打

造“世界华文文献数据中心”,推动华凯创意、中广天择等文化企业

上市。

加快发展特色文化行业,做大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特色

行业,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影视文化、民

—12—

俗文化等独特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发展利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沙坪湘绣产业园、湖南湘绣城等建

设。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

知名品牌为依托,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

形成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龙头、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骨干、

各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的发展格局。

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制造业、现代农业、信息化、体育

等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发展新兴行业。

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发挥

长沙作为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平台作用,倡导健康向上

的文化消费观念,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大众文化消

费,开发中高端文化消费,培育特色文化消费,形成新的文化消

费增长点。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申创“媒体艺术之都”,努力

扩大“东亚文化之都”影响力,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鼓励对

外文化投资,支持文化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对

外文化版权贸易。

“十三五”期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年均增长

12%左右,长沙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排名保持在全国城市前10

位。

到2020年,全市新兴文化业态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达40%,

文化内容产业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全力打造国家创意中心,将长沙建

设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13—

(八)旅游休闲

强化旅游城市形象定位,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全面实施城市

大景区战略,培育旅游大产业,以“山水洲城?

游乐长沙”为品牌,

加强城市大营销,强化“显山、露水、美洲、靓城”的旅游城市形

象定位。

实施“六个一”重点任务,“一条名河”即规划建设浏阳河文

化旅游产业带,唱响最美九道湾;“一个平台”即建设长沙市智慧旅

游大平台;“一个品牌”即打造“长沙记忆”系列旅游商品大品牌;“一

个古镇群”即重点建设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道林等特

色古镇,打造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一个大景区”即把长沙作为一

个大景区来打造,实现长沙处处是景、处处可观、处处可赏;“一

批线路”即通过开通旅游巴士运营,推出娱乐休闲、山水洲城、红

色经典、悠悠古镇、畅游长沙5条精品线路,把全市各个景点串

联起来,形成一日游的精品旅游专线。

扶持旅游休闲新业态,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拓宽

“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发展新要素,大力发展文化

创意产业基地、健康养生基地、研学旅行基地、体育旅游基地、

探险旅游基地、科普旅游基地,积极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

飞行、邮轮游艇、康养旅游、特色民宿、体育旅游、研学旅游、

户外探险游等新业态产品。

实施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建设智慧旅

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营销平台、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推进无线

WIFI覆盖工程、旅游云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旅游指挥中心建设工

程、旅游手机APP开发工程,开展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酒店、

—14—

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旅游商品等项目示范试点。

进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

组建长沙市旅游发展集团,积极探索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

管理、统一营销、统一保护的旅游管理体制。

加强国有资产参与

旅游开发的力度,组建长沙旅游投融资开发总公司,加快引进各

类资金参与旅游休闲产业开发建设。

至2020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年均增长17%

以上;接待旅游总人数1.89亿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达130

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

比重7%左右;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15家,开发旅游精

品线路10条以上,培育5个以上的旅游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品品

牌,培育和打造3-5个常驻的国际著名节会旅游品牌;将长沙建

设成为立足中部、辐射全国、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休闲基

地。

(九)健康产业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

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

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加快发

展中医药体系,重点扶持发展中医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和基层中

医药事业,建设一批中医名院和特色中医专科,鼓励社会资本举

办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医药企业开设中医

坐堂诊所。

构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体

—15—

检、营养保健、妇幼保健、心理健康、公共卫生服务等健康管理

服务项目,培育发展健康养老、健康保险、健康体育、健康旅游、

健康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全

民化、健康管理信息化、健康体检普及化。

发展健康保险体系,

开发和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

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鼓励以政府购买服

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

务。

推进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湘江新区国际医疗健康城等重

大项目建设,引进一批世界顶尖的医疗机构以及健康管理、医养

结合项目,形成高端化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到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10.10张,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达到4.04人、注册护士达到5.25

人;将长沙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健康产业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