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632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器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民族器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器乐.docx

《民族器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器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族器乐.docx

民族器乐是各族人民用来演奏音乐以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民族器乐具有各种不同民族特色或地方的并表现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

我国民族乐器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第一章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及独奏曲目举例

    我国民族乐器约百余种,按我国民间传统习惯分类为:

“吹、拉、弹、打”四类。

    第一节       吹管乐器

    我国吹管乐器大部属木管性质,具有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声音响亮、善于演奏流畅旋律,常充当独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

按不同构造可分为三类:

    1、无簧哨的吹管乐器。

常见的有笛、箫等。

    2、带哨的吹管乐器。

常见的有管、唢呐等。

    3、簧管乐器。

常见的有笙、芦笙等。

    

(一)   笛

    笛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族乐器。

笛的音色清脆明亮,有丰富的吹奏技巧,常用于独奏。

其高音区高亢明亮的音色常用来演奏悠长的宽阔的旋律表现辽阔无际的意境,中音区甜美圆润的音色常用来演奏具有田园风味或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旋律。

富于色彩的滑奏、快速的断奏、历音、波音、顿音、垛音等丰富技巧,能演奏快速活泼的旋律,表现热烈欢快之情。

    传统笛子有梆笛、曲笛之分。

    梆笛以伴奏梆子戏而得名。

其形体较短小,音色刚健明亮。

演奏上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梆笛曲《喜相逢》表现情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的喜悦心情。

乐曲结构为变奏曲式。

第一段呈示主题,采用散起,缓慢的速度和大幅度滑音的运用表现惜别之情;第二段为第一次变奏,速度加快,采用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重逢的喜悦;第三段为第二次变奏,速度进一步加快,大量使用吐音和马蹄节奏型的反复出现,使情绪更趋欢快;第四段为第三次变奏,采用固定音型的穿插、花舌的多次使用、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情绪更为热烈地将音乐推向高潮。

[请欣赏梆笛独奏曲《喜相逢》

    曲笛以伴奏“昆曲”而得名。

音色较圆润柔和,形体较长。

演奏上重气息的控制,讲究运气的连绵不断和声音的悠扬曲折,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和连奏等技法润饰曲调。

力度变化细致,表现气质柔婉深情。

[请欣赏曲笛独奏曲《梅花三弄》

(二) 唢呐

    唢呐由哨子、管体、铜碗等组成。

其音色突出,粗犷高亢,音量极大,能与整个乐队抗衡;强奏时能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或宏伟的气魄,弱奏时能吹奏出箫一般轻柔优美的音色;其丰富的吹奏技法还能模拟鸟叫、人声等,是表现力很强的独奏乐器,在合奏中常担任主奏。

    唢呐曲《百鸟朝凤》原是流传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管乐合奏曲,以唢呐主奏旋律,充分发挥了唢呐的演奏技巧,把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欢叫的声音交织融会在一起,描绘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充满活泼、粗犷的生活气息。

[请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06:

40分]

    (三)管

    管由芦苇制作的哨子和木质管身组成,若将两支管并列同时吹奏称双管。

管的演奏技巧丰富,特别是滑音极富有感情色彩,能模仿人声、箫声和动物鸣叫声,是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独奏乐器。

[请欣赏《放驴》,04:

30分]

    (四)笙

    笙由笙斗、簧片、笙管组成。

其音色甜美、柔润、明亮,既能吹奏甜美的旋律,又能吹奏四度、五度、八度的双音和三和弦、七和弦等;也能运用吐音技巧发出近似弹拨乐器的音响,模拟军鼓声、马蹄声、锣鼓声等。

是表现力丰富的独奏乐器,在合奏中又以其柔润的音色起着调和作用。

    第二节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的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

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一)二胡

    二胡是我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拉弦乐器,由琴筒、琴杆、弦轴、琴弦、千斤、弦马构成。

二胡适宜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旋律,通过一些特殊演奏技巧也能演奏刚健有力或活泼欢快的旋律,还能模拟锣鼓声、马嘶、鸟鸣、马蹄声等。

是一件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独奏乐器。

    二胡曲《二泉映月》乐曲结构是自由变奏体,由引子、主题及其五次变奏组成。

引子短小紧凑,节奏由紧到松,音调由高到低,如一声叹息。

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

整个主题由忧郁、凄切的深思逐渐转为激动、愤懑的诉说,有层次地、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在苦难生活中的内心世界,令人有断肠之感。

五次变奏中,第一、二句变化较小,突出变化第三句,并引入新材料使主题不断深化。

演奏中力度变化幅度极大,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请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05:

06分]

   

(二)板胡

    板胡也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拉弦乐器。

板胡音色高亢明亮、刚健豪放,富有浓厚的特色,最宜于表现热烈欢腾、泼辣奔放的气氛。

高音区发音略带沙哑、尖细。

[请欣赏板胡独奏曲《秦腔牌子曲》,05:

52分]

   (三)京胡

    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音色高亢嘹亮,音域一般只有一个半八度。

    第三节  弹拨乐器

    按不同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可分三类:

    1、抱握弹奏类:

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秦琴、三弦等。

    2、平置弹奏类:

有古琴、筝等。

    3、打弦乐器:

用琴扦击弦发声的扬琴。

    弹弦乐器的音色清脆明亮,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表现力丰富,是民族乐队中极有特色、不可缺少的乐器。

    

(一)古琴

    又称七弦琴,历史悠久,周代已用于宫廷乐队和声乐伴奏,春秋战国时已是表现力较独奏乐器。

演奏形式有:

独奏、琴箫合奏、琴歌等。

古代留存的传统琴曲丰富,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二)筝

    筝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筝已流传在陕西,故又称“秦筝”。

其低音区音色浑厚结实;中音区明亮优美,是演奏旋律的主要音区;高音区清脆纤细。

演奏技巧丰富,能演奏流畅细腻的旋律,也能拨奏双音、和弦,及各种华丽的快速音型,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抒情委婉的情调,是表现力丰富的独奏乐器,也用于重奏、伴奏和合奏。

[请欣赏筝独奏曲《阳关三叠》,07:

30分]

   (三)琵琶

    琵琶的演奏技巧多样,表现力丰富。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作了生动描写。

传统琵琶曲结构有大曲(大套)和小曲(小套)之分,按内容有文曲、武曲之分。

文曲以表现文静细腻的意境和情趣为主;武曲则以威武雄、豪放爽朗的气概见长。

    琵琶曲《十面埋伏》为传统琵琶曲中的大套武曲。

乐曲以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为题材,描绘了历史上著名的垓下决战:

汉军刘邦在垓下设下埋伏,楚霸王项羽突围,败阵至乌江边自刎身亡,刘邦大获全胜。

全曲共13段,大致可分3大部分:

    1、战前准备:

[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

(1-5段)

  2、激烈战斗:

[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

(6-8段)

    3、战斗结局:

[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9-13段)

  [列营]是全曲的序引。

由高音区用“轮拂”手法奏出强烈、雄壮的军鼓声开始,然后以多变的节奏,游移多变的音调、节奏与力度的对比等,模拟号角声、炮声、战鼓声、马蹄声等描绘汉军营垒中旌旗高扬、战鼓咚咚、军号声壮、大将升帐、战士列队、严阵以待的临战前的紧张气氛。

  [吹打]用轮指奏出气势宽广而雄壮的曲调,具有古代军乐(吹打乐)的豪迈气概,令人联想起大将升帐、检阅众军的场面。

  [点将]、[排阵]、[走队]三段的音乐形象较接近。

节奏整齐,运用核心音调自由发展手法以及力度等的对比变化,描绘汉军频繁的操演和高昂的士气。

  [埋伏]以一个围绕中心音旋转且具有张驰结合节奏牲的音调为种子材料,通过模进以及旋律的递升递降,并以速度、力度的递增,制造神秘、阴森的埋伏气氛。

  [鸡鸣山小战]运用“煞弦”(指甲勾弦)技巧奏出节奏型,如短兵相接,发出的兵器碰撞声;之后节奏更为紧凑,音型上下模进,速度加快,使情绪更趋紧张。

  [九里山大战]是全曲的高潮,分三个层次逐一展开。

先是以快速的“夹扫”奏法表现汉军的勇猛攻势,将楚军层层包围,中间穿插了一段弱奏的模拟“箫”凄凉音色的“四面楚歌”声,以涣散楚军的军心;然后是用“拼双弦”技巧的厮杀呐喊声;最后是信号收兵中军号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汉军获胜收兵。

现在一般演奏到此为止。

(以下数段略)

  (请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05:

40分)

    第四节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指通过敲击发声的乐器。

根据其制作材料、乐器形制和音响效果,可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

按音高可分定音和不定音两类。

  打击乐器音量宏大、音色丰富、节奏性强,在烘托情绪、渲染气氛、构成色彩力度和紧张度的对比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表现作用。

打击乐器可以和吹管乐器、丝弦乐器配合演奏,也可独立演奏而形成特殊风格的演奏形式。

    第二章    传统乐种和民族管弦乐合奏

    第一节       传统乐种

  一、打击乐合奏:

指纯由打击乐器组合的合奏音乐,在民间节日或风俗性活动中常见。

打击乐合奏充分发挥了中国打击乐器的特色,以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音响的多样化组合,丰富又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以及力度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气氛和情绪。

或热烈红火,或轻巧活泼,或庄严雄壮。

  二、吹管乐合奏:

指由吹管乐为主兼有少量打击乐器的合奏音乐,普遍流行于民间婚丧喜庆活动中。

  三、丝弦乐合奏:

指由几件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合奏的音乐,又称弦索乐。

丝弦乐合奏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于室内演奏,风格细腻。

乐曲多数为短小的抒情乐曲,也有部分较长的套曲。

  四、丝竹乐合奏:

指由弦乐器和竹管乐器合奏的音乐,主要盛行于南方。

在丝竹乐中一般不用唢呐和管,也不用大锣、大鼓之类音响强烈的打击乐,具有乐队规模较小,音乐情趣轻快活泼,演奏风格精致细腻,音乐性格优美、柔和、雅致的特点。

主要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

  1、江南丝竹:

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

其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2-5人,以笛(或箫)和二胡为主奏乐器,其他常用乐器有小三弦、琵琶、扬琴、笙、鼓板、木鱼、碰铃等。

乐器组合灵活多变,演奏时每种乐器只有一件,演奏者可根据该乐器性能作即兴发挥,在同一曲调基础上奏出不同曲调。

各乐器在配合中,常采取“你进我出,我进你出;你繁我简,我繁你简;你高我低,我高你低;你正我反,我正你反;你长我短,我长你短;你停我拖,我停你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花音八法)的方法。

  2、广东音乐:

原意泛指广东的民歌、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等,后仅指流行在广东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也称广东小曲。

广东音乐的乐器组合随时代变化而异,早期是“五架头”:

二弦、提琴(筒身竹制,前端嵌以薄木板,后端竹节凿有金钱孔)、竹笛、三弦、月琴;后改为“三件头”:

高胡(粤胡)、扬琴、秦琴。

之后在“三件头”基础上加其他丝竹乐器如琵琶、椰胡、笛、箫、唢呐、木鱼、碰铃等。

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节奏活泼多变。

句法上常用“回文句”和“排比句”,音乐风格热烈明快。

  五、丝竹锣鼓乐合奏:

又称吹打乐,是民间节日风俗性活动以及婚丧喜庆中常见的器乐形式。

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丝弦乐器为辅;以结构中有独立完整的锣鼓段落为特征。

  1、苏南吹打:

盛行于江苏南部苏州、无锡一带,历史悠久。

以笛和鼓为主奏乐器,吹管乐器可用箫、笙或小唢呐等,丝弦乐器有二胡、板胡、琵琶、三弦等,打击乐器有板、点鼓、板鼓、云锣等。

实际演出中有多种不同的乐队组合方式。

  2、山西鼓乐:

流行于山西省北部五台、定襄等县,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至少在清代中叶已在民间流传;多用于婚丧喜庆、节日庙会等场合,也曾被五台山青庙宗教音乐所吸收,在禅门佛事中演奏。

乐队编制少则10人左右,多可达数十或上百人;以管子为主奏乐器,另有海笛、笛子、笙等吹管乐器;打击乐器有板鼓、大钹、大锣、小锣、云锣、梆子等。

[请欣赏吹打乐《庆丰收》,03:

26分]

    第二节       民族管弦乐合奏

  我国传统乐种中的民乐合奏,以小型多样、地域性强、地方特色浓郁为特点。

民族管弦乐队吸取了传统乐种中各类乐器组合的优点,根据民族乐器的性能、特点和音色等情况,并考虑到高、中、低声部的配合与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等因素,一般包括四个乐器组:

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拉弦乐组、打击乐组。

由于乐队的大小编制不同,选用的乐器的各类和数量也不同,常用乐器如下:

  吹管乐组:

笛、箫、笙、唢呐、管等。

  弹拨乐组:

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扬琴、筝、三弦等。

  拉弦乐组:

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等。

  打击乐组:

定音鼓、锣、鼓、钹、碰铃、木鱼、云锣等。

    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共分九段一尾声,属多段体结构,也是自由变奏体。

在各段结尾用了统一的终止型乐句。

各段小标题及表现内容是:

    1、江楼钟鼓:

全曲的引子,琵琶奏出的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音型,模仿黄昏江边钟楼鼓声;接着出现箫歌声(全曲主题的核心),紧接着又是一阵同音反复的箫鼓声。

主题如歌的旋律,恬静柔美;采用同音承递,下行模进和材料展衍等手法发展而成。

    2、月上东山:

主题在上四度音区上的自由模进。

    3、风回曲水:

是前两段的综合,主题的陈述更为完善。

    4、花影层叠:

是上一段的变化,头尾基本相同,中间以若干短句作同音承递的下行模进。

    5、水深云际:

运用主题的种子音调加以展开,头尾基本同主题,中间是种子音调展开部分,颤音的运用有独到的艺术效果。

    6、渔歌唱晚:

此段变奏时,在上五度调是发展了新的节奏音型,并以此为核心音调作连续下行模进,尾部主题变化出现。

    7、洄澜拍岸:

第一句是上一段的压缩,以均匀的节奏出现,然后主题以舒展的节奏构成一连串同音承递的下行模进音调。

    8、桡鸣远濑:

 前半部以具有动感的附点音符节奏型作模进,后半部是主题的压缩。

    9、欸乃归舟:

全曲的高潮。

前半部主题音调配以较为固定的节奏型,音型向下模进,配合旋律作递升与递降的交替进行;渐快的速度、渐强的力度,造成桡声、浪花声、人声交织一片的动态感,将音乐推向高潮。

后半部与上一段的后部相同,回到优美如歌的主题。

    10、尾声:

由主题的部分音调剪接组合成旋律,以舒展徐缓的节奏,轻柔地、渐渐地消失,一切归于宁静。

[请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08:

55分]

    第三章   民族器乐的音乐特征

    第一节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

  按照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表现功能,可分为三类乐曲:

  1、具有强烈实用性的乐曲。

多数和民间的民俗活动相联系,如欢庆年节、婚丧喜庆、迎神庙会、宗教活动等;有的则来自戏曲场景或民间歌舞。

这类乐曲往往以其单一而概括的情绪来烘托、渲染某种气氛。

如《中花六板》、《夜深沉》、《庆丰收》等。

  2、以写实为主的乐曲。

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事件来抒发人的感受。

如《百鸟朝凤》、《赛龙夺锦》、《流水》等。

  3、以写意、写情为主的乐曲。

有的直接抒发人物感情,如《二泉映月》、《江河水》等。

有的借物言志、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犹如我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一样,讲究意境、神韵,抒发感情的方式内在含蓄。

如《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等。

    第二节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是有标题的。

其标题有“标名性标题”和“标意性标题”两种。

  1、标名性标题:

仅具曲名的作用,与曲意无直接关系。

理解乐曲需从其曲调、节奏、调式、速度、力度等诸音乐要素所构成的音乐形象来领会。

  有的标题源自古代声乐曲、词牌曲、民歌、原戏曲剧目的曲名,如《浪淘沙》、《万年欢》、《满庭芳》、《一枝花》、《茉莉花》、《关公过五关》等。

  有的标题来源于乐曲的结构特征。

如《句句双》指乐曲中每一乐句都重复一次,成双出现;《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同一主题反复出现三次等。

  有的标题以乐曲首句的谱字来定名,如《工尺上》、《四合四》等。

  有的以乐曲的调式来定名,如《凡调》、《小工调》;有的以乐曲的用途或演出形式来定名,如《抬花轿》、《行街》、《划船锣鼓》等。

  有的乐曲是集几个曲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其标题往往以原在几个曲牌中抽字组合而成。

如广东音乐中的《柳娘三醉》由《柳青娘》和《三醉》集合而成。

面对此类标题,切忌望文生义。

  2、标意性标题:

此类标题是根据乐曲内容,由民间艺人、文人学士或音乐家拟定的,因此标题反映了拟名者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标意性标题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它以概括、凝练的文字提示乐曲内容、某种意境、某种情绪氛围或某个事件。

欣赏者可凭籍标题的提示,结合乐曲的音乐形象唤起联想来理解乐曲。

    第三节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曲式结构

  我国传统的分法把民族器乐曲分为散曲和套曲。

散曲指由一个曲牌或曲调构成的乐曲;套曲指几个曲牌或段子联缀而成的乐曲。

  常见的结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类:

  1、单曲牌体 曲牌是民族器乐曲式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一首曲牌反复多次可构成一首乐曲,曲牌也可以成为套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单曲牌体就是由一首曲牌构成的乐曲结构。

  2、变奏体 当一首乐曲由一首曲牌(或曲调)的一再反复构成时,如每次反复都有变化,就形成变奏体。

  3、循环体 一首乐曲中两首曲牌(或曲调)不断反复的循环出现,或一首曲牌(或曲调)反复出现两次以上,其间插入新的部分,都是循环体。

4、联曲体(套曲体) 许多曲牌(或曲调、板式)联缀而成的乐曲结构形式是联曲体。

联曲体乐曲在速度上常采用“慢-中快”或“散-慢-中-快-散”的原则来布局。

  5、综合体 一首乐曲中,综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或以某种结构原则为主,兼有另种结构的因素,称综合体。

在传统乐曲中常见的有“循环兼变奏体”以及“联曲兼变奏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