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095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A.比真实值偏小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

00:

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

01:

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h1min2sB.1min1sC.1h1min1sD.11h1min

5.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0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8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6.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

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8.固体、液体和空气,声音在其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固体B.液体C.空气D.一样快

9.如图所示是我国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编钟.这套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10.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晴天的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11.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12.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

二、填空题

13.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14.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cm。

15.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___。

16.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航天员_____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

17.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弦_____发出的.寻声而去,其_____不变,但_____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_____传入人耳的.

1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控制噪声.

19.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现象,所看到的是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0.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_____(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了.

21.李伟军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如下方法:

剪下一段导线,紧密的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3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

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cm,该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mm。

三、作图题

22.如图,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请大致画出人眼“看到未点亮灯泡”的光路图;

(______)

四、实验题

23.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

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________、实验二表明________、实验三表明________.

五、计算题

24.某同学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cm。

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km,则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长为多少千米?

六、综合题

25.如图所示,王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字检查身体。

请你思考回答:

(1)医用听诊器的运用了声音_____(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

(2)医生运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运用听诊器可以改善:

_____。

A.声源的响度

B.声源的音调

C.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D.人耳听到声音的音调

(3)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什么途径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有两种不同的见解。

有的同学认为,声音主要是通过橡胶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

有的同学认为,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你认为是哪种见解______?

声音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医生的耳朵的,说说你的见解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即尺子伸长了,用该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将会比真实值偏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前三次的测量结果中准确值是相同的,只有估计值不同,这都是有效的,第四次的测量结果中准确值与其他三个不同,所以这个记录是错误的,无效的,物体的长度为前三次记录的平均值:

3.C

【详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铅笔没有与刻度尺水平对齐,故B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点睛】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4.C

【详解】

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

00:

01,第二次观察电子手表,表盘的示数为11:

01:

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11:

01:

02−10:

00:

01=1h1min1s.故选C.

5.B

【详解】

A.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80μm=0.08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6.A

【详解】

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

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

故选A。

7.C

【详解】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唱家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音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小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A

【详解】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故选A。

9.A

【详解】

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在敲击大小不同的扁钟时,扁钟振动快慢不同,故每个钟的发声音调不同.

故选A.

10.D

【解析】

【详解】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晴天的月亮反射的是太阳的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是反射了放映机发出的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可以自身发光,是光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光源必须是本身能自行发光的物体,靠反射其它光源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11.D

【详解】

A.声波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A错;

B.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00000k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所以B错;

C.金子是反射光的,所以金子不是光源,C错;

D.所有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所以D正确;

应选D.

12.D

【详解】

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不正确;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故B不正确;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小孔成像实验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并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13.cms

【详解】

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填写合适的单位.我们正常走路的步幅大约为50cm,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百米赛跑的成绩大约是16s;

【点睛】

对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估测,往往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

14.1cm1.72m172.4

【详解】

[1]由身高1.724m,可知数字2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计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1.72m;

[3]如果改用cm作单位,1m=100cm,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172.4cm。

15.振动回声

【详解】

[1]当锣被敲响时,锣面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锣面,锣面的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于是锣声消失了;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16.杨利伟

【详解】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

17.震动音调(音色)响度空气

【解析】

钢琴声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寻声而去,音色和音调是不变的,但是随着距离发声体的路程变小,响度变大.

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18.音色传播过程中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9.直线传播反射虚像

【详解】

[1]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日食在物理学中,这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20.80°升高

【分析】

(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根据光点S的移动方向确定液面变化情况.

【详解】

解:

(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

(2)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80°;升高.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面微变监视器的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会根据掌握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作图.

21.15.001.7

【详解】

[1]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长度分成10等份,每份为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导线圈的长度:

[3]导线的直径:

22.

【解析】

【详解】

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如图所示:

23.发声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析】

【详解】

(1)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2)酒精棉燃烧时会消耗瓶中的氧气,当氧气减少时声音减小,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进行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表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频率的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4.695千米。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

实际铁路长:

答:

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长为695千米。

25.传递信息C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理由是使用橡胶管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提高到达人耳声音的响度

【详解】

(1)[1]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

(2)[2]运用听诊器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来提高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故选C;

(3)[3][4]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到达人耳声音的响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