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178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docx

华南理工大学级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样本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电气(4)班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1-6

1任务书简介

1.1220kV分网构造和参数

图1220kV分网构造

500kV站(#1)220kV母线视为无穷大母线,电压恒定在230kV。

图中,各变电站参数如下表:

表1各变电站参数

编号

类型

220kV最大负荷(MVA)

#1(节点6)

500kV站

平衡节点

#2(节点1)

220kV站

250+j20

#3(节点2)

220kV站

340+j90

#4(节点3)

220kV站

260+j85

#5(节点4)

220kV站

390+j90

各线路长度如图所示。

所有线路型号均为LGJ-2*300,基本电气参数为:

正序参数:

r=0.054Ω/km,x=0.308Ω/km,C=0.0116µF/km;

零序参数:

r0=0.204Ω/km,x0=0.968Ω/km,C0=0.0078µF/km;

40ºC长期运营容许最大电流:

1190A。

燃煤发电厂G有三台机组,均采用单元接线。

电厂220kV侧采用双母接线。

发电机组重要参数如下表:

表2发电机组参数

机组台数

单台容量(MW)

额定电压(EV)

功率因数

升压变容量(MVA)

Xd

Xd’

Xq

Td0’

TJ=2H

3

300

10.5

0.85

350

1.8

0.18

1.2

8

7

当发电机采用三阶模型时,励磁环节(含励磁机和励磁调节器)模型如下(不考虑PSS):

图2励磁环节模型

上图中参数如下:

TR=0,KA=20,TA=0.1,Te=0.1,KE=1,KF=0.05,TF=0.7

发电厂升压变参数均为Vs%=10.5%,变比10.5kV/242kV。

不计内阻和空载损耗。

发电厂按PV方式运营,高压母线电压定值为1.05VN。

考虑该电厂开机三台,所有发电机保存10%功率裕度。

发电厂厂用电均按出力7%考虑。

稳定仿真中不考虑发电厂调速器和原动机模型。

负荷采用恒阻抗模型。

1.2设计重要内容

1、进行参数计算和标幺化,形成潮流计算参数。

2、用Matlab编制潮流计算程序,规定采用P-Q分解潮流计算办法。

3、用PowerWorld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并与自己编制软件计算成果进行校核和分析。

4、用Matlab编制稳定计算程序(三台机可并联等值成一台机),发电机采用二阶典型模型(注:

用ode45函数既可求解)。

规定给出网络变换法求解转移阻抗变换过程图;规定输出发电机功角,角速度,以及基于等面积定则加速面积和减速面积。

5、自行选取2-3种故障方案,给出摇晃曲线,并计算故障极限切除时间和极限切除角。

与PowerWorld软件分析成果进行比较校核。

6、用PowerWorld作为分析工具,发电机采用三阶模型,对第5步2-3种故障方案进行稳定计算,给出摇晃曲线,并计算故障极限切除时间。

7、比较两种模型仿真成果,分析发电机模型选取对于稳定计算成果影响。

8、分析励磁调节系统参数变化对于稳定计算成果影响。

9、编制课程设计报告。

1.3设计规定和设计成果

1、2位同窗为一组,自行分工,但任务不能重复。

2、每位同窗对自己设计任务编写课程设计阐明书一份。

3、一组同窗共同完毕一份完整设计报告。

注:

设计阐明和报告应包括:

✧以上设计任务每一某些计算过程和成果分析;

✧所编制潮流和稳定计算源程序(重要语句应加注释);

✧潮流计算成果(潮流图);

✧稳定计算功角曲线等;

✧网络变换法求解转移阻抗变换过程图。

2潮流计算分析

2.1参数计算

线路基本电气正序参数:

r=0.054Ω/km,x=0.308Ω/km,C=0.0116µF/km

取发电厂220kV母线为节点5,无穷大母线为节点6,其她变电站220kV母线依次为节点1~4,得线路长度如下:

L12=40km,L16=40km,L25=40km,L45=40km,L13=20km,L34=20km

取基准电压VB=230kV,基准功率SB=100MVA,则基准阻抗:

ZB=VB2/SB=2302/100Ω=529Ω

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为PQ节点:

P1s+jQ1s=250+j20,P1s*+jQ1s*=2.5+j0.2

P2s+jQ2s=340+j90,P2s*+jQ2s*=3.4+j0.9

P3s+jQ3s=260+j85,P3s*+jQ3s*=2.6+j0.85

P4s+jQ4s=390+j90,P4s*+jQ4s*=3.9+j0.9

节点5为PV节点:

P=300×0.9×0.93MW=753.3MW,P*=7.533,V*=1.0

节点6为平衡节点:

V*=230/230=1.0,δ*=0

2.2基于matlab潮流计算程序

图3PQ分解法潮流计算程序流程框图

%PQ分解法潮流计算

%函数输出变量:

1)迭代次数;2)各节点电压幅值;3)各节点电压相角;4)平衡节点功率;

%5)各线路功率

clc;%清理命令窗口

%======================================================参数设立

K=20;%最大迭代次数

limit=10e-6;%收敛条件

%===================================================参数设立结束

%===================================================基本参数录入

%线路基本电气参数

r=0.054;x=0.308;c=0.0116;

z=r+x*1i;%单位阻抗

b=2*pi*50*c*10^(-6)*1i;%单位电纳

%基准阻抗为484Ω,双回线阻抗除以2,导纳乘以2

%支路信息矩阵:

首端节点末端节点支路阻抗*对地导纳/2*

branch=[1,2,z*40/2/529,b*40*529;

1,3,z*20/2/529,b*20*529;

1,6,z*40/2/529,b*40*529;

2,5,z*40/2/529,b*40*529;

3,4,z*20/2/529,b*20*529;

4,5,z*40/2/529,b*40*529];

%节点信息矩阵:

发电机出力节点负荷节点电压初值节点类型(1-平衡节点;2-PQ节点;3-PV节点)

node=[0,2.5+0.2i,1,2;%节点1,#2

0,3.4+0.9i,1,2;%节点2,#3

0,2.6+0.85i,1,2;%节点3,#4

0,3.9+0.9i,1,2;%节点4,#5

7.533,0,1,3;%节点5,发电机节点

0,0,1,1];%节点6,#1

%节点对地导纳向量

%===================================================基本参数结束

%===================================================形成Y矩阵

%形成矩阵B’和B”

[m1,n1]=size(branch);%m1为支路数

[m2,n2]=size(node);%m2为节点数

Y=zeros(m2);%预定义节点导纳矩阵

fora=1:

m2

m=branch(a,1);

n=branch(a,2);

Y(m,n)=Y(m,n)-1./branch(a,3);

Y(n,m)=Y(m,n);

Y(m,m)=Y(m,m)+1./branch(a,3)+branch(a,4);

Y(n,n)=Y(n,n)+1./(branch(a,3))+branch(a,4);

end

B1=zeros(m2-1);B2=zeros(m2-2);%预定义简化雅可比矩阵B’和B”

B1=imag(Y(1:

m2-1,1:

m2-1));B2=imag(Y(1:

m2-2,1:

m2-2));

G=real(Y);B=imag(Y);

Y0=zeros(m2);%预定义节点对地导纳向量

fora=1:

m2

m=branch(a,1);

n=branch(a,2);

Y0(m,n)=Y0(m,n)+branch(a,4);

Y0(n,m)=Y0(m,n);

end

%================================================形成Y矩阵结束

%======================================================迭代开始

%PQ节点电压初值矩阵

V=[1.0;1.0;1.0;1.0;1.0043;1.0];delta=zeros(m2,1);

kp=1;kq=1;

%预定义不平衡功率矩阵

DP=zeros(m2-1,1);DPV=zeros(m2-1,1);Ddelta=zeros(m2-1,1);

DQ=zeros(m2-2,1);DQV=zeros(m2-2,1);DV=zeros(m2-2,1);

fork=1:

K

%有功功率迭代

forI=1:

m2-1

SV=0;

forJ=1:

m2

SV=SV+V(J)*(G(I,J)*cos(delta(I)-delta(J))+B(I,J)*sin(delta(I)-delta(J)));

end

DP(I)=[real(node(I,1)-node(I,2))-V(I)*(SV)];

DPV(I)=DP(I)/V(I);

end

ifmax(abs(DP))

kp=0;

ifkq==0

break;

end

else

Ddelta=(-inv(B1)*DPV)./V(1:

m2-1);

delta=[delta(1:

m2-1,1)+Ddelta;0];

kq=1;

end

%无功功率迭代

forI=1:

m2-2

SV=0;

forJ=1:

m2

SV=SV+V(J)*(G(I,J)*sin(delta(I)-delta(J))-B(I,J)*cos(delta(I)-delta(J)));

end

DQ(I)=[imag(node(I,1)-node(I,2))-V(I)*(SV)];

DQV(I)=DQ(I)/V(I);

end

ifmax(abs(DQ))

kq=0;

ifkp==0

break;

end

else

DV=-inv(B2)*DQV;

V=[V(1:

m2-2)+DV;1.0043;1.0];

kp=1;

end

k=k+1;

end

%====================================================迭代结束

ifkp==0&&kq==0

disp('计算已收敛,迭代次数k=');

disp(k);

disp('各节点电压幅值和相角为');

disp('节点幅值/V相角/°');

disp([[1:

m2]',V*230,delta/pi*180]);

disp('平衡节点功率为/MVA');

SYV=0;

forb=1:

m2

SYV=SYV+conj(Y(m2,b))*conj(V(b)*cos(delta(b))+1i*V(b)*sin(delta(b)));

end

disp((V(m2)*cos(delta(m2))+1i*V(m2)*sin(delta(m2)))*SYV*100);

disp('各线路功率为/MVA');

S=zeros(m2);

forI=1:

m2

forJ=1:

m2

S(I,J)=(V(I)^2*conj(Y0(I,J))+(V(I)*cos(delta(I))+1i*V(I)*sin(delta(I)))*(conj(V(I)*cos(delta(I))+1i*V(I)*sin(delta(I)))-conj(V(J)*cos(delta(J))+1i*V(J)*sin(delta(J))))*conj(-Y(I,J)))*100;

end

end

disp(S)

else

disp('计算不收敛,请增长迭代次数或检查支路信息和节点信息');

end

2.3基于powerworld潮流计算

(1)节点

a.依照题目规定建立并编号9个节点;

b.分别为发电机单元接线母线3个(母线7/8/9基准值设立成10.5KV);

c.发电厂汇总母线1个(母线5基准值230KV);

d.变电站母线4个(母线1/2/3/4基准值230KV);

e.平衡节点母线1个(母线6基准值230KV);

f.在母线9信息菜单(BusInformationDialog)中勾选系统平衡母线选项(systemslackbus)以设立平衡节点;

g.此外,需要为母线设立电压表(标幺值),选取节点后点击相应母线。

(2)发电机

建立3个发电机分别连接到母线7、8、9,有功功率设立p=300×(1-0.10)(1-0.07)MW。

发电机模型、基本数据设定:

发电机励磁模型、基本数据设定:

(3)变压器、线路

节点7-5、8-5、9-5设立变压器,5-2.5-4.4-3.3-1.2-1.1-6六条线路:

(4)负荷

依照规定设立恒阻抗负荷:

(5)网架仿真图

(6)运营成果

a.将软件切换到运营模式如图所示

b.进行潮流计算

BusFlows

LOAD1246.7119.74247.5

TO2215.01-29.9030.30

TO2225.01-29.9030.30

TO331112.353.62112.40

TO332112.353.62112.40

TO661-240.7116.41241.30

TO662-240.7116.41241.30

 

BUS22230.0MWMvarMVA%0.9993-3.4011

LOAD2339.5289.87351.2

TO111-4.9822.4123.00

TO112-4.9822.4123.00

TO551-164.78-67.35178.00

TO552-164.78-67.35178.00

 

BUS33230.0MWMvarMVA%0.9906-4.021

LOAD3255.1283.41268.4

TO111-112.09-5.93112.20

TO112-112.09-5.93112.20

TO441-15.47-35.7839.00

TO442-15.47-35.7839.00

 

BUS44230.0MWMvarMVA%0.9949-3.9611

LOAD4386.0089.08396.1

TO33115.5032.1435.70

TO33215.5032.1435.70

TO551-208.50-76.68222.20

TO552-208.50-76.68222.20

 

BUS55230.0MWMvarMVA%1.0213-1.3911

TO221166.0366.72178.90

TO222166.0366.72178.90

TO441210.4780.28225.30

TO442210.4780.28225.30

TO771-251.00-98.00269.500.9500NT0.0

TO881-251.00-98.00269.500.9500NT0.0

TO991-251.00-98.00269.500.9500NT0.0

 

BUS66230.0MWMvarMVA%1.00000.0011

GENERATOR1486.16-20.70R486.6

TO111243.08-10.35243.30

TO112243.08-10.35243.30

 

BUS7710.5MWMvarMVA%1.00002.6211

GENERATOR2251.00118.88R277.7

TO551251.00118.88277.700.9500TA0.0

 

BUS8810.5MWMvarMVA%1.00002.6211

GENERATOR3251.00118.88R277.7

TO551251.00118.88277.700.9500TA0.0

 

BUS9910.5MWMvarMVA%1.00002.6211

GENERATOR4251.00118.88R277.7

TO551251.00118.88277.700.9500TA0.0

2.4潮流计算成果分析

运用matlab编制潮流计算程序对图1网络进行潮流计算,迭代次数为6,平衡节点有功功率为498.90MW,无功功率为54.61Mvar,各节点电压幅值和相角如表3所示。

表3节点电压(matlab)

节点

1(#2)

2(#3)

3(#4)

4(#5)

5(#6)

6(#1)

电压幅值(kV)

226.3658

226.7709

225.1731

225.6864

230.99

230.00

电压相角(°)

-3.3098

-3.4094

-4.0844

-4.0056

-1.3043

0

各线路功率如表4所示,线路编号是以有功功率流向进行编号。

表4线路功率(matlab)

线路

首端功率(MVA)

末端功率(MVA)

12

11.53-j24.36

11.52-j9.45

13

232.21+j44.72

231.62+j48.77

43

28.40+j28.94

28.38+j36.23

52

330.92+j98.11

328.48+j99.45

54

422.38+j126.41

418.40+j118.94

61

498.90+j54.61

493.74+j40.36

运用powerworld软件对图1网络进行仿真潮流计算,平衡节点有功功率为486MW,无功功率为21Mvar,各节点电压幅值和相角如表5所示。

表5节点电压(powerworld)

节点

1(#2)

2(#3)

3(#4)

4(#5)

5(#6)

6(#1)

电压幅值(kV)

228.482

229.84

227.84

228.83

230.00

230.00

电压相角(°)

-3.27

-3.39

-4.02

-3.95

2.63

0

各线路功率如表6所示,线路编号是以有功功率流向进行编号。

表6线路功率(powerworld)

线路

首端功率(MVA)

末端功率(MVA)

12

10.02-j59.80

9.96-j44.82

13

224.70+j7.24

224.18+j11.86

43

31.00+j64.28

31.08+j71.52

52

332.06+j133.44

329.56+j134.70

54

420.94+j160.56

417.00+j153.36

61

486.16-j20.70

481.42-j32.82

潮流仿真图如图4所示。

图4powerworld潮流仿真图

对比matlab和powerworld成果可得,线路有功功率相差较小,无功功率和电压相差较大。

3稳定计算分析

3.1参数计算

取系统基准功率SB=100MVA,由发电机单台额定容量为300MW,功率因数为0.85,可得发电机单台额定容量:

Sn=Pn/cosψ=300/0.85=352.94MVA

又Tj=7,故三台发电机合并后等值惯性时间常数:

T∑=3×Tj×Sn/SB=74.12

发电厂升压变电抗标幺值:

=

发电机暂态电抗标幺值:

=

平衡节点功率S*=(498.90+j54.61)/100=4.9890+j0.5461

3.2网络变换法求解转移阻抗

在进行稳定计算时,一方面应求解网络故障前、故障时和故障后转移阻抗,可运用电路串并联、星网变换等网络变换办法,并依照正序等效定可求得转移阻抗,从而进一步得出功率特性。

在此网架中,由于负荷采用恒阻抗模型,其阻抗较大,可忽视不计。

选用两种故障方案如下:

1)1号故障:

在节点1(#2)到节点6(#1)双回输电线路某回线路中部发生三相短路;2)2号故障:

在节点4(#5)到节点3(#4)双回输电线路某回线路首端发生三相短路。

下面针对这两种故障方案求解故障时和故障后系统转移阻抗。

图5故障前系统转移阻抗

图5是故障前系统转移阻抗网络变换图,转移阻抗标幺值:

Z1*=0.004083+j0.2044

图61号故障时系统转移阻抗

图6是1号故障前系统转移阻抗网络变换图,转移阻抗标幺值:

Z2*

(1)=(0.0030624+j0.1985)+(0.0010208+j0.005822)+(0.0030624+j0.1985)×(0.00102+j0.005822)/(0.00051+j0.002911)=0.0102+j0.6013

图71号故障后系统转移阻抗

图7是1号故障后系统转移阻抗网络变换图,转移阻抗标幺值:

Z3*

(1)=0.0061248+j0.216

图82号故障时系统转移阻抗

图8是2号故障时系统转移阻抗网络变换图,转移阻抗标幺值:

Z2*

(2)=(0.00102079+j0.18689)+(0.0030623+j0.017467)+(0.00102079+j0.18689)×(0.0030623+j0.017467)/(0.+j0.0029112)=0.0102+j1.3257

图92号故障后系统转移阻抗

图9是2号故障后系统转移阻抗网络变换图,转移阻抗标幺值:

Z3*

(2)=0.00431+j0.2056

3.3基于matlab稳定计算程序

%发电机采用二阶典型模型,用ode45函数求解稳定计算程序

%clc;%清理命令窗口

z1=0.004083+1i*0.2044;%系统故障前转移阻抗

z2=input('输入系统故障时转移阻抗:

');

z3=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