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318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docx

贵州省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

贵州省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pH=1的溶液中加水

B.

向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a曲线表示碳酸钠,b曲线表示碳酸钙

C.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插入铁丝

2.下面是某同学“化学笔记”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B.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但不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鱼虾,防止其变质

B.蔗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

C.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D.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患佝偻病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于制作电池

B.氢气密度较小,常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C.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常用于制作照明弹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常用于制作燃料

5.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

、NaCl

B.

、NaOH

C.

D.KCl、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水软化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中

B.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下部

C.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D.熄灭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bc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b=c>a

D.除去a中含有少量的c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0.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

B.以空气为原料,可分离获得大量氧气、氢气等气体

C.将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可制成霓虹灯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

11.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B.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

C.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12.下列关于人体营养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全部可在人体内合成,不需从外界摄入

B.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C.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D.鱼类、豆类食物富含蛋白质

13.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

酒精检测仪中的红色重铬酸钾(K2Cr2O7)遇酒精后,能够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蓝绿色物质,交警通过反应现象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B.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乙醇具有挥发性

14.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

,甲、乙两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S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学生

M的质量/g

S的质量/g

M2S的质量/g

6.0

2.5

7.5

7.0

1.5

7.5

A.64

B.56

C.32

D.23

15.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A.R>Cu

B.R>Mg

C.Zn>R

D.R>Ag

二、填空题

16.

(1)硫化氢(H2S)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________。

(2)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

在这个反应中,所有含硫物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____种。

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下以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_火焰。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适量______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4)实验四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实验时:

将盛有红磷的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放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正确选择药品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对药品的选择合理的是:

______(多选,填序号)

A可以用铁代替红磷实验B红磷需要过量C产物不能为气体

(5)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下面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_______;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_ 。

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_________ 。

(6)从反应角度:

以上四个反应相同点是__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都是分解反应       B都放出热量   C产物都是常温下固体 D都是化合反应

18.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四、推断题

19.下图类似手机设置的手势密码,“—”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数字2、4、5、6、8分别是氧化铜、铁粉、盐酸、石灰水、硝酸银溶液等物质中的一种。

(1)数字5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4”和“8”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在各数字代表物质不变的基础上,另选一种物质放在数字3位置,要求与数字2、数字6所代表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则该物质可能是___(填化学式)。

五、科学探究题

20.(7分)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                                       。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

③若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

是氢氧化钠   猜想2:

是碳酸氢钠    猜想3:

是碳酸钠

你认为猜想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反思与评价)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六、科普阅读题

21.〖科普阅读理解〗

.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

但某些地区确实出现过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让一些人“谈药色变”。

怎样科学地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呢?

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

通过在沸水中焯或使用蒸、炒等烹饪手段可以去除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

部分农药在空气中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所以对一些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如胡萝卜、南瓜、土豆等,可以在室外存放一定时间来减少农药残留量。

有科研人员监测了番茄中三唑酮(C14H16ClN3O2)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的分解规律,如图1。

去皮可以有效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

但部分果蔬不容易去皮,如生菜、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重要方式。

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可利用洗菜机或加入洗涤盐等方式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有人研究了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2所示。

可见,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是认识物质的性质。

基于农药的不同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去除。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残留,这是利用了氨基甲酸酯类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三唑酮C14H16ClN3O2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3)依据图1,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温度和________。

(4)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为了防止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

B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

C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

D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

22.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

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

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

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只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

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

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

右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燃料电池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

B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

C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电解水生成。

D燃料电池都要排放CO2气体

(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甲烷燃料电池释放能量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七、计算题

23.为测定某一样品中含杂质的含量,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镁溶液。

进行如下实验:

把100g的稀盐酸加入到20g含杂质的MgCO3和MgCl2的样品粉末中(杂质即不溶于水,也不和盐酸反应),完全反应后得到中性溶液,其操作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

(2)求解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

(3)样品中杂质的含量为___;

(4)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

(5)用36.5%的浓盐酸配制100g上述稀盐酸时,需要此浓盐酸的质量为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