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456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解剖学 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docx

口腔解剖学考试重点整理共59页文档

牙体长轴:

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中线:

将颅面部分为左右两等份的假象垂直线。

接触区:

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牙尖:

牙冠上近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

位于牙尖的切端,前磨牙和磨牙的牙合面上。

切缘结节:

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

随牙的切磨逐渐消失。

舌面隆突:

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

前牙解剖特征之一。

嵴:

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根据位置、形状、方向,分为切嵴、边缘嵴、轴嵴、颈嵴、三角嵴、牙尖嵴、横嵴、斜嵴。

发育沟:

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裂:

钙化不全的沟。

龋病好发部位。

生长叶: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

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5个。

窝:

牙冠舌面及牙合面上不规则的凹陷。

斜面:

组成牙尖的各面。

恒牙:

(一)切牙组

1.上颌中切牙

为切牙中体积最大,前牙中近远中径最宽、牙弓中位置最靠前的牙

(1)牙冠

1)唇面:

略似梯形,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

切1/3和中1/3较平坦,颈1/3较突出为唇颈嵴。

切1/3可见两条发育沟,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及颈缘较突。

切缘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而成的远中切角略为圆钝。

新萌出者切缘可见3个切缘结节。

牙冠唇面形态分布可分为卵圆形,牙冠唇面颈部和切端较窄,约占72%;尖圆形,牙冠唇面颈部缩小显著,约占26%;方圆形,牙冠唇面颈部略窄于切端,约占2%,常与人的面型相协调。

2)舌面:

较唇面为小。

中央凹陷成窝称舌窝,周边围以突起的嵴,在牙颈部者称舌面隆凸,靠近中缘者称近中切缘嵴,在切端位于切缘舌侧者称为切嵴。

3)邻面:

近中面似三角形,顶为切端,底为颈缘,呈V字形。

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

远中面似近中面但稍短而圆突。

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

4)切嵴:

切端唇侧较平,形成切缘。

舌侧圆突成嵴,称切嵴,与下颌牙的切嵴接触时,能发挥切割功能。

侧面观察,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2)牙根:

为单根,粗壮较直,唇侧宽于舍侧,牙根向根尖逐渐缩小,根长较冠长稍长,也有根长短于冠长者或偶见牙根弯向唇侧,舌侧和远中唇侧者。

牙根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

2.下颌中切牙

下颌中切牙是全口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为对称,离体后较难区分左右者。

下颌中切牙的形态特点如下:

(1)牙冠:

下颌中切牙牙冠宽度约为上颌中切牙者的2/3。

1)唇面:

约呈梯形,狭长且光滑平坦,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与远中缘对称,近中切角和远中切角相等,切缘平直,离体后较难区分左右。

2)舌面:

近远中边缘嵴微突,舌面窝浅。

3)邻面:

约呈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靠近切角。

(2)牙根:

单根扁形,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近中面者略深,可作为鉴别左右的参考。

根中1/3横切面呈葫芦形。

上颌切牙和下颌切牙的区别:

1)上颌切牙的牙冠宽大,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的牙冠窄小,唇面光滑,发育沟不明显。

2)上颌切牙的舌面边缘嵴明显,舌面较深;下颌切牙的舌面无明显边缘嵴,舌窝较窄小。

3)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

4)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根窄而扁,进远中面凹陷呈沟状。

(二)尖牙组:

尖牙位于侧切牙的远中,包括上颌尖牙。

上、下、左、右共4个。

牙冠较厚,其特点是有一长大的牙尖,牙根为单根。

其功能为穿刺和撕裂食物。

1.上颌尖牙为全口牙中牙体和牙根最长、牙尖最大的牙。

(1)牙冠:

1唇面:

似圆五边形,其五边由近中缘、近中斜缘、远中斜缘、远中缘和颈缘组成。

其中近中斜缘短,与近中缘相连形成近中切角;远中斜缘长,与远中缘相连形成远中切角。

初萌出的尖牙,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处相交约成90°角。

唇面中部有突起的唇轴嵴,由牙尖顶伸至颈1/3,将唇面分为近唇斜面和远唇斜面。

唇轴嵴两侧各有一条发育沟。

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

2舌面:

较唇面稍小,远中边缘嵴较近中边缘嵴短而突。

近中牙尖嵴短,远中牙尖嵴长。

舌面隆突显著,由牙尖至舌面隆突有一纵嵴称舌轴嵴,将舌窝分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

3邻面:

似三角形,远中面比近中面更为突出且短小。

近中接触区距近中切角较近,远中接触区则距远中切角稍远。

4牙尖:

牙尖有四嵴和四斜面组成。

四嵴:

即唇轴嵴、舌轴嵴、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

四斜面即:

近唇斜面、远唇斜面、近舌斜面和远舌斜面。

四牙尖嵴汇合成牙尖顶,牙尖顶偏近中。

(2)牙根:

单根,形粗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根颈横切面为卵圆三角形。

根尖弯向远中。

2.下颌尖牙:

下颌尖牙似上颌尖牙,但有下列特点:

(1)下颌尖牙较上颌者窄而薄,牙冠窄而细长,近远中径较上颌尖牙者小,故牙体显得细长。

(2)牙冠唇面为狭长五边形,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

唇颈嵴、唇轴嵴及发育沟不如上颌尖牙者明显。

唇面近中缘最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远中缘较短,切缘由近、远中斜缘组成。

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两者长度之比约为1:

2,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大于90°。

唇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牙根两者的近中缘相续约呈直线。

(3)舌面小于唇面,略凹,舌轴嵴不如上颌尖牙者明显,在切1/3处较突。

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

(4)邻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牙根两者的唇缘相连约呈弧线。

(5)牙尖不如上颌尖牙者显突,牙尖顶明显偏近中。

(6)牙根为单根,扁圆细长,近、远中根面有浅的长形凹陷。

根颈1/3处横切面呈扁圆形。

根尖偏向远中。

3.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1)上颌尖牙体积较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长。

(2)上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较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不很明显,舌窝较浅。

(3)上颌尖牙近中缘自颈缘至近中切角向近中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相连成直线。

(4)上颌尖牙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者成钝角。

(5)上颌尖牙牙尖顶偏近中;下颌者明显偏近中。

(6)上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成弧线。

(7)上颌尖牙牙根粗长,颈横切面成卵圆三角形;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切面成扁圆形。

4.尖牙应用解剖:

(1)牙冠诸面光滑,无裂沟或点隙,自洁作用较好,较少发生龋坏。

(2)上颌尖牙位于口角,唇面唇轴嵴、唇颈嵴较突,牙根长而粗壮,能承受较大牙合力,并具有支撑口角的作用。

若上尖牙缺失,口角上部塌陷,影响面容

(3)由于尖牙牙根长,常是口内保留时间最长久的牙,修复有关牙缺失时,多选作基牙。

(4)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较直,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下颌尖牙由于根稍扁圆,拔除时可采用唇舌向脱位,或在松动后适当配合使用较小的旋转力。

(三)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上下左右共8个。

牙冠呈立方形,牙合面有两尖(下和第二前磨牙有三尖型者),牙根为单根或双根。

主要功能为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同时具有捣碎食物作用。

上颌第一前磨牙:

前磨牙中体积最大、颊尖偏向远中和有近中沟由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者。

(1)牙冠

1)颊面:

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短小,颊面中部有纵行的颊轴嵴,颊尖是前磨牙中唯一偏向远中的。

外形高点在颈1/3的颊颈嵴上。

2)舌面:

小于颊面,卵圆形,光滑而圆突,舌尖较颊尖短小、圆钝,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中1/3。

3)邻面:

约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牙合缘偏颊侧。

近中面近颈部明显凹陷,有沟从牙合面近中边缘嵴跨过至近中面的牙合1/3处。

4)牙合面:

外形为轮廓显著的六边形,颊边宽于舌边。

边缘嵴:

由近、远中边缘嵴和颊、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围成。

(2)牙尖:

牙合面有颊、舌二尖,颊尖长大锐利,舌尖较小圆钝。

三角嵴:

从颊、舌尖顶分别有伸向牙合面中央的三角嵴,分别称为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

窝、沟、点隙:

牙合面中央低下为中央窝,窝底有近远中向的中央沟,其两端为近远中点隙。

由近远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为近中沟,是上颌第一磨牙特有解剖标志。

(3)牙根:

扁根,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叉为颊舌两根。

颊根较长,舌根较短,根尖骗远中。

颈缘下至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远中面的沟较近中面的深。

少数单根,近中面沟长,根尖偏向远中。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为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

面有横嵴者,其特点如下:

(1)牙冠

颊面:

颊面向舌侧倾斜显著。

颊尖高耸、长大尖锐,偏向近中颊轴嵴在颈1/3处显突,颊颈嵴呈新月形,外形高点位于颈1/3处。

舌面:

舌面较短小,仅及颊面的1/2.舌尖明显小于颊尖。

邻面:

约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骀缘偏颊侧。

面:

呈卵圆形,最大特点是颊尖长大而舌尖很小,二尖均偏近中。

颊尖三角嵴与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横嵴,为该牙的重要解剖标志。

横嵴越过

面,将

面分成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与较大的长圆形远中窝。

(2)牙根:

单根,扁而细长,颊侧宽于舌侧。

根尖略为弯向远中。

近中面的根尖部常有分叉痕迹。

上颌第二前磨牙:

似上颌第一前磨牙,但有下列特点:

(1)颊面颈部较上颌第一前磨牙宽,

缘二牙尖嵴交角所成颊尖圆钝,偏近中。

(2)舌面与颊面大小相似或略小,舌尖圆钝偏近中。

(3)邻面仍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仍在近

缘偏颊侧。

但近中面颈部少有凹陷,亦无沟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

(4)上颌第二前磨牙的

面较对称,轮廓不如上二颌第一前磨牙者锐突,牙尖较圆钝。

面颊缘与舌缘宽度相近,

面诸角较圆钝,颊舌尖的高度、大小相近,颊舌二尖均偏近中。

中央窝浅,无沟跨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

中央沟较短,近远中点隙相距亦较近。

(5)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牙根多不分叉。

下颌第二前磨牙

(1)牙冠:

外形方圆,牙冠颈高度、颊舌厚度和近远中宽度相近,舌面与颊两大小约相等。

1)颊面:

颈部较下颌第一前磨牙者稍宽,颊轴嵴较钝。

颊尖圆钝,略偏近中。

2)舌面:

与颊面大小相近,若为两舌尖者,则舌面宽于颊面,两尖之间有舌面沟通过,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

如为l个舌尖,则较颊尖小,牙尖偏近中。

3)邻面:

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

4)

面:

有2种类型,①两尖型:

面呈椭圆形,颊舌两尖均偏近中。

发育沟呈H型或U型;②三尖型:

面呈方圆型,有1个颊尖,2个舌尖,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发育沟呈Y型。

面中央有时可见一小牙尖,称中央尖或畸形中央尖,易磨损使髓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

中央尖可见于诸前磨牙,但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

(2)牙根:

单根,扁圆,近中面无分叉痕迹。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齿。

(1)牙冠1)颊面:

略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近远中斜缘组成。

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

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

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牙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近远中斜缘组成。

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间有远中舌沟通过。

舌轴嵴。

外形高点在中1/3。

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5尖出现,该牙尖又称卡氏尖。

3)邻面:

近远中面约为四边形,颊舌厚度大于牙合颈高度,颈部平坦,外形高点在牙合1/3处。

近中接触区靠牙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牙合缘中1/3区。

4)

牙合面:

呈斜方形,结构复杂。

边缘嵴:

牙合面的四边为颊牙合边缘嵴、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和远牙合边缘嵴围成。

颊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舌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

近牙合边缘嵴短而直,远牙合边缘嵴稍长。

近颊牙合角及远舌牙合角为锐角;远颊牙合角及近舌牙合角为钝角。

牙尖:

一般为4个,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舌尖是四个牙尖中最大者,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则是其中最小者。

三角嵴:

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

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远中至牙合面中部;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牙合面中部;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远中至牙合面中部;远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近中至牙合面中部。

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在面中央相连,形成斜嵴。

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斜面:

每一个牙尖均有四个斜面,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但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窝及点隙:

牙合面的中部凹陷成窝,由斜嵴将窝分为近、远中窝,近中窝较大,位于斜嵴与近牙合边缘嵴之间,约占牙合面近中的2/3,又称中央窝。

远中窝较小,位于斜嵴与远牙合边缘嵴之间,约占牙合面远中的1/3。

沟:

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牙合边缘嵴而至颊面;近中沟自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牙合边缘嵴之内。

远中舌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另一端经两舌尖之间越过舌牙合边缘嵴至舌面。

(2)牙根:

由三根组成:

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舌根。

近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根的近远中面皆平,颊面宽于舌面;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颊根短小;舌根位于牙冠舌侧颈部之上,为三根之中最大者,其颊舌二面较宽且平,舌面有沟。

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三根之间所占面积较大,故有利于牙的稳固。

牙根未分叉的部分叫根干或称根柱。

下颌第一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牙合面尖嵴沟窝斜面最多的牙。

(1)颊面:

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颈径。

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

牙合缘可见三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

有颊沟和远中颊沟通过牙尖之间,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的颊轴嵴与颊沟平行,远中尖的颊轴嵴不显著。

颊颈嵴与颈缘平行,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

呈梯形,小于颊面且稍圆突。

牙合缘可见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有舌沟从两舌尖之间越过。

无明显洲嵴外形高点在中1/3处。

(3)邻面:

约呈四边形,牙冠倾向舌侧,颊尖低于舌尖。

近中面的颊颈角及舌牙合角为锐角;近、远中面的接触区均在近牙合缘偏颊侧。

远中面小于近中面。

(4)牙合面:

略呈长方形,形态复杂

边缘嵴:

牙合缘由四条边缘嵴围成:

颊牙合边缘嵴长于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较长且直,远牙合边缘嵴较短且突。

牙尖:

可见五个牙尖:

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近远中颊尖短而钝,近远中舌尖长而尖,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

三角嵴:

牙合面5条牙尖三角嵴朝向中央窝,其中以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

斜面:

舌尖的舌斜面与对牙合牙无咬合接触。

颊尖和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及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

窝及点隙:

中央窝位于牙合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牙合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

在近牙合边缘嵴的内侧有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窝内有近中点隙。

沟:

有五条发育沟,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舌沟由中央点隙经两舌尖之间至舌面;近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牙合缘嵴之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远中,止于远牙合缘嵴之内;远中颊尖与远中尖之间有一条远颊沟,从远中沟分出,向远颊方向至颊面。

(5)牙根:

为扁而厚的双根,根干短。

牙根未分叉的部分称根干或根柱。

近中根比远中根稍大,近中根的近远中根面有较深的长型凹陷,根尖弯向远中。

远中根的长形凹陷仅见于其近中根面,根尖亦弯向远中。

远中根有时又分为颊、舌两根,远中舌根短小弯曲,此型约占22%.

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1)上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长方形,颊舌径小于近远中径。

2)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的牙冠倾向舌侧。

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1)牙冠唇,颊,舌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前牙唇舌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的突度则在中1/3。

咀嚼时,牙冠的正常突度,可使部分咀嚼过的食物擦过牙龈表面,起着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牙龈健康。

若牙冠突度过小或平直,食物经过该处讲给牙龈多大的压力;反之,若牙冠突度过大,食物经过该处则不能触及牙龈,均不利于龈组织的健康。

(2)牙冠邻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前牙及后牙邻面突度分别在切1/3和牙合1/3处,相邻两牙藉邻接点相接,邻接点因磨耗呈小面,称为接触区。

前牙接触区呈椭圆形,切颈径大于唇舌径,近中面者靠近切角,远中面者距切角稍远。

后牙接触区也呈椭圆形,颊舌径大于颌颈径。

第一,二前磨牙近远中面接触区及第一磨牙近中面接触区均在近颌缘偏颊侧。

第一磨牙远中面接触区,第二磨牙近远中面接触区区以及第三磨牙近中接触区躲在近牙合缘中1/3处。

在正常接触区的周围均有呈V字形空隙,称为楔状隙或外展隙。

在唇(颊),舌侧者分别称为唇(颊)楔状隙或舌楔状隙:

在切,牙合方者,分别称为切楔状隙或牙合楔状隙;在龈方者称为邻间隙,有龈乳头充满,可保护牙槽骨和牙冠邻面。

正常的牙邻接,不仅可以防止食物嵌塞,免使龈乳头受压萎缩及牙槽骨降低,而且可使牙及牙合关系稳定、牙弓完整,有利于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和牙周组织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根管系统】是髓腔除髓室以外的管道部分,包括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他们共同构成根管系统。

意义:

由于根管系统的存在,通过根尖孔和侧、副孔,密切了牙髓和牙周组织的联系;但在另一方面,却成为牙髓病和牙周病互相传播的途径,可使牙髓病和牙周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即牙髓病可通过根尖孔或根分叉处副根管的副孔或根管侧支、根尖分歧和根尖分叉的测控引起牙周病,反之亦然。

复杂的根管系统尚可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

髓腔解剖

(一)切牙的髓腔形态

切牙的髓腔形态与相应的牙体外形相似,髓腔与根冠无明显界限,其特点是根管多为单根管,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

1.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髓腔较大,根管较粗,髓室与根冠间无明显界限。

上颌中切牙通常为单根管。

(1)近远中剖面:

整个髓腔约呈三角形。

髓室顶即三角形的地最宽,接近牙冠1/3处。

髓室顶微凹,两侧略尖。

髓室向颈缘略微变窄,自颈缘至根尖逐渐变细。

年轻人的髓室通常有3个圆突,指向切嵴,该突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2)唇面剖面:

髓室略呈梭形,平颈缘处最厚,向切嵴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3,髓腔从颈缘向根尖逐渐缩小变细。

(3)横剖面观:

1)牙颈部横剖面:

根冠呈圆三角形,根管与牙根外形基本相似,位居剖面中央略偏唇侧,舍侧根管壁较唇侧根管略厚。

2)牙根中部横剖面:

根管较横剖面者约小一半,多呈圆形。

位居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根管壁为厚。

3.下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体积最小,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4%。

(1)近远中剖面:

髓腔呈狭长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为髓室顶,接近牙冠中1/3,向颈缘逐渐缩小,到颈缘则明显向根尖缩小。

(2)唇舌剖面:

髓腔中部的唇舌径较大,两端较小。

髓室顶呈尖形,接近牙冠中1/3,整个髓腔在牙根颈2/3一段较大,向根尖逐渐缩小。

(3)横剖面:

1)牙颈部横剖面:

髓腔呈椭圆形,唇舌径大于远近中径,位居中央。

上颌尖牙髓腔形态特点:

髓腔的唇舌径很大而近远中径较窄。

上颌尖牙通常为单根管。

1.近远中剖面:

髓腔较窄,两端均呈尖形,髓角接近牙冠中1/3,与牙尖相对,牙根颈1/2处髓腔较宽,到根尖1/2才逐渐变窄。

2.唇舌剖面:

髓室顶窄而尖,接近牙冠中1/3,髓腔的切端2/3很厚,直到根尖1/3渐变窄,根尖孔比切牙者为大。

3.横剖面

(1)牙颈部横剖面:

髓腔较大,位于牙根的中央,呈圆三角形,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2)牙根中部横剖面:

根管较小呈圆形。

下颌尖牙的髓腔与上颌尖牙者相似,髓腔亦为唇舌径大而近远中径很窄。

其不同点为髓室和根管都较上尖牙者窄、髓角较圆,下颌尖牙通常为单根管,根管为双管者占4%,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

1.近远中剖面:

髓腔较窄,髓角较钝,接近牙冠中1/3处,髓腔在髓角以下到牙根中部一段略宽,向根尖逐渐变细。

2.唇舌剖面:

髓腔的唇舌径较大,最大的一段位于牙冠颈部和牙根颈部1/3或1/2,向根尖逐渐变细,髓角呈尖形,接近牙冠中1/3处。

3.横剖面:

(1)牙颈部横剖面:

髓腔呈椭圆形,唇舌径较大,位于牙根中央。

(2)根中部横剖面:

根管呈圆形或椭圆形。

(三)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可分为下列4种类型:

1.单根单管型:

从髓室延伸至根尖孔为单一根管。

此型根管窄扁,颊舌径大,近远中径较小,多至根尖1/3才缩小,此型约占28%.

2.单根双管型:

从髓室延至根尖为2个分开的根管,由2个根尖孔或合并成一根尖孔通出牙体外,此型约占31%.

3.单根单双管型:

1个根管离开髓室,再分为2个根管;或2个根管离开髓室,再合成1个根管,亦可在分而复合,合而复分形成复杂的根管形态,此型约占27%.

4.双根双管型:

颊舌2根内各有1个根管,从髓室内延伸至根尖,此型约占14%.

  上颌第一前磨牙偶尔具有3根、3根管(颊侧2根管,舌侧1根管)和3根尖孔者。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较为复杂,了解髓室底上根管口数和位置,将有助于对根管形态的分析:

若根管口位于髓室底中央,则多为l个根管;若根管口不在髓室底中央,则另一根管几多位于对侧的相应部位。

若l个根管离开髓室后突然变细,说明根管在此分为两支(即单双管1~2型),或至根尖1/3又合成1个根管(单双管1-2-1型);此外,根管口间的距离亦有其参考意义:

若2根管口间的距离大于3mm,则2根管多独立分开;若2根管口间的距离小于3mm,2根管离开髓室后,根管多逐渐向牙根中央靠拢又并合为1根管(单双管2-1型)等。

(四)下颌前磨牙髓室顶上有颊、舌两个髓角,髓室向下多与单根管相通。

1.近远中剖面:

下颌第-前磨牙髓室和根管形似尖牙,但较狭窄。

2.颊舌剖面:

下颌第一前磨牙颊侧髓角特别长,位于牙冠中1/3,舌侧髓角短圆而小明显,接近牙冠颈1/13.整个髓腔的牙冠2/3颊舌径大髓腔多在根尖1/3缩小成管,少数在根中1/3或根颈1/3缩小成管,三者共占83%;在根中部根管形成双管型或单双管型,也有在根尖1/3分成颊舌两管者,共占17%.

3.横剖面

(1)牙颈部横剖面:

下颌第一前磨牙髓室多呈椭网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若为双根管,颊舌两根管均呈圆形。

(2)牙根中部横剖面:

根管小而较圆。

上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第一磨牙的髓室似矮立方形,髓室高度很小,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

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

髓室顶上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二者均接近牙冠中1/3.远颊髓角和远舌髓角较低,均接近牙冠颈1/3处。

髓室底上有3~4个根管口,排列呈颊、舌径长,近远中径短的四边形或三角形,近颊根管口距远颊根管口较近而距舌侧根管口较远,远颊根管口位于近颊根管口的远中偏舌侧。

各根管口的形态是:

近颊根管口较扁,远颊根管口略圆。

舌侧根管口较宽大。

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63%,远颊侧根管分为两管者占9%,舌侧根管为单根管。

 若近颊根的根管口再分为颊、舌两根管口时,两根管口较小。

近颊根的舌侧根管口又称为第四根管口,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近颊根颊侧根管口与舌侧根管口的连线上,或位于连线的近中舌侧,以上两个位置与近颊根颊侧根管口的距离均约2mm.治疗时应加注意。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3~4个根管,即近颊根内1~2个根管,远颊根和舌根内各有1个根管。

但Berna报道3例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多达6个:

即近颊根内3个根管,远颊根内2个根管,舌侧根内1个根管。

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

下颌第一磨牙髓室呈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