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5762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古诗文阅读。

(41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

“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

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

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齐让伯夷      让:

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

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

让…他们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

尊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4.把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5分)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分)

(二)、诗歌阅读。

(11分)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5、“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分)

6、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3分)

7、“丑恶”指什么?

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

(3分)

8、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1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②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雨巷》)

④寻梦?

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⑤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⑥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⑦既东封郑,,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至13题。

(25分)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

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

我很喜欢一句古诗:

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

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

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

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

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

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

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

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

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

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

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

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

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

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0.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5分)

A.林清玄小时候的坎坷经历培养了他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他成为台湾最高产作家之一的主要原因。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爱马仕是名牌,就值这个价。

D.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品,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品。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11、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请加以概括。

(6分)

12、在林清玄看来,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6分)

13、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他这一观点是否适用于所有人?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24分)

1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C.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

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尽管燕太子丹一手策划了刺秦计划,但他的急功近利和生性多疑的性格,有间接地导致了荆轲刺秦的失败,留给后人无限的叹息。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①而人生的美丽与否②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③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④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

⑤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

⑥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

A.③④⑥②①⑤  B.①④③⑤⑥②C.⑥②①④③⑤D.③④①⑤⑥②

17、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诸郎中执兵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烛之武退秦师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9、下列划线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②群臣怪之

B.①使使以闻大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函封之

D.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其人居远未来

20、下列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21、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夫晋,何厌之有(4)若属皆且为所虏(5)敢以烦执事(6)大王来何操(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

(1)(5)/(3)(6)/

(2)(4)/(7)B.

(1)(4)/(3)(6)(7)/

(2)(5)

C.

(1)(5)/(3)(6)(/

(2)(4)(7)D.

(1)(4)/(3)/(6)/

(2)/(5)(7)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人几页薄纸,有的人则是一本巨作。

读你,看似简单;读你,看似无聊;读你,一件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又有谁能做到呢?

因为读你,所以懂你;

因为读你,所以想你;

因为读你,所以知你。

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以“读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天水一中xx高一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崔天云董文菊谢黎

1.A(让:

谦让)

2.B

3.C(“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4.

(1)、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

 

(2)假如富贵是可以得到的,即使是做个马车夫我也愿去做,如过富贵是不能得到的,那我就去做我想做的事!

5.含义:

无可救药,没有出路,对社会不抱希望。

作用:

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6.快点烂掉吧,加速死水的灭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否定。

7.封建军阀;指不会造出个好社会。

8.音乐美:

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整齐,各节大体押韵,双行押韵,每节换韵,全诗节奏鲜明、和谐,具有音乐美。

绘画美:

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鲜艳照人的”,从而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

建筑美:

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十分整齐。

9.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挥斥方遒(3)丁香一样的忧愁(4)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知(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7)又欲肆其西封

10、BD

(A、“这是他成为台湾最高产作家之一的主要原因”的说法错误,林清玄成为作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小时候的坎坷经历的主要作用是让他对欲望不会太敏感。

C、举爱马仕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

E、“心美一切皆美”的含义是“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而不是“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11、文思泉涌,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练;勤奋读书,坚持积累;对欲望不敏感。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2、克制欲望;对自己的心灵放松、充实;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

13、示例一:

适用于所有人。

因为所有人都需要精神精神上的成长,而阅读是使人精神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修养,让人变得情感深厚、气质美好。

所以第一流的文章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生命的化妆品。

示例二:

并不适用所有人。

因为林清玄在这篇访谈中提出的这个观点主要是针对青年人而言的。

我们这个时代容易使人迷失方向,青年人有面临多种选择,对他们而言,读书可以让他们心灵变得美好。

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形成的人来说,第一流的文章对改变他们的人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连最基本的物质都得不到保障,一流的文章又能给他们提供多少帮助呢?

14.C(A项望文生义,“指点江山”的意思是评说国家大事;B项“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

15.B(A项,语序不当,“不仅”和“该诗”调换位置;C项,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违法”后加“的行为”;D项,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删去“以”和“为中心”。

16.C(根据语句结构内容的联系及关联词的搭配作选。

17.B

18.C

19.C

20.D

21.A

22.略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

“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

”于是就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

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

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

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

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

“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

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

”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

“这两位是义士啊!

”把他们搀扶开了。

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

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

“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

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

”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

“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

”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

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

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

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

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

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

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

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

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

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

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

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

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

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