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310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选项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差肩cī仳离pǐ付梓zǐ不省所怙xǐng畏葸sī

B、妻孥nú装殓lián便体pián憧憬未来chóng裙裾jū

C、趑趄jū黜陟zhì徜徉cháng莘莘学子shēn伛偻lǚ

D、勖励xù缫丝sāo字帖tiě拾级而上shí聒噪guō

2、下列选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座落震憾沉湎厮杀目不暇接老奸巨猾

B、辐射缜密租赁痉挛仗义执言礼上往来

C、联袂慰籍必竟脉搏真知灼见拾人牙慧

D、蛰伏宣泄妨碍经典人才辈出走投无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B.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C.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D.专家认为,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充耳不闻,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B.“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xx工作重点。

 

C.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5、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

往,到

B、夫唯道,善贷且成。

贷:

宽恕

C、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业:

继承

D、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莳:

移植,栽种

6、下列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将成家而致汝。

C、终吾生以徜徉。

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7、下列选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B、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C、所谓天者诚难测。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D、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耶律休哥,字逊宁。

祖释鲁,隋国王。

休哥少有公辅器。

乾亨元年,宋侵燕,北院大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等败绩,南京被围。

帝命休哥代奚底,将五院军往救。

遇大敌于高梁河,与耶律斜轸分左右翼,击败之。

是年冬,上命韩匡嗣、耶律沙伐宋,以报围城之役。

休哥率本部兵从匡嗣等战于满城。

翌日,将复战,宋人请降,匡嗣信之。

休哥曰:

“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乃诱我耳。

宜严兵以待。

”匡嗣不听。

休哥引兵凭高而视,须臾南兵大至,鼓噪疾驰。

匡嗣仓卒不知所为,士卒弃旗鼓而走,遂败绩。

休哥整兵进击,敌乃却。

圣宗即位,太后称制,令休哥总南面军务,以便宜从事。

休哥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

统和四年,宋复来侵,其将范密、杨继业出云州;曹彬、米信出雄、易。

时北南院、奚部兵未至,休哥力寡,不敢出战。

夜以轻骑出两军间,杀其单弱以胁余众;昼则以精锐张其势,使彼劳于防御,以疲其力。

又设伏林莽,绝其粮道。

曹彬等以粮运不继,退保白沟。

月余,复至。

休哥以轻兵薄之,伺彼蓐食,击其离伍单出者,且战且却。

由是南军自救不暇,结方阵,堑地两边而行。

军渴乏井,漉淖而饮,凡四日始达于涿。

闻太后军至,彬等冒雨而遁。

太后益以锐卒,追及之。

彼力穷,休哥围之。

至夜,彬、信以数骑亡去,余众悉溃。

太后旋斾。

封宋国王。

及太后南征,休哥为先锋,败宋兵于望都。

时宋将刘廷让以数万骑并海而出,约与李敬源合兵,声言取燕。

休哥闻之,先以兵扼其要地。

会太后军至,接战,杀敬源,廷让走瀛州。

休哥以燕民疲弊,省赋役,恤孤寡,戒戍兵无犯宋境,虽马牛逸于北者悉还之。

远近向化,边鄙以安。

休哥智略宏远,料敌如神。

每战胜,让功诸将,故士卒乐为之用。

身更百战,未尝杀一无辜。

(选自《辽史》,有删改)

【注】①南京:

这里的南京指今北京市。

8.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哥整兵进击,敌乃却却:

退却

B.休哥以轻兵薄之薄:

靠近、迫近

C.太后益以锐卒益:

更加

D.身更百战,未尝杀一无辜更:

经历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耶律休哥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休哥率本部兵从匡嗣等战于满城②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乃诱我耳

③又设伏林莽,绝其粮道④伺彼蓐食,击其离伍单出者

⑤先以兵扼其要地⑥每战胜,让功诸将,故士卒乐为之用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耶律休哥出身贵族之家,年少的时候就表现出做王公辅相的才能,乾亨元年深受皇帝器重,耶律休哥不负所望。

B.耶律休哥深知兵不厌诈,看出宋军假降后,规劝韩匡嗣。

韩匡嗣不听而兵败,幸亏耶律休哥才得以击退敌军。

C.耶律休哥追随太后南征,为先锋。

耶律休哥预先扼守住要道,恰好太后大军赶到,宋军大败,耶律休哥被封为宋国王。

D.耶律休哥戍边有方,重视边境的建设,创立轮休法,鼓励农桑,整修装备,教化边境百姓,因此边境安宁。

11.翻译

课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军渴乏井,漉淖而饮,凡四日始达于涿。

(4分)

(2)省赋役,恤孤寡,戒戍兵无犯宋境,虽马牛逸于北者悉还之。

(4分)

课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3分)

(4)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4分)

答:

(2)在抒情手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

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

(4分)

答:

四、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大方无隅,。

(《祸兮福兮》)

2、,平明吹笛大军行。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波澜动远空。

(《汉江临眺》)

4、,沧江急夜流。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5、烟销日出不见人,。

(《渔翁》)

6、,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醉书》)

7、雪净胡天牧马还,。

(《塞上听吹笛》)

8、轮台九月风夜吼,,。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9、年年战骨埋荒外,。

(《古从军行》)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xx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

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

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

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

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

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

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

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

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

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

一个评委会委员说:

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

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

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

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

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

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

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

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她说:

“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

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

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

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

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xx美国国家艺术奖章。

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最新”意味着此前她也获得过荣誉和奖励。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C.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人”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2.“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着,文章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了林璎的这两种性格特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

你觉得这矛盾吗?

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

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

请仿造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

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越50字。

(6分)

翻开《水浒传》,林冲说:

“英雄要有血性。

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翻开《史记》,项羽说:

“”

翻开《三国演义》,诸葛亮说:

“”

  

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啄木鸟,雅号“志木”,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

然而,它有一双锐目,且嘴如凿,舌如钩。

每天天一亮,啄木鸟就开始奔忙,在树干上螺旋式攀援搜寻害虫,往往把一整棵树的害虫彻底消灭才转移到另一棵树上。

遇到虫害严重的树,就会在这棵树上连续忙碌几天,直到害虫被全部消灭。

它一天能敲击树木万次以上,吃掉1500多条害虫。

一片10公顷的森林,只要有一只啄木鸟巡查保护,就不用再担心发生虫害。

啄木鸟的精神耐人寻味,有人佩服它的从不敷衍,有人感叹它的从不放弃,有人赞美它的专心致志,有人想到了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阳一中xx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卷

郭海珍都爱莉

5、B。

贷:

施与

6、C。

A项“其实”,古义是“它的果实”,今义是“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B项“成家”,古义是“建宅安家”,今义是“成立家室,娶妻”。

D项“以为”,古义是“把……作为”,今义是“认为”。

7、A。

A项“其”均表揣测语气,翻译为“大概,或许”。

B项“遂”,分别译为“于是,就”和“喂养长大”。

C项“诚”,分别译为“确实,的确”和“如果,果真”。

D项“焉”,分别译为“他们,百姓”和语气词“了”。

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8.C。

益:

添加,增加。

9.B。

①句只是客观地叙述耶律休哥率军跟随匡嗣作战。

⑥句说的是耶律休哥让功劳与于其他将领和士卒对他的爱戴。

10.C。

耶律休哥被封为宋国王是在战败宋将曹彬、米信之后,在南征之前。

11.翻译

课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1.⑴宋军缺水没有井,就过滤烂泥中的水喝来解渴,一共四天才到达涿州。

得分点:

“军”“乏”“漉”“凡”各1分。

(2)休哥减少赋役,照顾孤寡,告诫戍边士兵不要侵犯宋朝的边境,即使是跑到北边来的马和牛,也要全部归还给宋人。

得分点:

“省”“虽”“逸”各1分,大意1分。

课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答案:

(3)我从小失去了父母,等到年纪长大,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哥哥嫂嫂。

(4)穿过云气,背靠着青天,然后图谋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1.【解析】 B项,“林璎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林徽因的影响颇多”不妥当,她与她的姑母从未谋面。

E项,越战纪念碑虽曾饱受争议,但最终美国人认同了她设计的越战纪念碑,并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索。

【答案】 BE

2.【答案】 平和:

性情淡泊,单纯低调。

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拒绝来者要求。

执著:

个性倔强,坚持而有勇气。

在越战纪念碑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特的倔强和勇气赢得胜利。

(或“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对环保事业的执著)(意思对即可)

3.【答案】 ①从兴趣爱好看,东方建筑对林璎的影响就远胜于欧洲建筑对她的影响。

②从人物性格上看:

为人简单,有浓浓的书卷气。

③从作品特点看:

展示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

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4、【答案】 不矛盾。

①“什么在消逝·空屋”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种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②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什么在消逝·空屋”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们心中的纪念碑。

③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座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

六、语言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