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8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9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理论整理 1综述文档格式.docx

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理解运用】

(注意: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1、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统一的。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注意:

1、“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百科全书”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必背理解】

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理解运用】

比较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特别是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本原

金木水火土等物质具体形态

原子

物质

进步性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具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

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局限性

①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②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①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行。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表现为唯心主义历史观。

常见观点

①五行说:

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范缜: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也。

⑤赫拉克利特: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⑥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①霍尔巴赫: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狄德罗: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③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理解运用】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某种不可捉摸不定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典型代表

①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②慧能: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③陆象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王守仁:

心外无物

⑤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⑥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⑦康德: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⑧休谟: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⑨贝克莱:

存在即是被感知

⑩叔本华: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①柏拉图:

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②黑格尔:

绝对精神(绝对理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③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④朱熹:

理生万物,理在气先

⑤子夏: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⑥中外的“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说)

⑦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

“8”就是发;

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意识决定物质。

可取之处

①唯心主义的存在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

②广大劳动人民把信仰某种宗教和神灵变为反抗阶级统治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③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也有一些唯心主义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理论的素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对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了解】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并不是说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

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

【了解】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

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三个统一)【必背理解】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他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他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道理/哲理=世界观+方法论

专题二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思路: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

唯物论关键词:

一、物质;

二、运动;

三、规律;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

五、意识;

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论

一、物质(含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理解】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

【注意】

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有生有灭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依赖物质)

(1)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观】: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观】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社会的客观性,尊重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按社会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

结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关于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表述: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

二、运动(含义、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空间位置的变化、数量的增减和性质的变化)和过程。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但具体的运动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不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

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含义

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①静止时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了解】相对主义:

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

其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杀事物的确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客观存在。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否认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否认真理客观性的是非标准。

【了解】相对静止的意义

•①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为事物只有保持相对静止、平衡和稳定,才能在内部进行分化和必要的量变准备,实现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化。

•②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因为事物有相对静止,事物才具有确定的性质和形态,这样事物才能区分开来,在一定条件下,此物就是此物,而不是他物。

只有承认和肯定相对静止,我们才能具体认识和区分事物,对事物及其运动进行定量的分析。

•③相对静止是测量运动的尺度。

没有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动。

不了解相对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运动和静止总是相互依赖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理论【必背】

【世界观】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

要用运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僵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三、规律(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人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发明、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

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理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是普遍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③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可能出主观题,答案不必死记硬背,积累语言即可,关键是从材料中得出答案)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承认并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②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能结合起来。

③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⑤按客观规律办事,还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主能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1.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了解】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想)

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必背理解运用】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006全国大纲1)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12分)

【答】:

①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1分),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1分)。

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1分)。

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1分)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1分)和环境保护(1分)的规律。

•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2分)(或: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利用规律(2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分),能动地认识相关规律(1分),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1分)这一目标。

五、意识(内涵、特征、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内涵

从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从生理基础看: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注意:

人脑PK大脑)

从内容/本质看: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结论】: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人的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时候都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特征:

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必背理解运用】

自觉选择性:

人们确定认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的,带有一定的目的与意图,并通过主动作用于对象的观察、实践而反映对象。

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刻板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论【必背理解运用】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反映、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的理解:

前者是从认识的无限性角度而言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活动的永恒性,即只要人类存在,认识活动就不会停止,人们终究能够认识那些目前无法认识的事物。

后者是从认识的有限性角度而言的,认识的有限性是指人类认识能力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每一时期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是有限的。

[2014浙江]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

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

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答]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论【必背理解运用】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2014福建]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

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运用】

①首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

②辩证地把握实际(联系地、发展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实际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⑤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在韩国,受“身土不二”(意即“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传统理念影响,吃本土食品、用国货蔚然成风;

韩国政府也制定了“本国产品”的关税政策。

这为其民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随着发展,“身土不二”的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

2010年,韩国白菜严重减产,政府减低关税税率,引导民众“身土不二”的观念,从国外进口白菜,缓解了“白菜危机”。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谈谈韩国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