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辩论赛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660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辩论赛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辩论赛资料.docx

《1辩论赛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辩论赛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辩论赛资料.docx

1辩论赛资料

1-辩论赛资料

1辩论赛资料(超前消费利弊)

  辩论赛资料(超前消费利弊)

  一辩手稿(辩题:

超前消费利大于弊)

  我方的观点是“超前消费利大于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前消费这一名词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谓超前消费是指超过暂时的收入能力将今后的收入提前到现在支出,通俗的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我方认为超前消费的益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个人而言,超前消费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购买超出目前购买能力的消费品,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身上有压力,行为不就有了积极的动力吗?

有了挣钱还贷的压力,不就多了一份对工作机会的珍惜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吗?

这难还不能说明超前消费给个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产生极大的支持作用吗?

  第二,从我国目前的经济背景和消费市场我们会发现,消费结构存在断层,由于商品的消费

  综上所述,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超前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的趋势所向,并且越来越发挥出它有目共睹的巨大优势.因此,我方认为超前消费利大于弊.我想提醒对方辨友的是,请不要因为一个健壮的青年偶尔患了一次感冒就给他准备棺材,谢谢大家

  一辩辩论稿(辩题:

超前消费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超前消费弊大于利”。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概念,(消费的概念)何为超前消费呢?

超前消费的概念是罗斯方首先提出的,是基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即工业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发达国家的消费气氛中,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的本质是超越了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消费水平,超出了此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以承受的界限。

(它与信贷消费、适度消费有本质上的区别,20秒)它虽有暂时促进生产的积极作用,但超前消费带来的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衡不利于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扩张性。

其消极作用更为突出。

  从经济学上讲,超前消费违背了经济规律,投资进程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适度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保证,消费超前或滞后都会防碍经济的发展。

就超前消费拉动生产而言,既是总量不足,更是结构失衡,在拉美国家,正因为曾超前消费,结果因为消费大量增加导致投资不足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正因透支未来收入引起经济动荡,可见经济健康发展要求适度消费,切不可超前消费。

  从社会层面上讲,超前消费带来盲目消费、奢侈消费、助长集团消费,造成享乐之风,成为贪污腐败的温床。

而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还奋力拼搏在缝隙中,成千上万贫苦人口仍挣扎在温饱线上,这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从伦理层面上讲,超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享受现世生活,这必将加剧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对物质的无限制追求,甚至达到物欲控制人性,人类严重异化的局面。

  从发展层面上讲,超前消费虽能在短时期内刺激生产,但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有根本冲突的:

超前消费实际是一种跨越现阶段生产力的消费,无形之中提前消耗了下一代人的有限资源,另外它使本已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复杂,并严重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将这种时尚的消费观念作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必将得不偿失。

  作者:

218.199.136.*2004-11-1416:

43回复此发言

  --------------------------------------------------------------------------------

  2辩论赛资料(超前消费利弊)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超前消费弊大于利。

  教练稿(辩题:

超前消费弊大于利)

  明确定义:

  超前消费是指消费水平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以承受的界限,本质是超过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消费水平,具体就是超过了人民的购买力的消费。

标准是超过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度。

  区分几个概念:

  超前消费不等同于信贷消费、预支消费,超前消费与信贷消费两者本质不同,但是外延上有交叉。

根本在于信贷消费是否超出了现阶段的消费水平。

  区分超前消费/滞后消费/适度消费三者,从“度”上而不从时间上来衡量,,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超前正是超过了生产力承受的限度,并非时间上的超前。

判断超前消费的标准:

超出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以承受的界限。

  利弊的标准:

可持续发展

  指出超前消费蔽大于利的几个层面:

  经济层面,超前消费违背了经济规律,投资进程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适度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保证,消费超前或滞后都会防碍经济的发展。

就超前消费拉动生产而言,既是总量不足,更是结构失衡,在拉美国家,正因为曾超前消费,结果因为消费大量增加导致投资不足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正因透支未来收入引起经济动荡,可见经济健康发展要求适度消费,切不可超前消费。

  社会层面,超前消费带来盲目消费、奢侈消费、助长集团消费,造成享乐之风,成为贪污腐败的温床。

而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还奋力拼搏在缝隙中,成千上万贫苦人口仍挣扎在温饱线上,这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伦理层面,超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享受现世生活,这必将加剧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对物质的无限制追求,甚至达到物欲控制人性,人类严重异化的局面。

  发展层面:

超前消费虽能在短时期内刺激生产,但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有根本冲突的:

超前消费实际是一种跨越现阶段生产力的消费,无形之中提前消耗了下一代人的有限资源,另外它使本已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复杂,并严重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将这种时尚的消费观念作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必将得不偿失。

  估计对方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将超前定义为时间上的超前;将信贷消费等同于超前消费;把鼓励消费看成超前消费;

  我方的论证:

  超前消费是指超过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以承受的限度的消费,并非时间上的超前。

国家提倡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其实是针对国家滞后消费而言的,鼓励消费不是鼓励超前消费。

信贷消费不完全等同于超前消费。

信贷是消费手段。

两者有交叉,但不重合。

  我方避免在概念上过多地与对方纠缠,而是在阐述超前消费蔽大于利上,举出有力的事实和例子论证。

  超前消费利大于弊教练稿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超前消费作为一种理性的的消费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我方认为超前消费利大于弊。

  首先,我方对超前消费的定义是:

在超过暂时的收入能力的情况下将今后的收入提前到现在支出。

  而在衡量利弊大小的问题上,我方将始终坚持一下标准:

超前消费可能会对个别人不利,但是对整个社会,超前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

所以,我们所谓利大于弊的标准,是着眼与全局的,着眼于普遍情况的。

  为此,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超前消费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利大于弊

  对个人而言,超前消费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购买超出目前购买能力的消费品,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身上有压力,行为就有了积极的动力。

有了挣钱还贷的压力,就多了一份对工作机会的珍惜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这些都可以说明超前消费对个人的种种益处。

  超前消费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利大于弊。

  通过超前消费可以带动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市场需求,使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的增长,使生产与消费保持良性的循环。

其次,超前消费可以增加资金利用率,只有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资金,才能具有货币本身所应具有的价值。

我们将会引用这样的一个例子去说明这个观点,促进个人信贷消费是政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变银行经营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果消费总额中信贷消费的比例占到10%,就能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

  作者:

218.199.136.*2004-11-1416:

43回复此发言

  --------------------------------------------------------------------------------

  3辩论赛资料(超前消费利弊)

  从目前国家的消费政策和消费趋势侧面反映出超前消费利大于弊。

  我们将主要通过事例去论证以上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可能会用到以下例子:

  1:

去年,层出不穷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的推出,使借钱过日子成为一种时尚,它也表明银行正在经历一场从“生产信贷”为主转为“消费信贷”为主的“市场经济”大革命。

  2:

信贷消费品种猛增条件放宽

  在个人消费贷款品种中,尤以个人住房贷款最热,除公积金贷款外,各银行还针对不同房产项目推出了商业贷款。

在贷款期限上,年限也一次次被延长,最长的已到了30年;在贷款比例上,银行从小心翼翼5成放宽到了6成、7成、8成,最高到了9成;在贷款条件上,银行也有了巨大突破,华夏银行去年面向京城著名高校推出了个人助学贷款,将担保人的条件首次放宽到学生互保即可,从而抛弃了原本固若金汤的“本市户口”、“相应的财产证明”

  针对以上三点,对方可能会提出以下的反驳理由

  一、因为未来的不可预知,超前消费可能会导致一个人未来生活工作压力过重,从而对个人产生不利影响。

我方不否认这些个别现象,但是我方将始终坚持的衡量标准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普遍情况,只要对整个社会利大与弊,那么就可以论证超前消费利大于弊的观点。

可以看到,超前消费让更多的人得到的是他们现阶段所需要的东西,并且大多数人是在对自己的偿还能力有充分估计的基础上才会进行超前消费的,从而论证了我方观点。

  二、对方还可能会举日本,拉美等国家作为例子对超前消费会引起泡沫经济,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进行论述。

对于对方的这个观点,我方会直接用这样的一个事实去反驳,拉美日本等这些国家至今的政策一直在鼓励着超前消费。

并且我方会举出一些有说服力的例子去说明超前消费对国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最后,对于我方的立论,存在着一下的弱点。

  一.把超前消费看作为一种理性的消费行为。

同时,对方也可以将超前消费看作是一种盲目的消费行为加以重点论述。

我方将通过举以下的一个例子,超额吃饭会导致肠胃不适,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吃饭弊大于利。

避开在这个方面与对方过多纠缠,在坚持理性的超前消费是一种消费趋势的同时,坚持大于的衡量标准,将战场引导到整体的层面上。

  二.无可否认,在整体这一层面上,盲目的超前消费对国家,对社会都会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在这些问题上,我方不会直接否认对方的观点,而会列举各国都在鼓励超前消费这一事实,提出一个这样的反问,如果超前消费对国家真的是弊大于利,那为什么它们仍然在鼓励超前消费?

引导对方来驳斥我们的观点,使得我们一直处于攻势。

  总之,在总体战术上,我方不准备大力驳斥对方提出的超前消费的弊端,而是将重点放在比较的问题上,紧扣辩题,提出我方的观点。

 

又称消费超前、消费早熟,是指居民的消费水平超过本国同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消费行为。

超前消费产生的外部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方式带来的“国际示范效应”。

但主要还是宏观管理失控,消费基金膨胀和对劳动者消费引导失误。

此外,跟由国内富裕阶层引起的“国内示范效应”也有关。

这种消费虽然在一定时期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危险性极大。

由于消费基金膨胀,挤占积累基金,造成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消费品生产,尤其是高档消费品占用的资金和资源过多,造成产业结构畸形发展,膨胀起来的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满足不了时,需要用外汇进口大量消费品,从而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升;被刺激起来的消费需求,反过来又形成增加工资的压力,而当工资增长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人民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运用经济的、法律和行政等各种手段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予以科学引导

贷款没有能力偿还,对后期生活质量与个人信誉造成影响,而且会对今后的生活中个人身心产生较大的压力,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大家都盲目超前消费,银行的贷款收不回来,就形成“次贷危机”了

 

在传统的理财观念中,大家一般遵循“挣到多少钱花多少钱”或“存下多少钱花多少钱”的消费原则。

但在近几年,越来越多郴城人、尤其是郴城年轻人逐渐成为最活跃的消费群体,开始“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

 超前消费利弊共存

“超前消费”,经济学家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超越暂时经济能力的消费”,实业界给出的定义为“一种暂时还未普及的消费方式或消费行为”。

近年来,房贷、车贷、信用卡消费市场发展迅猛,“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不少郴城市民的普遍行为。

从事网络工作的市民李小姐几个月前与男友共同借贷了5万元钱,用于房屋装修。

她告诉记者,两人为买婚房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考虑到结婚的需要,还是准备跟着把装修一次性搞完,这样就不得不预支“明天的钱”,用来搞装修。

“我的月收入有1500块,他的月收入2000块左右。

我们借这5万块,利息不是很高,现在每个月两人固定存1500块钱,没有意外的话,三年后应该就可以还完了。

”谈到这次“超前消费”对生活的影响,李小姐表示,虽然如此一来,他们会因为手头活动资金减少而小有压力,但也对他们平时的消费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力,让他们花钱不再大手大脚,还慢慢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对今后的生活还是满有积极影响的!

”。

在市北湖市场从事服装经营的市民黄先生,则是借钱买了一台价值9万余元的私家车。

他原本有一辆摩托车,用于接送7岁的儿子上下学。

郴城限摩之后,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再使用摩托车,但接送孩子却成了大问题,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买辆小汽车。

“其实也不是一次付不起这9万多块钱,但是如果把钱都投在车上,其他方面肯定会受影响,还不如分期付款贷款买车,这样就能腾出手头上的钱来扩大经营项目,多赚点钱,两边都不耽误!

”黄先生说,这样的“超前消费”难免会让人背上“负债”的心理压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他提供了生活的动力,让他和家人更加努力地打拼,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然而无可忽视的是,“超前消费”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尽享其利而不受其害。

目前,使用信用卡已成为年轻人购物首选,而“月光族”也迅速成为都市一景。

市民江女士从2008年起在朋友的带动下习惯了拿信用卡分期付款购物,每次买的东西看起来每个月只要付数十或百余元钱,但买的东西多了,每个月的工资奖金一发下来就所剩无几,结果让自己和家庭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银行工作人员更指出,如果过度使用信用卡却无法及时还款的话,持卡人的信用记录将受影响,并被列入黑名单,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越来越多的都市年轻人开始习惯颠覆传统消费习惯,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从积极意义上说,不但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还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但把握不好,像江女士一样成为外看潇洒、实则窘迫的“卡奴”,恐怕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日渐升温的“超前消费”呢?

在市内某主流媒体工作的市民唐女士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

热衷于分期付款消费的唐女士介绍,她在选择消费项目和分期类别的时候,就会比较注意,一般尽量选择分期较多的东西,而且所买东西每月需要给付的资金总数控制在其工资的1/3之内,“这样一来,既享受到了‘超前消费’带来实惠,让自己平时手头的流动资金比较宽松,又不会被它套牢,两全其美”。

在市内苏石路某银行工作的市民冯先生则认为,“超前消费”作为一个非常时尚的经济行为和消费方式,确实有其不可比拟的益处,但尝试时也需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绝对不能不顾及自己的承受能力而进行盲目消费。

他指出,适度透支可以让我们享受超前消费的好处,但“既不顾目前自身的财力情况,也不考虑往后的偿还风险,一味享受,不计后果,是非常危险的”,过度透支往往会“使你丢掉信誉,甚至不堪重负,从此难享人生的欢乐。

”因此,“理性消费,合理支配,才能真正尽情享受超前购物的乐趣”。

 

一、造成虚假繁荣,滋生泡沫

看似经济增长迅猛,实则都在透支未来。

毕竟经济环境、市场供需都有一定范围的承受能力,过多灌输“超前”意识,等于不负责的人为扩大崩溃风险,不是造福子孙后代,而是遗祸后人。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由于大量美国人贷款买房,此后房价下跌,无力还贷,被迫卖房,这就是超前消费惹的祸!

次贷风暴造成全球经济动荡,投资银行纷纷倒闭,大银行持续巨额亏损,中小房贷公司大面积破产,各大公司不得不全球裁员——影响到中国: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投资美国次级债券的大银行计提上百亿损失;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底下跌超过60%;全球经济萧条影响中国商品出口——这些血淋淋惨状的根源难道不是超前消费吗?

 

二、无人能预料未来的不确定性

试问您大学毕业后一定找得到工作吗?

找到的工作一定薪酬很高吗?

一定不会失业吗?

我们的一生就真的不会遭遇战争、疫病、变故吗?

如果不幸会的话,那么我们超前消费所欠下的债谁来偿还呢?

每个人都无力偿还的话,对整个国家而言是多大的窟窿啊!

这是超前消费带来的短期利益所能弥补的吗?

如果能弥补,哪来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我们从中受的教训还不够吗?

和谐社会是靠超前消费的海市蜃楼搭建的吗?

身无所居,无业所从,这怎么可以成为振兴中华的一幅场景?

又有谁能准确预测今后的一帆风顺或者旦夕祸福吗?

我们是人,不是神。

不是说我们悲观生活,而是清醒生活。

还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消费。

极少数人背靠大树好乘凉,确实有资本有背景可以超前消费,但请去看看,他们的身后是不是有一个从不超前消费的大人靠艰苦创业艰苦奋斗赢得现在的财富。

普通大众的生活靠少数人可以代言吗?

 

三、破坏国人“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勤俭持家,老有所依。

我们是不会像美国老太那么潇洒,一生还债,从小就住下了贷款买下的新家,而中国大妈辛苦一生才刚积攒下购买新家的钱。

这个故事是让很多人唏嘘,但请注意,那是因为美国老太碰巧一生平安,活到了够把欠下的债还清的岁数,假设中途被迫卖房还贷,她的孩子将遭遇无法承受之重;

而中国老太坦荡一生,辛苦一人,造福后人,即便她自己没有享受过一天奢华生活,她也觉得对得起良心,因为为孩子留下了可观的积蓄。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人生观的差异。

我们扪心自问,是愿意自己的后代成为富翁还是“负翁”?

 

四、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健康

一颗负债的心永远是悬在半空的。

欠个一年半载和欠十年八年一样,每天都会心情沉重,为了还债而奋斗。

这样生活变成了折磨,全然体会不到超前消费带来的享受。

长此以往,身心健康深受影响,加速衰老,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这会是我们希望的吗?

 

也说美国人超前消费之利弊

2008-10-3112:

48  来源:

欧华报  作者:

龙井石  

相信不少中国人在早些年,都看到或读到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大意是说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唐人街巧遇后,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中国老太太说,去年我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住上了新房,而同样年龄的美国老太太却嘲笑道,通过年轻时的分期付款,我已经住了大半辈子的新房子。

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到了临死前才攒够了买新房的钱,才住上了新房,而美国老太太则先贷款,住进了新房,到死贷款也还完了,她也因此住了一辈子的新房。

这个经济故事的寓意很明显,称赞美国老太太的消费行为,嘲笑中国老太太的不识时务,是啊,同样的收入,美国老太太相对于中国老太太来说,多会做人啊,多会懂得享受生活啊。

是的,在同样的环境下,只不过是稍稍改变了消费模式,美国老太太就能提前住了一辈子的新房,而中国老太太却是固执己见,在临死前才圆了自己的住房梦,相对于现在的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的理念,中国老太太的攒钱消费理念真是太老土了。

当初笔者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虽然也颇为羡慕美国老太太聪明睿智的消费行为,懂得充分利用别人的钱进行提早消费,可总觉得美国老太太的这种超钱消费、高债消费的行为模式,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胃口,因为其中蕴含的风险比较大,万一经济环境不好,或者是出现个天灾人祸,而出现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那房子岂不是会被银行强行收回拍卖,要是钱还是不够偿还贷款的话,恐怕要被银行逼得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了。

尽管中国的各类银行在与国际金融创新接轨时,也一度放开了个人的大额消费品信贷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害。

超前消费、高债消费模式虽然能够让人提早获得消费品,但是其中也蕴含了不容忽视的高风险因素。

就像眼下不少人提早住进了新房,但是住得不安心,住得有些心惊胆颤,老是担心有个天灾人祸的什么,担心哪天会又有张银行的账单来催你还款。

  

去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和今日金融海啸的进一步蔓延,说到底,就是对美国老太太这种超前消费、高债务消费模式的总清算。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2001年全美25%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给了那些像美国老太太一样的收入证明缺失的借款人,但2006年这个比例已升至45%。

更令人惊愕的是,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

美国消费文化和美国金融机构对超前消费、高债消费模式的鼓励和纵容,使得很多并没足够收入来偿还贷款的低收入人士,也可以通过次级贷款而购买住房,结果使得美国的次贷危机越吹越大,越演越烈,而华尔街的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更加使得次级贷债务被全球的金融机构大量增持,这也就是意味全球的金融资本都被吸引到美国次贷泡沫的创造过程中,全球投机资金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国次贷泡沫被吹得更加庞大了。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准确估计出次贷市场以及其金融衍生品究竟涉及到多大规模的资金量,因为它涉及了太多数量的投行、基金公司和银行机构等等,不过有专业人士保守估算会有5―6万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的两年之间,美联储的17次大幅度加息行为,终于刺破了这巨大、辉煌一时的次贷泡沫,美国房贷市场逐渐步入了衰退阶段。

还款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和房价的下跌,使得美国的次贷市场违约率大幅度上升了,而这对美国的次贷市场和大量投资次贷债务的投行和金融机构造成了致命打击。

从此以后,美国的金融市场就陷入了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震惊诧异、影响重大的动荡事件之中,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如已经陷入今风声鹤唳的境地,甚至连老欧洲也是一片人心惶惶。

   如今,面对这样的金融灾难,美国老太太终于开始悲哀了,因为不仅她的房子要被银行强行收回拍卖出去了,而且还要背负一身的债务要偿还,奋斗了一辈子,可是由于自己的贪婪,由于自己的超前消费,由于自己的高债消费,现在是自酿苦果,到了老年时候依旧是两手空空,一身债务,流离失所。

而此时的中国老太太看见美国老太太的房子拍卖价格只有原先的四分之一了,眼睛都笑眯了,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到了派上大用场的时候,房子价格直线下跌,下了决定买了!

中国老太太心里暗自思量。

到老年的时候,中国老太太不但安安心心住上了新房,还因此攒下了一大笔的积蓄,老年日子过的是悠闲舒心。

     

   

不过,故事终归是故事,也许现实中的情况正好相反也说不一定。

究竟最后是谁得利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深藏玄机的。

不但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人醒悟,而且也可以品尝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是精英们忽悠民众呢,还是市场忽悠精英们,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全世界各地那一张张房奴和卡奴焦虑的脸上写满了绝望。

从保罗肯尼迪发表《大国兴衰》以来,尽管关于美国和西方衰落的预测从未断绝,但西方和美国并未衰落,也没有从主导世界秩序的巅峰跌落下来。

虽然今天的世界,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北京,最大的炼油厂正在印度建设,最大的客机由欧洲制造,最大的投资基金在阿布扎比,最大的电影产业是印度的宝莱坞,最大的赌场在澳门,全世界十大富翁中只有两个是美国人。

而仅仅10年前,美国在所有这些领域内几乎都稳居榜首。

笔者认为,世界秩序的变化仍将继续,但是现在的世界秩序有益于中国的和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