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685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年12月

 

(2)办学思路.....................................................................................................2

(四)加强学风考风建设...............................................................................................19

 

前言

景德镇学院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一所公办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其前身为景德镇教育学院,创建于1977年,1993年改制为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开展本科办学,2013年升格为景德镇学院。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了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本科教育的目标。

按照国家“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目标,依托千年瓷都景德镇的资源优势,弘扬“自强不息、泽土惠民”的校训精神,秉持“知行合一、守正出新”的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提高学校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推动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

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

发展目标定位:

建设一所办学有特色,区域有地位,本省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发展路径定位:

特色化、差异化、国际化

办学层次定位:

本科为主,适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创新和实干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

建设以文学、理学为基础,以工学为主干,以艺术设计和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围绕“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生物技术与生态环境、人文艺术与文化创意、师范教育”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

(二)办学思路

确立一个目标:

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突出二个重点:

促进转型发展、实现本科合格评估

实施三大战略:

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开放创新

完成四大任务:

学科专业体系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体系建设。

落实五项工程:

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工程、领军人才和教师团队建设工程、“一带一路”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四个校园”(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三)专业设置

2000年,学校与江西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先后开设了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等6个本科专业。

2013年,学校升本后首批开设了工艺美术、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英语、汉语言文学6个本科专业。

近三年新增了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财务管理等13个本科专业。

截至2016年9月,我校共开设了19个本科专业,主要分布在艺术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详见表1。

表1本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所属单位

设置年份专业

学制

授予学位门类

1

工艺美术

130507

陶瓷美术与

设计艺术学院

2013

4

艺术学

2

艺术教育

040105

陶瓷美术与

设计艺术学院

2014

4

艺术学

3

环境设计

130503

陶瓷美术与

设计艺术学院

2015

4

艺术学

美术学

130401

陶瓷美术与

设计艺术学院

2016

4

艺术学

5

英语

050201

外国语系

2013

4

文学

6

商务英语

050262

外国语系

2016

4

文学

7

汉语言文学

050101

人文科学系

2013

4

文学

8

酒店管理

120902

人文科学系

2016

4

管理学

9

物流管理

120601

经济与管理系

2014

4

管理学

10

财务管理

120204

经济与管理系

2016

4

管理学

11

汽车服务工程

080208

机械与电子

工程系

2013

4

工学

12

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与电子

工程系

2016

4

工学

13

生物工程

083001

生物与化学

工程系

2013

4

工学

14

风景园林

082803

生物与化学

工程系

2015

4

工学

15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080901

信息工程系

2013

4

工学

16

网络工程

080903

信息工程系

2015

4

工学

17

应用统计学

071202

信息工程系

2016

4

理学

18

学前教育

040106

教育系

2014

4

教育学

19

小学教育

040107

教育系

2015

4

教育学

(四)在校生规模

截至2016年9月底,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0163人,其中,本科生3318人,专科生6845人,另有1名留学生。

本科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2.65%,在校本科生各级人数情况见表2。

表22016年在校本科生各年级学生人数情况表

年级

2016级

2015级

2014级

2013级

总计

本科生

1130

707

834

647

3318

(五)课程情况

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全校共开设本科课程412门,其中全校公共课165门,学科基础课126门,专业必修课109门,专业选修课12门。

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全校共开设本科课程424门,其中全校公共课168门,学科基础课104门,专业必修课125门,专业选修课27门。

2015-2016学年,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39%,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比例(不含讲座)为39%。

(六)生源情况

2016年,我校共录取本科生1200人,实际到位1134人(其中4人应征入伍),报到率达94.5%,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生源较充足。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教职工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8月31日,我校有教职工525人。

从职称结构看,有正高79人,正高职称占教职工总数的15.05%;副高141人,副高职称占26.86%;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81%,硕士学位占54.29%;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4.38%;从学缘结构看,具有校外学历的教师占96.95%,具有境外学历的教师占1.9%,详见表3。

表3教职工基本情况表

人员结构

人数

百分比

职称结构

正高

79

15.05%

副高

141

26.86%

中级

213

40.57%

其他

92

17.52%

学历结构

博士

20

3.81%

硕士

285

54.29%

本科及以下

220

41.90%

年龄结构

35岁及以下

161

30.67%

36-45岁

177

33.71%

46-55岁

152

28.95%

56岁及以上

35

6.67%

学缘结构

具有境外学历

10

1.90%

具有校外学历

509

96.95%

具有本校学历

6

1.14%

教职工总数

525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资培养引进的制度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职工攻读研究生学历、学位,进修培训管理等规定,以及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制度,落实了人才引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机制。

2015年共有12名教师脱产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赴国外访学,2名教师在国内访学,5名教师参与国内短期培训项目。

截至2016年8月31日,学校共培养博士7人,引进博士13人。

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骨干教师25人,有国家级艺术大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省级、市级共21人。

2.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聘请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截至2016年8月31日,有双师型教师167人。

学校还聘请了39位企业工程师、外校教师、企业技师等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分别担任部分专业课、公共课及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三)教师科研成果

2015年,我校教师市级以上课题立项75项;出版著作8部,主编教材12部;发表论文184篇,其中SCI、SSCI、EI、ISTP、CSCD、CSSCI收录32篇;申报专利5项。

1.国家级课题立项情况

2015年,吴丁博士所申请的项目——冰期抑或间冰期避难所:

山地植物鸡肫草谱系地理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51.6万元,实现了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零的突破。

外国语系胡娟老师申报的课题《“外来译者”罗慕士的典籍文学英译模式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国家人文社科项目立项零的突破。

2.省、市级课题立项情况

2015年,我校获批省科技厅项目3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0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规划外语专项1项,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1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省教育改革课题8项;市重大招标课题1项(全市3项),市社科规划项目7项(其中2项为重点项目),市科技项目12项。

2015年经省文化厅组织专家实地复评,我校人文科学系张慧敏老师申报的“女性现代陶艺创新研究中心”获批;张慧敏老师的著作《想象与叙事——童话·史诗·寓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喜获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四)办学基本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2015年,学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516.48万元,教改专项教学经费868.01万元,本科实验经费109.4万元,本科实习经费31.5万元。

2.教学用房与教学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670808.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2152.1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66.01平方米。

其中教学科研用房面积142834.38平方米,行政用房面积20372.38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06平方米。

学生宿舍面积83298.75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8.2平方米。

学校拥有标准田径场1个、篮球场19个、塑胶网球场2个、排球场2个、室内体育训练馆3个等体育活动场地,室内外运动场总面积3.58万平方米,生均3.64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室265间,其中多媒体教室67间,座位数4930个。

现建成的校内实验场所67个,面积为17875.02平方米,校外实训基地99个,建有特色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校园网建设

我校2015年开始建设全光校园网,现已基本完成。

在全校范围内建成有线网络信息点3100个,无线网信息点500个;校园全部无线覆盖。

全校出口带宽,教学办公区使用电信出口,带宽4G;教育科研网10M;学生宿舍有二个出口,电信10G,移动10G。

4.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4051平方米,生均2.45平方米,设有不同功能阅览室8个(阅览座位1420个)以及校史陈列馆等。

现有纸质图书991055册,纸质期刊983种,电子图书217346册,数据库6个。

2015年新增纸质图书12388册,文献购置费90万元。

5.固定资产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0741.37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846.52万元,2015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32.9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388元。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紧紧把握人才培养质量主线,明确学科建设思路,合理规划专业建设,精心制定培养方案并适时修订完善,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严肃教风和学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明确学科建设思路

坚持“系统化设计、一体化建设、差异化发展、整体化推进”的学科建设发展思路,坚持“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强化应用、科学发展”的学科建设取向,以彰显学科特色、建设优势学科、汇聚学科团队、构筑学科基地、提升学术水平、提高人才质量等六个方面为着力点,以合格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为核心,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助优扶强,重点突破,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真正做到“成果、队伍、平台”三同步,“质量、成效、特色”三统一,引领学科整体发展。

(二)合理规划学科专业

围绕景德镇市“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战略,对接景德镇“汽车、航空、陶瓷、旅游”、“3+1”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地编制了《景德镇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立足学校自身特点,努力打造对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明显支持作用的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生物技术与生态环境、人文艺术与文化创意、师范教育“四大”学科专业群,构建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1.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群

依托景德镇汽车、航空产业优势,建设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群。

2.生物技术与生态环境专业群

依托景德镇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建设以生物工程、风景园林、园林技术、环境科学等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群。

3.人文艺术与文化创意专业群

依托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陶瓷产业优势和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以美术学、工艺美术、环境设计等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群。

4.师范教育专业群

为服务景德镇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群。

我校现有7个江西省特色专业,7个江西省示范专业。

(三)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按照“知行合一、守正出新”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产学研结合、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各教学院系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学校拥有工学和艺术学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2个专业被江西省列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积极推进基于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与华为共建“3COM网络学院”、与美国甲骨文共建“数据库工程师特色班”、与北京博创兴盛共建“嵌入式工程师特色班”、与深圳众讯信达共建“呼叫中心订单班”、与景德镇佳洋陶瓷共建“佳洋陶瓷订单班”、与江西富祥药业共建“富祥药业订单班”等,实施“毕业证+认证资格证”。

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协作,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2.积极探索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131塔式模式”

我校经济与管理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彻“131塔式”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第一个“1”是塔基,是指对本科一年级的学生100%的进行“创新创业+职业经理人”意识教育。

运用各种系列讲座、班会、学生会、党团组织等开展各种“创新创业+职业经理人”意识教育活动,使每一个本科学生都要接受一定的“创新创业+职业经理人”意识教育。

“3”是塔身,是指在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中挑选30%的同学进行“创新创业+职业经理人”系统知识教育。

运用景德镇市高新区人保局和昌江区人保局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机会和系列讲座对这些本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职业经理人”系统知识教育。

第二个“1”是塔尖,是指在本科三年级时主要对前面中的30%同学中再挑选10%的优秀者进行重点培养。

主要是聘请老生中的创新创业的职业经理人帮助这10%的同学创办自己的企业和店铺,同时,让他们到老生的企业进行孵化,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中去,做自己的职业经理人。

该模式自2006年9月在经济与管理系学生中探索以来,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的职业经理人才。

如景德镇众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景德镇全峰快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志强同学,是一位具有创新创业的职业经理人,这两个公司是吴志强同学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创办的,2015年的销售额和营业额加起来超过了3个亿。

现在校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职业经理人”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已有21位同学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店。

(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我校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重新修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方案坚持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了由素质教育模块、应用基础理论模块、应用技术模块、实践实训模块等四个模块构成的、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要求做到基础理论课适用,应用技术课管用。

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贯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的指导精神。

2.以强化素质教育为导向,坚持“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总体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要求。

3.加强实用型课程建设,对接产业升级,调整专业结构;对接岗位技能,重构教学内容,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4.构建“16+2”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包括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科技发明等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体系。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学分比例,使实践教学学时文科专业占总学时的25%以上,理工科专业达35%以上。

实验开出率达到了大纲要求的95%以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达90%以上。

(五)打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围绕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试等方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加强核心课程和综合性实验课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现建有大学英语等7门江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有普通生物学及实验等16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植物学等4门校级MOOC。

(六)重视教材编写和选用

1.重视教材编写

2015-2016学年,我校教师出版著作8部,自编教材12部,如:

胡志刚老师主编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是学校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双语”教材;郭小丽老师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实用陶瓷英语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也属“双语”教学教材。

叶翔老师主编的《市场营销策划》(教育科学出版社)被列为21世纪高等学校教学系列教材。

此外,由学校教师主编的《机械制图》、《高校拓展训练理论探究与实践解析》、《武术文化与技术学练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项目化教程》、《三笔字书写教程》等已出版发行。

2.重视教材选用

学校坚持主要课程选用国优、省优和获奖教材,以及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和经典教材,对自编教材的使用严格审核,确保教材选用质量。

(七)着力加强实践教学

1.校内实验(实践)教学

2015年,我校实施“16+2”实践教学模式,即每学期用2周的时间,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集中性实践教学。

各专业通过进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社会调查等形式的集中实践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如:

人文科学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启动了“1355”工程和“向经典致敬”计划。

“1355”工程是指要求学生说好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练好粉笔字、毛笔字和钢笔字,每学期写5篇读书笔记,背诵50篇经典诗词等。

“向经典致敬”计划是指“解读经典”、“记忆经典”、“诵读经典”、“模仿经典”实践课程与比赛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师范生专业意识,引导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基本功,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师范生,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教育系构建了教师基本功训练体系。

即以“教师基本功训练系列课程”为基础,“学科教学论”为主干,教育调查、见习、实习为延伸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一见二实三顶岗”的教育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推进“课堂进园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把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搬到幼儿园,从时空上转移教育教学过程,形成师范专业教师与园校指导教师、师范生、小学幼儿园学生三者之间的即时性互动关系,实现“教学做合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的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创作的装潢设计作品、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作的植物画、人文科学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作的散文集、拍摄制作的微电影,以及信息工程系的学生设计的网站购物系统等都具有较高的质量。

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

2.校外实践实习

在校外与华为、北汽昌河汽车、富祥药业、顺丰速运、德邦物流等国内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共建实习基地和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习鉴定、学生的实习报告和指导老师评价,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训成绩,对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监控。

3.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1)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

为加强对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规范实习实践教学,我校制定和完善了有关实习实践的规章制度,各门课程均编制了《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制定了《教学毕业实习管理规定》,规定毕业实习活动必须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来完成。

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

(2)细化毕业实习过程管理

我校对实习实践教学有一整套的管理要求。

在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过程前,要制定好实习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成立专门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确保领导、指导和资金的到位,在组织和人员上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在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领导和指导人员要至始至终,全过程参与管理;在实习实践教学过程后,要有实习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实习实践教学报告、实习实践教学成绩等。

(八)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学校树立“知识+能力+素养”的人才培养导向,开拓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10月景德镇学院创业学院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厉无畏,江西省人大副主任、民革江西省委主委、江西省侨联主席马志武等领导出席了授牌活动。

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入驻60个创业项目;开办了“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验班”,与景德镇市人社局联合共建“景德镇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与昌江区联合举办“创新创业论坛”。

2.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培训

学校每年举办多期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班,免费为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举办各种创业讲坛、报告和招聘会,2015-2016学年利用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昌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景德镇市国家级高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SYB教育)项目资金,培训我校学生436名。

3.重视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2015年,学校举办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有35个项目报名参加校赛,2个入选省赛,刘强同学的“鹰眼无人机商务公司项目”获得省创意组银奖。

 

4、质量保障体系

(一)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学校党政齐抓共管

学校党政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了今后教学改革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