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道歉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966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古语道歉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语道歉信.docx

《古语道歉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语道歉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语道歉信.docx

古语道歉信

篇一:

古汉语常用词

古汉语常用词

1.、逐:

(1)本义:

追赶、追捕、竞逐。

如“夸父与日逐走。

(2)引申义:

a、追击b、赶跑、驱逐c、放逐(古诗文中常见的逐客、逐臣:

被放逐的官)。

2.、干:

(1)本义:

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

如“操干戚以舞”

(2)引申义:

“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

a、冲撞、触犯、冒犯b、追求、求取(“干谒”二字连用,即指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c、干预。

3.、极:

(1)本义:

房屋的正梁。

(2)引申义:

a、北极星b、最高的地位c、最高准则、标准d、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

“四极废”e、达到极点、穷尽(动词)f、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h、非常、最(副词)。

4.、济:

(1)常用义:

渡过水流。

(2)引申义:

a、过河的地方b、帮助、给济、拯救之类,如本课:

“杀黑龙以济冀州”c、受益,得到好处d、成功、成就事业。

(3)济济(请三声):

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天:

(1)本义:

人的头顶,如:

“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

(2)引申义:

a、天帝、上天b、自然所生成的事物c、头等大事d、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e、把头发剃掉。

6.、道:

(1)(本义):

供行走的道路。

如:

“道渴而死”

(2)引申义:

a、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b、规律、道理c、思想学说、政治主张d、理想、志向e、美好的道德f、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h、引导、疏导(后写作“导”)g、遵循j、称道、述说。

7、过:

(2)本义:

走过、经过

(2)引申义:

a超过、胜过b、过分、太甚c、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d、责备、批评e、过访、拜访f、过失、错误。

8、责:

(1)本义:

债款、债务(zhai四声)a、收取债款、讨债(动),如本课“往责于东邑”b、索取、要求、责令(ze)c、责问、责备、审问、责罚d、责任、职责。

9、诛:

(1)本义:

以言语批评、谴责人

(2)引申义:

a、要求、索取b、声讨、讨伐c、治罪、惩处d、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10、相:

(1)常用义:

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2)引申义:

a、相貌;观测命运b、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1、作某国或某人的相2、使作相(名词);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以上各义均读xiang四声)(3)用作副词读xiang(一声):

互相;.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属偏指一方用法。

“杂然相许”

11、饭:

(1)本义:

动词,吃(饭),如本课:

“饭疏食,饮水。

(2)引申义:

a、给人饭吃或喂牲口b、-谷类熟食(名词)

注意:

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鱼、水果叫“食”不叫“饭”。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

3、“饭”本来是动词,上古也一般用作动词,名词“饭”是由动词“饭”派生出来的。

不能倒因为果,把名词“饭”看作本用,把动词“饭”看作活用。

12、食:

(1)动词,读shi(二声),吃。

(2)动词,读si(四声),给……吃。

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引申义为:

养活,喂养。

喂养此义后写作“饲”。

(3)名词,读shi(二声),泛指吃的东西。

(4)名词,旧读si(四声),特指饭。

如本课:

“饭疏食,饮水。

”13、启:

会意字,从户从又。

(1)本义:

开门。

词义扩张后,泛之一般的张开,开启

(2)引申义:

a、开导、启发。

如本课:

“不愤不启”b、兴起c、发生、萌生、萌发d、开拓、开僻e、陈述、禀告f、开始。

14、发:

(1)本义:

把箭发出去。

(2)引申义:

a、发出、产生;兴起b、出发;使出发、派遣c、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f、表达、抒发、传布。

15、国:

(1)古义:

a、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如本课“有国有家。

”;西汉,诸侯王的封地也叫“国”。

b、“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国的国都。

(2)今义:

国家。

16、家:

(1)古代常用义:

a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与“国”相对。

b家或家庭(指住所或指人)

(2)今义:

家庭。

引申义:

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

17、至:

(1)本义:

到。

如本课“至则行矣”

(2)引申义:

a、抽象义,到某时b、达到最高的职位c、极、非常(副)d、最完美的(形)

“至”与“到”在“抵达”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

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18、遇:

(1)本义:

碰到,不期而遇。

如本课“遇诸涂”。

(2)引申义:

a、接触b、知遇、遇合。

“遇”可与“接”合成同义复词,这只是二者在“接待”意义上相合。

这两个词也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19、乘:

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

(1)本义:

升登,上。

(2)引申义:

a、上车、乘车、驾车b、驱马驾车c、乘船、驾船。

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c、借助、利用、趁机会。

(3)另一个常用义:

兵车,读sheng(四声)b、兵车单位—出使c、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7.0、先、后

“先”甲骨文形体从止从人,止就是脚,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如成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

常用的引早义有:

a、先做某事。

b、带头,做出表率。

c、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

d、表示时间,在……之前。

e、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常表示已故的。

f、名词,祖先、先辈。

“後”甲骨文左边是彳,右边上面是古“玄”字,表示系,右下象足形,“足有所系,故後不得前。

”本义是走在后面,落在后面。

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

主要用法有:

1、动词。

a、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

b、延后,推后。

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

常作状语。

如成语“先斩后奏”。

3、形容词,位置、时间或次序在后的。

4、表时间,在……之后。

5、名词,后代。

注意:

“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后”表示君主或帝王之妻。

除个别书以“后”代“後”外,上述意义都不写作“后。

”汉字简化以后“後”简化为“后”,二者才混用了。

21、与:

“与”从舁牙[篆文“牙”讹作“与”],本义是赐与、施予,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

常用的引申义:

a、附和、新附。

b、赞许、称道,读yu(四声)。

c、参预,读yu(四声)。

d、在其中,读yu(四声)。

e、介词,跟,同。

f、连词,和。

22、解

解:

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

常用引申义有:

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

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

b、打开,开放。

c、破碎,离散。

d、松弛,懈怠。

读xie(四声),后来写“懈”。

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

f、理解,知晓。

23、读

读:

阅读,诵读。

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

a、阅读,诵读。

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

“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

a、距离(空间或时间)。

b、除去,废除。

c、死亡。

25、徒

“徒”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

a、步兵。

“师徒”连用,泛指军队。

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

c、特指门徒,弟子。

d、泛指同伴,手下人。

e、服劳役的人,仆隶。

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

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

g、仅仅,只不过。

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

保:

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

泛指保护,保全。

常用的引申义有:

a、依靠。

b、固守,防守。

c、保有,具有。

e、安,安定。

f、保育幼儿的妇女。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

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

“造”本义是往,到……去。

常用的引申义有:

a、造访,拜访。

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

旅:

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

常用的引申义有:

a、军队。

b、一同,俱。

c、在外的人。

d、在外,在异乡。

e、野生的。

29、达、理

“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

常见的引申义有:

a、通达事理。

b、胸襟宽阔,豁达。

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

d、通行的,共同的。

“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

“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

常见的引申义有:

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

b、治理狱讼的法官。

c、纹理。

d、条理,情理,道理,规律。

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

“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

“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

坐:

“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

常见意见有:

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

b、因……犯罪,触犯法律。

c、判罪,定……罪。

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

“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

常、引申义有:

a、突出、特别。

b、单独,单单。

c、副词,仅仅,只不过。

32、适

“適”是形声字,本义是到……去。

在这个意义上,“适”和和“之”、“如”是同义词,使用上也没什么明显的分别。

“适”和“往意义接近,用法不同:

“适、之、如”都可以带宾语,而“往”在上古汉语中不带宾语。

“适”与“嫡、敌、谪”上古时读音相同相近,所以常常互相通假。

古书中“适”和“適”是不同的两个字,“适”读kuo(四声),主要用作人名。

现在以“适”为“適”的简化字。

33、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

引申义有:

a、忠诚,诚实。

b、真实,确凿可信。

c、副词,表示果真,的确。

d、守信用。

e、相信,信任,信奉。

f、信约,盟约。

g、信物,符信。

h、外交使臣,传送书信的人。

j、信件,书信。

k、假借为屈的“伸”。

34、举

“举”本义是两手把东西举起来。

引申义:

a、捧着、提起。

b、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

c、举出,提出。

d、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推举。

e、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检举,举报。

f、做,举动,发动。

如“在此一举”。

h、拔取,占领。

j、包举,穷尽。

k、形容词,整个。

35、谢

“谢”是个形声字,从言高射声,本义是向人认错道歉。

引申义:

a、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b、告辞。

c、告诉。

d、以言辞相问候。

e、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

f、衰退,消亡。

36、实

“实”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引申义:

a、财货,物资,实利。

b、充实,充满。

c、实,谷物。

d、实际内容,实际情况,e、忠实。

f、副词,实在,确实。

37、直

“直”的基本意义是不弯曲,跟“曲”或“枉”相对,引申义:

a、首先品质的正直,忠直。

b、径直,直接。

c、副词,简直。

d、当着,迎对。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

e、价值,工值。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

f、“直”与“特”古间相近,所以做副词也有“仅仅,只不过”之类的意思。

h、特意,故意。

38、利

“利”本义是刀剑锐利,刀口快。

引申义有:

a、迅速,敏捷。

b、顺利,方便。

c、利益,好处。

d、特指财利。

e、特指功名利禄。

f、重要的,精良的,要害的。

h、富有,丰饶。

39、受

“受”是形声字,上古汉语里“受”包含“给予”和“接纳”两方面的动作,从施事方面而言,“受”具有“给予”义;从受事方面而言,“受”具有“接纳”义。

“受”从“接纳又绰为“遭受”。

“授”是“受”的后起分化字,也就是说,在表示“给予”的意义上,“受、授”是古今字。

40、诚

“诚”的本义是指心意真挚,诚恳的思想感情,引申义有:

a、真实可信。

b、副词,实在,的确。

注意:

“诚、实、信”三个词在诚实,真实的意义是同义词,区别在于:

“诚、信”用得较多而“实”用得较少,在词义色彩上,“诚、实”较为接近,都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表里如一;而“信”侧重于言语的真实,强调言行一致。

在用作副词上,表示果直、的确的意义上,三者没有显著区别。

41、毙

“毙”《说文》作“”,表示向前倒下。

引申指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毙”。

先秦古书中表示扑倒义的“”在流传过程中往往被改成“毙”,所以现在见到的先秦古书中的“毙”通常仍应解释为仆倒,不能理解为死亡。

怎样抓住词的本义

学习抓住词的本义,对掌握古汉语词汇很有帮助。

首先,抓住词的本义,有助于掌握多义词。

古汉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一个词的义项,少则二三个,多至十几个(其实有些只是根据现代汉语的翻译分析的),一般的也有五六个。

例如“监”在古汉语中常见的有六个义项:

①照影。

人无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

酒诰》)②借鉴。

成汤监于夏桀。

(《荀子?

解蔽》)——成汤借鉴夏桀〔覆亡的教训〕。

③监视。

监视四方。

(《诗经?

大雅?

皇矣》)——四方:

指天下。

④监督。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史记?

陈涉世家》)——就让吴广暂时代理为王,监督众将向西攻打荥阳。

⑤官名。

宦官,监。

〔卫鞅〕因景监求见孝公。

(《史记?

橐木记》)——〔商鞅〕通过名字叫景的太监求见孝公。

又为官署名,如中书监。

⑥镜子。

明监所以照形也。

(贾谊《新书?

胎教》)——明亮镜子是用来照(人的)形象的。

“副”在古汉语中有七个义项:

①音pī,破开,剖分。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

(《史记?

曲礼上》)——为天子削瓜的人破开瓜。

②次,贰,位居第二。

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

(《汉书?

陈汤传》)——康居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侵扰赤谷城东面的地区。

③辅助。

为万民副。

(《素问?

疏五过论》)——作为万民的辅助。

④符合。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黄琼传》)

⑤书籍文献的副本。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史记?

太史公自序》)——把它藏在名山,副本存在京师。

⑥首饰。

编发作假髻叫“副”。

副笄六珈。

(《诗经?

鄘风?

君子偕老》)笄:

插在发髻上的簪。

珈:

笄上的玉饰。

⑦器物多数配套叫“副”。

南郊太庙祭器,令所造两副供用。

(《唐会要?

祭器仪》)

乍一见,感到“监”、“副”的义项多而复杂,难以掌握。

但如果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义项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各个义项之间,或基本意义相同,或有一定的引申关系,而且许多义项与词的本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监”,它的本义为“照影”,相当于今天的对镜子看自己的面影。

上古的时候没有铜镜一类的东西,人们只能用器皿盛上水当镜子,所以字从“皿”。

后来“监”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则出现了“借鉴”、“监视”、“监督”等意义,这些意义的基本点是一样的,都与“看”的动作有关,它们之间的差别是由使用的对象不同造成的。

“副”是形声词,从“刀”,意义与刀有关。

上列七个义项中,只有剖分与刀有关,所以“副”的本义是剖分、破开。

剖分的结果是分为两半,由此引申有“第二”、“副本”、首饰(假就是头发的“副本”)等义。

剖分出的两半必然相契无间,由此引申出“符合”(“符合”是偏正式复合词,篇二:

中国有句古话说2011915

中国有句古话说:

3岁看大,7岁看老。

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

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

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

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

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

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

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

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

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

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

”没有人会说:

“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

”第二句是:

“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

”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

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

“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

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

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

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

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

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

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

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

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

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

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

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

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

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

“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

”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

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

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

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

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

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

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

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

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

他们说:

“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

”他们说:

“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

”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

“这个孩子家教不好!

”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

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

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

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

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

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

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

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

“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

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

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

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

当父亲说:

“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

”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

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

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

我以我父亲为例。

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

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

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

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

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

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

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

第一,要勤劳勇敢。

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

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

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

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

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

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

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

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