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7055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docx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农业及与农业发展有关的政策措施,使我国农业及涉农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全面、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民大国,“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村变得更加贫穷,收益达不到社会平均收益,交易条件的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事实。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水平依然较低,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国际化和一体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的农业在原本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生产率低的情况下要面临国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

我国农业国际冲击发展趋势发展对策

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民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更远大的目标,只有解决占人口多数的中国农民的问题,他们赖以生活的农村问题以及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农业问题,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来年,我国的农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农林牧渔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得到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农业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增强;农业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等。

但我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要求相比,依然处在较低水平。

我国农业发展的困难和限制主要是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经营分散;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缺乏资金的支持,使农业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政府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捉襟见肘;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效率低;农业信息化体制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等。

一、我国农业面临国际农业的冲击

《农业协议》作为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多边协议,使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之外的农产品重新纳入法律框架之内,对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业至此也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

WTO的原则如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以及中国在入世时对农产品市场开放的承诺,使入世后的我国农产品遭受着更加巨大的挑战,中国的农业也同样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农产品国际竞争总体不强

我国的农产品总体缺乏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高,品质不如人。

由于中国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风险高,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农产品价格差距很大,而国外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又比国内高,在这种压力之下,就现在国内这样的价格水平之下,农民从事种植业已经是亏本的了,特别是农业主产区的粮食品的生产,基本上不挣钱,如果算上点活动投入那就是负值了。

随着我国入世,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下降,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的刚性不可改变,农产品品质较国外农产品品质低,而国内价格较之国际价格又高,因此我国进口国外农产品是不可避免,图1-1说明了2003-2009年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情况。

图1-12003-200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根据2003-2009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整理。

(二)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愈演愈烈,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新特征,严重地影响我国扩大农产品的出口。

许多发达国家制定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了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和规范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认证及标签认可等环节,而我国的农产品由于农药、化肥残留较高以及农产品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使“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三)加大了政府农业保护和宏观调控的难度

我国作为一个农民大国,小农式的分散经营模式具有风险高,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国内较高的价格水平之下,农业生产仅能维持农业简单的再生产,有的甚至于难以产生利润,在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需要更大的保护力度。

但由于WTO原则和中国在加入WTO时所做的承诺,政府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宏观调控能力降低,可以实施的保护空间缩小,保护政策变得更加难以执行,这使我国的农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四)全球粮食巨头进军中国农产品市场,中国农产品逐步失去话语权

外资企业如ADM、嘉吉、邦吉和路易达浮等大举攻进我国农产品市场,这些跨国粮食巨头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等优势,正在逐步的控制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销售等整条产业链。

越是商品率高的产品,对外依存度越高的产品,越是容易被这些外资企业所控制。

以孟山都和嘉吉两件公司建立的伙伴关系为例它们控制了种子、化肥、农药、谷物收购、牲畜饲料、牲畜生产与宰杀以及许多著名产业化食品品牌。

对于这些巨头来说,产业资本和国家政治的勾结,使全球的食物市场都受其控制,在全球的农产品贸易体系中,涨价也收益,降价也收益,最终苦的还是农民,早已注定了“赢家通吃”,这种价格与价值的完全背离,早就不在是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了,而是粮食巨头人为地通过改变粮食的供给来改变市场机制下的供需关系,从而实现垄断的利润。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农民要竞争的不是美国、欧盟等地方的农民,而是在和这些地方的财团以及政府为首的国家竞争,我们又从何而来的竞争力呢?

(五)农业安全,农村稳定安全问题突出

随着农业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入世后我国对农产品贸易的限制扩大开放,而我国由于农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如今加入WTO按照全球化机制进行广泛、“平等”的交易,必然使中国的农产品竞争处于劣势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贸易连续几年以来出现的大幅度的贸易逆差,以及中国农业产业面临着国外垄断企业的控制,这就使得中国的农业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一直面临着农产品难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等诸多问题,加入WTO,农业市场开放,农业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使得这些问题进一步显现并加剧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大国,遍地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肯定扛不住来自发达国家农业的冲击,如果无法解决农民问题,农业问题自然无法解决,农业的衰弱势必导致社会动荡。

二、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在逆差状态

随着我国农业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加深,我国农业和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农业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大幅度的提升。

在鼓励本国农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短期或中长期的结构性农产品供给不足已经无法改变,面对国内需求的刚性,这种适度的进口以补充结构性农产品的不足将会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所必须的。

图1-1说明了我国农产品2003-2009年以来的进出口情况,连续几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以及这种差距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未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逆差状态。

(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出现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组织以来,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党的十七大,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写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4—2009年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都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等,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和行为进行了规范。

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充分尊重了农民经营的自主权,而且使成员和组织之间有清晰的产权界限,加之专业组织所形成的规模效益和信息资源共享效益等功能,充分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政府对农民合作组织立法的规范管理,对于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合作组织及组织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以及合作组织对发展农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未来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

(三)农业的产业链条会进一步延长,农业逐步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本身多功能性的不断延伸,我国的农业已经由传统的粮食种植转向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由单纯的作物种植转向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等一系列的环节的结合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面临来自国际农业的竞争,我国开始意识到拉长农业的产业链,通过增加每个环节的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利润的增加的重要性,实现农业育种、生产、加工、批发、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将会日趋成熟。

截止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0.15万个,其中龙头企业8.15万家,年销售收入过亿的6852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4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83万亿元,净利润2293.53亿元,上缴税金1121.33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0.4%,20.90%,16.48%和14.7%(2009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的收入环节加长、增广,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规模经济,增加了农户和企业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实现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户、企业增收,也是我国农业发展迎合国际农业竞争压力的重要途径。

(四)农业的发展对科技的依靠性将会加强,农业的集约发展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将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依靠增加能源的消耗来实现农产品的增长,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是农业资源的不断枯竭和与农业相关的资源的日益紧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

农业资本、技术集约投入,组织管理日趋强化等提高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水、土等生产资料的产出率,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型的转变。

农业育种、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以及农产品生产、检验等过程的标准化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发展主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可见农业向资源节约型、集约型发展,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是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切都要以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为前提。

(五)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明显增强,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加强

农民由过去的单一的主粮生产转移到种植上,初步形成了农林牧渔的协调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64.7%下降到2008年的48.4%,下降了16.3%;林业产值所占比例基本上保持在4%左右;牧业产值所占农林牧渔业的比例由25.7%上升到35.5%,上升了9.8%;渔业所占农林牧渔业比重由原来的5.4%上升到9.0%(详见表1-1)。

这种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选择有经济效益的作物,充分地发挥了市场的导向原则,随着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等,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

广大农民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产业及城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工农业的交融发展。

政府通过政策,如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废止农业税条例;2008年起在全国农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都是通过统筹城乡并加强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三农”的发展进一步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领域,实现工业反哺农业,重新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达到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表1-1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构成(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

亿元、%

年份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构成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199

0

1967

411

64.7

4.3

25.7

5.4

1991

8

159

483

63.1

4.5

26.5

5.9

1992

9

461

613

61.5

4.7

27.1

6.8

1993

1

3014

882

60.1

4.5

27.4

8.0

1994

1

4672

1298

58.2

3.9

29.7

8.2

1995

2

.4

3.5

29.7

8.4

1996

22354

6

2020

60.6

3.5

26.9

9.0

1997

23788

5

2283

58.2

3.4

28.8

9.6

1998

24542

14242

851

7026

2423

58.0

3.5

28.6

9.9

1999

24519

141

29

57.5

3.6

28.5

10.4

2

13

55.7

3.8

29.7

10.8

2

15

55.2

3.6

30.4

10.8

2

32

1

54.5

3.8

30.9

10.9

2

7

38

50.1

4.2

32.1

10.6

2

3606

50.1

3.7

33.6

9.9

2

4016

49.7

3.6

33.7

10.2

2

3971

52.7

3.9

29.6

9.7

2

58

58

50.4

3.8

33.0

9.1

2

44

2

3

48.4

3.7

35.5

9.0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第11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六)我国的农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农业的开放程度增强

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在入世时所做的承诺,如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等的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的市场进一步开放,与国际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产品的国际统一市场正在形成。

外资企业大举进入我国农业或涉农领域,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区域农业合作的日趋务实,境外农业示范、人力资源开发和“南南合作”等的推进,农业高层互访和各层次专业技术交流工作的显著增强,加上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等,我国的农业,农产品市场将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全方位地参加国际农业竞争,农业的开放程度加大。

三、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严峻形势,将会是一个长期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只有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优势,从我国这个源头攻关,积极应对国际农业的复杂环境,才能实现我国农业长久不衰的持续发展。

(一)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保证农业基础实施的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在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按照2004—2009年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大政府对农用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加大对农村电网、道路和其他交通设施,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生态型农业。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和薄弱等现状,实现对农业发展的外部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二)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农业发展与自然紧密结合,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的产出,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010年,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社会的主流,过去“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和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且随着国际消费日趋多样化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生产、加工、包装等过程的质量监管,与国际质量安全标准接轨,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的竞争,也是势在必行。

(三)完善农产品出口体制,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和建立民族品牌

通过改变我国对外贸易中生产和出口主体分离的现状,使出口企业,加工行业和农户之间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建立行之有效的出口机制。

建立稳定的国际市场信息提供平台,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出口促销,技术推广等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建立民族品牌,以商标品牌效应,把产品打入全球,通过品牌来提高产品本身的价值来带动农村、农业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农业科学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现代农业的育种、生产、加工、运销、包装等的发展,都是以农业的核心技术的发展为前导的,加之现代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社会主题日益凸显,农业的发展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集约型转变成为一种潮流。

因此,切实增强农业的科技投入,重点扶持农业核心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的建设发展,并加大科技创新的转化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业科学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实现农业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迎合国际农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五)加强实施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

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关于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的精神。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建设也在全面展开。

但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及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等局面一直没有改变。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要切实解除阻碍城乡统筹的体制性因素,着眼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氛围,实现基础设施、资金、人才、信息、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的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从而达到城乡的一体化,城乡的共同发展。

(六)加强农村法律、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执法能力。

加强农村法律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

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投资,统一协调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趋势,始终立足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村的发展,扎实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为农产品市场的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的保障。

通过建立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利用合作组织和服务体制所形成的规模效益,对内通过合理配置和合作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再使这种外部关系内部化,使社区内不同的产业间的资源和利益通过合理有效的整合,提过农民、农业的比较利益。

(七)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市场机制下的资金所有者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所以资金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无法通过有效的市场配置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而农户经营条件下出现的负效益,又进一步导致资金从农村中流出。

商业银行不会面对高度分散,从事交易成本极高又高风险生产的小农,提供既难以审查监督,又无利可图的小额信用服务,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如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等对农民储蓄的吸收,使得农村赖以发展的资金进一步流出农村,严重阻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表1-2对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渠道的资金外流作了分析),资金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必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以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我国的农业难以与国际农业相抗衡,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府必须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的保护。

通过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来增强农民、农村、农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护农民、农村、农业的稳定发展。

表1-2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渠道的农村资金外流分析

单位:

亿元

项目

年份

信用社各项贷款

邮政储

蓄存款

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合计

信用社各项贷款

存贷款

差额

农村资金净流出

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存贷款(%)

1978

166

--

166

45.1

120.9

--

27

1979

215.9

--

215.9

47.5

168.35

47.5

22

1980

265.1

--

265.1

81.6

183.5

15.2

31

1981

318.6

--

318.6

96.4

222.2

38.7

30

1982

388.7

--

388.7

121.2

267.5

45.3

31

1983

486.1

--

486.1

163.1

323

55.5

34

1984

623.9

--

623.9

354.5

269.4

-53.6

57

1985

724.9

--

724.9

400

324.9

55.5

55

1986

962.3

--

962.3

568.5

393.8

68.9

59

1987

1225.2

--

1225.2

771.4

453.8

60.0

63

1988

1399.8

--

1399.8

908.6

491.2

37.4

65

1989

1663.4

20.5

1683.9

1094.9

589

97.8

65

1990

2144.9

45.8

2190.7

1413

777.7

188.7

64

1991

2707.5

88.0

2795.5

1818.6

986.9

209.2

65

1992

3478.5

124.7

3603.2

2453.9

1149.3

162.4

68

1993

4297.3

215.2

4512.5

3143.9

1368.6

219.3

70

1994

5669.7

339.0

6008.7

4168.6

1840.1

471.5

69

1995

7172.9

546.9

7719.8

5234.2

2485.6

645.5

68

1996

8793.6

740.0

9533.6

6364.7

3168.9

683.3

67

1997

10555.8

882.8

11438.6

7273.2

4165.4

996.5

64

1998

12191.5

1079.0

13270.5

8340.2

4930.26

764.9

63

1999

13358.1

1262.7

14620.8

9225.6

5395.18

464.9

63

2000

15129.4

1632.69

16762.1

10489.3

6272.79

877.63

63

2001

17263.45

2024.85

19288.3

11971.16

7317.14

1044.35

62

2002

19875.47

2511.85

22387.32

13937.71

8449.61

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