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78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站线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3.071单线公里。

2.路基工程:

路基长度5.268km,土石方工程填挖方共计63.86×

104m3。

挡土墙圬工总计2.44×

104m3,路基加固和防护工程圬工总计1.43×

104m3;

路基附属工程圬工总计1.13×

CFG桩总计18.34×

104延米。

防护栅栏12.05单线公里,路基边坡绿化4.02万平方米。

3.桥涵工程:

正线共有桥梁18座,总长32756延长米,其中特大桥15座、大桥3座;

共有涵洞22座。

4.隧道工程:

正线共有隧道2座,总长517延长米。

5.声屏障工程:

15288米。

声屏障顶端降噪器500米。

6.精密工程测量网:

共布设CP0点3个,CPI点14个,线下CPⅡ点35个,线上加密CPⅡ点67个,线上加密二等水准点19个,CPⅢ点1355个,线下二等水准点23个。

四、技术标准

(一)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城际铁路;

正线数目:

双线;

速度目标值:

200Km/h;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2200m,困难2000m;

正线线间距:

4.4m;

最大坡度:

30‰;

牵引种类:

电力;

列车类型:

CRH6城际动车组;

到发线有效长度:

:

400m;

行车调度指挥方式:

调度集中;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采用CTCS-2+ATO自动控制系统。

(二)专业标准及特点

1.轨道

莞惠城际正线、相邻正线的到发线按时速200公里客运专线标准设计,均铺设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底座或支承层等结构组成。

(1)钢轨:

正线钢轨采用60kg/m,100m定尺长U71MnG新钢轨。

曲线半径≤2800m的线路,采用U71Mn热处理钢轨。

(2)扣件:

采用WJ-8B型扣件。

(3)轨枕:

采用SK-2型双块式。

(4)道床板

路基和隧道内采用连续浇筑,洞口200m范围内采用分块浇筑;

桥梁上采用分块浇筑。

道床板采用C40混凝土现场浇筑,宽度2800mm,厚度260mm。

配筋设上下两层钢筋。

(5)支承层(路基地段)

支承层在路基基床表层上设置,其性能符合相关规定。

底座底部宽度为3400mm,厚度为300mm。

(6)底座(桥梁地段)

底座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沿线路纵向在梁面上分块构筑,桥上底座的分块长度为5-7m,与道床板分块长度相同,相邻底座及道床板的间隔缝为100mm。

底座宽度2800mm,直线地段底座厚度为210mm。

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与桥梁连接。

(7)端梁

路基长度大于等于30m时,连续道床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C40钢筋混凝土端梁,梁长3.4m,宽0.8m,端梁与道床板浇筑为一整体,普通路基地段端梁在路基内埋置深度为1m。

路基端部至“端梁2”向道床板中部方向20m范围内,道床板浇筑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

钢筋混凝土底座范围内,端梁两侧道床板和底座之间设置剪力筋。

剪力筋采用Φ25HRB400钢筋,每排4个。

(8)隔离层

桥上道床板与底座直接设置隔离层,材料为聚丙烯土工布,厚度4mm。

(9)弹性缓冲垫层

桥梁地段每块道床板范围,底座设两个限位凹槽,凹槽侧面设弹性缓冲垫层。

(10)伸缩缝

U型槽和隧道洞口段道床板分段浇筑,每隔20m设置一个伸缩缝,伸缩缝采用泡沫板填充,顶面用聚氨酯封闭,材料技术要求满足相关规定。

(11)无砟道岔

正线采用1/18道岔(客专线(07)001-Ⅰ),配套的岔枕为客专线(07)002-Ⅰ。

道岔区无砟轨道由道岔钢轨件、扣件、桁架式预应力混凝土岔枕,混凝土道床板、底座等组成。

道岔区轨道结构高度:

路基地段为950mm,桥梁地段为860mm,隧道地段为650mm。

(12)过渡段轨道结构

本段线路过渡段为沥林北站与沥林北工区岔线有砟无砟的过渡。

沥林北站过渡段设置在18号道岔岔后路基段,过渡段总长度为25m,其中有砟20m,无砟5m,在钢轨内侧设60kg/m辅助轨,辅助轨采用扣板式扣件。

轨枕采用过渡段混凝土轨枕,主轨扣件采用WJ-7A型扣件。

道砟采用一级道砟,厚度350mm。

2.路基

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

坡面防护工程、深路堑工程、陡坡路基、地基处理工程、浸水(水塘)路基工程、侵限路基工程等。

地基处理工程主要采用挖除换填、冲击压实、CFG桩等方法处理;

路基边坡主要采用桩板墙、重力式挡土墙墙、框架锚杆、骨架护坡、草灌结合等方法防护加固。

路基与桥台、路基与隧道、路堤与框架桥桥台、路基与涵洞、两桥(隧)之间短路基均设置过渡段。

3.桥梁

(1)设计洪水频率:

桥梁按1/100,涵洞按1/100。

(2)设计活载

采用ZC荷载。

(3)建筑限界

采用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中“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

(4)立交净空

跨越城市道路及公路时,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及与地方签定的协议办理。

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桥下净空不小于5.5m,跨城市主干道、跨越二级及以上标准的公路时,其桥下净高不小于5.0m;

跨越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和城市次干道,其桥下净高不小于4.5m。

立交桥下的乡村道路净空,根据通道种类和交叉条件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机动车立交净宽≥4.0m,净高3.0~4.0m,人行立交净宽≥2.5m。

跨越京九(广梅汕)铁路的建筑限界采用“客货共线基本建筑限界”和“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及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桥下净空不小于7.96mm。

(5)桥梁结构

本线除特殊设计的工点外,其余桥梁孔跨采用珠三角专用的通用图,并以跨度30m为主、25m梁用于调跨。

桥墩采用流线型莲花头实体墩,桥台采用实体T形实体桥台。

跨越立交、涉河重点桥渡视具体情况采用(30+40+30)m、(30+45+30)m、(35+50+35)m、(40+60+40)m、(50+80+50)m、(70+130+70)m、(80+150+80)m、连续梁结构。

(6)防抛网

采用低碳材质的热镀锌钢丝,金属构件均采用热浸镀锌处理。

防抛网安装在公路桥防护碰墙上或新建专用框架上。

(7)限高架

采用Q345钢管制作,路面宽度3.0m以下时采用门式结构;

路面宽度3米以上8.5m以下采用三角支架式结构;

路面宽度8.5米以上采用桁架式结构。

框架桥路面宽10.0m以下时采用三角支架式结构,框架桥路面宽15.0m以下时采用桁架式结构。

(8)高架车站结构

本线高架车站选用以建筑框架为主体的“建-桥合一”结构形式,采用整体框架结构形式。

轨道梁简支于车站框架横梁上。

支承轨道梁的横梁、支承横梁的柱等构件及基础,按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同时按现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

4.隧道

樟木头和古庄山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衬砌内轮廓需满足运梁车运梁通过要求,隧道内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为92.09m2,隧道内设双侧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1.6m、净高2.2m,救援通道走行面高于轨面30cm,隧道内设置双侧电缆槽,外侧电缆槽结构外缘距同侧线路中线距离为2.2m,技术作业空间30cm。

5.声屏障

本段声屏障分为桥梁声屏障和路基声屏障,参照铁总现行通用图设计,声屏障采用H型钢直悬臂结构,吸声单元板采用承插方式安装,H型钢立柱间距为2m,声屏障高度为桥梁段2.35m和3.0m,路基段2.95m,声屏障材料采用金属单元板,声屏障与基础通过栓接方式连接。

桥梁段声屏障按可维修原则设计,H型钢立柱下部通过盒基与桥梁遮板声屏障预埋基础栓接,预埋螺栓位于盒基内,便于运营后声屏障螺栓维护检修,满足《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客运专线桥梁上声屏障连接结构优化设计的通知》(工管桥隧函[2013]264号)相关要求。

挡土墙路堤声屏障位于挡土墙顶面,H型钢立柱及底板与预埋基础栓接。

标准路堤声屏障位于路基与边坡交汇处,声屏障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挖孔桩。

声屏障顶端降噪器采用C型降噪器。

6.精密工程测量

精密工程测量工程依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按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参考椭球体采用北京54坐标系椭球体参数;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平面控制网:

在首级框架控制网(CP0)的基础上平面控制网按三级布设:

第一级为础平面控制网(CPI),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

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II),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

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III),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形成勘测、施工、运营“三网合一”控制体系。

(2)高程控制网:

全线高程控制网分二级布设,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勘察设计、施工提供高程基准;

第二级为轨道控制网(CPIII),为轨道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高程基准。

(三)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使用情况

五、验收依据及标准

(一)主要依据

1.国家和原铁道部、建设部颁布的设计规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州(东莞)至惠州段前期研究工作的函》(粤发改交函[2008]841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年)>

》的通知(发改交运[2005]509号)。

4.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粤发改交[2009]395号)。

5.航道部门及沿线水利部门对莞惠城际铁路线跨江河通航论证的批复、防洪评估批复及要求,与沿线地方政府签订的协议及形成的相关纪要。

6.铁道部、广东省政府《关于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调整批复》(铁计函[2010]1288号)。

7.铁道部、广东省政府《关于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道滘至云山西路段站前工程调整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0]1873号)。

8.铁道部、广东省《关于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云山西路至惠州客运北段站前工程及全线站后工程调整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2]816号)。

9.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四电系统集成实施技术方案》。

10.《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CTCS+ATO列车系统Ⅰ类变更设计的批复》(铁总办函[2013]581号)

11.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包括经批准的变更设计文件)。

(二)主要专业设计规范及标准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4.《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

5.《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6.《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10118-2006);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版)(G50111-2006);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2.《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

13.《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铁建技〔2003〕7号);

14.《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94号);

15.《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双线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通隧(2008)0301);

16.《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1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8.《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19.《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20.《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

2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5.《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TB10015-2012);

26.《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

27.《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2011);

28.《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2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30.《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31.《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32.《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

33.《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

34.《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

35.《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号文)。

(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5.《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

6.《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

六、静态验收机构组成及成员

组长:

蔡培尧

副组长:

刘科、刘建华、李正中

成员:

工务处、惠州工务段、珠三角城际轨道公司、各参建单位相关人员。

职责:

1.组织审查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轨道、精密工程测量、声屏障、隔离栅栏等工务专业竣工文件验收资料和竣工图;

2.对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轨道、精密工程测量、声屏障、隔离栅栏等工务设备按竣工验收内容进行工程检查;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对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向集团验收领导小组报告;

4.提交专业验收小组报告,对本专业范围内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

5.做好动态验收联调联试的配合准备工作。

工务工程验收组分设轨道、路基、桥涵、隧道、声屏障、精测控制网等验收小组。

七、静态验收情况

(一)验收内容

轨道:

轨道几何尺寸、钢轨及联结零件、无碴轨道、道岔、轨枕、道床、线路标志标记等;

路基:

地基处理、路基本体、路基沉降、路基支挡、边坡防护、路基防排水、绿化、防护栅栏、公铁并行防护桩等。

桥涵:

梁体、支座、墩台(含接地极)、人行道栏杆、墩台吊围栏、桥面护轨、防震装置、泄水管、桥台护锥、桥头检查台阶及涵洞洞身结构、洞口排水、涵洞护锥、八字墙、地道主体、防抛网、限高架等。

隧道:

隧道洞门、衬砌、专业洞室、明洞、防排水、电缆沟槽及工务管理范围内的接地极等。

精密工程测量:

CPI、CPⅡ、CPⅢ、水准基点点位等。

声屏障:

声屏障基础、立柱、吸声板等。

(二)验收经过

采用查阅资料、徒步行走、平推检查的方式对所有工程范围进行了验收,分为轨道、路基、桥涵、隧道、声屏障、精密工程测量等六个专业小组。

各专业小组采用内业验收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内业检查主要检查内业竣工资料及第三方检测评估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及检测评估结果;

外业实体、观感及主要功能质量按规范检查验收。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4年11月12日-2015年1月19日为提前介入阶段;

第二阶段:

2015年1月20日-4月3日为静态验收阶段;

第三阶段:

2015年4月4日-5月20日为复验阶段。

(三)存在问题

1.内业资料验收情况

竣工资料正在编制中,没有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

但在静态验收中,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提供了必要的设计与过程检查资料,基本满足了现场静态验收需要。

主要问题:

施工单位尚未编制完成各专业竣工资料。

2.外业验收情况

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检查发现问题235项,14445个,其中A类69项,1905个,B类176项,12540个。

针对存在的设备质量问题,按是否影响动态验收和行车安全分为A、B类,并纳入《莞惠城际试验段轨道工程静态验收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汇总表》监控管理。

(1)轨道工程

2015年1月27日至4月3日轨道专业验收组对试验段轨道钢轨及扣件系统、无缝线路、道岔、无砟轨道、轨枕等轨道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检查发现问题35项,1614个问题,其中A类19项,622个问题,B类16项,992个问题。

主要问题有:

A类问题

1)轨道板施工精度不足4处。

一是下行线K110+903-K110+932平面中线偏差最大达15.5mm。

二是下行线K108+561-K108+636平面呈S形,平面中线偏差左侧最大值8.5mm、右侧最大值5mm。

三是下行线K97+840(曲线编号ZJD32)、下行线K99+401(曲线编号ZJD33)两个曲线中线偏离设计值最大达31mm和17mm。

2)钢轨伤损。

惠环站1#岔导直轨内侧轨底存在长5mm、宽5mm、深5mm缺口。

如图1所示。

图1

3)焊缝问题57个。

一是伤损焊缝15个,其中重伤2个(均为现场接触焊),轻伤13个(铝热焊11个,现场接触焊2个)

二是焊缝平直度问题44个(其中铝热焊焊缝27个,现场接触焊13个,厂焊4个),顶面大于0.5mm的11处(最大0.934mm);

工作面大于0.5mm的33处(最大0.783mm)。

4)轨枕失效。

上行线K99+831左股外侧挡肩底座环状裂纹宽0.8mm。

如图2所示。

图2

5)承轨台标高超限7处。

一是承轨台铺设低,如常平东站8岔前22号轨枕,承轨台低13mm;

二是承轨台高,如常平东站3道K86+338承轨台高出5mm。

如图3所示。

图3

6)道床板掉块24处。

如上行线右股外侧K117+733安装接地端子时凿掉道床板边角长16cm,宽12cm,深25cm的掉块。

如图4所示。

图4

7)道床板裂纹20段,沥林站路基地段(K104+486-K106+495)、桥梁地段(K100+567-K97+284)道床板裂纹多。

如上行线K117+681左股外侧八字裂纹。

如图5所示。

图5

8)伸缩缝施工质量不达标55处。

一是伸缩缝内有木板,如下行线K105+997处伸缩缝内有预留施工模板;

二是伸缩缝泡沫板未割,如上下行线K92+347桥头;

三是伸缩缝未贯通,如上行线K90+419未贯通,差30cm。

如图6所示。

图6

9)轨枕预埋套管因石砂堵塞或破损失效共计476个。

B类问题

1)焊缝问题568处。

一是焊缝平直度问题554个。

用电子平直尺检查轨顶面小于0.5mm大于0.3mm范围的有345处;

检查轨头内侧工作面大于0.3mm小于0.5mm范围的有209处。

二是现场焊轨底边打磨不彻底14处。

2)轨枕破损43处。

如上行右股外侧K117+716挡肩掉块1/3。

如图7所示。

图7

3)零配件问题269处1028个。

一是零配件缺少或失效976个:

扣件46套,平垫圈630个,轨距块77块,螺旋道钉45根,弹条149个,橡胶垫板16块,轨距挡板11块,道岔绝缘块2块;

二是22个螺栓松动;

三是弹条锈蚀27段,其中下行线K93+823-K93+482、上行线K89+900-K88+828弹条锈蚀严重;

四是惠环站2#硫化铁垫板不配套。

4)轨枕螺栓未涂油共7段。

如上下行线K85+794-K87+384均未涂油。

(2)路基工程

路基专业验收组对本区段所有路基设备均进行了观感质量检查。

发现问题50项,1656个问题,其中A类10项,188个问题,B类40项,1468个问题。

1)部分路堑边坡未进行骨架防护。

如K95+050~K95+277左侧二、三级边坡防护长度不足。

2)涵洞进出口防护栅栏围闭不严密或防护栅栏与站台间隙造成路外人员易进入栅栏共9处。

如K104+129~K106+461段7处涵洞。

3)47处防护栅栏立柱基础不稳,埋深不足,易被雨水冲空基础,导致栅栏倒塌。

如K104+129~K109+879区段左右侧路基地段共计46处。

1)部分路基、边坡排水沟,截水沟及天沟长度不足且未与自然排水系统相接,局部淤积,排水不畅。

如K104+882~K104+897右侧排水沟未与涵洞顺接。

2)防护栅栏左右两侧下槛未设排水管。

如K92+859~K93+029左右两侧下槛未设排水管,影响地表水外排。

3)个别路基边坡未设检查踏步。

如K108+22~K108+128堑坡无检查踏步,三、四级堑坡较陡,无法检查。

(3)桥涵工程

桥涵专业验收组对本区段所有桥涵设备均进行了检查。

发现问题80项,5564个问题,其中A类21项,963个问题,B类问题59项,4601个问题。

主要问题如下:

1)全线大部分桥墩检查槽两侧变截面位置已出现八字形裂纹,表面长约0.3-0.5m,宽约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