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7959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docx

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一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鲁尔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2.掌握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掌握鲁尔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预习新知夯实基础

I自主学习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鲁尔区发展起来的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

中欧、南欧的捷径。

⑵水陆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3)资源丰富:

煤炭资源极为丰富;靠近莱茵河及其支流,水源充足;离法国的洛林铁矿较近。

(4)广阔的市场:

德国及其所在的欧洲西部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2.主要工业部门:

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及建材等工业部门。

3.地位:

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煤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使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工业煤炭开采人工成本过高,失去竞争力

钢铁煤炭产业衰落影响鲁尔区的钢铁工业

(2)工业钢铁生产转移,钢铁产量下降

(3)技术的发展:

需要的从业人员减少。

2.环境恶化

(1)原因: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2)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等。

(3)危害: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使河水含氧量下降,大量水生生物死

亡。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1)具体措施

1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2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整治效果

①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充实和提升,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②工业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亮点”。

2.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治理坏境污染

启迪思维探究重点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D探究导引

读“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了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哪些区位优势?

答案便捷的交通、丰富的煤炭资源、充沛的水源。

2•将合适的工业部门填入空框内,完成鲁尔区的工业部门联系框图。

 

A.

B.煤炭工业

D.机械工业

钢铁工业

C.化学工业

答案①B②A③D④C

3.鲁尔区的产业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产业结构较单一,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4.鲁尔区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邻近资源产地,交通便利地区。

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0橈心归纳

(1)自然条件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位置

德国西北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

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

中欧、南欧的捷径

地形

以平原为主

利于工业建设

煤炭

储量大,品种多,煤质好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铁矿

本区铁矿贫乏,但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交通便利,也可从瑞典、俄罗斯等国进口

水源

降水丰富,为湿润地区;河网稠密,水量充足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结合,促进了鲁尔

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父通

天然河道及运河形成发达的内河航道网,又有公路、铁路等组成综合、完整的运输系统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市场

德国及西欧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促进了该区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

劳动力

人口、城市密集

劳动力充足,素质较咼

跟踪训练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答案1.B2.C

解析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仅次于山西的煤炭资源大省,有霍林河、元宝山、伊敏

河、准格尔、东胜等大型煤矿,这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的主要原因。

第2

题,读流程图可知,“煤变油”过程中,1吨煤需加2.5吨水,耗水量大,而内蒙古自治区

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水资源短缺。

探究点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主要策略

O探究导引

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0世纪50年代后期,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的整

治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冉尔区煤炭、削铁工业的变优

 

材料三鲁尔区各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鲁尔区的煤炭基地和煤炭就业人数有何变化?

表明煤炭工业有何变化?

答案均大幅减少。

开始走向衰落。

2.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工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一方面鲁尔区煤炭开采深度越来越深,开采成本增加,失去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核能大量使用,使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需求量减少。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和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企业数量减少;建立了化工、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大型企业。

4.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简述其原因。

答案向西部莱茵河沿岸港口附近集中。

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费,获得更大的经济效

益。

5.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鲁尔区在整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由单一向多样

化发展);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O核心归纳

1.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鲁尔区整治措施

措施

内容

调整工

业结构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扩大大型厂矿的生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新建或引入技术

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调整工

业布局

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扩散;

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发展第

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

发展工业旅游;

强化金融服务

优化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环境

建立兀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拓展延伸]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比较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但两者的发展条件、生产结构、存在问题与整治措施有明显的不同,具体对比如下:

 

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

生产结构煤炭是其主导产业

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存在问题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境问题突出

0跟踪训练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

结合“鲁尔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回答3〜4题。

0A10(X%)

砒〕60H(}MWH%}

.第三产业

3.鲁尔区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C.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地区,有的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污染

B.靠近海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D.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答案3.C4.B

解析第3题,根据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技巧分析即可。

第4题,结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交

通条件进行分析。

鲁尔区炼铁厂的迁移,主要目的是利用鹿特丹港及莱茵河便利的运输条件,

降低生产成本。

专项提能4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相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试题中极为常见的图形之一。

15典型例题

读图,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1煤炭不占重要地位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④太阳

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5析题連程

 

1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2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3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4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

2.图中其他能源的比重。

直居主导地位,①错误;煤炭、石油、天然气比重总和降低,②正确;石油从

17.6%下降至17.1%,③正确。

2.其他能源比重从0.5%上升至2.6%,④错误。

A.甲B.乙C.丙D.丁

(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A.减少灰霾天气B.减少紫外线辐射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D.消除酸雨危害

答案⑴C

(2)A

解析第⑴题,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所占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

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比较低,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

故选Co

(2)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

故选A=

|达标检测檢测评价这标过关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读图,回答1〜2题。

1.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答案1.B2.A

解析第1题,鲁尔区形成初期是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运入铁矿

发展起来的,②符合。

第2题,鲁尔区地处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

铁矿石缺乏。

劳动力素质高,价格高。

3〜4题。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读图回答

3.

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最主要优势是()

A.煤、气、盐资源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D.科技力量雄厚

4.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A.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B.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C.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D.水资源消耗大,加剧土壤盐碱化

答案3.A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榆林地区煤、天然气、盐资源丰富,利于发展能源化工基地,确。

第4题,重化工业污染较大,榆林发展重化工业可能会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正确;开发资源会破坏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增加能源输出,会提高经济收入,但不会消除贫困;土壤盐碱化是由于不合理灌溉引起的,与发展重化工业无关。

5.

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中国的工业区,乙图是德国的工业区。

(2)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工业区

区位\^条件\

甲图工业区

乙图工业区

自然条件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父通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

②等运输方式

齐全,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⑶乙图工业区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

、电力和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工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工业结构较。

(4)20世纪60年代以来,乙图所示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甲图所示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

答案

(1)沪宁杭鲁尔

(2)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⑶煤炭钢铁化工重化单一

(4)传统产业衰落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和能源短缺

解析解答时关键把握以下几点:

(1)德国鲁尔区和沪宁杭工业区共同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广阔,但它们在自然资源种类、交通方式、劳动力素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⑵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的工业主要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

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按产品性质分,该区重工业占绝对优势,工业结构较单一。

⑶鲁尔区面临传统产业衰落、生态环境恶化、新技术革命冲击等问题。

(4)沪宁杭工业区矿

产资源匮乏。

早在19世纪中叶,鲁尔区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回答1〜2题。

1.下列表示“德国鲁尔区工业联系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2.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在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1.A2.A

2题,

解析第1题,鲁尔区的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工业以煤炭为中心形成关联产业。

第该工业区一度衰落的内在原因是过度依赖煤炭生产,产业结构单一。

读“中国攀枝花工业区(甲)和德国鲁尔区(乙)图”,完成3〜4题。

3.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煤炭资源丰富B.水能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D.廉价劳动力丰富

4.图示两工业区均有河流流经,但乙区的内河航运发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表形态B.资源分布

C.城市规模D.市场需求

答案3.A4.A

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的共同区位因素有:

煤炭资源丰富;铁

路运输便利。

第4题,鲁尔区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水流平缓;而攀枝花地区地处山区,河流落差大,不利于通航。

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回答5〜7题。

5.关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大且种类齐全,但地理分布差异较大

B.煤炭资源分布格局总体上北多南少

C.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范围内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D.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区

6.A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西气东输②西电东送③南水北调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7.A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②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

附加值④大力发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5.C6.B7.A

解析第5题,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40%勺土地下面都有煤田分布。

第6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是山西省,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而南水北调主要是调节水资源分布,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关系不大。

第7题,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结合图示,

(2018•威海期末)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

回答8〜9题。

]|:

曲岸|(】

8.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1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

2经济结构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3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4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5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9.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

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答案8.D9.B

解析第8题,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图示区域在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环境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第9题,为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应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N能力提升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

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

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

2000年起,德国

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一一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

据此完成10〜12题。

10.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

11.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

12.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甘肃玉门B.福建厦门

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答案10.B11.A12.C

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的棕地是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而形成的,故选B。

第11

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整治过程中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

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A。

第12题,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

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故选Co

 

电力构成情况。

回答13〜14题。

 

13.

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14.

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A.纺织工业

答案13.A14.D

解析第13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

青海省经济技术水平低,且位于内陆高原,不适宜发展核能,B错。

地热能主要分

布在西藏自治区,C、D错。

第14题,解决能源过剩问题,适宜发展高耗能工业,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加工业耗能少,不适宜解决能源过剩问题。

15.(2018•厦门调研)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结合

“‘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资源的开采是该地区重点发展的工业。

为加强本地区能源的外运能力,应采取的对策

有哪些?

(2)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⑶要促进“乌金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加强铁路、公路等建设,增加运煤通道;在水源较丰富的地区建设坑口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向外输送电力。

(2)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工业

“三废”污染严重;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3)加强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轻

工业;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矿区复垦,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答出两点即

可)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享有“铜矿王国”的美誉,是全球最重要的产铜国,产出了全球近30%勺铜矿,但

采矿成本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

有关,铜矿给智利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的脆弱性。

近年来,为扭转亏损趋势,智利铜业公司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对话。

下图为智利略图。

2(1°

*67餡火山(m)iQgg山山虽(m)

(1)分析智利铜矿开采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2)分析智利过度依赖铜矿导致经济脆弱性较强的原因。

⑶说明智利铜业公司与中国企业开展对话的可能领域,并阐述理由。

答案

(1)地处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

(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智利位于

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

(3)铜矿冶炼和加工。

理由:

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智利提高铜产品出口比

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1)智利的铜矿产地位于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大部分地区

的纬度较低,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生产成本高;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

(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的不断

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经济不稳定;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经济脆弱。

(3)

中国与智利主要可以在铜矿冶炼和加工方面加强合作。

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可为智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智利铜矿资源丰富,发展冶炼加工可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

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1.能源资源的开发

1〜9,15

2.矿产资源的开发

16

3.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

1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