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061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测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一、选择题(10×5=50分)

1.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

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

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

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

D.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

【答案】D

2.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的Ⅱ区段(同源区段)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表现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个体

B.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个体

C.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个体

D.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个体

【答案】C

【解析】亲本基因型是XBXB和XbYb,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A错误;亲本基因型是XAXA和XaY,后代应全为红眼个体,B错误;亲本基因型是XBYB和XbXb,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不会出现截毛个体,C正确;亲本基因型是XAY和XaXa,后代雌性全表现为红眼,雄性全表现为白眼,D错误。

3.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测交类型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

F1

1/7

2/7

2/7

2/7

F1

1/4

1/4

1/4

1/4

A.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可能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

B.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

C.将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4.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谱图(基因用A、a表示)。

下列有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最有可能是位于X性染色体上,且为隐性遗传

B.若该遗传病基因位于X、Y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II1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

C.若III1的基因型是XAXAXa则不可能是II4在卵细胞形成时两个X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若I2和II2的基因型都是Aa,则II1与II2生一个孩子患此遗传病的概率是1/6

【答案】C

【解析】图中父母正常,儿子有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图中患者都是男性,所以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该遗传病基因位于X、Y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3是患者,其父母都携带,基因型分别为XAYa、XAXa,则Ⅱ1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B正确;若III1的基因型是XAXAXa,两个显性基因肯定都来自于母本,即肯定是II4在卵细胞形成时两个X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错误;若Ⅰ2和Ⅱ2的基因型都是Aa,则基因型为2/3Aa,则Ⅱ1与Ⅱ2生个孩子患遗传病的概率是2/3×1/4=1/6,D正确。

5.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答案】C

6.已知某种植物籽粒的红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受到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某研究小组将若干个籽粒红色与白色的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红色和白色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B.第Ⅰ、Ⅱ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均可能有3种

C.第Ⅲ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D.第Ⅰ组的子一代测交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

1

【答案】D

【解析】根据第Ⅲ组产生的F2的比例为63:

1,总份数为64(43),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有三对,它们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F1的基因型为AaBbCc类型,因此,A、C正确;根据第Ⅰ、Ⅱ组F2的比例分别为3:

1、15:

1,可知第Ⅰ组的F1的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另两对基因为隐性纯合,则第Ⅰ组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种,第Ⅱ组的F1的基因型中有两对基因为杂合,另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则第Ⅱ组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种,B正确;由于第Ⅰ组的子一代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它与aabbcc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中性状比例为1:

1,D错误。

7.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果皮的绿色和黄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

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自交

B.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正、反交

C.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杂交

D.黄色果皮植株自交或绿色果皮植株自交

【答案】C

8.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拜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

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

B.正常个体的溶酶体能合成部分水解酶

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

D.在中欧该地区约6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棊因的携带者

【答案】A

【解析】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该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之间传递,A正确;正常个体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B错误;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表达,而隐性基因不表达,并不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a=1/60,A=59/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地区携带者(Aa)的概率为2×1/60×59/60≈1/30,即在中欧该地区约3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错误。

9.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面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Ⅰ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答案】C 

10.果蝇的性染色体有如下异常情况:

XXX或OY(无X染色体)为胚胎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

摩尔根的同事完成多次重复实验,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有1/2000的概率出现白眼雌蝇和不育的红眼雄蝇。

若用XA和Xa表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红眼雄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精子致使例外出现

B.亲本白眼雌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卵细胞致使例外出现

C.F1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Y

D.F1不育的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O

【答案】A

【解析】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F1有1/2000的概率出现白眼雌蝇和不育的红眼雄蝇,则白眼雌蝇的基因型很可能是XaXaY,不育的红眼雄蝇的基因型很可能是XAO,应该是含XaXa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含有O的卵细胞和含有XA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说明亲本白眼雌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卵细胞(XaXa、O)致使例外出现,B正确,A错误;F1白眼雌蝇是含XaXa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基因型为XaXaY,C正确;F1不育的红眼雄蝇是含O的卵细胞和含有XA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基因型为XAO,D正确。

二、非选择题(4×10=40分)

11.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1)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

过程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

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___为显性性状。

(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

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__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___基因的花粉可育。

(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

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

染色体缺失的____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____配子不育。

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亲本组合进行____实验。

【答案】

(1)基因分离单瓣

(2)B(或显性)b(或隐性)

(3)①雌雄②B﹣:

b=1:

1只有b一种配子

(4)B﹣b和Bb正交和反交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

“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则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再根据图文信息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

(2)F1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基因型为Bb,取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理论上获得植株BB:

bb=1:

1,但题干中只表现为重瓣(bb),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B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基因b的花粉可育。

(4)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等5种紫罗兰,要通过实验验证(3)中的推断,选用的亲本中要有染色体部分缺失的亲本,同时染色体缺失对雌雄配子的育性影响不同,这样正反交结果不同,从而验证(3)中的推断。

12.1922年,苏联科学家斯列巴洛夫斯基发现鸡羽毛生长快慢受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K\k)控制,并呈伴性遗传。

而鸡的羽毛颜色金色和银色也由一对等位基因(S\s)控制。

科学家选取了表1所示四种表现型的鸡(雄性均为纯合体)进行交配实验,结果如表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羽毛生长快慢和金色银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________定律。

(2)鸡的羽毛颜色中_____色是显性性状,根据实验_____可以做出判断。

(3)由表2实验可以推测,决定鸡的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型,因此,实验1的后代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实验2的后代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

(5)将实验1的后代雄性个体与实验2的后代中雌性个体交配,后代快羽银色公鸡的比例是_____,若要为蛋鸡养殖场挑选雏鸡,只需要孵化出来的雏鸡中表现型为_____的后代即可。

【答案】

(1)分离定律

(2)银色2

(3)性

(4)ZWZKsZksZkSW

(5)1/4金色羽毛

【解析】

(1)鸡的羽毛生长快慢和金色银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都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因为雄性均为纯合体,亲本C和D都为银色,后代出现金色,说明银色是显性性状。

且在Z染色体上。

(3)由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羽毛生长快慢受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第一组可知,雄性快羽为纯合子,且性染色体为ZZ,后代雄性中出现慢羽,说明慢羽为显性。

因为雄性均为纯合体,亲本C和D都为银色,后代出现金色,说明银色是显性性状,且在Z染色体上。

13.如图所示为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该遗传病涉及一组复等位基因B、B+、b,显隐性关系为B+>B>b,并且和b均为致病基因。

该对复等位基因与控制红绿色盲的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回答列相关问题:

(1)Ⅲ-9和Ⅲ-1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Ⅱ-7与一位不具有该遗传致病某因的女性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2)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Ⅲ-10智力低下,到医院检查发现该女孩患有21三体综合征,该女孩的体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____条常染色体。

科学研究发现,21三体综合征男性患者多不育,女性患者可产生后代,Ⅲ-10(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AAa,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两条配对,一条成单)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理论上可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BY、XbY  1/4

(2)1/4  90A∶AA∶Aa∶a=2∶l∶2∶l

【解析】

(1)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Ⅱ-5,但Ⅱ-5不患病,由此推导出Ⅲ-11的基因型应为XbY,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均为XBY。

分析推理可知,Ⅰ-2的基因型为XB+Xb,进而推导出Ⅱ-7的基因型为XB+Y(l/2)、XbY(l/2),Ⅱ-7与一位不具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女性(XBXB)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为l/2×l/2=l/4。

14.某植物的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其红花的颜色深浅由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C与c)控制,显性基因有加深红色的作用,且作用效果相同,具有累积效应,完全隐性的个体开白花,亲本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及交叉互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中颜色最深的个体自交,理论上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按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其中颜色最深的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该种植物花的位置有顶生与腋生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顶生,其他情况下为腋生。

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D、d位于1、2号染色体上,要确定另一对等位基因F、f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第一步:

选择基因型为DDFF和ddff亲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

F1植株________交,得到F2;

第三步:

观察统计F2植株花的位置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若F2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F、f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F2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1、2号染色体上。

【答案】

(1)7 1∶2∶3∶4∶3∶2∶1 AABBCC

(2)答案一:

自 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15∶1 ②3∶1 答案二:

测 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3∶1 ②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