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174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三月考语文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5月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山水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品种起源于南朝。

虽然,以景起兴、诗中引入自然景物的描写可以追溯到更远,但这些都不能算是山水诗。

山水诗的产生是以山水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即依赖于人对自然的某种审美关系的建立。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远古时代,大自然的风雨雷电、荒蛮混沌曾经威胁着刚刚脱胎于自然的童年的人类。

人们为了摆脱这种威胁,把自然人格化,这便产生了关于自然的神话传说,在中国远古神话中就有所谓河伯雨师等等人格化的自然神。

这也表明人类刚刚从自然的沉睡中醒来,但自然与人的区分还不是很明确。

到了《诗经》《楚辞》时代,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的,这在艺术上便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移情,因而在诗中以自然景物起兴、借景抒情的例子便屡见不鲜。

山水意识的萌生、山水精神的兴起实质上是文化人类在一定的文明水平上意识到与自然的分离,主动向自然复归的一种意向。

当然,山水诗在南朝时代产生还有特定的社会和思想背景。

这时,人们对自然的看法、自然山水在诗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们看到,经过几代诗人的发展,原来在诗中作为抒情载体的景物,变成了主体的景物,自然在诗中具有了本体的意义。

山水诗的品格由此而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一种新的艺术精神的诞生。

我们不妨作一个比较,《诗经》中写景名句不少,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这些景物在诗中只起着衬托和起兴作用,从属于所抒发的情感。

而到了谢灵运,情况就截然不同。

谢诗中的景物已经不再居于从属地位,虽然没有达到后来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全意象”境界,但景物的意义完全改变了,它由原来的背景变为“前景”,有了独立的本体意义。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我们宁愿不把它看作什么隐曲的政治讽喻,而视为纯粹自然的“呈现”。

区别就在这里,在山水诗中,自然成其为自然,它自我呈现;而在抒情诗中,自然景物仅仅是载体,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它在诗中是一个客体,是诗人的描写对象。

从诗歌文本看,山水诗中的自然意象是一种纯粹的意象,能指即所指,“明月”就是明月,“清泉”就是清泉,完全是自然的兴作和呈现;在抒情诗中,自然意象是一种象征意象,作为某种观念或情感的象征性符号,它指向自身以外的某种本体。

也许并非巧合,中国古代山水精神在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找到了它的回响。

庞德说:

“剔除事物的象征意义,事物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象征,是一只鹰就叫它一只鹰。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也有一句名言:

“没有观念,只在事物中。

”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对山水诗本质的又一种表述。

(摘编自胡兴《山水诗的一般品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朝时期人们的山水意识已经觉醒,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新的审美关系,从而促进了山水诗的产生。

B.为了摆脱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威胁,人类才从自然沉睡中醒来,塑造了河伯雨师等自然神。

C.《诗经》《楚辞》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和谐,表现在艺术上便是景物在诗中起到了衬托与起兴作用,成为了抒情载体。

D.自然在诗中具有了本体意义,既标志着山水诗品格的确立,也意味着一种新的艺术精神的诞生。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人类从自然沉睡中醒来”与“摆脱威胁”无因果关系。

故选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从远古到唐朝逐步展开,论证了中国山水诗不同阶段的不同特质。

B.文章主要使用对比的论证的手法,鲜明揭示了山水诗与抒情诗中景物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C.文章通过解析具体诗句,论证了谢灵运与王维的山水诗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D.文章结尾借用西方诗人话语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山水诗中的自然意象是一种纯粹意象,而非象征意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经历了合一、分离、复归三个阶段,显示了文化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

B.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的增多,表明了《诗经》《楚辞》时代,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诗经》中的“蒹葭”和“自露”属于象征意象,而王维诗中的“明月”和“清泉”则属于纯粹意象。

D.南朝特定的社会和思想背景,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使人们意识到与自然的分离,从而主动向自然复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

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

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

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

“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

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4.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5.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6分)

(三)(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夜宿碛口古镇

阿成

碛口古镇,是自明清以来最繁华的黄河古城之一。

黄河就是在这儿拐了一个大大的弯儿,世人称之为“万里黄河第一湾”。

而碛口古镇也因此被称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在黄河边徜徉,幻幻然,似乎是黄河的风哟,将远处黄河纤夫的号子声,隐隐送到了我的耳畔:

“船工拉纤步步沉哟,嘿哟,嘿哟……”

黄河就是在这里与古镇的东川江交融汇合,然后以更加雄浑的气势向东流去。

碛口古镇上的黄河码头自古就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码头之一。

自西北各省而来的商船到了这儿就停泊下来,装货卸货,再转由骡马、骆驼运往太原、京、津及汉口等地,或者会走得更远,出西口,走嘉峪关,及至走出国门,运往异邦。

这是另一条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

在碛口,商人们会将当地的物资转运至西北。

那情景可谓是泊船如林,昼夜不歇。

资料记载:

“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一百五十艘之多,各类店肆三百多家。

”使得碛口“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随着九曲黄河传遍大江南北。

兼之镇上至今尚有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货栈、票号、当铺,连同各类商号、庙宇、民居、码头等建筑,几乎包括了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碛口古镇故而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我还记得那支“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泪长流”的小调。

是啊,穷苦的“哥哥们”那种想摆脱贫困的决心,决绝走出去的强烈愿望,便是亲情,便是婆姨哟也无法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

或者正因如此,才使得碛口古镇日趋繁荣且风情万种的吧。

入夜时分,风俗使然,无论是碛口古镇上的寻常百姓家,还是镇上的客栈、商家、茶馆、饭馆,大门上都会悬挂一盏大红灯笼。

如此参差地勾连起来,温馨迷人。

当年那些从黄河远处驶来的商船上的船工们,也能遥望到这些美丽的红灯笼吧,那该是怎样一种盼归的心情呢?

沉沉的夜幕之下,我在一家仿古的茶楼上,凭栏而立,黄河上的风竟是那样刺骨。

喝点儿酒祛祛寒吧!

茶楼的老板娘是一位年轻妇女,破例为我们弄了几碟家常小吃和热乎乎的小米粥。

没想到吕梁的小米这么好吃,甜甜的、暖暖的、柔柔糯糯,喝起来那种入怀的亲切与温暖,让你的心里一下子暖和起来。

热情开朗的老板娘还应远客的邀请唱了一支当地的民间小调儿:

“一道道水哟,一道道山,哥哥想妹妹哟,想在心尖尖。

……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五十里的路上我来呀么看妹妹……看妹妹,哥哥跑成了罗圈儿腿。

仰望着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斗,欣赏着古镇上一家家客栈和酒家高高悬起的红灯笼,俯瞰轰然流走的黄河,想象昔日古镇商船如织、帆樯如林、人声鼎沸的情景。

又浮想当年红军东征渡黄河,过激流,冲险滩,迎寒风,抢渡黄河的悲壮气势,即便是酒力不胜,也要敬上一杯。

回到碛口古镇下榻的客栈里,欣然写下一行字:

住窑洞,寻古巷,听小调。

黄河上恰星汉与渔灯同烁,心已随黄河水远行矣……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既指明了碛口古镇处在黄河边上的地理位置,又通过“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称点出其历史地位,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B.碛口古镇在古代是一个很大的货物中转站,商船如织、热闹非凡;现在仍保存着众多那时漕运商贸集镇的各类建筑等,令人向往。

C.文中引用的“走西口”民间小调,是当地人过往生活的真切反映,其中既有人们摆脱贫困的决心,也饱含了亲人的辛酸与无奈。

D.文章夹叙夹议,深沉婉致、厚重典雅,语言含蓄;但是写茶楼的老板娘时,笔调诙谐幽默,如“哥哥跑成了罗圈儿腿”等句。

8.文中写了许多碛口古镇历史上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文章的结尾一段富有特色,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二、(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9届高三月考)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

“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

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

进累仓部员外郎。

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

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入为度支郎中。

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

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

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

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

“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

”不从,犹见慰劳。

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

仲方曰:

“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

”发由是不死。

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

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

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德裕罢,复拜常侍。

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

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

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

“有诏,可京兆尹。

”然后门辟,唤仗。

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

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

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

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

召入,授秘书监。

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

覃乃拟丞、郎以闻。

文宗曰:

“侍郎,朝廷华选。

彼牧守无状,不可得。

”但封曲江县伯。

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

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

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

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

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

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

“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5分)

(2)仲方曰:

“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

”发由是不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游览

(宋)黄庭坚①

瑶草②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

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

②瑶草:

仙草。

③武陵溪:

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④金徽:

金饰的琴徽。

这里指琴。

⑤长啸:

长叹。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为春行记游之作,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

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C.下片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情感的方式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相同,这种手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

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15.清代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中屈原以鹰、雕之类的鸟自喻,表明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善于运用比喻和比较结合的句式,极写秦朝统治者的豪奢,如说“使负栋之柱”竟然“__________”,而“__________”竟然“多于九土之城郭”,无不令人震惊。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内心苦闷、抑郁及情感的激荡变化。

第II卷表达题

三、(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毕业班综合测试)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关、技艺精湛而。

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

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自然气息浓厚。

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的一大特色。

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臻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

不仅如此,在追求实用价值方面,(),装饰性与实用性,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声名鹊起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得益彰

B.声名鹊起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辅相成

C.闻名遐迩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辅相成

D.闻名遐迩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得益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B.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C.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散着生命的气息。

D.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

B.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

C.东阳木雕采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D.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

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5分)

(1)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教师节短信)

(2)公司决定于本月20日下午三点,在大会议室召开三季度总结大会,请全体员工准时光临。

(某公司通知)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

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

(广播稿)

(4)我来拜访您,恰逢您外出了。

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费心一读,不吝赐教,我定当及时斧正。

(留言便条)

(5)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

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写了感谢信表示感谢,上写道:

“杏坛高手,医者仁心。

”(感谢信)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5)将改为。

21.观察下面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四、(上海市建平中学2019届高三质检)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2018年12月7日,董其昌画展在上博举办,前来的观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