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206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docx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

(2013)级

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组长:

指导老师:

 

2016年11月7日

目录

1.摘要2

2.数字频率计整体电路的设计原理与框图2

2.1算法设计2

2.2整体方框图及原理4

3.数字频率计各单元电路的设计5

3.1放大整形电路6

3.2时基电路7

3.3逻辑控制电路8

3.4计数、锁存、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9

4.Proteus仿真10

5.总结13

6.参考文献13

附录数字频率计总图14

 

基于数字电路的数字频率计设计

1摘要

数字频率计是一门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数字量仪器,它的基本功能是正弦信号、方波信号、尖脉信号及其他各种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物理量。

本文粗略讲述了我们组的整个设计过程和收获。

讲述了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讲述了我们组在设计过程中对各个部分的设计思路、元器件的选择以及对它们的调试、对调试结果的分析,到最后得到的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的方方面面。

关键字:

数字电路,测量,仿真

2数字频率计整体电路的设计原理与框图

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次数.若在一定时间间隔t内测得这个周期性信号的重复变化次数为n,则其频率可表示为

若在闸门时间1S内计数器计得的脉冲个数为n,则被测信号频率等于nHz。

数字频率计是用数字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仪器,被测信号可以是正弦波,方波或其它周期性变化的信号。

它一般由放大整形电路、时基电路、逻辑控制电路、闸门电路、计数器、锁存器、译码器、显示器等几部分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用一个频率稳定度高的频率源作为基准时钟,对比测量其他信号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计算每秒内待测信号的脉冲个数,此时我们称闸门时间为1秒。

计数信号并与锁存信号和清零复位信号共同控制计数、锁存和清零三个状态,然后通过数码显示器件进行显示。

2.1算法设计

频率是周期信号每秒钟内所含的周期数值。

可根据这一定义采用如图2-1所示的算法。

图2-2是根据算法构建的方框图。

图2-1频率测量算法示意图

 

被测信号

 

 

图2-2频率测量算法对应的方框图

在测试电路中设置一个闸门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脉冲宽度为1s的闸门信号。

闸门信号控制闸门电路的导通与开断。

让被测信号送入闸门电路,当1s闸门脉冲到来时闸门导通,被测信号通过闸门并到达后面的计数电路(计数电路用以计算被测输入信号的周期数),当1s闸门结束时,闸门再次关闭,此时计数器记录的周期个数为1s内被测信号的周期个数,即为被测信号的频率。

测量频率的误差与闸门信号的精度直接相关,因此,为保证在1s内被测信号的周期量误差在10̄³量级,则要求闸门信号的精度为10̄⁴量级。

例如,当被测信号为1kHz时,在1s的闸门脉冲期间计数器将计数1000次,由于闸门脉冲精度为10̄⁴,闸门信号的误差不大于0.1s,固由此造成的计数误差不会超过1,符合5*10̄³的误差要求。

进一步分析可知,当被测信号频率增高时,在闸门脉冲精度不变的情况下,计数器误差的绝对值会增大,但是相对误差仍在5*10̄³范围内。

但是这一算法在被测信号频率很低时便呈现出严重的缺点,例如,当被测信号为0.5Hz时其周期是2s,这时闸门脉冲仍未1s显然是不行的,故应加宽闸门脉冲宽度。

假设闸门脉冲宽度加至10s,则闸门导通期间可以计数5次,由于数值5是10s的计数结果,故在显示之间必须将计数值除以10。

2.2整体方框图及原理

图2-3数字频率计整体框图

输入电路:

由于输入的信号可以是正弦波,三角波。

而后面的闸门或计数电路要求被测信号为矩形波,所以需要设计一个整形电路则在测量的时候,首先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或者三角波转化成矩形波。

在整形之前由于不清楚被测信号的强弱的情况。

所以在通过整形之前通过放大衰减处理。

当输入信号电压幅度较大时,通过输入衰减电路将电压幅度降低。

当输入信号电压幅度较小时,前级输入衰减为零时若不能驱动后面的整形电路,则调节输入放大的增益时被测信号得以放大。

频率测量:

测量频率共有3个档位。

被测信号经整形后变为脉冲信号(矩形波或者方波),送入闸门电路,等待时基信号的到来。

时基信号有555定时器构成一个较稳定的多谐振荡器,经整形分频后,产生一个标准的时基信号,作为闸门开通的基准时间。

被测信号通过闸门,作为计数器的时钟信号,计数器即开始记录时钟的个数,这样就达到了测量频率的目的。

时基电路:

时基信号由555定时器、RC组容件构成多谐振荡器,其两个暂态时间分别为T1=0.7(Ra+Rb)CT2=0.7RbC。

重复周期为T=T1+T2。

由于被测信号范围为1Hz~1MHz,如果只采用一种闸门脉冲信号,则只能是10s脉冲宽度的闸门信号,若被测信号为较高频率,计数电路的位数要很多,而且测量时间过长会给用户带来不便,所以可将频率范围设为几档:

1Hz~999Hz档采用1s闸门脉宽;0.01kHz~9.99kHz档采用0.1s闸门脉宽;0.1kHz~99.9kHz档采用0.01s闸门脉宽。

多谐振荡器经二级10分频电路后,可提取因档位变化所需的闸门时间1ms、0.1ms、0.01ms。

闸门时间要求非常准确,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精度,在要求高精度、高稳定度的场合,通常用晶体振荡器作为标准时基信号。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的就是前一种方案。

在电路中引进电位器来调节振荡器产生的频率。

使得能够产生1kHz的信号。

这对后面的测量精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计数显示电路:

在闸门电路导通的情况下,开始计数被测信号中有多少个上升沿。

在计数的时候数码管不显示数字。

当计数完成后,此时要使数码管显示计数完成后的数字。

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里面要产生计数清零信号和锁存控制信号。

控制电路工作波形的示意图如图2-5。

图2-4控制电路工作波形示意图

3数字频率计各单元电路的设计

3.1放大整形电路

放大整形电路由晶体管放大器与74LS00等组成,放大器将输入频率为1Hz~1MHz的周期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等进行放大。

与非门74LS00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它对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整形,使之成为矩形脉冲。

以便进行测量。

其中由

端输入未知频率的波,74LS00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将从晶体管放大器放大的信号进行整形变换,得到需要的方波。

电路图如图3-1所示。

图3-1放大整形电路

实验中截图如下:

图3-2三角波到方波的整形

  图3-3正弦波到方波的整形

3.2时基电路

时基电路的作用是产生一个标准时间信号,高电平持续时间是1s,由定时器555构成的多谐震荡器产生,当标准时间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通过晶体震荡器分频获得。

若震荡器的频率

,其中

由公式

,可计算出电阻R1、R2及电容C的值。

若取电容C=10uF,则

所以取

为36kΩ,

为107kΩ。

时基电路图如图3-2所示。

图3-4时基电路

3.3逻辑控制电路

在时基信号结束时产生的负跳变用来产生锁存信号,锁存信号的负跳变又用来产生清“0”信号。

脉冲信号可由两个单稳态触发器74LSl23产生,它们的脉冲宽度由电路的时间常数决定。

设锁存信号和清“0”信号的脉冲宽度相同,如果要求tw=0.02s,则有tw=0.45Rx/Cx=0.02s,若取Rx=10kΩ,则Cx=tw/0.45Rx=4.4uf,取标称值4.7uf,由74LSl23的功能表可得,当触发脉冲从1A端输入时,在触发脉冲的负跳变作用下,输出端1Q可获得一正脉冲端,一非Q端可获得一负脉冲,其波形关系正好满足要求。

逻辑控制电路图如图3-3所示。

图3-5逻辑控制电路

逻辑控制电路中用的芯片是74LS123,74LS123是常用的可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

3.4计数、锁存、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这部分电路是频率计内作重要的电路部分,由计数器、锁存器、译码器、显示器和单稳态触发器组成。

其中计数器按十进制计数,由2个异步十进制计数器74ls90构成,依次从个位开始计数,向上位发出进位信号进而使高位开始计数。

计数输出如果电路中不接锁存器,则显示器上的显示数字就会随计数器的状态不停地变化,要使计数器停止计数时,显示器上的数字显示能稳定,就必须在计数器后接入锁存器。

锁存器的工作是受单稳态触发器控制的。

门控信号的下降沿使单稳态触发器1进入暂稳态,单稳1的上升沿作为锁存器的时钟脉冲。

为了使计数器稳定、准确的计数,在门控信号结束后,锁存器将计数结果锁存。

单稳1的暂态脉冲的下降沿使单稳2进入暂态,利用2的暂态对计数器清零,清零后的计数器又等待下一个门控信号到来重新计数。

锁存器的作用是将计数器在1s结束时所得的数进行锁存,使显示器稳定地显示此时计数器的值。

1s计数时间结束时,逻辑控制电路发出锁存信号,将此时计数器的值送至数码显示器。

选用锁存器74LS273可以完成上述功能。

当时钟脉冲CP的正跳变来到时,锁存器的输出等于输入,即Q=D,从而将计数器的输出值送到锁存器的输出端。

正脉冲结束后,无论D为何值,输出端Q的状态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所以在计数期间内,计数器的输出不会送到译码显示器。

锁存器在一个有效脉冲到来后将计数器输出信号锁存,并输出到数码管译码器,4片译码器用74LS48实现。

电路图如图3-4所示。

图3-6计数、锁存、译码电路

4Proteus仿真

绘制好电路图后,进行仿真运行,首先调节输入波的频率,如图4-1所示。

设置为50Hz,点击OK后对电路进行仿真,数码显像管的显示值为50,如图4-2所示。

图4-1频率设置窗口

图4-2仿真结果

再改变输入波的频率,如图4-3所示,设置为1000HZ。

进行仿真结果为993HZ,如图4-4所示。

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图4-3频率设置窗口

图4-4仿真结果

该仿真结果表明:

上述电路符合实验任务要求,且精确度较高.能够准确的测量。

5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培养了我们的设计思维,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在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同时也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惊慌失措,而是慢慢分析问题,逐步去解决问题,实现各个击破。

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逻辑的分析能力.例如设计前必须胸有轮廓,首先该了解频率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各单元组成.进而理解各电路单元的组成结构,如何运用已知的器件实现某个条件,达到目的。

总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收获颇丰,一方面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是自己切身体会到数字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增加了自己对数电学习和电子制作的兴趣。

同时在让我们体会到了设计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6参考文献

[1]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响初编.数字电路基础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刘洪涛编.电子制作实用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5]朱清慧编.电子线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周跃庆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7]傅劲松编.电子制作实例集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附录数字频率计总图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要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建设内容与工期2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

1.3.1投资估算3

1.3.2资金筹措方案3

1.4效益分析4

1.4.1经济效益4

1.4.2社会效益5

1.4.3生态效益5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6

2.1自然概况6

2.2社会经济状况8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0

3.1项目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0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水利工程设施14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4

4.2水利工程措施14

第五章规划设计18

5.1指导思想18

5.2选项原则18

5.3建设标准18

5.4道路建设19

5.5建设规模20

5.6规划布局20

第六章开发任务与开发原则22

6.1开发任务22

6.2开发原则22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4

7.1投资估算24

7.2资金来源构成及筹措方案24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26

8.1经济效益26

8.2社会效益26

8.3生态效益26

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28

9.1组织机构设置28

9.2项目实施管理29

9.3运行管理和维护29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31

10.1生态影响分析评价31

10.2环境质量影响分析评价31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33

11.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体评价33

11.2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35

11.3问题与建议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