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331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docx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

2020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全文)

急诊患者往往起病急、症状重且病情复杂多样,特别是急性感染性疾病,不仅是急诊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各种基础性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症感染患者常因病情危重故多数在急诊科首诊,由此也是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通常高于门诊的原因。

急诊抗感染策略起始多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后续则按病原学检查结果如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更加有的放矢治疗。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急诊就诊患者众多、医生专业能力高低等原因,急诊临床上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剂量、剂次、疗程、联合用药选择不当等诸多问题。

基于系统强化急诊医师培训,逐步实现急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合理化的目的,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近年来制定并更新了多个共识,指导众多急诊医师以“安全、有效、经济”为抗菌药物使用总原则,同时兼顾严峻耐药环境,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和传播。

喹诺酮类药物是急诊常用抗菌药物之一,为进一步强化对此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特制定《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不同,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的程度亦不尽相同。

故本指导意见提供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仅是原则性的,具体仍需结合患者所在地区、医院等级、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结合个例患者的特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抗感染治疗在规范、合理的基础上,能够体现个体化原则。

一、发展历程和现状

1特点和发展历程

自1962年第一个人工合成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问世,历经60余年的发展,喹诺酮类药物的各种新品种不断研发上市,目前已成为我国急诊常用的第二大类抗菌药物。

在其发展史中,有一些喹诺酮,如替马沙星、格帕沙星等,因溶血性贫血、严重肝损害、血糖代谢紊乱或心脏不良事件等重大不良因素已不在临床继续使用。

但仍有众多的喹诺酮类药物因其特性在抗感染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并没有明确准则,现有分类之一是根据上市时间、化学结构和抗菌谱等不同,将喹诺酮类药物分为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被称为第一代至第四代,在分代方面学术界目前并无统一明确的标准,尤其是21世纪以来新研发上市的产品,界限较模糊。

另外的分类方法还包括:

①由于喹诺酮类药物都有吡啶酮酸的共同结构,早期的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无氟原子,后来在喹诺酮母核6位引人氟原子,以增强对DNA回旋酶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的渗透,从而强化抗菌活性,故称为“无氟喹诺酮”和“氟喹诺酮”。

“氟喹诺酮”常见品种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

2015年后上市的“无氟喹诺酮”去除了6位的氟原子,如奈诺沙星等,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细胞毒性,仍待临床观察。

②由于有些喹诺酮在肺组织的浓度较高,且对肺组织常见致病菌能够起到良好的杀菌作用,故被称为“呼吸喹诺酮类”,主要指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它们在抗菌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方面能够较好满足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需要。

因此,“氟喹诺酮”与“呼吸喹诺酮”是从两个不同维度来描述喹诺酮类药物,虽然两者之间亦有很多交集,如现有的呼吸喹诺酮类均属于氟喹诺酮等。

2临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有些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初期即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市场。

2 食用动物养殖业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细菌生存和传播,继而可通过食物和其它途径传播给人类。

特别是我国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较多地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突出地表现为用量大、品种多、范围广,这也导致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自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在内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渐下降。

二、抗菌和耐药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是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通过药物分子与酶的结合干扰细菌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低浓度时破坏DNA复制,高浓度时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是多因素的,染色体突变导致的作用靶位变异,细菌外膜通透性降低或药物主动外排增加导致的药物摄人减少,修复酶及靶位保护蛋白的过度表达均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三、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1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需基于适应证(见附表)选择药物品种、用法用量、疗程和制定联合用药方案。

1品种选择

根据患者基础条件及感染常见致病菌进行初始经验性治疗,患者致病菌未能明确时,推荐更广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规范治疗,尽量覆盖可能的致病菌。

当已知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时,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安全、价格适当的喹诺酮类药物品种。

2用法用量

按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见附表)。

对于轻、中度的感染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对于口服给药不适用和(或)中、重度的患者,可以静脉给药。

肌内注射给药时难以使用较大剂量,只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轻、中度感染者,不宜用于重症感染者。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其杀菌效果和临床疗效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参数密切相关。

PK/PD的评价指标为:

血药峰浓度/最低抑菌浓度(Cmax/MI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O-24/MIC)。

一般对于革兰阴性菌,AUCO-24/MIC≥125或Cmax/MIC≥8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杀菌效果,并可有效减少细菌产生耐药作用;对于革兰阳性菌,AUCO-24/MIC靶值为30~400。

在具体临床诊疗时,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因其Cmax高,AUC大,半衰期长,具有首剂效应和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推荐每日单次给药。

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由于半衰期短(4h),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低,单次给药无法保证获得理想的AUCO-24,因此一般是每日2-3次给药。

3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

4联合用药

单一喹诺酮类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病因不明或混合致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有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能者,可选择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联合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复杂皮肤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者,可用氟喹诺酮类联合克林霉素或甲硝唑。

5序贯治疗

抗菌药物的序贯治疗是指先采用静脉途径滴注迅速控制感染,待临床症状改善后转为口服治疗的方法,包括同一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和(或)不同药物之间的转换,其共同特点均是从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治疗方法。

序贯疗法要求:

①抗菌药物有口服剂型,且口服利用度高。

②患者依从性好,可配合治疗,且病情稳定达到转换剂型状态。

③转换时间一般为静脉给药治疗病情稳定后2-4天转换为口服治疗。

目前临床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良好,血浆蛋白结合力较低,体内代谢少,半衰期长或具有抗菌药物后效应,因此适宜序贯治疗。

2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重症肌无力加剧。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

延长QT间期、过敏反应、光敏感性/光毒性、血糖紊乱、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开始治疗后,不良反应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周内发生,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的第一个症状或体征时,应立即停用喹诺酮类药物。

以往曾发生过与喹诺酮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3%)为恶心、腹泻、头痛、头晕,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比较轻微,不需要中断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1%)为呕吐、便秘、消化不良、失眠和发热等。

少见的不良反应(0.1%~1%)包括Q-T间期延长、肌腱断裂、血糖异常、光敏反应和抽搐等,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注意密切观察。

3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多数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胞色素酶(CYP450)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与其同时使用的经CYP450途径代谢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血药浓度升高。

1口服降糖药

喹诺酮类药物与口服降糖药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事件,联用时应加强血糖监测。

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等)与NSAIDs联用,有引发抽搐的可能。

3抗心律失常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与I-A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时,可能会增强抗凝效果,应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心电图Q-T间期+。

循证证明莫西沙星对心脏节律影响较大。

4大环内酯类药物

由于耐药及副作用叠加等因素,不推荐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药物常规联合使用:

但在军团菌感染时可以联合应用,警惕心脏电生理异常的潜在风险。

5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和制酸剂

这些药物与大部分喹诺酮类药物联用会发生螯合作用,影响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使其生物利用度和血药浓度大幅度降低,因此应根据药物说明书适当错开服药时间。

4关注特殊类型患者

1老年患者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血药峰浓度升高和用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故老年患者宜采用每日1次的口服给药方案。

另外,老年患者更容易受药品相关的QT间期的影响,特别是患有心律失常如房颤:

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进一步增加。

2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318岁以下患者原则性禁用

4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主要经肾脏排泄且本身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需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给药方案,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使用剂量。

对于轻度肾功能不全,奈诺沙星不需要调整剂量,轻度、中度、重度或终末期肾病中,莫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未出现明显变化。

肾损害包括需血液透析(HD)或连续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慢性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或慎用有肝毒性的抗菌药物;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经肝、肾两途径清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

四、在各类急诊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急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常见,细菌感染只占20%~30%,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如有细菌感染,可酌情选用适当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于单纯病毒感染者不必应用抗菌药物。

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可作为经验性用药选择,病情严重时可住院治疗。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1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现状

目前我国暂无正式发表的急诊相关CAP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我国CAP常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少见。

我国2009年至2012年期间的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对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达97%以上,对口服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9.9%~50.7%,对口服青霉素敏感率仅为48.3%;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90%以上.流感嗜血杆菌对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达90%以上,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为71.5%,对头孢克洛敏感率为75.2%,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达21%以上。

2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于CAP初始经验性治疗的患者,包括无基础疾病青壮年、有基础疾病或老年患者;对于有误吸风险的患者,应考虑厌氧菌感染的风险,推荐莫西沙星单用或其他呼吸喹诺酮联合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对于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的患者,可单用或联合有抗绿假单胞菌作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奈诺沙星是新型不含氟的C8位甲氧基结构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于明确非典型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感染,首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于军团菌感染也可首选吉米沙星)。

对于无基础疾病青壮年,无论是否入住急诊ICU,都推荐呼吸喹诺酮单药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需住院治疗但不必收住ICU者,推荐呼吸喹诺酮单药治疗;仅对于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需入住ICU者,推荐呼吸喹诺酮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口服剂型喹诺酮类药物方便轻、中症CAP患者门诊治疗。

静脉滴注适合重症及住院治疗CAP患者。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1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现状

非免疫缺陷患者的HAP/VAP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由病毒或真菌引起者较少。

急诊H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包括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

早发VAP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晚发VAP主要致病菌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我国急诊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7年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4%~83%,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58%,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28%~30%,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1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为85%~9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为88%~1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25%-70%,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66%~83%。

需要强调的是,掌握当地医院的病原学监测数据更为重要。

在经验性治疗时应根据及时更新的本地区、本医院及本科室的细菌耐药数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多重耐药菌(MDR)感染低风险的非危重HAP患者,初始经验性治疗可选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进行单药治疗。

对于MDR感染高风险非危重HAP患者、危重的HAP患者或VAP患者,其初始经验性治疗均可选用抗假单胞菌活性较好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进行联合治疗。

4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1病原学特点及抗菌治疗原则

50%的AECOPD由细菌引起,主要致病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5%~10%由非典型病原体引起。

AECB急性发作30%由细菌引起,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约10%的AECB急性发作由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

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AECB/AECOPD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莫西沙星可延缓AECOPD再次发作的时间。

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选用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或与其他药物联合进行治疗。

 

2急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1常见致病菌和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统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占80%以上,其他致病菌包括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等。

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为50%以上,药物敏感率为40%左右。

目前没有对局部感染部位(如尿液)的药敏判断标准,都是按照血药浓度为基础来进行判断,在高药物浓度部位发生感染时建议结合临床疗效合理参考耐药数据。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性传播感染(sexuallytransmittedinfection,STI)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PID主要的致病微生物。

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PID的发生。

引起PID的致病微生物多数是由阴道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

2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左氧氟沙星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均高,既可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又可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近期未用过氟喹诺酮类药物,可选择左氧氟沙星静脉或口服,每日1次,或者环丙沙星静滴,每日2次。

如果未被用于初始治疗,也可用于重症患者或初始经验性治疗失败患者。

泌尿外科中进人泌尿道或经阴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腺切除术、异体植人及取出,切开造口、支架的植人及取出),以及经直肠前列腺活检及经皮肾镜手术亦可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用于上尿路结石围手术期的患者以预防感染。

左氧氟沙星0.5g/d,疗程28天,可用于治疗由大肠埃希菌、类肠球菌或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PID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可静脉或口服给药的方案:

氧氟沙星0.4g/12h或左氧氟沙星0.5g/d。

莫西沙星可用于不伴有输卵管-卵巢或盆腔脓肿的轻至中度盆腔炎性疾病,西他沙星亦可用于宫颈炎的治疗。

3急诊消化系统感染

1常见致病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急诊消化系统感染疾病为腹泻,常见菌群包括:

沙门菌属的伤寒、副伤寒以及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的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弧菌属的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属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变形杆菌属。

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2%,福氏志贺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8%。

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的首选药物,根据不同地区耐药性差异选用不同的品种。

重症患者在起始治疗阶段应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

4急诊腹腔内感染

1常见致病菌

我国社区腹腔内感染常见革兰阴性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腹腔内感染常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低危腹腔感染患者可用莫西沙星单药治疗,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

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患者可用莫西沙星单药治疗或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替代治疗。

5急诊皮肤软组织感染

1常见致病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菌,最多的是金色葡萄球菌,其次是化脓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

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6.3%。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78.5%,76.9%53.4%。

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皮肤软组织感染应外用药物和系统药物治疗结合,喹诺酮类的外用药物有氧氟沙星软膏,但耐药率高,不宜作为首选药物。

对糖尿病足,溃疡直径>2cm、深度累及筋膜者,可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口服。

对压疮或其他血运障碍性溃疡伴有脓毒症状细菌谱复杂,喹诺酮类药物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对四肢外伤后严重感染,怀疑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时,可用左氧氟沙星加苯唑西林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

腋窝、肠或泌尿生殖道外科手术皮肤切口感染,可用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

咬伤处皮肤感染,推荐莫西沙星单药治疗。

细胞免疫缺陷患者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可以使用莫西沙星治疗。

皮肤炭疽感染,可用口服环丙沙星或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60天。

对非复杂性非MRSA感染蜂窝组织炎,可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6急诊骨关节感染

1常见致病菌和耐药性

在骨关节感染中,无论是植人物相关感染还是非植人物感染,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属细菌仍然是主要病原体,且MRSA比例处于较低水平。

合并尿路和肠道感染,包括无症状菌尿的患者,以及植入物时间较长的患者出现感染相关症状时需考虑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并采取针对此类病原体感染的治疗。

而人工关节植入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革兰阴性杆菌。

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低于20%。

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骨关节感染可以采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治疗。

骨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很快就能达到血浆浓度,并且在注射一定的时间内浓度逐渐提高,膝关节中左氧氟沙星在密质骨的组织浓度高于松质骨,对于松质骨而言,膝关节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低于髋关节的浓度。

7在急诊特殊类型感染中的应用

1结核感染

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全球30个广泛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为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核心药物,并作为耐多药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中的基本药物。

2李斯特菌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是李斯特菌感染性疾病可选择的药物之一。

3鼠疫 

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鼠疫治疗的有效抗菌药物,特别是鼠疫耶尔森菌突变耐药,可优选莫西沙星治疗。

4霍乱

可以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作为二线治疗,减轻腹泻和缩短排菌期,疗程为3~5天。

5布鲁菌病

非复杂性布鲁菌感染(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患者,利福平(6周)联合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6周)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布鲁菌病合并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环丙沙星(至少3个月)联合利福平(至少3个月)可作为二线治疗选择。

6猫抓病

属于巴尔通体感染,环丙沙星可用于治疗猫抓病神经视网膜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