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445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docx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题

物态变化分节练习《温度计》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的温度是0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有,每个等份代表。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体温计中有一特殊的结构,使其能离开人体读数,同时,要求在使用前应。

4.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5.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温度计前,应首先看清它的,认清它的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示数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相平。

6.图甲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乙所示,其正面

呈圆弧形。

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

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原理。

7.用寒暑表测沸水的温度,不合适的原因是。

8.如图所示的是一种错误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方法,因为,所以测量结果比液体的实际温度(填“偏高”“偏低”或“一样”)。

9.如图所示,甲、乙比较正确的是,丙图中错误的是。

 

二、选择题(1-7为单选,8-9为多选)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B.沈阳市夏天最高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的温度低B.0℃的水的温度低C.二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二者温度

3.要给体温计消毒,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最好()

A.用自来水冲洗B.在沸水中煮

C.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D.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

4.下列语句:

①天气真热;②物体吸热;③摩擦生热;④热不可耐。

其中“热”表示“温度”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5.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少许然后像图中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中,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线相平,而不应俯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6.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1标准大气压=101kPa)的沸水中示数为96℃。

此时用这支温度计测得室内温度为20℃,则室内实际温度是()

A.16℃B.24℃C.20℃D.17.4℃

7..某同学因为好奇,将示数为37摄氏度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其结果()

A.体温计的示数为为37摄氏度B.水银柱液面下降到最低刻度线以下无法读出示数

C.体温计中的水银柱降到35摄氏度刻线处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被损坏

8.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一般为35~42℃B.家用寒暑表是测气温的

C.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D.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9.在体检时护士用体温计测得小强的体温为37.9℃,这位护士一时粗心,用它直接(没有甩过)去测以下几位同学的体温,则能准确测出哪位同学的体温()

A.小红的体温是38℃B.小刚的体温是37.5℃

C.小明的体温是38.2℃D.小华的体温是36.9℃

三、简答题

如果让你来制作温度计,你怎么样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灵敏度)?

 

四、实验探究题

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按照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实验,以下实验步骤的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顺序排列:

A.让温度计与被测水充分接触B.当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数据

C.估计水的温度D.取适当的温度计E.取出温度计

 

《熔化与凝固》

一、填空题

1、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热。

2、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热。

3、固体可分为和,二者的区别是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而没有熔点。

六种非晶体为。

4、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同一种晶体和是相同的。

5、晶体熔化过程热,但温度,

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也要热,温度。

6、晶体熔化的条件:

(1);

(2)。

二、选择题

(一)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了水

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珠

C、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就不见了

2、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先熔化后凝固C、熔化D、先凝固后熔化

3、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

A、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放热,温度一定降低

C、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一定是晶体

D、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4、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态,在-120℃时是态.

(2)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热;水结成冰时,水要热.

(3)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时会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二)关于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把一块0℃的冰投入0℃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有结水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2、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不能过到熔点,可能熔化

B、能达到熔点,可能熔化

C、能达到熔点,但不能熔化

D、不能达到熔点,不能熔化

3、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高到300℃时,还没有完全熔化成液态,由此可知()

A、玻璃太大了B、玻璃是很难熔化的物质

C、玻璃是晶体D、玻璃是非晶体

4、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面。

(填“上”或“下”)

5、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若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装饰房屋,就可用来调节室温,其道理是什么?

(三)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1、下列物质中是晶体的一组是()

A、萘、雪花、食盐B、铁、玻璃、水晶

C、松香、蜡、沥青D、沥青、海波、水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是()

A、没有吸收热量B、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

C、吸收的热量用来实现状态的改变D、测量时温度计坏了

3、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蒸发性能强D、较易流动

4、对萘和松香分别加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松香无熔点,不会熔化

B、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松香逐渐熔化且温度不断上升

C、二者都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D、二者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而且温度也升高

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固体都有熔点B、晶体吸热一定熔化

C、晶体熔化一定吸热D、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不同

6、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固态氮

熔点(℃)

660

-38.3

-117

-210

A、660℃的铝一定是固态

B、固态酒精与固态氮不是晶体

C、我国东北漠河地区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冬季最低气温

D、-215℃氮是固态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可能是海波的凝固曲线图B、乙图可能是松香的凝固曲线图

C、丙图可能是明矾的凝固曲线图D、丁图可能是石英的凝固曲线图

8、在严寒的雪地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用和使用,能正确描述这个过程的图像是图中的哪个()

9、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

B、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C、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D、盐水起化学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其中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11、如图所示是-10℃的冰受热后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此可知:

(1)开始加热的最初5min是态。

(2)5min~15min,冰开始是态,后来是

态,最后是态。

(3)到20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了。

(4)-10℃的冰升温到0℃的冰需要min。

(5)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min,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热。

12、如图所示是研究萘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温度——时间图像,仔细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bc段表示萘的过程,该过程持

续了min,该过程必须热。

(2)萘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3)萘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13、下面是研究海波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温度(℃)

32

36

40

44

48

48

48

48

48

52

56

60

64

68

(1)在右图中做出海波的熔化图像。

(2)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

(3)海波熔化用了min。

(4)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n,海波的温度是

,状态是。

(5)在此实验中,把盛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

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温

度计示数变化情况是。

 

《汽化》

一、填空题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做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3.蒸发是液体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     发生的缓慢的     现象。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     ②液体表面积的     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     

5.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     热量,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

6.沸腾是在     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7.液体沸腾时的     叫做沸点。

8.液体沸腾条件,①达到     ②继续     

9.不同液体的沸点     ,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跟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时沸点     ,气压增大时沸点     

10.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都是     现象(即都是物质从     态变成     态)

②这两种过程都要     热

(2)不同点:

①温度条件不同,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     只能在     温度下才能发生。

②产生部位不同,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     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③剧烈程度不同,     是缓慢的汽化现象,而     是非常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温度变化不同,     时液体自身和周围物体的温度都会     ,有致冷作用,而     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⑤影响因素不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四:

一是液体     的高低、二是液体     的大小、三是液体表面上方     的快慢、四是液体的种类;而影响沸腾的因素有二:

一是液体表面上的     、二是液体的种类。

11.洗手后,使用热风干手器能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其主要原因是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和    了水的温度。

(填“提高”或“降低”)

12.若用塑料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否则会变蔫,可减少蔬菜中水分的     

13.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感到凉,这是因为液体蒸发     

14.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皮肤上的水在蒸发过程中要     (填“吸热”或“放热”)。

如果一阵小风吹来,人会冷得打颤,这是因为空气流动,使水蒸发

     (填“变快”或“变慢)

15.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而用高压锅煮食物时,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这时锅内水的沸点将     100℃。

16.吃冰糖葫芦是冬季里北方孩子的一大乐趣。

要想保证糖葫芦外皮脆而不焦,熬糖做糖衣时,通常在糖中加水。

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达到     继续     ,温度     

17.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它标志着中国的航天工业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火箭发射后在大气飞行时,它头部的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为了不烧坏火箭,技术人员在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经过     和     两种物态变化,这两种物态变化都要     

18.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发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

试管A中     ,温度计示数     ,这个实验说明     

二、选择题

1.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要加盖B.把树苗放在温度较低而又潮湿的地方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把用塑料包装的蔬菜放入冰箱内

2.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3.用手触摸刚从锅内捞出的煮鸡蛋时,感觉不太烫,但过一小会儿再去摸时,会感觉很烫。

这是因为(  )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向外逐渐散发,所以过一会儿才感觉到烫

B.蛋壳传热较慢,感觉烫手需要一段时间

C.刚捞出时蛋壳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不太烫手

D.鸡蛋表面温度没有变化,人的感觉反应后较慢

4.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过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没事!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5.刘佳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同

6.生活中常把碗入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右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  )

A.稍微过一段时间后沸腾B.与锅中的水同步保持沸腾

C.温度总是低于锅中水温,不会沸腾D.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7.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8.成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能暂时止沸

9.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     B.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

C.增大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    D.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10.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用采用的办法是(  )

A.减小气压降低沸点   B.增大气压降低沸点   

C.微火加热缓慢沸腾   D.尽量缩短加热时间

11.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烧着,这主要是因为(  )

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B.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水吸收热量,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三、实验探索题

1.小阳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

(2)小阳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她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

     (填“正确”或“错误”)

2.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1)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2)纠正错误后,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在图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依上表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地大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在装置中有一中心有孔的纸板,该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3.甲图是王刚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根据实验记录画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曲线。

乙图是做完这个实验后,他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验记录画出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从图甲可知,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但需要     。

(2)从图乙可知,实验时的室内温度大约在     ℃左右。

(3)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4.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在水温达到90℃后,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下表是实验过程中的记录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请你根据实验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请你通过实验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

①                    ;

②                    。

5.在观察水的沸腾时,李雪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右图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实验数据:

(1)从实验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

(3)在沸腾过程中水     热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95

96

97

98

98

95

98

98

 

《液化、升华、凝华》

一、填空题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做液化。

液化过程中     热。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     温度使气体液化;二是     体积使气体液化。

3.物质从     态     变成     态叫升华。

升华过程中     热。

物质从     态     变成     态叫凝华。

凝华过程中     热。

5.如右图所示,戴眼镜的同学看不清锅内的食物,这是由于

     在镜片上发生了     现象,即使不擦去它,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层雾也会自动消失,这是因为     。

7.修建青藏铁路要穿越某些特殊区域,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如图所示,在铁路两侧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里面装有液态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是:

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收热量发生     现象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再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     现象变成液态氯。

8.冬天,点点同学将洗好的衣服拿到室外晾晒,他看到衣服冒“白气”,这是     现象;过一段时间,觉得这些衣服变硬了,这是     现象;傍晚用手摸衣服,衣服干了,这是     现象;但有些厚的衣服还是硬的,他将这些衣服收到室内,过一段时间,厚的衣服变湿了,这是     现象。

9.绿色节能将成为家电市场的主旋律,我国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家电“禁氟令”,采用更加环保的物品替代氟利昂。

氟利昂的替代品需具有既容易     ,又容易     的特点。

10.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醚蒸气,如图所示,现在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见注射器中出现了     乙醚,这表明用     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12.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     现象。

飘渺的雾 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 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

装点着我们的时空

物态可以变化

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文中句子

物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液化

凝重的霜

15.请说出下列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①雾       ②露       ③雾松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2.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4.对图所述解释正确的是(  )

A.结霜的升华现象

B.结霜的液化现象

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实质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实质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汽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5.夏天喝冰镇饮料时,饮料瓶的外壁常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以下现象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