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6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Word文档格式.docx

学校成立了光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建设委员会,聘请了4位国内著名的专家作为委员,共同规划在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中具有鲜明特色且社会适应面广的光机电一体化学科专业群的建设。

2003年共投入300万元设备经费用于该专业群,特别注重高水平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专业基础实践平台的构建。

由于定位准确,学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近年来一直名列全校前矛。

学校在发挥传统的化工、机械等专业优势的同时,还重点做好以这些专业为辐射点和支撑点的新建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

瞄准培养北京市急需的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设备、环境规划等专门人才,积极建设环境保护和新材料两个学科专业群。

2003年,学校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以环保机械与设备方向为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并初步形成了由环境工程(环保设备方向)、应用化学(环境监测方向)、高分子(环境材料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人工环境方向)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评价方向)等专业组成的环境保护专业群,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环保设备制造、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测、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的工作。

学校重点投入120万元,建成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环保机械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专业,使其具有新的活力

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是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之相关的传统学科专业,也需要加大使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提升与改造,使学生学习的内容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学校在化工专业的建设中融入信息技术,向有强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化工方向改造。

2003年,化工设计课程与生产实习都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

在化工专业核心课程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计算与设计,在生产实习中采用计算机仿真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深入到生产企业现场,增加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工艺核算和计算机仿真操作,自己解决现场发生的实际问题。

这种形式弥补以前学生在现场不能操作的被动学习状态,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为改善实习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非典”期间,通过采用校内实习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过程装备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学校的重点改造专业,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了大量信息技术的内容。

这种融入不单是做加法,同时还要做减法,统筹考虑,彻底改造原有的课程体系,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专业内容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新的体系。

在会计学和市场营销等管理类专业的建设中,突出大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的建设,已初步建成了管理类专业通用的15门核心课程。

同时学校投入80万元,重点建设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使管理类专业实习实现了信息化和仿真模拟化。

3.采取以销定产,不断提高专业的适应能力

各高校在招生、就业方面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学校一方面对就业率高、教学条件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另一方面,对一些新办的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专业,提出了苦练内功,重点加强师资建设的方针,不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2003年,全校有4个专业适当收缩了招生规模,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保障教学质量。

由于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进一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还制定了的新的转专业规定,大大扩展了学生选科的自主性。

一些专业还增设了专业方向,不断提高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003届全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图1所示。

全校平均就业率达到83%,比200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学校通过采取对重点建设专业、重点改造专业和新专业的分类指导与建设,使学校各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有明显提高。

2003年,20个专业平均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90.7%,比2002年提高了14.9个百分点。

4.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

学校积极与兄弟院校、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同北京印刷学院正在研究跨校选课机制,以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一机制有望在2004年开始实施。

学校与挪威科技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挪威瑙威克工学院等高等学校有着传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这些学校的相关教授作为我校的兼职教授,定期到校参加合作研究与教学工作,为我校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学校正在积极建设光电子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开展纳米材料研究,为建设学校的新材料学科专业群和构建新材料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学校的材料化工学院与秦皇岛天秦塑胶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天秦新型材料研究室”,逐步实现了“企业研究室在学校,学校研究室在企业”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二、适应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本科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性,是每一所高等学校共同面对的形势。

“培养什么样的本科学生和怎样培养这样的学生”也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学校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展开探索,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投入力度(见图2),特别是依托学校主持的3项教育部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1世纪初一般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和“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已相继在培养方案、系列课程建设、创新教育等方面结出了丰硕成果。

学校已充分认识到在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是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从而确立了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战略转移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

1.通识教育“宽而厚”,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科教学注重“厚基础”是基于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

学校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均强调加强通识教育,构建出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以及基本技能与实践等有机结合的大平台基础教育,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自然科学基础教育方面,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就强调以数学建模教育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加强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实践环节的教学,使数学模型的思想贯穿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数理类必修课程和一大批选修课中。

通过建立数学爱好者协会,积极开展小组学习,有40多名同学常年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定期召开建模报告会。

继2001年我校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的各一队获得北京市一、二等奖,2002年各两队获得北京市一、二等奖之后,2003年,又取得了两个参赛队分别获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的佳绩。

三年三大步,学校教务处还获得了北京市优秀组织奖。

在外语系列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将“大学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的提法修正为“大学四年英语应用不断线”。

通过英语基础课、英语提高课的教学,专业英语阅读,科研方法训练中的阅读外文资料,双语教学及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文献综述与英文摘要撰写等环节,促进学生英语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外语系还定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活动周、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专业教育“精而专”,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专业教育“精而专”是针对我校本科毕业生中的大多数将直接就业这一实际情况提出的。

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多样性需求,在专业课程中设置若干供学生选择的方向课程模块,每个模块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并加强实践环节。

例如,为适应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人才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机械设计等方向;

石化行业急需储运人才,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就开设了储运工程方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环境材料选修课,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引导学生选修一些机械类课程,使学生成为既懂高分子材料、又熟悉机械加工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工业分析、环境监测方向的专门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3.加强实践环节整体优化,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3年10月,以学校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顺利通过专家结题验收为标志,全校已初步建成了由教学计划规范的第一课堂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该课题三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共建设了校级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示范基地1个,以教学实验室为依托的创新实践基地9个和以科研实验室为依托的创新基地4个。

以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为依托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有如下特点:

延伸和补充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注重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引入实践教学中。

许多基础实验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结合,更新了内容,拓宽了范围,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教学实验与科研实验的界线。

在实验室建设中吸收学生参加,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协助教师改造实验装置,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化工基础创新教育基地的“化工原理实验计算机模拟”和机械基础创新基地的“二级齿轮减速器CAD系统软件开发”两个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URT计划)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本学年同学们还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9篇。

在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中,强调实验课程的整合和内容的更新。

例如,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将50学时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开设了与工程实际接轨的10个开放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条件和实验任务,主动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完成后提交有综合数据结果、有评价、有分析的整体性报告。

通过以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为依托的创新基地的建设,实验室的功能“增加”了,理论课的学时“延长”了,学生的能力“拓展”了。

随着一些新专业学生进入高年级,使得全校有实验课的课程数量由2002年的103门增至2003年的144门。

学校通过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规划,保证了实验开出率100%。

同时,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数量。

2003年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总数增加到了60门,比上一年增加了近一倍,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的比例保持在41.7%。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视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电气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等机构,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走上了实验教学岗位,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实验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4.大力加强教材建设,稳步推进双语教学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学校大力推广使用面向21世纪的教材、国家级获奖教材及规划教材,2003年度新教材使用率为52.3%,比上一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学校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编写实用性强、紧密结合教学改革成果的教材、讲义和教学参考书。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教授们编写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已经印刷2万余册,在全国10余所高校使用。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国际财务管理》等2部教材获北京市2003年精品教材立项。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环境科学概论》、《生态学》、《烯烃聚合》、《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均已开设了双语教学班。

5.实施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逐步推进学分制

面对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校注意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采取分层次、分类型教学。

除鼓励各院系增开选修课外,在必修课中也设置了不同层次、不同模块的课程,让学生根据专业需要、个人能力和兴趣加以选择,开始尝试实行“只有必修学分、没有必修课”的培养方案体系。

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了广泛的锻炼,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参加全国、北京市大学生的各项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除前面提到的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奖的突破外,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有一队获北京赛区三等奖。

200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1项。

在2003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英语专业02级张慧同学荣获北京赛区优胜奖。

在“外教社杯”首届全国大学英语写作大赛复赛中,高分子专业00级张丽霞同学获得北京赛区三等奖。

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物理B组竞赛的同学们,获特等奖3名,一等奖9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同时连续第4年荣获团体一等奖。

学校田径代表队常年坚持训练,即使在“非典”期间也没有中断过。

在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衣苗苗同学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取得第六名的佳绩;

我校田径代表队代表北京市参加在德国巴登举行的巴登国际马拉松赛,衣苗苗、李文文、胡文欣同学组成的北京队获得团体第一名。

在2003年北京市第41届高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共获得金牌15枚,第五次蝉联乙组团体总分冠军。

衣苗苗同学打破了保持五年之久的北京市大学生女子5000米记录,令首都高校体坛为之振奋。

三、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

自1999年连续扩招以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2003年,在校本科生6599人,比上年增加了16.5%。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学资源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的基础作用,继续以教育部水平评估方案中的优级标准为目标,多渠道筹措经费,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使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增加经费投入,保证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本年度学校共投入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体育场馆、食堂等设施建设和改造资金4580万元。

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修理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和图书资料购置费等六项教学经费共投入3208万元,比2002年增加221万元,生均经费4861元。

其中日常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1.9%,比上一年增加3.9个百分点(见图3)。

2003年,学校新建的8000平方米实验楼正式启用,实验教学用房紧张的状况得到一定缓解。

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在2001年投入1000万元,2002年投入2251万元基础上,2003年又投入2001万元,使当量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6546元,比上一年增长6.2%(见图4)。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2003年学校完成了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职务聘任制,在收入分配上向一线教师倾斜。

同时积极引进师资,使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在编教职工767人,其中专任教师416人。

当量生师比为18.5。

41.3%的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4.6%,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1%,比上年增加2.1个百分点。

师资继续呈现年轻化趋势,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4%。

外校毕业的教师占97.8%,学缘结构分布合理。

一年来,学校投入70万元专款,加强师资引进与培训。

新引进的71名教师中9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技术职称。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学校继续聘请校外著名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两个北京市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

另外,学校还聘请了10名兼职教师及10余位企业一线高级工程师从事本科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充实了教师队伍。

学校正在逐步打破教师单位所有制,鼓励教师有序流动,做到师资共享,充分利用教师资源。

四、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自觉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国家法治建设任务相当艰巨,特别是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已经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坚持以法治的精神进行学校的各项管理的重要性。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情报收集与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治校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完全地掌握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所有教育法及与学校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就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情报收集与档案管理制度。

在2003年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学校成立了发展规划研究室和学校档案室负责这项工作。

同时,加强各职能处室的法治观念,要求他们积极研究自身业务范围内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在人事等部门聘请专家,确保学校在进行管理决策或处理对外交往的各项法律事务时,能够及时听取法律专家的建议和意见。

2、整章建制,依法督学,依法督政,保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学校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加以规范并不断予以完善。

2003年,根据国务院、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学校认真地对各项收费工作进行了自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收费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

学校还花大力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已经具备了按学年、或按课程学分等多种形式收取学费的技术条件,为进一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校为发扬民主、尊重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建立的教务处学生处长助理制度,已经坚持了三年。

在出台每一项与学生相关的规章制度前,均让学生参与研讨。

例如,本学年修订的《本科生校内转专业办法》,就是在征求了各方意见,特别是学生意见后定稿的。

这项规定继续放开转专业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生处长助理和信息员制度,促进了学生与学校管理层、教师间的及时沟通。

同学们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对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反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本学年实施新一轮教师岗位聘任时,学校在充分学习和领会国家关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几上几下的研讨,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改革方案。

在聘任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聘任程序的重要性,并建立了教师申诉仲裁机制,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通过改革学校也逐步完善了有利于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科梯队成长的、处于良性竞争环境下的教师聘任制度。

3、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并行,重视梳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科学、系统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学校正在积极修订以《学生学习管理规定》、《教师教学工作条例》和《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条例》三大规章为核心的教学工作规章制度体系,预计将于2004年完成。

其中,由上述三大规章派生的一些“子规章”也在修订之中。

例如,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起草修订了《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教学工作条例》和《实习工作条例》,目前处于征求全校教职工和学生意见的阶段。

另外,在充分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包括示例和模版),并已通过试用,将在2004届毕业生中全面使用。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考教分离、试卷审查、试做、AB卷命题、考场随机排座位、集体评阅、试卷分析等制度,每学期均抽取部分试卷进行检查、分析等,确保考试结果能够反映教学真实情况和学生真实水平。

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讲求规范的办事程序,也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

为了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工作程序并认真落实。

教务处狠抓考试的各个管理环节,例如,坚持对新教师的培训程序,使其熟悉并遵守学校关于考试的各项规定。

学校还成立了由机关中层干部与骨干管理人员,学校教学督导员,教务处与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考试巡视组,切实有效地保证了考试过程的秩序。

另外,在引进师资,日常调课,更正报表,教学事故处理以及学生考试违纪处理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处理流程,并给当事人提供正当程序保护。

4、落实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发展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高等学校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2003年,学校切实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深刻领会指标内涵,抓好基础工作,将评估融入日常工作中。

2002-2003学年,学校按照有关指标体系对所有二级学院(教学部)进行了测评,并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进行自评。

学校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有关评估结果和整改措施的汇报。

通过学校、基层组织的广泛有效的自评工作,学校及时地发现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整改计划,并将整改工作落实到日常建设中,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工作。

目前,教学评估工作已经逐步成为了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评估的结果为学校的政策制定、管理决策、奖惩、职能分工等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和信息平台,已成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五、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近几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教学运行与教学秩序总体良好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高校间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有待提高。

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学校准备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同时还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继续指导和帮助。

1、开源节流,保障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增长,学校生均校舍面积,特别是实验室、图书馆等面积与教育部的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政府拨款的教育经费还显得捉襟见肘。

为此,学校在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多方筹集资金,申请基建立项。

目前,近两万平米的学生公寓正在建设中,新的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也在积极立项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