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950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docx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欧阳光明(2021.03.07)

师:

对于陆游这位诗人,你了解多少?

谁来说说?

生1:

我知道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生2:

我了解到陆游一生写的诗好像有1万多首。

生3:

陆游生活的朝代很动荡,人民生活得很苦。

生4:

陆游的《示儿》我很喜欢,尤其是其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印象最深。

师:

陆游是南宋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先后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陆游三岁时,就随父跋山涉水,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当时的赵构逃到江南称帝,史称南宋。

可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卑躬屈膝,对内迫害爱国人士。

在万般无奈、悲愤之际68岁的陆游写下了这首诗。

师:

凭感觉,你认为这个题目该怎么读?

1生读课题,突出“将晓”。

师:

在这里“晓”是——

生:

天快亮了的时候。

师:

那整个诗题的意思呢?

生:

秋天,天快亮了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的门,凉风习习,陆游有感而发。

师:

那么根据题目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

我们学古诗离不开一个“读”字,请同学们放开嗓子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没个字音,把这首诗读顺口为止。

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前都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

师:

哪个同学能先来为我们读读这首诗?

1女生读。

师:

字正腔圆,哪个男孩子也愿意来试一试?

1男生读。

师:

从你的表情当中我能看得出来,你对这首诗是很有感觉的。

师:

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

当你读着这首的时候,你的眼前都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

我看见奔流不止的黄河流入大海。

生:

在金人压迫下的老百姓哭干了眼泪。

师:

哭干了眼泪的老百姓。

生:

高耸挺拔的五岳之一的华山。

师:

你仿佛还看到了华山的挺拔。

生:

我还看见军官压迫之下一片民不聊生的情景,这些老百姓哭干了眼泪,却还痴痴地望着士兵们南去的方向,等着他们来救援。

师:

在这里,“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

生:

黄河和华山。

师:

是啊,九曲黄河、巍巍华山这是何等的气魄,哪个男孩子愿意来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这种气魄来。

1男生读。

师:

我们全班的男孩子一起来。

男生齐读。

师: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

我很悲愤。

师:

你为了什么而悲愤?

生:

我为这壮丽的山河破碎而悲。

师板书:

山河破碎而悲

师:

让我们带着这种悲痛来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吧。

生齐读。

师:

诗人仅仅是为这些而悲吗?

请你读读诗的后两句,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诗。

生:

我明白了当时宋朝遗留下来的人民,他们虽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是他们的心仍然是向着宋朝的,但是那些腐败无能的宋朝统治者们却在江南寻欢作乐,全然不顾那些遗民的死活。

师:

你看到了遗民们孤苦无依的生活。

生:

我读懂了南宋贵族终日醉生梦死,根本不顾被敌人统治的人们,也不去解救他们,从中我看出了他们的懦弱无能。

师:

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会听到些什么?

生:

我仿佛听到了那些宋朝遗留下来的人民的哭泣声,可我又仿佛听到了那些宋朝统治者们寻欢作乐的声音。

师:

哀鸿遍野,生灵涂炭,你仿佛看到了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

生:

悲痛的泪。

生:

无奈的泪。

师:

遗民泪尽,这是怎样的悲凉!

你觉得诗人除了为山河破碎而悲之外,还为谁而悲呢?

生——为了老百姓而悲。

师:

为了百姓的——

生齐:

生活而悲。

师:

这样的生活是——

生齐:

颠沛流离,流离失所。

师板书:

流离失所而悲

师:

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首诗。

生齐读诗。

师:

“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

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

遗民们苦苦盼望的解救他们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

生齐:

没有。

师: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汴梁,第二年4月初一,金兵俘虏了皇帝和后妃、皇女以及其他皇亲国戚共三千人北去,北宋政权灭亡。

5月,宋高宗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祖国的土地被金兵占领,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残暴蹂躏下受尽了折磨。

而当时的这些皇室却在干什么?

当朝诗人林升曾有这样一首诗为证

生自由读《题临安邸》

师:

你读懂了什么?

生:

那些统治者过着寻欢作乐的生活。

生:

他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师:

诗人所提到的汴洲也就是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

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师: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

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

“直把杭州做汴州”,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

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但南宋的统治者们却早已将失地与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请男女生分别来读这两首诗——

男女生分别读《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

一年又一年,整整65年,780多个月啊!

1年过去了——

生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10年过去了——

生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整整65年过去了——

生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遗民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人们抛弃。

王宫贵族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如今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还忘了什么?

生:

我觉得他们还忘了自己的国家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生:

他们还忘了遗留下来的人民在苦苦盼望着他们。

师:

那么此刻,你觉得诗人还在为谁而悲?

生:

为南宋王朝的腐败懦弱而悲。

师:

这样的王朝是腐败懦弱的,这样的君主我们称他为——

生齐:

昏君。

师板书:

昏君无能而悲

师:

让我们带着诗人的这些悲痛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齐读诗。

师: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

把你想说的就写在课文纸上。

(生练笔,教师巡视)

(交流)

生:

南宋权贵,醒悟吧!

你们忘了翘首期盼的老百姓了吗?

你们忘了自己是怎样战败的吗?

快些醒悟吧!

让自己的军队强盛起来,不要让汴梁的今天成为杭州的明天。

师:

从你的连续两个“醒悟”中,我听出了无奈,但更多的是悲愤。

生:

整日醉生梦死不该是你们应有的生活,你们忘了那些满怀期望的遗民们了吗?

杭州可能就是汴州的昨天,你们曾经走过的路,你们忘了吗?

师:

你的所想,所说,尤其是“醉生梦死”真是一针见血,只可惜当时的南宋权贵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生:

你们只顾着寻欢作乐,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子民?

那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们天天都盼望着你们能重整江山,让宋朝恢复以前的模样。

可你们呢?

你们肩上的重任哪儿去了?

你们曾经的宏伟蓝图哪儿去了?

振作起来吧!

师:

是啊,曾经的“宏伟蓝图”,现在的灰飞湮灭。

你和陆游一样对于宋王朝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

师:

南宋朝廷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

签定屈辱的条约:

①南宋世世代代称臣于金;②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中间唐邓两州都属于金国;③每年向金交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

陆游生活在这样屈辱的年代,怎能不心如刀割!

南望王师又一年,盼了多少年啊!

他天天盼,日日盼,52岁时,他写下了《关山月》

生齐读《关山月》

师:

从52岁盼到62岁,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还是没有来,在悲愤中,陆游这样写道:

生齐读《书愤》

师:

盼啊,盼啊,盼到了67岁,终于病倒在床,在病痛之中,陆游写下了这样的诗作

生齐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师:

秋风习习,夜不能寐,恨青山落入他人之手。

陆游望穿双眼,盼到了68岁

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

盼到了86岁,还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啊,他死不瞑目呀,忧愤之极伤心地留下了千古流诵的诗篇,带着生前的恨不见中原的愤恨与世长辞。

生齐读《示儿》

(像这样把精读的古诗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首就可以带读许多首,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么大呀!

(叶圣陶)古诗教学如果只守住课文中几首就如单腿走路,学生受益不大,何不在精读一首诗后,再拓展读其它几首诗,此举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

诗人一生为恢复中原、统一中国而奋斗的感人形象以及将个人的生命和民族的前途融为一体的伟大爱国精神,也能使学生受到震撼)

师:

哪个同学可以把这5首诗都来读一读

一生串读5首诗

师:

你还可以选择这当中,你感触最深的一首将它抄写下来

生抄写感触最深的一首

师:

长眠在地下的陆游一定还在盼望中原的统一。

陆游死后66年,也就是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俘虏了南宋皇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陆游的子孙虽然看到了九州一统,可那是元人统治下的中原统一,而不是陆游希望的南宋王朝统治下的九州大统。

假如陆游地下有知,又该是何等的感慨呢?

我们再来读一读今天所学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

大家也许还不知道,陆游写诗60年,一生创作了一万多首诗,其中爱国诗就占了近80%,难怪我们称他为——

生:

爱国诗人

师:

强敌入侵,家园沦陷,人民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其实一段历史造就一位民族英雄,南宋这一满目创痍的朝代在造就陆游的同时,也诞生了另一位民族英雄,岳飞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生齐读岳飞的《满江红》

师:

除了陆游、除了岳飞,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的?

生:

我知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

尤其它的最后一句,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

生:

还有杜甫的《春望》

师:

特别是其中的“国破——

生接: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生:

我还知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

这出自他的——

生说:

《岳阳楼记》

师:

先——

生齐: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

我还知道龚自珍在他《己亥杂诗》中写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生:

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至尽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

还有屈原的《离骚》

师:

是啊“路漫漫其——

生接: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

明朝的有没有,我们以前也读到过

生:

于谦的《石灰吟》

师:

还记得么?

生齐诵读《石灰吟》

师:

其实除了我们说到过的这些诗人还有很多的爱国诗人,同学们如果感兴趣,可以课后去找出来,再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