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065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docx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光现象

2020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

光现象

考点一:

光的传播

1.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3.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

4.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 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考点二:

光的反射

1.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

A.10°B.15°C.30°D.60°

2.生活中一些光现象:

①阳光下树的影子;

②水面波光粼粼;

③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

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

其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____(填序号).

3.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___(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___(选填序号).

4.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重30kg的“角反射列阵”,它由100块石英制成的角反射镜组成,排列成10行,每行10块.角反射器刚放好,各国立即向它发射激光.宇航员还没有离开月球,科学家就捕获到了反射光.后来,人们又不断把角反射器送到月球,其中阿波罗15号的角反射器列阵由300块角反射镜组成,测月的误差已经减小到15cm.

(1)想一想:

我们能利用高能量、方向性好的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吗?

为什么?

(2)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并说出下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装置

A.自行车尾灯B.汽车后视镜C.手电筒反光罩

(3)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s,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1.“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

”…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

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3.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4.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高________m.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lO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1)最好选用____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罝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选填“实”、“虚”)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考点四:

光的折射

1.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的道理的是()

2.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A.B点B.B点上方

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

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

4.黄州东湖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A.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B.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C.自行车的尾灯D.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5.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6.青海湖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站在湖边的游客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___现象;湟鱼洄游时游客也能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他们看到的是鱼的____像(选填“虚”或“实”);有时,游客还能看到鱼在白云中穿行的趣景,以白云为参照物,鱼是____的.

7.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αc.

8.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

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9.为了捕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请你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

 

考点五:

光的色散

1.在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

“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考点六:

光现象作图

1.如图乙所示,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

 

2020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四十八:

光现象参考答案

考点一:

光的传播

1.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D.

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答案】C

【解析】

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镜子中的“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折射现象,是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是比实际位置偏高的鱼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3.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

【答案】A

【解析】

“水星凌日”是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到水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小孔成像”属于光焰直线传播,“B.河水看起来变浅”,“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D.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故选A.

4.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 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

(1).同一直线

(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倒立

【解析】

[1][2][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考点二:

光的反射

1.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

A.10°B.15°C.30°D.60°

【答案】D

【解析】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入射角为30°,应选C.

2.生活中一些光现象:

①阳光下树的影子;

②水面波光粼粼;

③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

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

其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____(填序号).

【答案】②③

【解析】

①阳光下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②水面波光粼粼是光在水面发生了反射;③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是利用光的反射;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是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故能利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②③.

3.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___(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___(选填序号).

【答案】

(1)B显示光路

(2)不在③

【解析】

(1)①已知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该实验探究了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在纸板这一平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③.故答案为

(1)①B;②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不在;③.

4.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重30kg的“角反射列阵”,它由100块石英制成的角反射镜组成,排列成10行,每行10块.角反射器刚放好,各国立即向它发射激光.宇航员还没有离开月球,科学家就捕获到了反射光.后来,人们又不断把角反射器送到月球,其中阿波罗15号的角反射器列阵由300块角反射镜组成,测月的误差已经减小到15cm.

(1)想一想:

我们能利用高能量、方向性好的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吗?

为什么?

(2)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并说出下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装置

A.自行车尾灯B.汽车后视镜C.手电筒反光罩

(3)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s,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答案】

(1)不能,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3)3.84×105km.

【解析】

(1)超声波是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过入射点O作垂直镜面的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是第二次反射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O'作垂直平面镜的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线.因为角反射器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所以经过两次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反向.

自行车尾灯是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组成的,从后面照射的光会平行的反射回去,利用了类似装置,故选A.

汽车后视镜

凸面镜,可以增大视野,故B不符合题意.

手电筒反光罩使位于凹面镜焦点的手电筒电珠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照射出去,故C不符合题意.

(3)因为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s,所以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

可得,月球到地球的的距离

s=vt=3.0×105km/s×1.28s=3.84×105km.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1.“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

”…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

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答案】C

【解析】

AD.这个故事说的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A、D选项错误;

BC.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故选C。

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解析】

A.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大小将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将不动,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与平面镜成45°角,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镜面也成45°角,所以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故D正确为答案.

3.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答案】C

【解析】

解:

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因此需将反光镜向下旋转.

故选C.

4.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高________m.

【答案】

(1).2

(2).1.70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所以镜中的像与他相距2m;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且与物距是无关的,所以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高仍为1.70m.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lO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1)最好选用____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罝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选填“实”、“虚”)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1).茶色

(2).像与物大小关系(3).虚(4).5(5).不变

【解析】

(1)无色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板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故应选择茶色玻璃板.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5m,像离镜也应是5m;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考点四:

光的折射

1.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的道理的是()

【答案】C

【解析】

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B、D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A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故选C.

2.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A.B点B.B点上方

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

【答案】A

【解析】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

故选A.

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解:

将一块玻璃砖压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眼睛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了,这是由于从玻璃射向空气的光线在玻璃界面处发生折射的缘故.

故选A.

4.黄州东湖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A.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B.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C.自行车的尾灯D.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答案】B

【解析】

“夜精灵”是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形状如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反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在黑夜就可以看清标志牌.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自行车的尾灯以及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而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光表示不同的含义,没有利用光的反射.故B与ACD工作原理不同,B符合题意为答案.

5.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答案】折射反射

【解析】

小雪站在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在水面发生折射,进入人的眼睛,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水中看到飞翔的小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小鸟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6.青海湖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站在湖边的游客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