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9400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docx

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

讲座:

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

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

一、致力于论文写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正道

关于写作,不是我要讲的,也不是我能讲的。

因为,我仅仅是个读者,当然可能是个比较好的读者。

关于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我也在学习和实践之中,所以只能和大家做一点交流,或者一起做一些思考。

要谈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我首先要说做教师的三种境界。

也就是我们干教育工作的三种境界,一种是懒干,第二种是苦干,第三种是巧干。

懒干,不是我们的选择,苦干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巧干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因为巧干是在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

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育教学效果(也就是教学最优化)。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巧干。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

教师如果注意把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形成文字,如果致力于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便是巧干的一种表现。

论文写作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更是相得益彰的。

我想,关于这一点无需论述。

我要强调说明的就是应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写作。

长期坚持总会有收获,把你写的东西留下来,过几天发一份。

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个要用的。

不要把写好的论文藏在抽屉里面。

那样做就像古时候的小姐一样,躲在阁楼里,那不行,那也没有用。

要把你的文章推出来,让你的文章生利。

所谓生利就是让它发表。

这样做有许多好处。

从大的方面讲可以为学校争光,写得好甚至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或本地区争光;文章中提供的经验还可以造福他人。

从小的方面讲,可以赢得读者和朋友。

有句俗话叫“人无癖不可交”。

所以你要有嗜好,有癖好。

如果你的嗜好是撰写教科研论文,那么你写下去一定会赢得许多朋友。

赢得读者朋友,赢得作者朋友,赢得编辑朋友。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就像有人嗜好上网、打牌、喝酒一样。

上网、打牌、喝酒可以赢得网友、牌友、酒友。

典例:

顺德乐从一中谢植宣老师

(新浪博客:

回归----人文语文)

还有,可以有稿费,可以获得教科研成果奖,我们很多学校在这方面都设了奖项。

还可以作为评职称的重要条件(虽然今年职评工作暂停了,但总归要搞起来)。

这些都是现实的,不是假话。

也不是什么惟利是图,因为这是一种被广泛推行的激励机制、一种奖励措施。

是对人艰辛的劳动的一种承认和鼓励。

是对人有价值的劳动的一种承认和鼓励。

爱好教科研论文写作的人,大多爱好文学艺术。

一般都是多血质的。

实际上这一类人最重情谊,心也是最软的。

但是,他们的个性也很强,他们又很有耐心,很有韧性。

刚柔相济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所以说,写教科研论文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修养。

通常,爱好教科研论文写作的人比一般的老师要多读许多书,要对文坛有一定的了解;要对教坛、对教育教学报刊有相当广泛的了解;要对教科研热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要对教材比较熟悉,对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比较熟悉(我们大家应该拥有各套教材)……研究到这个份上是一般老师达不到的。

有人说,这些人很聪明,其实,他们何止是聪明?

实际上他们既注重实践,又注重思考。

当然他们不大可能成为矛盾、巴金……但是,他们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却是巨大的,对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教育教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能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特色或地区教育特色。

谈到李镇西,人们就会想到他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想到他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想到他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观念,感人至深的道德文章……实际上李镇西这种人就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品牌。

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花再多的钱做广告,也抵不上“李镇西”三个字,如果这些名字好拍卖的话一定值大价钱。

不信你可以去做调查试试。

那么,这究竟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他们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以后经过升华,形成的一篇篇有思想的文章。

他的代表著作:

《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12部专著作。

最新著作《给教师的36条建议》、《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

其中好许多都已经一版再版,重印多次了。

我们想一想,没有这些文章和书籍,哪个知道李镇西是谁?

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所以,有位评论家这么说:

李镇西是我国教育界的杰出代表。

他工作出色,事迹感人,讲演精彩,文章漂亮,论著不同凡响,值得学习和研究。

所以朱永新教授说,教师要勤动笔。

每天坚持写1000字,一年就是36万了。

坚持10年,你必定成为名师,成为专家了。

如果不成,他说,愿意赔偿每人3万。

这是个玩笑,又不是玩笑。

想一想,10年这么写下来,可是360万字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朱永新教授这样说是有哲学依据的。

所以,还是要提醒大家,有空写点东西吧;就算没空,也要挤时间写点东西。

有人说忙,压力大。

没有空闲时间怎么写。

是的。

我认同,我也深深地感到忙,五六十人一个班,不忙才怪呢!

于是有人就说,没时间写论文。

我说,要找个理由太容易了。

我们大家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恋爱中的人忙不忙?

他也忙。

但再忙他也要去约会,甚至提前去。

所以“忙”不是个理由。

你叫他去谈恋爱,他再忙也能挤出时间,而且风雨无阻。

所以,我建议各位,把写论文当成谈恋爱。

要把它当成一种需要。

当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客观地讲,高明的管理者一定不会把教师的时间都占满了的。

一定不会去主宰教师的时间。

对老师也好,对学生也罢。

只有这样。

老师才有可能去做几件重要的,有助于自身成长的事:

1、读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

2、浏览教育教学报刊;

3、阅读文学著作;

4、反思升华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撰写教科研论文。

二、教科研论文的写作并不神秘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举一个例子。

我们有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

4岁的小孩都会写论文。

这话一点都不假。

比如:

你逗一个4岁的小孩玩。

你问他:

“你爷爷喜欢你吗?

”他一般会说:

“爷爷喜欢我!

”你说:

“我就不信,其实你爷爷才不喜欢你呢!

你说喜欢,那说给我听听,是怎么喜欢你。

”他肯定会说:

“爷爷就是喜欢我!

他经常带我出去玩,还给我买了好多玩具,还给我讲了好多故事……爷爷真的喜欢我!

我们大家想一想,这不就是一篇论文吗?

论点鲜明、论据翔实、论证严密。

只不过是口头的论文,因为4岁的孩子一般还不会写字,如果他会写的话,谁能说这不是论文呢?

一位《教育学》教授,在50岁之前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

但是,50岁以后发表了好多论文。

就在50岁的时候,她还到北师大进修了一年。

进修班的学员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学员们对这位老学员说:

“你这么大年龄了!

应该在家带孙子啦。

”这位老师怎么说的?

她说,我现在是50岁了,好象晚了。

但是,如果我60岁了,我一定会说‘我现在要是50岁该多好啊!

’为了不让我60岁时后悔,所以我50岁要再进修,所以我感到不晚。

”就是这位老师,50岁后发表了好多文章,不少文章影响还比较大。

所以,写论文并不神秘。

我说这么多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破除写论文的“神秘论”。

那么,与此相反的也有另一种观点,姑且称它为“简单论”。

有人说,写论文有什么难的,不就像1+1=2那么容易吗?

我只不过没时间写罢了!

其实,决不是这么一回事,哪有这么简单的?

1+1=2是不错,为什么等于2?

他就搞不清。

他还不知道,有时1+1偏偏不等于2。

对不对?

这只是打的个比方罢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高手,他写得太多,发表得太多,因为谦虚,才这么说。

另一种人纯粹是写不出,只有说说而已。

不信你请他写着试试看,看他能发多少。

也有人说,报刊论文就这个质量。

这样讲就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

没有质量,报刊就没法生存,还办得下去吗?

况且《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这些刊物的订数很多,而且大多是个人订阅的,质量不好,人家还去订它干嘛?

三、撰写教科研论文的一些常识

(一)写作没技巧

写论文其实并不神秘,也就是说,写论文没有什么秘诀。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如果写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我首先要传授给我的儿子。

”这说明写文章没什么秘诀,问题是现在写作这一方面,无论是纯文学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写作,还是学生的习作,技术的东西强调得太多。

什么“写作技巧大全”“论文写作窍门”……这类题目的书太多太多了。

实际上都是引人上钩的促销手段,目的非常明确,无非是为了骗读者钱的。

我认为,其实写作应该生活化、情趣化。

写作哪有那么多的所谓技巧?

如,“月亮”这样的事物,谁都见过。

但是,月亮成就了多少诗篇。

有这样的一首诗。

听起来纯粹是大白话:

“啊!

月亮。

月亮就像你,你就是月亮。

我看到月亮,就像看到你。

没有你的日子,就像没有月亮。

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

就像你在天涯,我在海角。

月亮升得再高,也在天底下,你走得再远,也在我的心中!

这首诗其实非常生活化、情趣化。

能有多少技巧呢?

但它绝对是一首好诗。

(二)写作有常识

一方面,我强调写作没技巧;另一方面,我又要说:

写作是有常识的。

我打算按照论文的结构,流水帐式地来谈一谈。

一篇教科研论文,从结构上来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尾这7个部分。

1、题目

A、关于用词

题目中尽量少用“刍议”“浅谈”这类词。

用这类词显然是对自己文章给了个较低的定位。

编辑看到这种题目可能会说:

既然是“刍议”“浅谈”,文章的论证就不会深刻到哪里去。

既然是“刍议”那就不要“议”了,既然是“浅谈”那就“免谈”,怎么可能发表呢?

另外,这类词也老掉牙了。

题目中尽量不用纯文学的术语。

既要准确,又要抢眼。

较好的有:

“走出光环,辩证看待研究性学习”“让惩罚蘸满爱意”“5+2〈7”

在格式上,字数不超过20个,尽量居中。

《让“活动式写作”成为一种教学常态》(《作文周刊》《作文周刊》,2011年第52期)

《让作文洋溢着生活气息》(《课程教育研究》2012.1)

《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学语文》2013.4)

B、关于类型

(1)立论式:

如“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研究方法比研究结论更重要”

(2)非立论式:

论题式,如“论……”“关于……”“谈……”

关系式,如“……与……”“……和……”(教师素质与研究性学习)

界定式,如:

“新课程评价的几个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十大误区”“农村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

探讨式,如“探……”“……管见”“……探微”。

如“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管见”“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教育学终结了吗?

”。

或者“与……商榷”(在这里我讲一下,关于“商榷”就是“商量”的意思。

“商榷”或者“商讨”类的论文95%的会发表)其实所谓“商榷”或者“商讨”就是“争论”,就是打文笔官司。

打个比方说,写文章与人“商榷”或者“商讨”就像生活中与人“吵架”。

我们都知道,一有人吵架,必定有许多人来看热闹,如果是在大街上,肯定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甚至还有不少人先是评论,然后加入“吵架”行列,这就是吵架的吸引力。

“商榷”或者“商讨”类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力量,所以编辑喜欢发。

其实,严格地讲,发表这种文章是为了在辩论中求得真理。

词组类

如“生活·课堂·发展”,又如“研读·练习·表演”(当然加了副标题)

(3)副标题式

用破折号连起来,如果要转行,破折号在大题目(一级标题)后一格,如“研究性学习——新时代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转行以后首先有个破折号,破折号从哪里开始画起?

规范的格式是,与正标题比,破折号要退后一个字,然后在破折号后写副标题。

文章中用的标题叫分标题,一般也要居中。

(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C、关于选题

选题很重要,几乎有80%的重要性。

(1)要与时俱进

如,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知识本位;二、能力本位;三,人本位。

近年提出的三个口号;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教育要目中有人,课上要目中有人。

关于这些方面的选题,所做的文章太多了。

语文教学领域:

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语文教学的生成性理论、语文教学的课本剧与创造剧……

(2)要小而巧

一个细节,一个案例,一个成功,一次失败。

一方面,教育教学报刊版面总是有限的,不允许你夸夸其谈,发表文章的版面,是个平台,又是个舞台,但这个平台或舞台,不是你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是全市、全省,甚至是全国教师,或教科研工作者共有的。

所以能有一方领地就不错了。

(3)广开源头

要从多方面去找,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里面去找;

如,怎样使课堂教学行为有效;你可以轻轻地告诉我……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少数几个学生举手了。

其中有一个女同学好像手举得比较勉强,我就请她发言。

可是,她说:

“老师,我也不知道会不会说错……我怕说错。

”怎么办呢?

一般说来,很多人都会说“没事,说吧,说错不要紧!

”可我没这样说,当时也不知怎么,我说;“怕说错,你可以轻轻地告诉我呀!

”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她就悄悄地跟我耳语,把答案告诉了我。

当时,我发现这个同学很高兴,其他同学也很好奇、很关注她的答案。

注视着我们的交流。

后来我反思了以后,觉得这样处理有道理,就写了个稿子(道理是什么呢?

大家去想),寄给了《成才导报》,很快就发表了。

“让学生悄悄发言”这实际上是从有道理的做法中看出它不合理的地方,这种稿子往往容易发表。

后来,江苏有一位姓武的老师还写了一篇讨论文章,认为我的做法有道理。

《成才导报》上登出来了,她说读了我的文章后“深有感触”,认为我“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悄悄话。

这倾听的意义不仅仅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丧失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行将熄灭的思维火花,铸就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

其实当时我还没有她想得多,但她的理解却启发了我。

这实际上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观念与观念的交流。

往往能让人获得提高。

从文献资料中去找,如阅读陶行知的论著等。

实际上他早就对封闭式的考试深恶痛绝。

他说教学是“教师教考”“学生学考”。

说得多好啊!

关于考试的研究,我认为是个永远新鲜的话题。

你可以去选一些题材写。

要熟悉所教学科的教材,并且要注意收集教材。

语文老师要收集全套的人教版教材,最好还要有其他版本(语文版、粤教版……)的教材。

为什么?

这样做才熟悉教材编排体系,了解整个教学进度。

特别是有了人教版教材,写人教版的稿,用稿的面才广。

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点书。

有积累才能有倾吐,有厚积才能有薄发。

要读书,要坚持读书,要多读书。

现在读书的状况是怎样的?

我借用一位出版商的感叹来说,他是这样讲的:

印好了的书一半没有卖掉,卖掉了的书一半没有人看,看了的书一半没有理解,理解了的书一半理解错了。

D、题目的重要性

这一点必须讲一下,题目的重要性有时超过了文章的内容。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现在传媒太多了,可以读的资料可以说是汗牛充栋,铺天盖地。

而人们拥有的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

能读你的文章的人太少了!

有些人订了刊物、报纸,但是并不看,还有的人首先仅仅是浏览一下题目,按照目录顺序全文照读的人几乎没有,不少的人是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章读,这就首先需要读题目。

因此读题目的人很多,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甚至超过了一半,所以你必须抓住这些人的眼睛,用你的文章题目吸引他来读你的文章。

这就是我强调的精心拟订题目的原因。

有的人的文章不怎么样,可是有个好题目,就是这个好题目吸引了编辑,使得编辑读完了他的文章。

这就有了发表的可能。

有的人的文章写得不错,可是题目定得成问题,人家看到这种题目就不愿意读文章了,这就有可能因为一个坏题目而葬送了一篇好文章,而失去了发表的可能。

所以,写文章首先要懂得,要用好题目吸引读者。

现在,文艺领域就很注重这一点,一些作家的作品的题目就非常刺眼,有的简直已经到了抠人眼球的地步。

典型的有:

如《丰乳肥臀》。

这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如《拯救乳房》。

这是第一本有关心理小组治疗的文学作品,是毕淑敏写的。

走进乳癌患者小组,你可以看到心灵深处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真与假的交织、丧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团体的力量、助人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喜悦。

如《有了快感你就喊》,作者池莉。

她是这么说的:

“有了快感你就喊!

这是一句军中流传的格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参加越战的美国大兵们,他们的行囊里面都有救生包,救生包里头必定有一盒火柴,这句格言,就印在火柴盒上。

这是一句充满阳刚之气的格言。

是男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状态。

我小说里的男人卞容大,其实骨子里头就充满了这种向往与追求。

他是一个备受压抑的窝囊的阳刚男人。

可是他一直在坚持着什么,一直在追求着什么。

终于,他被迫开始了以逃离为形式的自我坚守与自我救赎。

中国男人尤其需要这种精神,人性的、自由的、坚定的、革命的、悲壮的。

这句格言非常上口,刺激性强,爆发力强。

做这部男性小说的题目,再合适不过了!

太好了!

惟一的希望,只是希望不要被狭隘的理解和被庸俗者望文生义,以为‘快感’是猥亵之词,上帝保佑!

以上这些当然是另一种极端。

但是,这恰恰是很生动地从反面说明了题目的重要性。

写文章如此,人也是这样,总要取个好名字。

比如:

莫言这个名字就很棒,贾平凹这个名字就不错,苏童这个名字也很好。

但都不是他们的爸爸给他们取的,他们都对自己原来的名字不满意,都是自己重新取的。

莫言原名管谟业,贾平凹原来叫贾平娃,苏童原来叫苏金宝。

作为知名作家,他们原来的名字确实是俗气,如果请他们做报告,如果主持人说:

下面请著名作家苏金宝同志上台作报告,多少会让人感到有点滑稽。

2、署名

要署单位,署邮编,署姓名,位置在题目下居中,字体为小5号。

一般要署真名,一是文责自负,二是教科研道德要经得起考验。

3、摘要

100~200个字

一般情况不用“本文”两个字,不对本文进行评价,因为是你自己写的,评低了评高了都不好,你是写给别人看的。

只要将文章主要的思想用最简洁的文字表现出来,尽量体现分标题,这就行了。

比如,《让作文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

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老师为生活应用而教,学生为生活应用而学。

因此,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不要故意抬高,如:

什么什么在阅读教学领域弥补了一项空白,或首次提出了什么观点。

这样表述显然是不当的。

至多用:

对……做了补充,或丰富了……

4、关键词

3~6个词

一方面是标题或分标题里的核心词,另一方面是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比如,《让作文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生活化 作文教学

5、引言(文章的第一段)

揭示这篇文章的目的和用意,提出问题,说明论证的方法,介绍讨论的结果。

6、正文

A.论点

论点要鲜明,要集中,要新颖。

热点问题可以追在人家后面写。

更多的时候是不能人家写什么,你也写什么,那样不可能发表。

一份报刊每期都谈那么几个话题有什么意思?

谁还愿意去看?

有的时候要从看似有理的观点中找出它的无理之处;相反,从看似无理的观点中找出它的合理之处。

这就容易成功。

比如,对一些问题学生或有差异的学生,如何看待他们,认识他们,分析他们?

我们常常分析他们的缺点,问题。

然后对症下药,而魏书生老师是怎样看他们的呢?

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值得每位教育者品味:

“差生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即使是学不会听不懂的东西也要学,也要听;差生有着惊人的耐挫力,他们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家长的责骂,但他们仍然‘厚着脸皮’泰然处之,可见差生的心理素质是多么全面;差生还有宽阔的胸襟,他们不记前嫌,仍然一如既往地尊重老师,尤其表现在他们工作以后,对老师的尊敬程度,所谓的‘优秀生’远不及此。

比如,有几年关于“尊重教育”或者“赏识教育”讨论得比较多,用某报纸的一个大标题讲,就是“尊重教育,四海共鸣”。

孙云晓、周弘等人把“尊重教育”推到了极至。

后来,有人开始反思了。

他们提出: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甚至说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呢?

还是那个孙云晓。

你说怪不怪?

有人就在问:

教育究竟怎么了?

怎么搞得我们无所适从了?

其实,一些观点非常片面。

总是站在一个极端的角度讲话,思考问题。

谁说赏识教育、尊重教育不允许批评、严厉教导、严肃处理的?

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思考问题总喜欢走极端。

这是不可取的。

事实的情况怎样?

过去,我国教育的现状是赏识不足,惩罚有余。

现在,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赏识有余,惩罚不足”!

B.论据

(1)名人名言

一篇论文里用三五句,既是论据,又凑数字,是很有效的手段。

用后要得出个所以然。

(2)事实或案例

在一个小问题里只要用一两个案例(要注意:

最好只用一个,至多两个,绝不要超过三个。

是什么原因,我不说了,大家去想。

C.论证(也就是所谓的“本论”)

1、总分式

2、并列式

引用不超过300字(引用一段)。

不想打注释,你可以改一下。

至于正文,和学生写作文一样,要尽可能不写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要注意三大问题:

1、逻辑问题:

这是关于对不对的问题(是首要问题);2是关于语法的问题,这是关于通不通的问题,3、是关于语言的问题,这就是关于好不好的问题。

7、结尾(也就是结论)

不要与引言重复,要呼应,适当指出某些不足,对自身研究的展望。

补充说一下作者简介,一般由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任职、主要学术成绩、主要研究方向……组成。

这里面其实是个人信息的介绍。

要求真实客观。

但是,也可以有一点务虚的。

那就是主要研究方向。

这一点,一般经常写稿的人或专业研究人员他总有一个研究方向的。

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不可能什么都研究。

像我就写的是主要研究教育原理和中学语文教学。

所以我写的稿件大部分都是教育类的和中学语文教学类的。

但有的时候,也偶尔写些心理类的或管理类的。

这时,我在主要研究方向里就会写上和文章内容一致的东西了。

8、修改

(1)自改——

A、冷藏法。

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再看,有新的材料

B、自驳法。

也就是自己跟自己唱反调,看自己能否有力地反驳自己的文章,如果自己不费力就驳倒自己的文章,那么文章就要动手术了,或者即使发表了,马上就有人来驳你了。

(2)他改——

要诚恳地请别人看,可以请同学科的其他老师,或文字修养好的老师看一下,有怀疑就要改,因为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

举个例子,一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的:

“当前的语文教学,五花八门,误尽苍生……”这不是写论文,这是漫骂性的话。

要说得准,说得有逻辑。

鲁迅说过“漫骂绝不是战斗力”。

所以写论文是艰苦的事,也是严肃的事。

四、关于投稿的几个注意点

1、要研究报刊

第一、选择合适的报刊,看准那些报刊会刊登你所研究课题范围类的论文,如北京《中学语文教学》、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陕西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广东的《语文月刊》、湖北的《中学语文》等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的专业性刊物。

此外各省的教育刊物也是我们投稿的主要地方。

如《广东教育》《江苏教育》《湖南教育》等各地教育。

第二、注意刊物的权威性。

所谓权威性就是刊物的级别。

目前公开发行的刊物有国家级的,也有省级的、市级的。

有专业性的,也有综合性的。

如《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主办)《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主办)属国家级的教育刊物,虽然也刊登中小学语文一线普通教师等的学科论文,但学术价值要求极高,而且理论性较强,所以比例相对较小,有时一期发一篇,有时几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