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4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点求异思维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9、选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忿恚尉,令辱之1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陈胜以“公”、“壮士”等称呼来敬重“徒属”,使他的话语更有感召力。

b.“遇雨”“失期”,“失期当斩”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

c.为激励众人,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

d.陈胜、吴广“并杀两尉”是因为将尉要杀吴广。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2分)

宗世林为人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①,总朝政,从容问

宗曰:

“可以交未?

”答曰:

“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②,位不配德③。

文帝兄

弟每造④其门,皆独拜床下。

其见礼如此。

【注释】①司空:

官名,曹操在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为司空。

②疏:

疏远,

这里是指曹操后来只是在礼节上厚待宗世林,但是压低他的官职。

③位不配德:

地位和德行

不相配。

④文帝兄弟:

指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等。

造:

前往;

到。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及魏武作司空及(2分)

(2)下列“见”与“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中的“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b.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也..

c.吾不得而见之d.于是入朝见威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3分)

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14、“其见礼如此”是作者对宗世林的肯定,肯定的内容是:

(2分)

15、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世林不愿和曹操交往,是因为他们都是同时代。

B.曹操做了高官后,央求宗世林和他交往,说明曹操的谦虚大度。

C.文中曹操与文帝兄弟的行为形成对比,以突出宗世林的为人德行。

D.宗世林是一个孤傲、固执和不可一世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20分)

多点“求异”思维

①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

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

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

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

础。

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

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

②但是,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先生所说,“求异存同”。

因为,学术研究贵

在出新,不宜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

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

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

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

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

《明儒学案》中曾说到:

学问之道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这正式强调学术研究应当

“求异存同”。

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

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

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

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

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

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

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

“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

之诮。

”齐白石更告诫后人:

“学我者活,似我者死。

”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

的馍”,要“求异”求新。

⑤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

人们熟

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

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

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

上。

16、用第②段内容分别解释画线句中“异”和“同”的意义:

(4分)

17、阅读第④段,完成下列题目。

(6分)

(1)本段文字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2)下列句子也可以作为本段论据的一项是()(2分)

a.合作双赢,构建和谐b.人物我有,人有我优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18、第③段和第④段不能对调的理由是:

(1)

(2)

1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学术研究上做到了“求异存同”,学术观点才有创新。

b.在文艺创作中做到了“求异存同”,文艺作品才有价值。

c.任何事情都做到了“求异存同”,事情才能做好。

d.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是“求异存同”的基础。

20、结合本文阐述的观点,总结一、两条提高作文水平的做法或经验。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生命

1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

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

在旦夕。

2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少○

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

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剩下的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

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必须再坚守24小时。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

线必毁于一旦。

后果将不堪设想。

3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

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

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4全体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就是在这○

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

声:

车里有白馍!

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

起馒头来!

5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

对准饥民。

只听一片哗哗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6这时,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全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

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

大胡子少校!

双拳砸向自己的脑袋:

“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

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

你们?

?

8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9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

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

“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

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好吗?

10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颤声说道:

○“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

上白馍。

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⑾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⑿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

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

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⒀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

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

他们在找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

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

“她在3天前饿死了!

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

死去的!

⒁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

“?

小日本,中

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⒂34年后。

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

说:

“把这馒头的

故事?

讲给?

小青年们?

听。

2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1)

(2)

(5分)

23、梳理情节,填写下表:

24、文中第⑦段和⒁段两次写到“

跪”,它们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1)大胡子少校面对饥民而“跪”是

(2)大胡子少校和师长在新坟前“跪”是

2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胡子少校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指的是惠通桥不保。

b.本文以“馒头”为线索,歌颂了抗日军民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精神。

c.本文的小女孩是个单纯、可爱而又深明大义,勇于承受痛苦的孩子。

d.文章最后一段意在教育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6、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本文以“生命”为题,好在

哪里?

(80字左右)(8分)

三、作文(60分)

27、题目:

《生活纪实》

提示:

“纪实”一次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有:

记录真实的情况;

对事情或事件所作

的现场报道等等。

要求: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共18分,每题3分,错1字扣1分,扣完为止)

1.谁家新燕啄春泥2.僵卧孤村不自哀3.弓如霹雳弦惊

4.沉舟侧畔千帆过5.濯清涟而不妖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二)诗词理解(共4分,每题2分)

7.(2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2分)b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9.(2分)西汉司马迁

10.(3分)(吴广)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

11.(3分)d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12.(4分)

(1)等到(2分)

(2)b(2分)

13.(3分)但是宗世林很瞧不起(看轻)曹操的为人,不肯和他(曹操)结交。

14.(2分)德行好,不畏权贵;

或坚持做人原则,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品性和志向(“松

柏之志犹存”)

15.(3分)c

二、现代文(48分)

(一)《多点“求异”思维》(20分)

16.(4分)独特价值共同的知识和认识,共同的原则和规律

17.(6分4+2分)

(1)引用论证论证了文艺创作应“求异”,求新(首尾两句均可)

【篇二:

海南省嘉积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大测(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多点“求异”思维?

江曾培

①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

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

②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

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

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

不过,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先生所说,“求异存同”。

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

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

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

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

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

“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

“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见什么“双百方针”了。

⑤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

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

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

⑥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

莫泊桑说过:

“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

”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

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

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

1.下列关于“求异存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当“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

b.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才需要“求异存同”,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以“异”求创新。

c.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d.对学术研究来说,“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界历来信奉“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有人喜“同”恶“异”,有人“好同而不禁异”,黄宗羲、胡适、章士钊等著名学者都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

b.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因而更应“求异”,不能雷同重复。

c.“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口号,强调的是“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d.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发展求异思维,是“求异存同”、创新创造的不二法门。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在其《朗润琐言》中的不少论述与一般学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说明季老学术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他践行的是“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

b.文艺创作贵在“脱窠臼,创新意”,因而一切模仿与借鉴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没有任何价值意义。

c.要实现文艺发展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关键在于“求异”求新。

d.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强调的是,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倡导活学活用、求异创新之风。

【答案】

1.d

2.a

3.b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题中,a项说法绝对。

文中说,“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

而且,喜“同”恶“异”并非“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题中,b项说法绝对。

文艺创作中并不排除适当的“模仿”与“借鉴”,只是不提倡“陈陈相因”“雷同重复”。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9分)

①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

“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②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

及践阼,封安国亭侯。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

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

“孙权已在濡须口。

”臻曰:

“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③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

“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

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

“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

”臻上疏曰:

“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

“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

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

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遣使祠焉祠:

祭拜b.诸葛亮寇天水寇:

侵犯..

c.未可卒平卒:

最终d.而犹案甲养士案:

通“按”,..

压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b.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c.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d.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

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

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

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5分)

(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4.c

5.b

6.a

7.

(1)当时(这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直言规劝。

(“方”1分,“隆意”1分,“数”1分,句子通顺2分)

(2)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

(“陈”“细术”、“非?

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通顺2分)

【解析】

4.

解答此类文言实词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

其中,c项对“卒”的解释有误,这里的“卒”通“猝”,仓促,急速之意。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文中的句子。

6.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题中,a项错误是封官时间不对,根据文本,曹丕即魏王王位后,任命卫臻为散射常侍。

等到当了皇帝,曹丕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

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

(1)句中的“方”作表时间的副词,相当于“正在”;

“隆意”即“热衷”;

“数”是多次之意。

(2)句中的“陈”即陈说、陈述之意;

“细术”即小计谋;

“非?

也”是判断句式,应译为“不是?

”。

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卫臻,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人。

父亲卫兹,节操高尚,曾拒绝三公的征召。

太祖(曹操)初次到陈留郡,卫兹就说:

“平定天下的人,必定是这个人啊。

”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

后来卫兹跟随曹操讨伐董卓,战死在荥阳。

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路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

正值曹操奉诏为献帝到魏地挑选贵人,他借此上表让卫臻留下来担任参丞相军事。

为追念其父卫兹的功勋,又赐封卫臻为关内侯,转任户曹掾。

曹丕即魏王王位后,任命卫臻为散射常侍。

曹丕要亲自去广陵,让卫臻做中领军,陪同前往。

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