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5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中考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Word下载.docx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

D.F点溶液的pH>

7

 

【答案】B

【解析】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发生反应2NaOH+H2SO4==Na2SO4+H2O,再发生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O—A段为第一个反应,A—B段为第二个反应.

A.A点反应2NaOH+H2SO4==Na2SO4+H2O结束,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2种,正确;

B.E点溶质有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钠,第二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及未反应完的硫酸铜,溶质只有2种,错误;

C.A—B段2NaOH+CuSO4==Cu(OH)2↓+Na2SO4有沉淀生成,正确;

D.F点氢氧化钠过量,故pH>

7,正确.

(2019·

河北)14.图4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

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

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

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D

【解析】甲中上下两个燃着的木条作对比,下方的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到达玻璃管下方,即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A正确;

抽调玻璃隔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化,说明两瓶气体发生扩散,扩散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正确;

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具有可燃性,也可说明白烟是固体石蜡小颗粒,C正确;

不蹬地时,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错误。

河北)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带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D.物体做匀这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则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还可能是混合物、单质或其他含氧化合物,如空气中含有氧元素,但空气属于混合物,氧气中含有元素,氧气属于单质,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A错误;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也一定是同一种元素,B正确;

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但能相互吸引的物体不一定都带电,如磁铁可以吸引铁,C错误;

物体做匀速匀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

河北)1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晶体铝、冰、海波

B.绝缘体——塑料、橡胶、石墨

C.混合物—乙醇、海水、碳酸氢钠

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答案】A

【解析】有固定熔点的物质叫做晶体,铝、冰、海波都有固定的熔点,都是晶体,A正确;

塑料、橡胶不导电,属于绝缘体,石墨具有导电性,不是绝缘体,B错误;

乙醇即酒精,是化合物,海水是混合物,碳酸氢钠也是化合物,C错误;

尿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D错误。

河北)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B.保存海鲜时用甲醛溶液浸泡

C.在高原上用高压锅煮饭D.雷雨时打着伞在开阔地行走

【答案】C

【解析】楼房着火时容易引起断电,乘电梯逃生易被困在电梯内,A不合理;

甲醛有毒,不能用了保存海鲜,B不合理;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压强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不易煮熟食物,用高压锅能增大锅内压强,提高锅内水的沸点,便于煮熟食物,C合理;

雷雨时打伞走在开阔地带容易招致雷击,D不合理。

河北)9.图3所示实验中的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A中排水法收集气体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中探究压强特点过程中利用了水深不同、压强不同,也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中探究水的组成是根据水通电后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来得出结论的,水与氢气、氧气是不同的物质,该过程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探究过程中通过细玻璃管内液面变化来探究气流与压强的关系,不产生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综上,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C。

13.(2019·

甘肃天水)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解析】A.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二者恰好反应时,溶质为零,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质质质量又开始增多,B正确;

C.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硫酸会完全反应,氢气是硫酸中的氢元素转化而成,硫酸的质量、质量分数都相等,故其中所含氢元素相等,因此产生氢气质量相等,C错误;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错误.

湖南衡阳)1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C.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

【解析】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导致溶液中的水减少,且有溶质析出,不断加入氧化钙,当溶液中的恰好水完全反应时,不再有溶液存在,溶液质量减少到0,A错误;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时,酸碱中和反应优先发生,故开始阶段不会产生沉淀,当混合溶液中的酸反应完后,再加氢氧化钠溶液,才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混合溶液中的硫酸铜反应完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不再改变,B正确;

C中,锌、铁是足量的,产生氢气的多少与硫酸质量有关,加入的酸的量相等,则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与相同质量的酸反应,锌所用时间更短,故C正确;

D中,氢氧化钠溶液的pH>7,相同溶质的溶液,pH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向其中加水稀释时,氢氧化钠溶液不断被稀释,溶液浓度逐渐减小,pH逐渐减小,但由于水呈中性,溶液pH只会无限接近于7,D正确。

28.(2019·

四川巴中)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表示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

B.图②表示Ba(OH)2溶液中逐渐滴加稀H2SO4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

C.图③表示足量的Mg、Fe、Zn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图④表示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解析】解:

A.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2:

1,故A错误;

B.当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就变成了水,溶质成了0,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的溶质会慢慢变多,故B正确;

C.因为是足量的Mg、Fe、Zn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应该一样多,故C错误;

D.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固体NaCl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应该不变,故D错误;

13.(2019·

河南)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浓度变小,碱性减弱,但仍然是碱,pH大于7,故错误;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水反应,造成溶剂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错误;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反应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变,故正确;

选D。

18.(2019•湖南湘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

B.相同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固体反应

C.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答案】D

【解析】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相同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Mg、Fe反应,最终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等;

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溶液,溶液的质量减少;

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置换出铜,固体的质量会增大,硫酸铜反应完后,过量的铁也是固体,固体的质量会继续增加。

2.(2019·

浙江金华)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B.中子C.电子D.质子

【解析】从微观的角度,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选A。

14.(2019·

山东泰安)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化合物包含在纯净物中。

21.(2019·

山东青岛)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

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纯净物包含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碱、盐,所有的氧化物都包含在化合物中,A错误。

有机物一定是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化合物包含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包含有机物,B正确。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可以是复分解反应,也可以不是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可以产生气体,也可以不产生气体;

复分解反应中一定不发生化合价的变化,C错误。

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浓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错误。

8.(2019·

湖北咸宁)下图是某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后进行的归纳,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解析】A.N2是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9%,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故正确;

C.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错误;

D.镁、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

铁>

银,故错误;

选B。

17.(2019·

湖北宜昌)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解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会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A.生成氧气的质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B.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当反应结束后不变,故错误;

C.由于氯酸钾产生氧气和氯化钾,造成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小,当反应结束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D.氯酸钾分解后才会产生氯化钾,所以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是反应后才会产生,当反应结束后不变,故错误;

选C。

9.(2019·

内蒙古呼和浩特)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钾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图像分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A项正确;

酸不足量时,生成的氯化锌只与酸的多少有关,B项正确;

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反应才可能发生,即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不是从反应时间为0开始,C项错误;

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不溶于酸,D项正确。

故选C。

9.(2019•四川凉山洲)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等质量的铝和锌与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铁粉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

【解析】A、等质量铝和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铝消耗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

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生成的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置换出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湖北随州)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NaOH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解析】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会与水发生反应,造成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也减少,故错误;

B.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当金属没有反应完时,随着盐酸的质量增加,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所以刚开始时生成氯化锌质量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大,当金属反应完时,金属的质量相同,镁消耗的稀盐酸多些,所以最后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比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大,故正确;

C.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所以反应后溶液的pH应该小于12,故错误;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刚加入时就有硫酸钡沉淀产生,故错误;

南充中考)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向盐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B.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

C.加热KClO3(加入少量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解析】向盐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生成少量氯化银沉淀,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锌产生的氢气比铁少,反应比铁快,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比铁快;

加热KClO3(加入少量MnO2)固体混合物中制取氧气,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饱和石灰水析出氢氧化钙,即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

故选D。

湖南娄底)37.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1,电解水

B.图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图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图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答案】本题属于图像题,解题时需明确“两轴、三点”的含义,并结合题中描述的变化进行分析、对照。

A中,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A图错误;

B中,碳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铜是固体,反应后固体质量不为0,B错误;

C图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质量,所以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解,加不加催化剂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C错误;

D中,滴加氢氧化钙前,溶液显酸性,pH<7,随着氢氧化钙溶液的滴入,酸碱不断反应,溶液酸性逐渐降低,pH逐渐增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加碱,溶液显碱性,pH>7,D正确。

【解析】

16.(2019•重庆A)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物质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

【解析】由题意可知,向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A.由图象可知,开始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无沉淀,过一会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故①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②正确;

NaOH+HCl=NaCl+H2O,溶质由氯化氢变为氯化钠,质量增大,CuCl2+2NaOH═Cu(OH)2↓+2NaCl,溶质由氯化铜变为氯化钠,溶质要减少,③错误;

135 

 

117 

在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在和氢氧化钠反应时,除原来的水还会生成水,故增加的多,和氯化铜反应时无水生成增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故④正确。

自贡中考)15.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解析】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由坐标图像可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氧化铜中,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当氧化铜反应完,溶液的增加的质量只有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

故A正确;

B.m点后溶液的质量增加较平缓,可知m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C.m点时氧化铜已经反应完了,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D.m点的溶液溶质为氯化铜,n点的溶液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氢,蒸发时氯化氢气体挥发,所以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故正确;

选c。

(2019•四川广元)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B.②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③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D.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答案】8.D

【解析】煅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会生成固体物质氧化钙,所以随着反应时间,固体的质量不减少,但不会变为零;

氢氧化钠的pH大于7,水的pH=7,混合以后溶液的pH介于两者之间,不会小于7;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1:

8,图示是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1:

2;

等质量的金属铁粉和锌粉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锌的活泼性大于铁,相同时间锌反应速度大于铁;

(2019•四川达州)1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氢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在密闭容器中,引燃镁条

【答案】C

【解析】一开始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的Ph大于7,随着不断低价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继续滴加盐酸,溶液显酸性PH会小于7;

酸碱优先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结束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

c图示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硫酸质量,锌和铁一开始金属有剩余消耗的硫酸的质量是相同;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10.(2019•威山东海)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

D.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先是铁锈和酸反应,故开始不会产生气体,铁锈反应完,铁开始反应,产生气体,故正确;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B中质量增大,错误;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根据化学反应锌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每有64份质量的铜被置换出,需要进入溶液65份质量的锌,故溶液的质量增大,错误;

D.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反应产生沉淀,因此沉淀从原点开始,图错误.

10.(2019•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解析】稀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向稀硫酸中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