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6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生物下册课后强化练习题5Word下载.docx

吞噬细胞的作用是使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而不能产生抗体。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形成记忆细胞,而不能吞噬病毒,记忆细胞也不能产生和释放白细胞介素,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3.(2011·

温州)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疾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鼠疫杆菌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

该免疫过程有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

4.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

A.泪液中的溶酶菌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

C.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

D.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

解析 A项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不具有特异性;

B项中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

D项中的干扰素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属细胞免疫作用。

5.(2009·

山东,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题目中的信息获取相关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故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抑制抗体的产生。

6.(2009·

广东,28)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多选)(  )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答案 BCD

解析 本题考查与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的知识。

病毒作为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A选项不对,其它选项均合理。

7.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暴发期间,一些医院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注射胸腺素,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胸腺素的作用是(  )

A.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

B.促使T淋巴细胞形成

C.促使B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B细胞

D.促使T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T细胞

解析 本题以特异性免疫为核心命题点,考察了有关淋巴细胞分化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

解答过程: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并在胸腺内发育成淋巴细胞,即T细胞,另一部分在骨髓中成为B细胞,所以注射胸腺素的作用是促使T淋巴细胞的形成。

选B。

8.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表现在(  )

①作用的机理和方式 ②分布位置 ③作用的结果 ④化学性质 ⑤所产生的细胞 ⑥作用对象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②⑤

解析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它们的作用机理和方式也相同,都是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引起免疫反应。

它们的区别在于分布位置、作用对象和作用结果不同。

9.(2011·

安阳)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般未改变,而mRNA种类不同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解析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T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经胸腺时,在胸腺分泌的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形成的。

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10.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

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

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

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解析 由题意知该免疫为细胞免疫,而穿孔素是效应T细胞分泌的是一种淋巴因子,不是抗体。

11.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

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②为B细胞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解析 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⑤为效应B细胞,其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

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

12.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与治疗等相关知识。

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感染HIV但没有发病的人不称为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在潜伏期HIV因大量增殖而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13.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作用(  )

a.特异性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

A.acB.ad

C.bcD.bd

解析 麻风杆菌属胞内寄生菌。

14.(2011·

嘉兴)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解析 如果表示反射弧,信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突触通过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激素分泌的调节是一个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增加可以抑制下丘脑(a)和垂体(b)的分泌活动;

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完成的;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

二、非选择题

15.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

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

这属于______免疫的______阶段。

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

(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

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______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答案 

(1)细胞分化 

(2)体液

感应和反应 更快、更强 (3)球蛋白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a(T细胞)

解析 

(1)a为T细胞,b为血液中的血细胞,c为B细胞;

细胞的分化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

(2)X为抗原,d为浆细胞,e是记忆细胞,Y为抗体,所涉及的相关过程为体液免疫,其中③过程中抗原的刺激和T细胞参与的是感应阶段,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为反应阶段。

④过程为二次免疫反应,其应答后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量更大,作用效果更强。

(3)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注意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但没有膜,故不考虑;

而线粒体能为相关过程提供能量,应该考虑;

另外分泌与细胞膜有关,但细胞膜不是细胞器。

(4)禽流感病毒营寄生生活,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后要通过细胞免疫来消灭和清除,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又称为靶细胞。

HIV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16.(2011·

北京理综,31)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

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

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对照组

实验组

1

2

注射物

玉米油

H(浓度100mg/L)

H(浓度200mg/L)

精子数均值(×

107个)

7.13

5.09

4.35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________。

(2)小鼠脑中的________调节________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

精子是由睾丸中________细胞(2n)经________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________和DNA片段________所致。

(5)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________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答案 

(1)减少 

(2)下丘脑 垂体 精原 减数分裂 (3)负反馈 (4)断裂 丢失 (5)食物链 细胞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见H浓度高,精子生成数量少,说明H浓度高抑制精子生成。

(2)在激素调节中,下丘脑是激素调节的中枢,通过分泌促激素的释放激素来调节垂体产生促激素,从而作用于靶器官(如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生成相应激素。

精子来源于曲细精管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而形成。

(3)在激素调节中,多数为负反馈调节,即当性激素浓度较高时,反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以抑制下丘脑促激素的释放激素和垂体促激素分泌从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

(4)环境激素系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

或直接刺激,或抑制内分泌系统,使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

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生成过程中染色体缺失,而导致精子染色体变异,其原因是形成过程中DNA断裂或片段缺失。

(5)环境激素作为影响内分泌的外界环境物质,是从食物链进入人体,被特定的靶细胞接受起作用,从而干扰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17.(2011·

杭州)世界各地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其遗传物质为RNA。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高热等症状。

我国已研制出甲型流感疫苗,该疫苗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生产株)接种于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

卵清蛋白过敏者等人群不适宜接种。

请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可遗传变异来源于________。

该病毒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2)甲型流感疫苗属于________类型。

如果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该疫苗,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把疫苗当作________,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3)如人的体细胞膜表面嵌有________,则表明甲型流感病毒已侵入该细胞,则消灭该病毒首先要通过________。

(4)成功接种疫苗后,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一般不会患病,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人体免疫系统发生二次免疫作用的全过程。

答案 

(1)基因重组 核糖核苷酸

(2)灭活的微生物或灭活疫苗 过敏原

(3)甲型流感病毒抗原—MHC复合体 细胞免疫

(4)见下图

解析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故其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重组;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甲型流感疫苗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接种于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故该疫苗属于灭活疫苗;

如果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该疫苗,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把疫苗当作过敏原,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