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9810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5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等式与方程.docx

课题等式与方程

课题  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课 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把它写出来。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

(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

(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

为什么?

  指出: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

(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

(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含有未知数、等式)

  

(2)讨论:

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

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

你是怎么想的?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

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计  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计  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课题  等式的性质

(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课 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

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

  (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

)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

天平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

(20=20)

  现在的天平使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失去平衡)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

(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

  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20+10=20+10)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3)出示第2组天平图。

  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板书:

x=50x+20=50+2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出示第3、4组天平图。

  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小组中互相说,汇报交流。

  你能用等式表示第3组图中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

  50+a=50+a50+a-a=50+a-a

  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第3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

能用等式表示变化前后的关系吗?

  X+20=70x+20-20=70-20

  (5)归纳等式性质。

  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了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

先在小组中说一说。

  归纳: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板书)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

  “x-25+25”化简后会得到什么?

“x+18-18”呢?

  2、教学例4。

  

(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2)出示例4。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X+10=50)

  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

说说你的想法?

  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汇报方法。

  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

  X+10=50

  解:

X+10-10=50-10……根据等式性质

  X=40……化简等式

  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

可以怎样检验呢?

说说你的方法。

  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

如果不相等呢?

  学生集体进行检验。

  (3)小结。

  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

  (4)完成试一试。

  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

  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

  X-30=80

  解:

x-30+30=80+30

  X=110

  (5)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尝试解答,集体核对。

  说说你的想法。

  每题中,应该怎样做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如果检验每题汇总x的值是否正确,应怎样检验?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

  独立完成填写。

  X的值正确吗?

口头检验。

  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5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6题。

  在小组中说说想法。

  左边图,1个梨和几个桃同样重?

为什么?

  右边图,几个橘子和一个苹果同样重?

为什么?

  左边图都去掉一个梨,右边图都去掉3个橘子。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什么是解方程?

  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

计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例4  X+10=50

    解:

X+10-10=50-10……根据等式性质

(1)写“解”

X=40……化简等式

(2)等号对齐

         (3)根据等式性质角方程

                   (4)检验

计  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课题  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

课 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

(1)来解方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明解方程的依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一、基础知识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12-a=4x+12=38

  45-x<30x=14+2845-13=x+16

  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

  18+x=1818-x=0x+15=33

  X-10=8x-18=18x+3=18+3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省略。

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2、完成练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

  

(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

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改正呢?

  独立完成改错。

  4、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

  (3)错误汇报。

  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1题。

  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

(x+10=50+20)

  应该先算哪一步?

  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

  第2题怎样列方程?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6、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

  (1本练习本+3枝铅笔=7枝铅笔)

  你看出了什么?

(1本练习本相当于4枝铅笔)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计解方程

        8.解方程

X+0.7=2.3    X-54=18   X-0.5=7.2

   解方程的步骤:

     

(1)写“解”字;

     

(2)等号对齐;

     (3)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

     (4)检验

计  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课题  等式的性质

(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课 时第4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难点对等式性质

(2)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

(x=20)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

(2x=20×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

可以吗?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3)出示第二组图。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

用等式怎样表示?

(3x=20×3),也就是3x=60。

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

  这又说明了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式吗?

  尝试练习,汇报。

  有什么发现?

两边同时除以0呢?

为什么?

  指出: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归纳。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填写。

  X÷6×6和0.7x÷0.7化简后应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除以40的呢?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40x=960

  解:

40x÷40=960÷40

  X=24

  检验:

40×24=960

  答:

试验田的宽是24米。

  如何检验?

  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

  

(2)完成试一试。

  要使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么办?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每题应该怎样解,独立解答。

  汇报解题过程,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每题中解方程时分别省略了什么?

  指出:

我们在解答时,也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说你得到的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

要注意什么?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计等式的性质

(2)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例6      40x=960

              解:

40x÷40=960÷40

  X=24

               检验:

40×24=960

              答:

试验田的宽是24米。

计  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5~7题。

课 时第5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具体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一、教学新课

   1、引入谈话。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例7。

   

(1)出示例7的情景图。

   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小刚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运用这个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

(在小军的成绩上打“√”)

   “小军的成绩”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示范:

解:

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X-1.39=0.06

   在小组中说说:

x、1.39、0.0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

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小组交流。

   会解这个方程吗?

说说自己的方法。

   汇报方法。

   X-1.39=0.06

   X=1.39+0.06

   X=1.45

   指出:

在“解:

设……”时已经设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

你准备怎样检验?

   说说检验的方法。

   

(2)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主意什么?

   3、试一试。

   

(1)读题,理解题意。

   

(2)哪一个条件告诉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什么?

(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呢?

   (3)完成解答并汇报方法。

   解:

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33x=165

   X=165÷33

   X=5

   答:

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方程怎样列?

   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2)完成第2题。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指出: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好根据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来列。

   方程怎样列呢?

   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5题。

   

(1)理解每幅图的意思。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

   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主意的?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7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解:

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解:

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X-1.39=0.0633x=165

         X=1.39+0.06X=165÷33

         X=1.45X=5

答:

小军的跳高成绩是1.45米。

答:

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

计  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第8~12题。

课 时第6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具体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练习。

板书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基础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并列出方程。

(不解答)

   

(1)一个数的20倍是70,求这个数。

   

(2)38比什么数多19.5。

   (3)4.7与哪个数的和是11。

   在小组中完成并交流。

   汇报,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8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汇报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x的值代入左边的式子,计算出结果后,再与右边的数比较大小。

二、提高练习

   1、完成第9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已知哪些量?

要求什么?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及其它

   已知量与未知量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3)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3、完成第10、11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展示作业。

   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3)要注意单位名称的书写,在设句和答句时不能写错。

   4、完成第12题。

   

(1)理解题意。

   在什么条件中找数量关系?

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2)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三、课题总结

   通过学习,大家可以发现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谁能说说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列方程解答下面各题:

 

9. 一块6万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