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9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板书】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过渡】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注意交代: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

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

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

(4)由于地球每天公转东进59分,即图中的角E1SE3的度数。

课本中的示意图实际是夸大了该角度。

若按照严格的度数画图,就会发现,E1PS线和E2P线距离很近,该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这种误差可以忽略,所以图中的三颗恒星是一颗恒星。

角E1SE3和角SE3H是内错角,因此一个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时间上要用3分56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引导看书】请学生看书中第14页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及右侧文字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

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展示模型】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板书】3、地球自转速度

【总结】

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360÷

24=15度/每小时

【讨论】线速度:

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总结】【板书】

(1)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外,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都相同,都为150/小时

(2)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

注:

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

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线速度=1670cosθ,θ为所求地的纬度)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4相关内容及图1.17思考:

地球公转的方向?

周期?

轨道?

速度?

【讲解】【板书】

1.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

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备注:

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补充知识:

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

【练习】1、P14“读图思考”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点拔:

造成这种北半球冬、夏半年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

北半球夏半年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远,公转速度慢,所以用时较长;

而冬半年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近,地球公转速度快,所以用时较短。

2、P15活动题第二题:

填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

运动

形式

旋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除极点外,各处都相同(150/h)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太阳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过渡】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板书】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阅读思考】读P15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及阅读P15、P16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

2、完成P16活动。

3、简要分析黄赤交角和南北回归线的关系。

4、简要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有何影响?

1、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

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026’。

黄赤交角的角数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4)黄赤交角的影响:

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定义: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2)周期:

1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

(3)移动规律:

【课堂总结】略

【探究性作业】P15活动第一题: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方向

3.地球自转速度

1.方向:

2.周期:

3.轨道:

4.速度: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3026’。

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第二课时:

昼夜交替和时差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新课讲授】

【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昼夜变化,为什么会出现昼和夜的差别呢?

我们在假期中可能看了美国的NBA或者是欧洲的足球赛,若想看直播现场,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甚至是凌晨进行,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与时差造成的,下面我们便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昼夜交替和时差”

第一、二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昼夜交替?

周期是多少?

4、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有没有昼夜现

象?

昼夜交替现象呢?

【讲解】【板书】1、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②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圈)。

【补充】晨昏线(圈)的特点:

①晨昏圈是平分地球的大圆,周长约为4万千米;

②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③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④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圈)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⑤晨昏线平分赤道,且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晨线与昏线的交点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晨线与昏线的交点的纬度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此点与极点间有极昼或极夜现象)。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0/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其余的见《导学》P15“规律总结——晨昏线的特点”)

(3)昼夜交替:

是由于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

1个太阳日=24小时

【补充】

(4)晨昏线的画法:

①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平分赤道;

③二分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

二至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板图】晨昏线的画法(图2)A

【学生练习】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

【讲解】各种不同光照图中晨昏线的画法

1、侧面图:

夏至日(6.22)冬至日(12.22)

 

2、北极上空图:

3、南极上空图

(5)晨线与昏线的判定(《导学大课堂》P14:

只介绍第一种方法自转法)

第一种方法——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

如图1,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BC线是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

AB线是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

(只介绍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时间法:

图1中A、C、B三点分别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和某一纬线(极圈)的切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A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C点为18时,据此也可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

第三种方法——昼夜半球法:

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练习】《导学》P17第4、11

(1)

(2)、12

(2)题

【过渡】假如同学们就是太阳,地球对着太阳的一半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天,由于每天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的时刻早。

当北京正对着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说北京是12点时,纽约还是黑夜。

古时候各地都把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12点,因而各地的12点是不同的,所以其他时刻各地也不相同,这种因地而异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2、地方时

【阅读思考】请学生看教材P16页最后一段,思考:

地方时的概念?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方时与经度差的关系?

(1)地方时的概念: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3)地方时的计算:

①地方时与经度差的关系: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地方时的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4分钟/10×

两地经度差

③地方时的计算法则:

“±

”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④两地经度差的计算法则:

同向相减,异向相加

【练习】1、已知300W的地方时为12时,求600E、600W的地方时

2、已知300E的地方时为12时,求600E、600W的地方时

【转折】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在会上创立了标准时制度,明确了世界上的时区划分、时间计算等问题。

【板书】3、时区和区时

(1)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0。

(2)区时:

各时区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出示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

【教师指图讲解】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

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

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

至东经7.5°

,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

,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

(让同学看“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

【教师指图讲解】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同一时区各处地方时也不相同,因此国际上规定,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例如,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零度经线,零度经线的地方时便是中时区的区时;

北京处在东八区,东经120°

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因此北京时间是采用东经120°

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指导画图】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一张全球24个时区图:

进一步明确各时区的范围及其中央经线。

(3)计算:

①求时区数(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

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

150(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方向不变)

②求某时区的中央经线:

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该时区的时区数×

150;

方向不变

③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时区差×

1小时(注:

”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即东+西-;

“时区差”的计算法则同“经度差”的计算法则,即同向相减,异向相加)

【练习】《导学》P16-17页第1、2、11(3)

(4)分区计时法与特别计时法

【介绍】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加以指导并讲解)实际上,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越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如美国本土部分由东到西包括西5区、西6区、西7区、西8区四个时区。

这四个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常说的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山岳时间和太平洋时间。

有的国家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用首都所在地的区时,如我国跨五个时区,为了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

还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将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

【过渡】并且,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地球上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1)特点:

原则上是1800经线(为照顾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国际日界线实际上并不与1800经线完成重合,而是有所曲折:

白令海中、阿留申西、新西兰东);

“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2)日期变更法则:

自西向东(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东退西增)

【补充】地球上的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

①自然日界线:

即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人为日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原则上以180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③不同日期及同一天范围的判断:

a.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经线到1800经线之间范围为新的一天(“今天”),余者为旧的一天(“昨天”);

b.新的一天(“今天”)所占的范围比重=1800经线的地方时/24

【特别提醒】1800经线与日界线不是一回事,它们两者并不完全重合。

因此,过1800经线,不一定过日界线,所以只有过日界线日期才变,过1800经线,日期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练习】当300E为正午时,求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和比重。

【点拔】1500W—1800;

22/24=11/12

【练习】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为春分日,1800经线上正值日出

B.若为夏至日,北京时间为18点

C.若为秋分日,本初子午线上正值日出

D.若为冬至日,本初子午线地方时为0点

点拔:

A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天的比例为1/4,即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若为春分日,1800经线上正值日出;

若为夏至日,北京时间为2点;

若为秋分日,本初子午线上为18点,为日落;

若为冬至日,本初子午线地方时为18点。

2.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将会()

A.今天的范围不断扩大B.昨天的范围不断扩大

C.明天的范围不断扩大D.今天和明天平分

A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1800经线的地方时在增大,今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过渡】地球不停地自转,不仅使昼夜不断地交替,产生了地方时,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地转偏向力。

受这种力的影响,凡是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发生一定的偏转。

【板书】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指导读图】指导学生读右图,并归纳“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北半球:

右偏

2、偏转规律:

南半球:

左偏

赤道:

不偏转

【思考】你觉得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会向哪个方向偏移?

加固长江大堤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点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三角洲的河道向右偏,导致南岸冲刷,北岸淤塞,因此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右岸。

【练习】《导学》P16例2、P16-17页第10题

【课堂小结】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5)晨线与昏线的判定

2、地方时

3、时区和区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赤道:

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阅读思考】读P19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及阅读P18、P18相关内容,回答P19“读图思考”的相关问题。

1.在图1.23a中,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极昼和极夜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

2.在图1.23b中,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3.在图1.23c中,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还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吗?

【点拔】列表比较,如下表:

图幅

太阳直射的纬度

昼长的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极昼极夜地区

1.23a

23026’N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反之;

赤道上昼=夜

以23026’N为中心向南北递减

66034’N及其以北地区极昼;

66034’S及其以南地区极夜

1.23b

23026’S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

以23026’S为中心向南北递减

66034’N及其以北地区极夜;

66034’S及其以南地区极昼

1.23c

00

赤道

全球昼=夜

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递减

【归纳讲解】【板书】1、昼夜长短的变化:

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导学》P19)

(2)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

昼长+夜长=24(小时)

昼长=(12-日出地方时)×

2

昼长=(日落地方时-12)×

昼长=昼弧÷

150

夜长=夜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是指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在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该地的正午,即该地的地方时12:

00。

【过渡】对于一个地点来说,每天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

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南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