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9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0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8种)

一分子磷酸(H3PO4)

一分子五碳糖

(核糖或脱氧核糖)

核苷

一分子含氮碱基

(5种:

A、G、C、T、U)

脱氧核苷酸

(4种)

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

(A、G、C、T)

核糖核苷酸

一分子核糖

核糖核苷

(A、G、C、U)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基本单位

化学通式

聚合方式

多样性的原因

葡萄糖

R

NH2

COOH

H

C

C6H12O6

脱水缩合

①葡萄糖数目不同

②糖链的分支不同

③化学键的不同

氨基酸

①氨基酸数目不同

②氨基酸种类不同

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

④肽链的空间结构

(DNA和RNA)

核苷酸

①核苷酸数目不同

②核苷酸排列次序不同

③核苷酸种类不同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物质

试剂

操作要点

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临时混合

加热

砖红色

苏丹Ⅲ

切片

高倍镜观察

桔黄色(红色)

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先加试剂A

再滴加试剂B

紫色

二苯胺

加0.015mol/LNaCl溶液5ml,沸水加热5min

蓝色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原理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内含核糖体

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7、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名称

化学组成

存在位置

膜结构

主要功能

线粒体

蛋白质、呼吸酶、RNA、脂质、DNA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

蛋白质、光合酶、RNA、脂质、DNA、色素

植物叶肉细胞

光合作用

内质网

蛋白质、酶、脂质

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

单层膜

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加工、运输有关

高尔基体

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细胞分泌、细胞壁形成

溶酶体

蛋白质、脂质、酶

细胞内消化

核糖体

蛋白质、RNA、酶

无膜

合成蛋白质

中心体

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

与有丝分裂有关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含量

2a—→4a

4a

2a

染色体数目(个)

2N

4N

染色体单数(个)

染色体组数(个)

2

4

同源染色数(对)

N

注:

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理化因素

机理

应用

过量脱氧胸苷

抑制DNA复制

治疗癌症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形成

获得多倍体

低温(2—4℃)

影响酶活和供能

低温贮藏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类型

分裂方式

结果

事例

细胞质不分裂

有丝分裂

双(多)核细胞

多核胚囊

个别染色体不分离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单体、多体

21三体、唐氏综合征

全部染色体不分离

多倍体

四倍体植物

染色体多次复制,但不分离

多线巨大染色体

果蝇唾腺染色体

两个以上中心体

多极核

死亡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不同种类细胞

已分化细胞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受精卵

(永生)

1.21细胞的生活史

1.22癌细胞的特点

永生细胞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23衰老细胞的特点

概念

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化产生新细胞类型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

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

体外

培养

1.26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代数与取材有关

细胞来源

可传代数

人胎儿细胞

成人细胞

50代

20代

小鼠

乌龟

14—28代

90—125代

花瓣凋萎

1.24细胞的死亡

1.27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生物学原理

细胞全能性

细胞分裂

培养基性质

固体

液体

培养基成分

蔗糖、氨基酸、维生素、水、矿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琼脂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水、动物血清

取材

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动物胚胎、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

培养对象

分散的单个细胞

过程

脱分化、再分化

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特点

①分裂:

形成愈伤组织

②分化:

形成根、芽

①只分裂不分化

②贴壁生长

③接触抑制

培养结果

新的植株或组织

细胞株或细胞系

①快速繁殖

②培育无病毒植株

③提取植物提取物(药物、香料、色素等)

④人工种子

⑤培养转基因植物

①生产蛋白质生物制品

②皮肤细胞培养后移植

③检测有毒物质

④生理、病理、药理研究

培养条件

无菌、适宜的温度和pH

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

前期处理

原生质体制备: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细胞分散:

胰蛋白酶处理

方法和手段

①物理:

离心、振动、电刺激

②化学:

聚乙二醇(PEG)

(同前)

③生物:

灭活的病毒

进行远缘杂交,创造植物新品种

①制备单克隆抗体

②基因定位

下游技术(后续技术)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葡萄糖——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物生存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植物代谢部分:

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自我催化。

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1酶的分类

(蛋白质本质)

(核酸本质)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

酶n

意义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ATP来源

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ADP+Pi+能量——→ATP

化能合成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

(如磷酸肌酸转化)

C~P(磷酸肌酸)+ADP——→C(肌酸)+ATP

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叶绿体基粒的

类囊体薄膜上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光反应

暗反应

反应场所

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基质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

电能——→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物质变化

H2O——→[H]+O2

NADP++H++2e——→NADPH

ADP+Pi——→ATP

CO2+NADPH+ATP———→

(CH2O)+ADP+Pi+NADP++H2O

反应物

H2O、ADP、Pi、NADP+

CO2、ATP、NADPH

反应产物

O2、ATP、NADPH

(CH2O)、ADP、Pi、NADP+、H2O

反应条件

需光

不需光

反应性质

光化学反应(快)

酶促反应(慢)

反应时间

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

2.7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2.8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2.9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2.10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去向

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温度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可同时使用

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14.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压

2.14.2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特指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等)的扩散,需特定的条件

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半透膜

选择透过性膜

小分子、离子能透过,大分子不能透过

水自由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其它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和颗粒不能通过

性质

半透性(存在微孔,取决于孔的大小)

选择透过性(生物分子组成,取决于脂质、蛋白质和ATP)

状态

活或死

材料

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

生物膜(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

物质运

动方向

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

水和亲脂小分子:

离子和其它小分子:

膜上载体(蛋白质)决定

功能

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和其它更多的生命活动功能

共同点

水自由通过,大分子和颗粒都不能通过

导致吐水现象

2.14.4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①根持续吸水的动力

②物质运输的载体

③降低叶片温度

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主动运输

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1)

1.16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2)

固氮基因(固氮酶)

2.17生物固氮

2.18氮循环

脲酶

(N2循环)

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Ⅱ动物与微生物代谢部分:

三大类营养代谢、细胞呼吸、代谢基本类型、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2.21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助记词

细胞膜

2.22细胞的有氧呼吸

2.23细胞内的无氧呼吸

2.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真核细胞:

细胞质基质,主要在线粒体

原核细胞:

细胞基质(含有氧呼吸酶系)

细胞质基质

需氧

不需氧

终产物(CO2、H2O)、能量

中间产物(酒精、乳酸、甲烷等)、能量

产能多少

多,生成大量ATP

少,生成少量ATP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

呼吸类型

被分解的有机物

储存的能量

释放的能量

可利用的能量

能量利用率

1mol葡萄糖

2870kJ

1165kJ

40.59%

2870kJ

196.65kJ

61.08kJ

2.13%

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值为分解为乳酸时的值。

不同的无氧呼吸类型释放的能量可能稍有不同。

特殊类型

2.26新陈代谢的类型

2.27微生物的类群

蛋白质和RNA组成

微生物的营养

2.28微生物的营养

加入高浓度食盐可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加入青霉素可分离酵母菌和霉菌

不加N源可分离固氮微生物

加入伊红-美蓝可鉴别大肠杆菌

2.29微生物的代谢

2.30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

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说明

2.32发酵工程简介

工程菌(工程细胞)

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包括植物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稳态、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

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

除草

降血糖

3.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其它激素

神经调节

3.3神经调节

3.4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3.5内环境与物质交换

NaHCO3增高时

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

3.6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

水盐平衡的调节

3.7水盐平衡的调节

体温调节是中枢

血糖平衡功不小

水盐代谢没有它

什么事都做不了

咏下丘脑

3.8血糖平衡的调节

体温恒定

3.9体温的调节

细胞免疫

3.10免疫概述

淋巴细胞起源

3.10免疫系统的组成与淋巴细胞的起源

抗原

3.11抗原与抗体

体液免疫

3.1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1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13免疫学的应用(选学)

免疫学的应用

缺氧引起脑水肿的原因

①细胞内水肿:

供氧不足→ATP减少→胞内Na+转运下降→胞内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增加→细胞内水肿

②细胞外水肿:

血浆缺氧→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血浆物质滤出→组织液增多→细胞外水肿

第四单元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包括生殖的种类、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一核消失,一核分裂

4.1生殖的类型

4.2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A

四种精子

(一种卵细胞)

4.3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4.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4.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减数分数

复制次数

1次

分裂次数

2次

同源染色体行为

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

子细胞染色体数

是母细胞的一半

与母细胞相同

子细胞数目

4个

2个

子细胞类型

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极体

体细胞

细胞周期

相关的生理过程

时期

数量

染色体

生殖

生长、发育

染色体(DNA)的

变化曲线

消失

4.6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7动物的个体发育

幼体

判断必需矿质元素的标准是

①不可缺少性:

缺乏不能完成生活史

②不可替代性:

有专一缺乏症,加入其它元

素不可替代

③直接功能性:

直接影响,不是通过影响土

壤、微生物等的间接作用

第五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

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TMV

5.4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理论证据

4、不含DNA的生物(RNA病毒)RNA才是遗传物质

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氢键

5.6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4n种

5.7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根据第一链计算第二链

5.8DNA分子的复制

5’端

复制

(半保留复制)

DNA带

5.9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转录

5.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示例

染色体组

正常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数称为一个染色体组,用N表示

果蝇:

N=4

基因组

概念

某生物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叫基因组。

包括核基因组和质基因组(线料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

人:

23+1+

线粒体DNA

单倍体基因组

有性别生物:

N+1(N个DNA+1个性染色体DNA组成)

无性别生物:

N(N个DNA分子组成)

23+1

玉米:

10

原核生物基因组

一个DNA分子组成(或加上质粒DNA)

细菌DNA

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中一个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见后述)

叶绿体基因组

叶绿体中一个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叶绿体DNA

区别与联系

染色体组由正常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构成,只包含一条性染色体

基因组由一半常染色体、两条性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DNA分子组成

5.12人类基因组研究

5.12.1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大事记

5.12.2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主要内容

5.12.3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基因组比较(大约)

5.12.4人类基因组2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申请的专利数目(截止2006年)

5.12.5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3

 

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的基因数量最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共有超过2.23亿个碱基对,破译难度也最大。

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

5.13遗传的中心法则

5.14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5.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亲本组合

AA×

AA

Aa

aa

Aa×

aa×

基因型比

1

AAAa

1∶1

AAAaaa

1∶2∶1

Aaaa

表现型比

显性

显性∶隐性

3∶1

隐性

5.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特殊形式

子代的基因型比

子代的表现型比

(一般形式)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显性相对性

显性∶相对显性∶隐性=1∶2∶1

并显性(MN血型)

LMLN×

LMLN

LMLM∶LMLN∶LNLN=1∶2∶1

显性①∶并显性∶显性②=1∶2∶1

复等位基因遗传

物种中存在三个以上等位基因,而每一个体只含两个等位基因或两个相同的基因,基因之间存在显隐关系或其它关系。

如ABO血型的遗传:

IA、IB对i为显性,IA对IB并显性。

显性纯合致死

Aa∶aa=2∶1

显性∶隐性=2∶1

隐性纯合致死

AA∶Aa=1∶2

单性隐性配子致

AA∶Aa=1∶1

单性显性配子致死

Aa∶aa=1∶1

显性∶隐性=1∶1

伴性遗传

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子代表现型与性别有关,形式多样,在后面有专题讨论。

X上的致死效应

见专题5.23(P53)

F2

5.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5.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遗传

定律

亲本中

包含的

相对性

状对数

F1

遗传定律的实质

包含等

位基因

的对数

产生的

配子数

配子的

组合数

表现

型数

基因

性状

分离比

分离定律

(3∶1)

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

定律

16

9

(3∶1)2

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8

64

27

(3∶1)3

256

81

(3∶1)4

……

n

2n

4n

3n

(3∶1)n

(3/4A显×

1/2B显)+(3/4A显×

1/2b隐)=3/4

5.19自由组合遗传题的快速解法

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