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220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7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卷Ⅰ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

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

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

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

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

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

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

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

现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

真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

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

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的关系呢?

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

书法界有一种怪象:

如果你跟古人写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创新。

其实古人早就讲过: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这很有道理。

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估。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有标志性的符号。

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铸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汉字写好。

就中华文明而言,汉字对于我们民族性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西汉杨雄也曾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平时的为人,最后都能通过字体现出来。

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风度、品行的重要标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放弃过对书法的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有效提炼出书法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活力。

书法的教育,书法的传播,要接地气,要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空间,要结合当下的文化和社会现实。

如果我们现在还仅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聊书法,仅仅是局限在一种所谓的书法“界”,局限在文人趣味、展厅效应,那是狭隘的。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书法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很多人对书法产生了误解,把它理解成了脱离书写内涵的纯艺术。

B.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论中有完整、缜密的审美评判标准。

今天,中文系继承了对这些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

C.人们对书法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是“认”、“念”、“写”三位一

体的方式在今天的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

D.延续了数千年

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它对弘扬“中国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字是诗歌、历史、哲学的载体,从这个角度说,在文化的传承中,汉字的书写内涵比其书写艺术更重要。

B.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这阻碍了当今的书法教学。

C.古人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意思就是在书法上我们如果跟古人写得太相似,就不是创新了。

作者觉得这很有道理。

D.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对书法的低估,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要认识到书法是民族文化的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中国书法,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文字为“皮”,艺术为“毛”,如果丢掉了文字的内涵,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传统书法的传承不仅关系到审美艺术,而且关系到中华文明的繁衍,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C.为了塑造民族的性格,古人常把书法作为衡量一个人的学识、风度和品行的标准,这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D.当下,书法教育存在着局限在书法“界”、局限在展厅效应的现象,这样的书法教育没能结合当下的文化社会现实,是狭隘的。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

崇祯四年进士。

授韩城知县,有异政。

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

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

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栗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

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帝并采纳。

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

“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

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通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

帝即命议行。

十六年秋,出察江防。

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

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

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胨弘范、太仆少卿马招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

懋第濒行言:

“臣此行,生死未卜。

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

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

更望时时蓥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

懋第衰蛭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

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

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

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

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

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

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

懋第曰:

“此非吾弟也。

”叱出之。

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

罪者尽输

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C.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D.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

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B.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

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

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

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

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

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

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

他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

“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

”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

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

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

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

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

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

面对各种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

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

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

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

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

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20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

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

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

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

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

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

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

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

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

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

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

这不可谓不魔幻。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

《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

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

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

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

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

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

被认为很诡异。

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

2007年,两人和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C.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

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D.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E.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2)材料说“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除作品外,他留下了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材料写了马尔克斯请略萨写序、补交房租、拜访嘉宝三件事,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卷Ⅱ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

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②他知道自己患的是不可救药的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③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④宜春一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⑤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及早准备。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白皮书说,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

B.家属称,从今年3月开始,锦鹿公司虽然承担戒毒所西北区域的填土项目,但双方未签订合同。

C.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14、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____,____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____是值得怀疑的。

____,议员在议会中打架,____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____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A

然而

如果

一定

那么

虽然

/

B

可是

/

肯定

也许

即使

那么

C

但是

如果

大概

比如

也许

D

/

一旦

似乎

也许

那么

可是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海岸侵蚀是由于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地质现象,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虽然有很多,①____。

例如:

沿岸采沙直接减少了海岸陆域面积,沿岸开采地下水使地基产生沉降,而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等活动则使海岸失去庇护。

②____,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防治海岸侵蚀时,一些欧美国家在重要的岸段划有预警线,③____。

而在我国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这就极易酿成灾祸。

16.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6分)

 

 

六、作文。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定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道:

“那时候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读了侯文咏的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想?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纸

7.

(1)

(2)

8.

9.

 

10.

(1)

(2)

(3)

 

11.

(1)()()

(2)

 

(3)

 

(4)

 

15.①

 

16.

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BB项根据原文说“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可知,并没有说中文系继承了对书法史论中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

2、CC.作者用“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是想说与古人写得相似,也是一种创新。

3、CC项根据文本内容“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风度、品行的重要标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放弃过对书法的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可知,逻辑关系不合理。

4、D

5、D先帝,就是古代人所说的前一任已经去世的皇帝。

不是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更不能指前朝皇帝。

6、A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不是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

7

(1)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

(2)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出使。

重点词语:

明年、罢、“亦请马上速行”补充主语;“殁于燕”中的“殁”和状语后置句式、因各1分,句意各2分。

【参考译文】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

崇祯四年(1631)进士。

初任韩城知县,成绩突出。

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三年内不曾入过内室,服侍母亲极尽孝心。

十二年(1639)懋第升任户科给事中。

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分别是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

又讲述了提高米价的办法,让天下赎罪的人家都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的老办法,让边塞的用户出粮充军粮。

有一天彗星出现,朝廷下令停用刑罚,懋第请马上向四方传布诏书,又请求严禁将士剽掠,官府剥削百姓。

他还请求散发铜钱、开仓赈济都城的饥民,收养婴儿。

第二年正月,剿饷停征,懋第也请求赶快传达这个指示,唯恐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在头前已经征收,百姓得不到实惠。

庄烈帝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十四年懋第外出负责督办漕运,赴任途中飞章进言说:

“我从静海走到临清,一路上看到百姓饥饿而死的有十分之三,病疫而死的十分之三,做了盗贼的十分之四。

米一石值二十四两白银,人死后活人拿他来吃了充饥,希望陛下为下边的小百姓来考虑考虑吧!

”过后他又陈述了安抚百姓消除贼寇的策略,请求丈量荒田,清查逃亡户口,给流民以生存的喜乐,鼓励他们耕种的心思。

十六年秋天,懋第外出视察长江防线。

第二年五月,福王即位,任用他为兵科都给事中,不久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等府。

当时大清兵接连打败李自成,朝廷决定派遣使节跟大清和好,难于选择这样的人选。

懋第的母亲陈氏死于河北,懋第想借此机会安葬母亲,便主动要求前往。

朝廷于是任用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一起去,同时让懋第经营黄河以北,联络关东各部队。

懋第上书说“:

我这次出使要祭奠先帝、先后的灵柩,查访东宫二王的踪迹。

我既然当了使臣,势必不能兼领封疆事宜。

并且绍愉是被我弹劾罢掉的官,不该再让他和我共事。

一定要用我经营黄河以北的话,就请让弘范和绍愉出使,给我一支队伍,我和山东抚臣一道收拾山东等候命令,不敢再说北行的事了。

如果用我和弘范北行,就拿掉我经理的官衔,只让我奉命前去就是了,请停下对绍愉的派遣吧!

懋第身穿孝服进入都城,来后我朝让他住在鸿胪寺。

他请求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没得到批准,就把祭品摆在住所里,哭并且祭奠了他们。

然后就在这个月二十八日那天被遣送出都城。

可是弘范向我朝请求让他亲自到江南招刘泽清等大将降附,留下懋第等不要放回。

于是我朝从沧州追回了懋第,让他改住在太医院

里。

顺治二年(1645)六月,他听说南京失守,悲恸地哭了。

他的弟弟懋泰以前做过吏部员外郎,投降过贼寇,后来投降本朝做了官,来探望懋第。

懋第说:

“这种人不是我弟弟。

”把他给喝斥出去了。

到闰月十二日,懋第和随行的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为不投降被处死了,而绍愉得以免死。

8、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9、“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10、

(1)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

(1)AE。

答A得3分,答E得2分,答C得1分,答BD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