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472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docx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

2014年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汇编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

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B

【解析】A、灼烧茶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坩埚、酒精灯、泥三角,A正确;B、溶解应该在烧杯中进行,并且在溶解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实验用不到容量瓶,B错误;C、过滤用到的仪器有:

漏斗、烧杯和玻璃棒,C正确;D、检验溶液是否含有Fe3+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试剂有KSCN溶液,D正确。

2.(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2)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答案】C

【解析】A、SO2和SO3与KOH反应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B、Br2和NO2均能使溶液中的I-氧化成I2,均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无法鉴别;C、CO2与NaAlO2反应产生Al(OH)3白色沉淀,CO2与CH3COONa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D、二者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3.(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A金属汞深埋会产生汞蒸气,汞离子本身也是污染物,A错误;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是弱电解质,导电性增加,B正确;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即实际计量减小,滴定加入的体积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C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可能含有氨基酸,D错误。

4.(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答案】A

【解析】A、用Na2O2和水反应制取氧气,与用在MnO2催化下分解H2O2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A项正确;B、饱和NaHCO3溶液显碱性,能与氯气反应,B项错误;C、相同条件下,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C项错误;D、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产生的NO仍是有毒气体,故不能用水吸收含NO2的尾气,D项错误。

5.(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T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

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答案】B

【解析】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

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可以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A正确;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亚铁离子与氢离子、硝酸根不能共存,被氧化成三价铁,滴加KSCN溶液,变红,不能判定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B错误;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证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证明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D正确。

6.(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B.萃取C.纸上层析D.重结晶

【答案】A

【解析】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物理变化)叫升华,所以升华分离法只与物质的熔沸点有关,与溶解度无关,A不选;B、萃取(Extraction)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B选;C、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常用滤纸作载体,滤纸上所吸收的水分作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混合物分离,C不选;D、重结晶法,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先浓缩混合物,使混合物中的各物质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一种物质形成饱和溶液从溶液中结晶析出,D不选。

7.(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0)右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X收集气体Y

A碱石灰氯化氢水

B碱石灰氨气水

C氯化钙二氧化硫氢氧化钠

D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A、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和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发生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错误;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此方法收集氨气时应该是短口进,长口出,B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能用中性干燥剂氯化钙干燥,且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D、一氧化氮极易被空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8.(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5)右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答案】C

【解析】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而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要先通入溶解度较大的NH3,再通入CO2,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在溶于水时极易发生倒吸现象,所以通入NH3的导气管的末端不能升入到溶液中,即a先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ABD均错误;因为NH3是碱性气体,所以过量的NH3要用稀硫酸来吸收,故答案选C。

9.(2014•山东理综化学卷,T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B.中和滴定

C.制备乙酸乙酯D.制取收集干燥氨气

【答案】C

【解析】A、该装置图代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容过程,定容过程中要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A错误;B、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使用酸标液滴定碱待测液,所以酸标液应为酸式滴定管盛放,而图中的是碱式滴定管,B错误;C、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且要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来处理产品,C正确;D、因为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和空气形成对流,所以在收集NH3时要把导气管的末端深入到试管底部,且在管口放置一团棉花,D错误。

10.(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10)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

A.CO(g)CO2(g)NaOH溶液、浓H2SO4洗气

B.NH4Cl(aq)Fe3+(aq)NaOH溶液过滤

C.Cl2(g)HCl(g)饱和食盐水、浓H2SO4洗气

D.Na2CO3(s)NaHCO3(s)—灼烧

【答案】B

【解析】A、除去CO中混有的CO2,当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除去了CO2,再通过浓H2SO4,除去了气体中的水分子,A正确;B、除去NH4Cl中的Fe3+,当加入NaOH溶液时,被提纯的物质NH4Cl也能与NaOH发生反应,我们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B错误;C、HCl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然后再通过浓H2SO4对Cl2进行干燥,C正确;D、NaHCO3不稳定,加热时分解生成Na2CO3,所以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D正确。

11.(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1和KI

【答案】B

【解析】A、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SO2和Br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

2HBr+H2SO4),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热的NaOH溶液虽然可以中和乙酸,但也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B错误;C、实验室制取乙烯实验中,由于电石和水的反应很剧烈,所以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目的是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C正确;D、AgNO3和KC1产生白色沉淀AgCl,AgNO3和KI产生黄色沉淀AgI,D正确。

12.(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A

【解析】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但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A正确;B、室温下,铁(或Al)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工业上常用铁罐车(铝罐车)运输浓硫酸(或浓硝酸),B错误;C、容量瓶的瓶体上只有刻度线而没有具体的刻度,C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酸性降低pH值偏大,碱性溶液的PH偏小,中性溶液的PH不变),测定结果不准确,D错误。

13.(2014•全国理综I化学卷,T1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

A.稀硫酸(AgCl)>(Ag2S)

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稀盐酸Na2SO3Ba(NO3)2溶液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浓硝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

硝酸>碳酸>硅酸

【答案】B

【解析】由于稀硫酸与Na2S反应生成的H2S会与AgNO3反应生成黑色Ag2S沉淀和强氧化性的HNO3,进而把H2S氧化为S沉淀,同时生成的Ag2S黑色沉淀遮盖AgCl浊液,不能观察AgCl转化为Ag2S,A错误;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并放出大量的热量,进而与生成的C反应生成SO2,使③中的溴水褪色,通过蔗糖变黑、溴水褪色可以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B正确;稀盐酸与Na2SO3反应生成的SO2与Ba(NO3)2发生氧化还原生成BaSO4,SO2与BaCl2则不反应,C错误;由于浓硝酸有挥发性,会有较多的HNO3进入③与Na2SiO3反应,影响碳酸与硅酸酸性的比较,D错误。

14.(2014•全国理综I化学卷,T1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答案】B

【解析】容量瓶是对精度要求很高的仪器,不能高温烘干,以免对其精度造成影响,A错误;滴定管在盛装溶液前,都需要用待盛装溶液润洗,B正确;酸碱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会造成待滴定溶液的溶质增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C错误;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只能放弃重配,若吸出溶液,溶质减少,配得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15.(2014•全国理综I化学卷,T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时溴酸银的约等于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答案】A

【解析】该图像只是给出溴酸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无法判断其溶解过程的热效应,A错误;由于物质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B正确;60℃时溴酸银溶解度约为0.6g,n(AgBrO3)=0.0025mol,c(Ag+)=c(BrO3-)=0.025mol•L-1,Ksp≈6.25×10-4,C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很大,而溴酸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D正确。

16.(2014•全国理综II化学卷,T10)下列图示试验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D.乙酸乙酯的制备

【答案】D

【解析】A、除去粗盐中的不溶物采取过滤的方法,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三靠”指的是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一侧、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A错误;B、加热固体,试管口要向下倾斜,B错误;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要通过含有碱溶液的洗气瓶,要注意气流方向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C错误;D、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正确。

17.(2014•江苏单科化学卷,T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乙丙丁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答案】C

【解析】制取氯气,需要加热,A错误;气体除杂应深入浅出,B错误;过滤可以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C正确;氯化锰易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

18、(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T10)下列关于物质应用和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P2O5可用于干燥Cl2和NH3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

C、CCl4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D、Si和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BC

【解析】A、P2O5属于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NH3,A错误;B、“可燃冰”是水和甲烷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所以“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B正确;C、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四氯化碳在下方,水在上方;萃取时,上层液体是水,溴被萃取到下方四氯化碳中,所以上层无色,下层橙色;将碘水与四氯化碳混合,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混合后Ⅳ中溶液分层上层是水下层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此下层为紫红色,所以CCl4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C正确;D、SiO2用于制造光导纤维,Si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D正确。

19.(2014•广东理综化学卷,T9)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叙述I叙述II

AKNO3的溶解度大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BBaSO4难溶于酸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C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D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可配制2.0mol∙L-1的C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A项、重结晶分离物质的条件是: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可溶性物质,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A错误;C项、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气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而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错误;D项、Ca(OH)2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0.02克左右。

不可能配制出2.0mol∙L-1的Ca(OH)2溶液。

20.(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

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案】D

【解析】氨水与氯化镁氯化铝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A错误;氯化铵溶液蒸干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B错误;酒精和水互溶,C错误;区分胶体和溶液用丁达尔效应,D正确。

21.(2014•安徽理综化学卷,T11)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仪器试剂

A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

B鉴别葡萄糖和蔗糖试管、烧杯、酒精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

C实验室制取H2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锌粒、稀HNO3

D测定NaOH溶液浓度滴定管、锥形瓶、烧杯NaOH溶液、0.1000mol•L-1盐酸

【答案】B

【解析】A、Br2和CCl4互溶,无法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可以采用蒸馏法进行分离,A错误;B、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羟基和1个醛基,可以用鉴别醛基的方法进行鉴别,加入的试剂可以使银氨溶液或者斐林试剂等,而蔗糖中没有醛基,B正确;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当与金属反应时不会产生氢气,会随着浓度的变化生成NO2、NO等气体,C错误;D、酸碱中和滴定要有指示剂(甲基橙)显示滴定终点(用标准盐酸溶液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选用酸式滴定管,待测液是氢氧化钠,滴入甲基橙后溶液颜色是黄色,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的甲基橙时呈黄色,不断的滴加稀盐酸,溶液随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碱性减弱酸性增强,当正好中和再滴一滴稀盐酸溶液就呈酸性,溶液的pH3.1~4.4之间显示橙色),D错误。

22.(2014•北京理综化学卷,T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A.C2H5OHB.HNO3C.NaOHD.HCl

【答案】B

【解析】A、乙醇为易燃物,不属于氧化剂和腐蚀品;B、HNO3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剂,且具有腐蚀性,B正确;C、NaOH具有腐蚀性,但不是氧化剂;D、HCl既不属于氧化剂也不属于腐蚀品,D错误。

23.(2014•北京理综化学卷,T11)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

CNaH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A、肥皂水冒泡,说明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了气体,该气体可能是空气也可能是铁粉与水蒸气加热生成的气体,A错误;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生成NH3,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正确;C、NaHCO3受热分解的气体是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反应发生,C正确;D、石蜡油的主要成分是18个碳原子以上的烷烃,不能Br2的CCl4溶液褪色,在碎瓷片上受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有不饱和的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能发生,D正确。

24.(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25)(15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右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II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

Na2SO3+SO2=Na2S2O5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要从装置II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3)装置III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填序号)。

实验二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b.加入Ba(OH)2溶液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三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

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

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15分)

(1)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过滤

(3)d

(4)a、e

(5)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①0.16②偏低

【解析】

(1)装置1是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要从装置II中得到晶体,可采取的措施是过滤;

(3)装置III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是d,a装置缺少与外界相通,错误;b易发生倒吸,错误;c装置倒扣的漏斗进入水中,错误。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定溶液的pH,pH小于7,则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a正确;加入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硫;无法判断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亚硫酸根和亚硫酸氢根都不能使品红褪色,不能采用;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若变红则电离大于水解,e正确。

(5)检验变质的方法是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

SO2+I2+2H2O=H2SO4+2HI。

碘的物质的量为0.0100×25×10-3=2.5×10-4mol,则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2.5×10-4mol×64g/mol=0.16g;若碘化钾部分被氧化,则需要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减少,则所求浓度偏低。

25.(2014•广东理综化学卷,T32)(16分)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3.1%)和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与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注:

SiCl4的沸点为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

(1)向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