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9769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docx

货币与金融统计教案第四章

教案

 

第四章货币统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货币统计的相关概念,如广义货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流动性总量等,掌握MFS和中国的货币统计框架以及货币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MFS货币统计框架、中国货币统计框架、统计分析。

教学难点:

货币总量的计量方法、货币供应量统计、货币统计分析。

第一节货币统计概述

一、货币统计的含义及作用

(一)货币统计的含义

IMF的定义:

货币统计包括一整套关于经济体中金融性公司部门的金融和

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和和流量数据。

简单地说,货币统计,就是对货币、信贷、债务等金融总量的统计,其主要任务是货币总量统计。

货币统计的统计范围是金融性公司。

(二)货币统计的作用

1.客观描述货币的创造和运动过程,反映货币、信贷与债务等金融总量的存量与流量结构。

2.为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3.用于宏观经济分析。

二、广义货币的定义

MFS定义广义货币总量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1)属于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

2)货币的持有部门

3)货币的发行部门

MFS定义广义货币就是特定部门发行的,由特定部门持有的具有充分货币性

的金融资产。

(一)属于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

这是选择货币总量组成部分的主要特性。

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有“货币

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金融资产是否为广义货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从货币的整体职能角度判断

MFS认为货币具有四种基本功能:

交换工具、价值储藏、记帐单位、递延支付

2.从货币的流动性和储藏价值判断

流动性,即能够在大多程度上短期内以等于或接近完全市场的价格卖出金融

资产,如最具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是现钞和可转让存款。

3.从货币的其他基本特性判断

金融资产是否属于广义货币的其他基本特性有:

1)法定货币或广为接受性

是指这种金融资产是一国的法定货币,在国内交易中必须接受,正因如此,人们在交易中会普遍接受该种金融资产。

2)可转让性

是指这种金融资产能够直接用于第三方支付。

3)可分割性

是指这是一种最能分割的金融资产,其各种面值可以用来支付极为细小的交易。

如现钞和可转让存款是最能分割的金融资产。

4)期限

是指这种金融资产到期支付转让的时间。

金融资产的期限越短,货币性越强。

现钞和可转让存款能够直接用于第三方支付,因此,其期限为零。

5)交易可逆性

是指这种金融资产转换为现金而不以费用或其他收费方式产生显性成本。

6)盈利性

是指这种金融资产是生息资产,或虽不生息,只能获得很低的利息,但持有

它可以弥补因持有其他金融资产可能差生的利息损失。

依据以上标准,讨论一些主要的金融资产的货币性程度。

1.货币和可转让存款

货币和可转让存款是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

现金包括能直接用于交换工具的纸币和铸币。

可转让存款包括能够在无任何惩罚或限制的情况下以面值进行交换的存款和能够以支票、汇票、转帐指令或其他直接支付工具进行第三方支付的存款。

其货币特征为:

法定货币或广为接受性;固定的名义价值;零期限,可直接用于支付;无交易成本或交易成本很低;现钞和不生息;可分割成更小的单位。

2.其他存款

其他存款包括所有的不可转让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不能用于第三方支付的活期存款、股份或由储蓄贷款协会、建筑协会、信用社等机构发行的其他存款凭证,以及其他种类的存款。

其他存款的价值储藏特点为:

有利息收益;当价格上涨时,补偿所损失的

购买力;实际价值可能升值。

不同类型存款的流动性不同:

不可出售的;不同的期限;提前支取罚金;

可分割性有限;交易成本很低或为零。

3.非股票证券

非股票证券包括债券、大额存单、商业票据等。

视其流动性,有的被纳入

广义货币,有的未纳入。

由存款性公司发行的短期非股票证券,如果在期满之

前进行交易,能够以合理的时滞和接近面值的价格转换为现金或可转让存款,

它们通常可归入广义货币总量。

非股票证券的价值储藏特点为:

有利息收益;有资本损益。

不同类型证券的流动性也不同:

可出售(可交易证券);各种期限;有限的

可分割性;较高的交易成本。

4.其他种类的金融资产

其他种类的金融资产——贷款、股票和其他股权、金融衍生工具、保险技

术准备金和其他应付/应收账户,通常不包括在广义货币之内。

(二)货币的持有部门

货币持有者一般包括:

(1)公共和其他非金融性公司;

(2)中央政府之外的其他政府单位;

(3)住户和为住户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4)金融性公司部门中除存款性公司分部门(即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

之外的所有机构单位。

被排除在货币持有部门之外的机构单位有:

(1)中央政府。

(2)存款性公司。

(3)非居民。

(三)货币的发行部门

货币发行部门通常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

中央银行发行本国货币,也可以发行包括在广义货币中的存款或证券。

其他存款性公司吸收的存款可看作是其发行的存款凭证,是创造存款货币

的部门。

三、货币总量的计量方法

(一)简单加总法

简单加总法是先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并将不同

层次的货币总量指标如M1、M2、M3等,按各自包括的组成部分以相等的权数简单相加。

简单加总法作为传统的货币总量计量方法也受到了批评。

首先,简单加总的货币总量与微观经济理论相悖。

在简单加总的货币总量中

各种货币具有相同的权重,然而,根据微观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持有不同货币的动机在于不同货币的交易职能和价值储藏手段的差异性。

其次,简单加总的货币总量与其他的宏观经济指标在统计方法上并不一致,

货币总量是存量概念,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就业水平、汇率水平、进出口总量等等)则为流量概念。

(二)加权汇总法

按流动性的不同程度(或货币性的程度)确定各组成部分的权重(大于0小

于1),然后求出货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加权平均总量,这一货币总量就是货币

的加权度量,通常称之为加权货币总量。

加权汇总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每种金融工具放弃的货币资产利息的大小来

衡量其货币性强弱,即放弃的利息越多,意味着货币功能越强。

下面介绍加权汇总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1.单个金融工具的单位货币服务量

式中:

是第i种工具的货币服务量;是t期作为参照物的金融工具

的基准利率;是第i种工具的收益率。

2.货币服务总量

式中:

是t期的货币服务总量;是第i种金融工具的数量。

上式是

对所有金融工具货币性的一个总的衡量,即将每一种金融工具的服务加总的结

果。

3.拉式加权货币服务总量

式中:

是第i种金融工具在第t期的拉氏加权货币服务总量;

第i种工具在基期的收益率;

是作为参照物的某种金融工具在基期的基准利

率;

是第i种金融工具的数量。

4.拉式货币服务指数

式中:

是第t期的拉式货币服务指数;

是第i种金融工具基期的

数量。

这是一种统计指数,可以反映所有货币服务总量的动态及平均变化程度,

它提供了一种度量货币性服务增长的方法。

5.Divisia货币服务指数

Divisia指数方法以货币资产的机会成本来建立权数,加总各种货币资产。

有每一种货币资产的开支(该种货币资产总量使用者成本)占持有全部货币资

产的总开支的比重,就是该种货币资产在货币总量中的权重。

在离散时间情况

下,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可表示为:

式中:

为第t期的Divisia货币总量;

为第i种货币资产占总支出的比重;

是第i种货币资产在时刻t的数量;

是第i种货币资产在时刻t的机会成本,或称价格,它是由第i种货币资

产的自身收益与某一基准利率决定的。

其计算方式是:

式中

是基准利率;

是第i种货币资产的自身收益,

是极小的常数。

上式表明,Divisia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等于各货币资产的增长率按其支出的

比重加权加总而来。

四、流动性总量

流动性总量的组成包括二个部分,即广义货币的组成部分和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其他负债。

显然,流动性总量在以下两方面比广义货币的范围广,一是所包括的负债的类型,二是所涵盖的发行部门。

流动性总量持有部门可能与广义货币的情况相同。

不包括在广义货币中的

组成部分有:

(1)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和其他部门的更长期限的负债;

(2)非金融性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3)中央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证券。

 

第二节MFS的货币统计框架

一、MFS货币统计框架概述

(一)货币统计基本方法

MFS认为,货币统计包括经济体重金融性公司部门所有机构单位的资产和负

债数据,MFS采用编制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概览的方式来收集和表述数据。

货币统计的基础数据来源于金融性公司部门所有单个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单个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一定时点上机构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状况。

(二)货币统计框架

MFS的货币统计框架包含两种层次的数据编制和表述:

第一层次是单个机构单位报送的存量和流量数据被汇总形成部门资产负债表,其中包含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和其他金融性公司部门的综合数据。

第二层次是部门资产负债表又被汇总成概览。

概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

中央银行概览、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和其他金融性公司概览。

其中中央银行概览、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合并为存款性公司概览,存款性公司概览、其他金融性公司概览合并为金融性公司概览。

不同层次概览的特定目的和作用:

第一层次:

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提供金融体系各部门的金融信息,可用于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更加细化的分析。

第二层次:

1)中央银行概览可分析基础货币的创造、构成、变化等情况。

2)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可反映存款货币创造、信贷活动变化等情况。

3)其他金融公司概览反映非存款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情况。

4)用于广义货币及其构成、信贷总量及其构成的分析,也用于存款性公司国外资产和负债与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分析。

5)为分析整个金融性公司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和非居民部门的债权和负债,提供更为完整的存量和流量数据。

(三)部门资产负债表

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一般形式是账户式,账户的左方为资产方,右方为负债

方和净值。

编制的方法通常是先将金融性公司各机构单位进行适当的部门分类,

再将同部门的机构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各项指标加以合并调整,即可得到机构部

门的资产负债表(简称部门资产负债表)。

部门资产负债表是按照会计复式记账法,按每笔交易的内容,以相等的金

额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借方(左方)和贷方(右方)进行平行登录。

内各项目存在平衡关系为:

资产=负债+净值。

部门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金融的存量和流量的关系,即

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期内交易+重新定值+其他数量变化。

部门资产负债表中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根据金融工具和债权人/债务人进行分

类。

部门资产负债表以本国货币单位计值。

所有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都要以市场

汇率或市场等值汇率换算成本币价值。

值得说明的是表中所列的一些资产和负债类别并不适用于金融性公司部门的所有子部门。

(四)概览

概览是把一个或多个金融性公司子部门资产负债表合并,其实质仍然是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内容是金融性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流量和存量。

概览包括两种层次的概览:

一是金融性公司部门三个子部门的概览,即中央银行概览(CBS)、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ODCS)和其他金融性公司概览(OFCS)。

二是汇总概览,即存款性公司概览(DCS)和金融性公司概览(FCS)。

其中:

DCS=CBS+ODCS、FCS=DCS+OFCS。

二、中央银行概览

(一)中央银行概览的编制

资产包括国外净资产和国内资产。

(1)国外净资产是由对非居民的债权减对非居民的负债。

国外资产包括:

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持有的外币、在外国银行的存

款、持有国外政府债券、对非居民的贷款。

国外负债包括:

外国政府和外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其他非居民存款、向外国贷款、向非居民发行的证券。

(2)国内资产主要包括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对中央政府的净债权、对其他部门(子部门)的债权、其他资产。

中央银行的负债主要由基础货币、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组成。

(1)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负债。

(2)其他负债。

资本等于实收资本、存留收益、呆账准备、特别提款权、分配和重新定值等项目的总和。

(二)中央银行概览(CBS)的作用

中央银行概览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账户。

具体可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基础货币构成分析。

重点分析基础货币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的原因。

2.从基础货币的形成渠道分析,中央银行资产操作与基础货币形成的关系。

中央银行通过向公众发行通货和吸收其他存款性公司缴存的准备金等负债行为,创造基础货币。

3.基础货币与国内资产、国外净资产等关系的总量分析。

具体公式是:

基础货币=国外净资产+国内信贷-其他负债和资本

三、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

(一)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定义

其他存款性公司,是指除中央银行以外的所有从事以下活动的存款性公司:

(1)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

(2)持有由存款或包括在该国广义货币中的近似存款的金融工具组成的负债。

(二)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的编制

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是将每一其他存款性公司的部门性资产负债表合并汇总后,并将其部门之间的债权和负债进行合并调整之后形成的。

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

资产

负债和资本

国外净资产

对非居民债权

减:

对非居民负债

国内资产

对中央银行债权

对中央政府净债权

  对中央政府债权

  减:

对中央政府的负债

对其他部门/子部门的债权

其他资产

对中央银行负债

纳入广义货币的负债

可转让存款

其他存款

属于广义货币的非股

票证券

其他负债和资本

 

四、存款性公司概览

(一)存款性公司概览的编制及使用

存款性公司概览是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量和流量汇总表,即:

存款性公司概览=中央银行概览+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

编制存款性公司概览的主要原则有:

居民标准、按市场价值重新定值、部门分配标准、金融工具分类标准、存量和流量(交易、重新定值、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化)等。

存款性公司概览

资产

负债和资本

国外净资产

对非居民债权

减:

对非居民负债

国内债权

对中央政府净债权

 对中央政府债权

  减:

对中央政府负债

对其他部门债权

广义货币负债

存款性公司之外的货币

可转让存款

其他存款

属于广义货币的非股票证券

非广义货币负债

其他项目

(二)存款性公司概览分析

我们主要可以利用以下两个会计等式来展开分析:

会计等式一:

广义货币负债(BML)=国外净资产(NFA)+国内债权(DC)–其他项净额(OIN)=国外净资产(NFA)+国内净资产(NDA)

其中:

不属于广义货币的负债也纳入OIN中。

其他项净值=其他负债-其他资产;这是一个表述性概念,不能作为一个平衡项目。

会计等式一是根据存款性公司概览中的期初和期末存量关系导出的,等式左边即为广义货币负债总量。

会计等式二:

∆BML=∆NFA+∆DC-∆OIN

其中:

∆x表示x的期末存量减去x的期初存量

上式表明广义货币总流量会受到交易流量、定值的变化流量、本期资产数量其他变化的影响。

会计等式二是根据存款性公司概览中的期初和期末流量关系导出的,等式左边为存款性公司的总流量。

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作如下分析:

(1)广义货币及其构成分析,即各个组成成分所占比重及其变化分析。

(2)国外净资产的变化及对广义货币负债影响分析,以及国外净资产构成项目变化的影响分析。

(3)国内债权的变化对广义货币负债影响的分析。

五、金融性公司概览

金融性公司概览是存款性公司概览和其他金融性公司概览的合并,它显示了所有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金融性公司概览

资产

负债和资本

国外净资产

对非居民债权

减:

对非居民负债

国内债权

对中央政府净债权

  对中央政府债权

  减:

对中央政府负债

对其他部门债权

金融性公司之外的货币

存款

非股票证券

贷款

金融衍生工具

保险技术准备金

贸易信贷和预付款

股票和其他股权

其他项目

金融性公司概览包含的资产类别与存款性公司概览一样。

然而,金融性公司概览包含的负债细项要大大少于存款性公司概览,同时,金融性公司概览将保险技术准备金作为单独负债项目列出。

 

第三节中国货币统计框架

一、中国货币统计概述

中国货币统计采取两种并行的表述方式:

一是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基础货币统计表等;二是按IMF的要求编制货币当局等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存款性公司概览。

(一)中国货币统计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可初步将中国货币统计发展及国际接轨进程分三个阶段:

1.建立基本的货币统计框架阶段。

2.货币统计规范发展阶段。

3.货币统计进一步国际接轨阶段。

(二)中国货币统计与MFS的差异分析

中国货币统计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同时结合国际接轨的要求根据MFS作了多次修改,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我国货币统计与国际准则的差异,

MFS货币统计与中国货币统计差异的比较

比较项目

MFS货币统计

中国货币统计

基本框架

由两种层次的数据编制和表述:

一是单个机构或汇总的部门资产负债表,二是部门资产负债表汇总形成的概览。

基本框架与MFS基本相同,由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概览进行两种层次的数据编制和表述。

建立了一套“全科目”上报体系,有效地满足基础数据的要求。

金融性公司分类

和货币统计覆盖

的机构范围

对金融性公司进行了详细分类,分为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

货币统计包括所有的金融性公司。

金融性公司分类与MFS基本相同,分为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

但货币统计只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

货币的定义及货币层次划分

取消对货币层次划分,从三个方面界定广义货币:

(1)属于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

(2)货币的持有部门;(3)货币的发行部门。

按货币流动性强弱,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三个层次。

货币总量的计量方法

简单加总和加权汇总法

简单加总法

货币统计内容

不仅统计广义货币总量,而且统计流动性总量。

统计广义货币总量,流动性总量未统计。

二、货币供应量统计

货币供应量即某个时点上的货币存量,指的是一国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是货币,但不是所有的货币都纳入货币供应量。

只有在实际经济中流通、并对经济发生影响的才可纳入统计。

如可用于即期交易的现金、活期存款;或是具有潜在交易手段的,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

(一)IMF及主要发达国家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

IMF在公布MFS以前,出版了一些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其中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

四个层次。

具体如下:

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1+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S

广义货币,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虽然有不同的口径,但其按流动性为划分的基本依据是相同的。

下面介绍美国、英国、日本及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情况。

1.美国

货币供应量分为

三个层次。

=流通中现金+支票账户存款+旅行支票

=

+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互助基金存款

=

+货币市场基金存款+CDS+回购协议+欧洲美元

2.英国

货币供应量分为

四个层次。

=流通中现金

=

+国内私人部门活期存款

=

+国内私人部门所有类型本币存款

=

+国内居民持有外汇存款

3.日本

货币供应量分为M1、M2+CDS、M3+CDS三个层次,另编制广义流动性。

M1=流通中现金+非金融机构活期存款

M2+CDS=M1+准货币+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CDS

M3+CDS=M2+CDS+邮政储蓄存款+劳动信贷协会以及农业合作社存款

广义流动性=M3+CDS+信托投资性存款+金融机构签发的商业票据+回购协议+国外政府在日本发行的债券。

4.欧洲中央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1、M2、M3三个层次,重点监测M3。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两年期以下定期存款

M3=M2+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存款+货币市场票据+两年期以下债券。

(二)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

现阶段,中国根据国际通用原则,以货币流动性作为划分各层次货币供应

量的标准,结合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考虑了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影响的程度,把货币供应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0:

流通中现金;

M1:

即货币:

M0+活期存款;

M2:

M1+准货币(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三、基础货币统计

(一)基础货币的定义

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

负债。

MFS认为基础货币通常包括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非金融性公司和其他居民部门的负债,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流通中货币;

(2)其他存款性公司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3)包括在广义货币中的中央银行负债。

在实际中,各国对基础货币的口径有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种:

(1)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

(2)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会+商业银行法定准备;

(3)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法定准备;

(4)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十法定准备+超额准备。

各国中央银行一般以第四种定义为基础,根据本国负债特点,确定基础货币的具体构成。

(二)中国基础货币统计

中国基础货币由金融机构库存现金、流通中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各金融机构缴存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非金融性公司存款(邮政储备转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构成。

四、中国的存款性公司概览

(一)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外汇

货币发行

货币黄金

金融性公司存款

其他国外资产

其他存款性公司

对政府债权

其他金融性公司

其中:

中央政府

非金融性公司存款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活期存款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发行债券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国外负债

其他资产

政府存款

 

自有资金

 

其他负债

总资产

总负债

货币当局通过向公众发行通货和吸收存款性公司缴存的准备金等负债行为,创造基础货币。

而作为负债的基础货币是通过货币当局的各种资产业务推动的。

央行资产增加,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势必增加。

央行资产项目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

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

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

储备资产

纳入广义货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