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536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docx

农业产品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

上篇:

2016年农业行业分析提要

强势

1、农产品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农户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全面恢复,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更大进展,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回升;

2、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大量增加,“非典”疫情造成的损失已大部分夺回,我国乡镇企业总体经济运行是协调稳定的,仍呈现较高速发展的态势。

弱势

1、我国乡镇企业投资环境、结构调整需要加强,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2、要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都需要完善;

3、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占GDP总量份额仍需调整和垦区间发展不均衡等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

机会

乡镇企业投资,特别是个体私营投资十分活跃,这将吸收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风险

1、近期农产品价格一直持续走高,给市场带来一定震荡;

3、一些国家的贸易壁垒依然严重,不时对我国某些产品进行封杀。

下篇:

2016年农业行业分析说明

2016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

一、2016~04年我国小麦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

(一)当前小麦供求形势

当前我国小麦市场供给状况可以概括为:

小麦产量连续出现下降,优质小麦产量及其在小麦产量中所占比重快速提高,小麦进口量保持较低水平,年度供给总量逐年降低,供给结构随优质小麦产量的增长而得到改善。

我国小麦需求状况可以概括为:

北方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趋于降低,南方人均消费水平趋于提高,制粉消费总量趋于减少;同时优质小麦消费水平快速提高,制粉小麦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此外饲用和加工业小麦消费数量出现增长,种用及损耗数量呈现减少态势,年度消费总量基本保持平稳。

因此,2000~2016年小麦新增供给量均低于消费量,小麦结存量出现减少,库存结构同时发生变化,预计这一状况在2004年将继续存在。

1、2016年小麦连续第四年减产

2016年我国小麦产量连续第四年出现下降.2016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200万公顷,为19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02年减少190万公顷,减幅为7.9%;平均单产为3900公斤/公顷,比2002年的3777公斤/公顷提高3.3%;小麦总产量为8600万吨,已经降至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02年减少430万吨,减幅为5%。

2016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为2045万公顷,较上年减少162万公顷,减幅为7.3%。

2016年全国冬小麦总产量为8100万吨,较上年减产342.6万吨,减幅4%。

2016年全国春小麦播种面积为160万公顷,较上年减少23.5万公顷,减幅为12.8%。

2016年全国春小麦总产量为500万吨,较上年减产86.4万吨,减幅15%。

优质小麦面积产量继续快速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6年我国优质小麦播种面积为640万公顷,较上年增长105万公顷,增幅为20%;2016年我国优质小麦总产量为2630万吨,较上年增长525万吨,增幅为25%。

面粉加工企业需求平稳上半年小麦价格出现下降,夏粮上市以后,小麦价格逐渐企稳,并且在收购期间保持平稳上涨,面粉加工企业小麦采购进度基本正常,采购心态较为平稳。

2、饲料小麦消费继续增长

由于国内小麦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市场需求稳定,库存中陈化小麦数量逐年增加,这部分失去食用价值的小麦在每年的轮换过程中,只能进入饲用或酒精生产领域,导致这部分消费量出现增长。

预计2016/04年度我国饲用小麦消费量将增至650万吨,较2001/02年度增加100万吨,增幅为18%。

3、小麦出口量快速增加,继续呈现净出口格局

从2002年8月份开始,我国小麦出口量连续超过进口量。

2002年全年我国出口小麦68.8万吨,进口小麦60.5万吨,我国历史性地首次成为小麦净出口国。

2016年前9个月小麦单月出口量均大于进口量,5月份净出口量达到24.2万吨.截止到9月份,2016年小麦净出口量已累积达到103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我国2016年小麦出口总量将达到160万吨,小麦进口量最多达到40万吨,净出口总量将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20万吨。

(二)小麦价格走势

1、2016年10月中旬产区普通小麦出库价格大幅上涨

由于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调减,国内粮食总体供求形势出现明显变化,2016年我国夏粮、秋粮面临全面减产的局面,导致秋粮上市前国内粮油市场价格全面上涨。

2、国内小麦现货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1)夏粮减产的基础上,秋粮再度减产。

由于播种面积逐年调减,加之不良气候的影响,2016年我国再度出现夏粮、秋粮双双减产的局面.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同比减产240万吨,减幅为2.4%。

据气象部门预计,2016年我国秋粮产量为31526万吨,同比减少1240万吨,减幅为4%.自8月下旬至9月初,华北黄淮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十多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正处于关键期的秋粮生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玉米价格迅速上扬,小麦、玉米比价一度倒挂,促使小麦价格出现上扬局面。

(2)连阴雨对秋插造成不利影响。

9月底10月初,华北黄淮地区再度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使得秋收受阻。

秋收受阻又直接影响到秋冬播的正常开展。

由于2016年夏粮减产的基础上,秋粮再度减产,己使业内对粮食形势明显担忧.因此,秋播不顺利导致大家对明年小麦产量的不良预期,直接导致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和速度都明显放大。

(3)油脂油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进入10月份,国内油脂油料价格出现了快速、大幅上涨。

究其原因:

首先,秋收季节连阴雨导致秋季油料作物生产形势急转直下,单产和质量都严重受挫;其次,CBOT大豆、豆油价格连创新高,导致进口受阻:

第三,大连黄豆期价暴涨,对现货市场行情形成有力支持;第四,油厂争购原料,惜售成品抽。

众多因素导致油脂油料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对整体粮食行情的上涨无疑会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4)自农户到收储企业,惜售心理严重。

减产导致农户惜售心理增强。

主产区收储企业待价而沽。

一方面收购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销区以及各加工企业购买积极性高涨。

3、后市国内小麦现货价格走势分析

国内小麦价格已经确立涨势,进入阶段性上涨轨道,目前来看市场看涨氛围浓厚,因此后市小麦现货价格将表现出稳中上涨的态势.但是当前小麦价格上涨速度过快,有一定的泡沫成分在里面,主要表现就是价格“虚高”,实际成交量并不大,买方和卖方均在观望。

二、近期国内大豆市场形势分析

近期,国内大豆市场行情总体保持稳定,收购市场价格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农民的惜售心理依然偏重,节日临近,豆油消费指数出现增长态势,而豆粕市场则出现戏剧性变化,非典病例出现,导致豆粕需求下降,市场销售价格有所跌落,由于豆粕市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后期价格继续下跌空间有限。

根据调查,近期国内大豆市场行情状况如下:

(一)东北大豆收购价格保持平稳态势

近期,东北地区大豆收购价格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局面,收购价格处于滞涨状态。

尽管临近春节,但是当地农户售粮积极性并不高,仍在等待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日前,黑龙江东部佳木斯地区平均农户收购价格在1.41-1.44元/斤,中部哈尔滨地区、北部北安地区和西部齐齐哈尔地区平均农户收购价格1.44-1.47元/斤。

分析当前大豆收购价格滞涨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收购初期价格快速上涨后,媒体普遍宣传后市仍有一轮上涨行情,因此农户对价格的期望值较高;

2、由于前期收购价格较高,农户销售收入也同比增加,“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因此相对于常年,今年当地农户节前变现的热情相对减弱;三是目前正值玉米售粮高峰,且玉米的售价也同比提高,忙于销售玉米的农户也暂时“忽略”了对大豆的销售;四是进口大豆不断到港,油脂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收购热情减弱。

(二)节前需求增加豆油出厂价格上涨

近期,国内各地二级散装豆油出厂报价小幅上涨,涨幅约为50元/吨,豆粕价格上涨和节前油用需求增加是价格上涨的基本原因。

近期,山东地区二级豆油出厂报价7100-7150元/吨,散装大豆色拉油出厂报价7300-7350元吨;江浙地区二级豆油出厂报价6900-6950元/吨,散装色拉油集中成交价为7250-7300元/吨。

(三)豆粕价格出现快速回落态势

近期,受广州地区出现非典病例之后,关于病毒从动物体内传播的流传纷纷涌现,人们对禽类的消费又出现回潮,这使得作为动物原料的豆粕需求数量出现减少,国内豆粕价格出现明显加代替,幅度在100元/吨左右,分析认为,前期因油粕价格过低导致油脂加工企业生产效益降低,豆粕价格上涨具有原动力,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弱,随着饲料企业豆粕存量的日益不足、节日的需求刺激,豆粕价格仍有再度回涨的可能。

近期,辽宁中南部地区豆粕平均出厂报价2550-2570元/吨,较前期下跌50-70元/吨;秦皇岛地区豆粕平均出产报价由2600-2650元/吨,较前期下跌30-60元/吨;山东地区豆粕出厂报价由2700-2750元/吨,较前期下跌30-50元/吨;江浙地区豆粕平均出厂报价2700-2750元/吨,较前期下跌50元/吨。

(四)国内油粕市场震荡行情还将加剧

进入12月中下旬以来,虽然临近双节国内市场并没有出现对豆粕、豆油、棉籽油、棉籽粕等油粕产品的采购高潮,市场价格上涨明显乏为,因油厂已到亏损边缘下跌也已无空间,基本呈震荡态势。

近期,美国发生疯牛病事件后,外盘大豆、豆油、豆粕及棕榈油、油菜籽价格相继出现大幅上涨,对国内市场无疑是非常利好。

预计今后各地经销商因节前备货,入市大量采购将不可避免,但由于今年节前市场形势的特殊性,价格上涨也并不可能顺利,当前市场的震荡行情还将加剧。

(五)十二月进口达到港量约230万吨

据港口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12月份共有42-43船进口大豆抵港,数量在230万吨左右。

其中12月下旬大豆到港速度有所放慢,共有8船到港,略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0船数量。

当月进口量较此前我部预计的237万吨略低。

海关的统计的数据显示,1-11月期间中国进口大豆1920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87%。

这样,在2016日历年度中国累计进口大豆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150万吨,远远高于去年的1130万吨水平。

(六)美疯牛病引发中国大豆期市波动

美国在23日发现首例疯牛病后,其对国际和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仍在持续,近期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受此消息的影响继续大幅波动。

美国出现首例疯牛病后,市场预计美国政府将禁止在牲畜饲料中使用动物蛋白,这提振了豆粕需求。

市场憧憬中国对大豆和豆粕的需求将会提高,因为中国禁止进口美国牛肉后,消费者预计将买入更多的国产牛肉;此外一些人也可能转而消费禽肉,而家禽饲料的原料以豆粕为主。

综合来看,目前大豆市场除豆粕市场价格出现跌落,大豆及豆油价格均保持坚挺向上,节日的刺激性消费效应已经明显得到展现,后期大豆市场价格有继续上涨条件,而豆粕价格有望出现回暖。

三、今年我国玉米价格与国内供求分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预测,2016年全国玉米产量为11400万吨,2016/2004年度国内玉米需求预计为11700万吨左右,不考虑玉米进出口,当年产量略小于当年需求量,通过动用一部分库存,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2016年前11个月,我国玉米出口量为1311万吨,超过了上年全年1167万吨的出口水平。

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供给能力的下降,预计2004年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将减少,供给将转向国内。

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出口对东北玉米价格的拉动作用将明显下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更多地由国内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与小麦国内消费变化趋势不同,我国的玉米消费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供求平衡分析表明,国内对玉米的消费需求在不断扩大。

2016年的玉米产量下降并小于年度国内需求量,将导致2004年国内玉米库存数量进一步降低,玉米价格将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呈现上扬行情。

在新玉米上市期间,新陈玉米价格同时上涨,南方销区价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玉米价格在2004年会总体走高。

由于东北玉米主产区仍然具有相当的供给能力,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市场化流通格局已经形成,玉米价格上涨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四、2016年国内三大主要粮食生产情况综合对比

2016年国内三大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生产情况比较呈现出以下特点:

生产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受到第三季度全国性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影响,2004年得到粮食生产将有好转。

1、小麦面积和产量下降,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新播冬小麦种面积连年下滑的势头基本得到遏止。

受比较利益的影响,2016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调减2960多万亩,为3.29亿亩,比上年减少8.3;加上夏季干旱气候以及4、5月份南方部分地区阴雨天气的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下降,预计全年小麦总产量为8561万吨,比上年减产468万吨,减5.2%。

其中,春麦产量约434万吨,减产153万吨,减26.1%;冬麦产量8127万吨,减产315万吨,减3.7%。

我国小麦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2016年全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为1.24亿亩,约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38%。

从各种调查数据来看,今年我国冬小麦播种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

据近期农业部农情调查显示,2016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2.93亿亩,比上年下降150万亩,是近年来面积减少最少的一年,基本遏制了冬小麦播种面积多年来连续下滑的势头。

另据国家统计局10月初秋冬农作物播种意向调查结果表明:

2016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减少1.6%。

由于2016年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而且从近几个月的气候变化来看,小麦长势较为不错,如果未来几个月内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预计2004年我国小麦生产不再出现明显滑坡,产量将维持在2016年的水平上下。

使我国连续4年减产的小麦库存增加,2004年我国小麦将保持供大于求的局面。

2、稻谷总产下降,预计2004年种植面积将增长。

依据现有资料估计,2016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将下降为1.6442亿吨,比上年减产5.8%。

其中:

早稻产量为2931万吨,同比减产97万吨,减幅达3.2%;中稻(一季稻)产量为10132万吨,同比减产768万吨,减幅达7.0%;晚稻产量为3379万吨,同比减产144万吨,减幅达4.1%。

自1997年创历史峰值2.0074亿吨以来,我国稻谷产量连年下降。

与上一年相比,1998年减产1.0%,1999年减产0.1%,2000年减产5.3%,2001年减产5.5%,2002年减产1.7%,2016年减产5.8%。

受2016年稻米价格大幅走高等因素影响,预计2004年稻谷种植面积将会有所扩大;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等异常情况,那么2004年的稻米总产量也应当较2016年出现增长,增幅可能在3%-5%之间。

3、玉米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但市场供求关系仍然可观。

受我国大部分省、市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加上玉米生长期间部分省市天气状况不佳,导致2016年国内玉米产量下降。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201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6亿亩,较上年调减2.7%,单产预计为325公斤/亩,减少1%,总产1.16亿吨,较上年的1.24亿吨下降6.4%。

我国玉米库存已连续三年下降,供求关系明显改善。

目前国内生产在正常年景达到接近1.2亿吨的产量水平,消费需求则基本稳定在1.2亿吨左右,并呈缓慢增长态势,逐渐形成当年国内产需基本平衡,丰年略有盈余,平年稍显不足的紧平衡格局。

据农业部预警课题组估计,2002/03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为3802万吨,市场总体上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格局。

五、2004: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展望

农业部就2004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提出如下五方面的展望:

1、粮食产量有望小幅度回升。

粮食产量的连续几年下降,迫使各级政府对粮食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粮食产量增长。

据农业部农情调查显示,2016年全国已播秋冬种农作物6.17亿亩,比2002年同期增加810多万亩。

虽然粮食面积3.37亿亩,同比减少120万亩,粮食作物中冬小麦2.93亿亩,同比减少150多万亩,但粮食和冬小麦面积都是近五年减少最少的一年,基本遏制了粮食和冬小麦面积连年大幅度下滑的势头,为2004年夏粮丰收和全年粮食面积恢复奠定了较好基础。

2、农民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

(1)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和农业税率的降低;

(2)各种减轻农民负担措施的进一步出台,如削减各种报刊数量,制止各种报刊摊派等;(3)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都将减少农民在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3、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扩大。

农村富余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增加和农民增收欲望的增长,必然导致外出就业人数的增加;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带动城镇就业的增长;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将逐步取消,农民外出就业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宽松;各地将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组织、培训、管理、引导和服务,将其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随着农民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将进一步增强他们进城就业的信心。

4、农民收入呈现稳定增长势态。

农民负担的进一步减轻,将直接拉动农民收入增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将会有较快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将提升;农产品价格将出现稳中有升,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2004年消费品市场的运行情况预测,食品、服装品、纺织品等产品价格将上升;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民得到的各种直接补贴和转移支付可能会更多。

预计2004年农民收入增幅将在5%以上。

5、农产品进出口增长可能出现波动。

尽管农牧渔业和乡镇企业将继续稳步增长,但由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的下调,相应地会降低农产品的出口增长预期;出口退税改革政策的出台,有可能影响部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美国大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会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各种限制;我国关税门槛的降低和对外开放领域的增加,必然带来国外农产品的冲击,进口增加。

六、我国棉花产业发展基本财政政策将作调整

为适应财政改革和世贸规则总体要求,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几方面的调整和完善。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棉花产业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实施了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对棉花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历史上,我国棉花长期供不应求,处于短缺状态,为迅速提高棉花生产能力和产量,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包括实行统购统销的棉花流通体制,从体制上保障棉花产业稳定发展相应的政策扶持;实行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棉花生产和销售;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刺激棉花产量的提高。

中国棉花生产和供求形势由此发生很大转变,棉花从长期依靠进口平衡转为国内自主供求平衡为主,个别年度甚至出现严重的棉花过剩。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相应调整棉花产业政策,政策目标转为以稳定生产和市场以及保护棉农利益为主,相关政策措施也做出调整:

1、积极支持和推进棉花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为棉花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棉花生产和收购;

3、调整和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政策更为公开、公平和透明。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对棉花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完善:

1、取消了棉花销售补贴等流通环节的财政补贴政策。

加入世贸组织前,我国对棉花销售出台了一些财政补贴政策,当时主要是为了缓解新疆棉供求矛盾。

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中国政府承诺和世贸规则要求,取消了这项政策,同时相继取消了一些不符合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补贴政策,如取消棉花生产发展补贴政策。

2、积极探索建立对棉农直接补贴的机制和方式。

目前看来,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政策体系和机制还很不健全,农业支持水平也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加之,原有的一些农业补贴主要是间接补贴,补贴流通环节较多。

目前这些补贴相继取消后,新的补贴机制和方式正待逐步建立。

为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对粮食和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直接补贴制度,将原有的间接补贴调整为直接补贴,将过去补贴流通环节的企业改为直接补贴农民。

3、继续支持棉花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我国棉花产业能否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市场化制度和机制。

为此,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棉花产业发展政策,不断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最近正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和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促进棉花质量提高;同时加快棉花企业改革步伐,逐步实行棉花企业社企分开和企业改制等。

2016年我国渔业经济形势分析

据农业部渔业局统计分析,2016年,全国渔业系统围绕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的中心任务,以发展养殖为重点,控制捕捞,开拓远洋,深化加工,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加强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在面临“非典”疫情突发、局部灾害比较严重、部分水产品出口受阻等不利情况下,群策群力,做了大量工作,保持了全国渔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2016年渔业经济形势分析

据对20个重点省(区、市)的统计,2016年1-11月,全国水产品产量达3875万吨,同比增长4.1%;水产品市场总体平稳,大宗常规品种价格稳中有降,名优品种价格有所上升;水产品出口额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实现贸易顺差25.9亿美元,继续保持大宗农产品出口第一位。

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可达4700万吨,出口可突破50亿美元,渔民人均收入可达5200元,比上年增收150元,增幅3%左右。

1、渔业经济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取得新发展。

养殖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16年1-11月,海水养殖产量945万吨,同比增长6.7%,淡水产品产量1512万吨,同比增长6.22%。

海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稻田养鱼和名优水产品养殖势头强劲,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

全国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全国海洋捕捞产量1261万吨,同比下降0.42%。

远洋渔业稳步发展,大洋性渔业比重持续上升。

以出口为导向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体系进一步完善,休闲观赏渔业成为发展热点。

2、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促销工作有新开拓。

突出表现在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出口企业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快,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省的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陆续投入运转。

渔药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力度很大。

出口加工和养殖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工作明显增强,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在农业部2016年组织的水产品药残监测项目中,抽检合格率由2002年的94.9%提高到99.5%。

为了把“非典”疫情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疫情解除后各地纷纷组织市场开拓工作,举办各种展销会、推介会,组织水产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参展促销,参与协调贸易争端,促进了水产品市场的迅速恢复和出口增长。

3、渔业法制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有新成效。

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农业部发布了《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省级人大或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渔业法规规章有十多个,涉及养殖证制度建设、捕捞许可管理、渔船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推进了依法行政和行业规范管理。

资源养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海洋伏季休渔顺利实施,东黄海北纬35度线管理和首次东海拖虾作业休渔取得了预期效果,首次实施全长江禁渔期制度取得圆满成功,查处非法捕捞的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地方性的资源养护管理也有新成效,辽东湾海蜇管理是多年来最成功的一年,珠江、黑龙江等大江大河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人工鱼礁建设试点在稳步开展。

4、渔业基础和支撑体系建设有新成果。

一批由国家投资的重点渔业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相继投入使用,同时2016年的渔业投入又达空前水平,仅中央一级的国债投资、计划内基建投资、财政专项经费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就超过12亿元,比去年增长15.8%,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

各地政府的渔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