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883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docx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校本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骤增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实验的重要目标。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似乎仍然没有摆脱所谓“教学教学,教师教,学生学”这样一种学生被动受动的局面。

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告诉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受动的状态,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试卷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认真听讲,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尽管某些教师作了些有益的尝试,但教学的设计步骤其实仍是教师包办,问题的拥有者也还是教师,并非学生。

貌似学生在思考回答一些问题,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主体,其表现是“教师框定了学生思维的走向”,束缚造成思维浅性狭窄结果的局限性,往往只能走一种“定向爆破式”,“我让你在哪里炸,你就在哪里炸”。

指挥权仍在教师手里,不敢下放到学生手上。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很难适应新的学习。

新课标提出:

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这就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一个十分明确而重要的命题。

基于此,我们决定实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校本课题实验。

二、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的实质是开放性教育,核心是“生本意识”,即以学生为根本。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教师对学生,不能盛气凌人,应善于倾听,善于理解。

教师老是扶着学生学,只能培养小才;大胆地让学生思考、锻炼,方能培养大才。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生活能力、识美能力、爱国精神、拼搏精神、吃苦精神等,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体模式为:

“合格+特长”“规范+选择”。

这一切都必须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

教师应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教学方式变灌输为交往。

灌输是教育者为达到一个固定的目的而采用的强制的手段,而不管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接受,它是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理智能力的蔑视。

在教学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到某一目的。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实验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达到学习的目的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而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五、实验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语文活动          专题研究

六、实施步骤

(一)课堂教学1、目标:

培养学生的五种学习能力:

①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

它包括独立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理学习方法和学会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等四项能力。

②阅读书本的能力。

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精读、分析、综合、证明、评价,能抓住课文中主要内容等能力,这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③听记能力。

要求学生听完讲述内容后,能根据要求进行概括、记录并能整理笔记。

④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包括通过目录、图书、手册、索引、选择参考书;使用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各种工具书、图表等);根据问题搜集资料,能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观点等能力。

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制的关键性能力,将使他们终身享用不尽。

⑤智力技能。

包括:

学会观察、学会合理的记忆;掌握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方法;学会思考和能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等能力。

这是保证知识信息能消化、吸收和同化,贯穿着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各种知识能力的因素。

这五项内容反映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学习素质,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大部分内容。

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克服以往某些学习能力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训练,而另一些学习能力却被忽视留下空白的弊端。

2、课程的设置安排以初中语文教学的标准课时为准,采用“3+3”模式设置课时,即新授课(3课时)+阅读课(3课时)。

3、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语文实验室,该实验室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杂志,供学生开架阅读。

②有一定数量的功放设施及相应的音像资料。

③有一定数量的上网计算机,随时供学生进行网上浏览和网上研究。

4、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新授课模式运作中的教学策略:

①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习惯的重要步骤,它可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自学一部分新知识,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自学以学生自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自得,发现问题主动质疑,把读的过程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了阅读水平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阅读效果。

因此,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充分地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

这样,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就可以不讲,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情入境,让学生对自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课堂讨论对于自学(读)的收获或发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自由选择伙伴进行讨论。

这种讨论,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其他学生做听众,而是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边议边读,以议促读,通过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参与学生讨论和巡视,及时捕捉到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诱导,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

③课堂讲析在个人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围绕教学重点或共同的疑难问题、开展多层次、立体型的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集中讨论交流时,要给予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展示潜能的机会,避免少数学生独占课堂,多数学生陪坐陪听的局面,教师要相机诱导点拨,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对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予评价,更要提倡学生间相互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等。

④总结演练这一环节是对一课的综合和总结,也是对重点的进一步消化理解。

学生按要求重读之后,启发学生自己归纳中心及艺术特点,教师再查缺补漏。

演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积累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步骤,好的演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补充情节、续编故事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合理性、深刻性。

关于新授课教学的几点说明:

①该模式只是新授课的一般上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动,不必机械照搬,但前提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比如:

上小说戏曲单元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录像,看完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由于课程设置中新授课只有3课时,所以教材中的内容必须有选择,而选择的主动权在学生。

换句话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到底上哪一篇为好,由学生说了算。

新授课中无法完成的篇目,可并入选修课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完成。

③注重落实。

在教学中,要注重各环节的落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灵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充分地读、自由表达、不断积累和运用,而不单纯追求形式。

④教师要勇于放手,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可让学生利用好语文实验室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可以成立专门的学生备课小组,教师除提供资料外还可让学生上网查询所学内容的相关资料,甚至于独立创制课件。

阅读课模式运作中的教学策略:

1、阅读方法①泛读。

泛读就是要求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阅览室、图书室自由阅读。

近年的高考作文对体裁的要求放宽,因此,可以发展、开拓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都可进入现代中学生的生活。

要使泛读深入开展,必须具备学生专用的图书室、阅览室,有开放式书架。

②精读。

精读就是对优秀文章细致阅读,对时代背景、作家背景、作品思想、语言内容、表达技巧等都能有较深刻的理解。

材料可以是语文读本,可以是名著,可以是时文,可以是校本。

学生通过阅读,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写出赏析性文章。

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得到充分发挥,自我价值会得到实现,自信意识和创新精神会得到培养。

③网络和电视阅读。

网络日益进入人们的生活,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在人们的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微机课进入课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接触更丰富、更广阔的世界。

网络改变了过去仅仅通过视觉来读书的方式,添加了声音和变换的图画,更加具体可感。

也可利用电视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

这就要求教室配电脑、电视,学校也可设立专门的电子阅览室。

2、阅读指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学生仅能够进行广泛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要创新,就需要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把这些见解诉诸文字,就需要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读后随想。

也就是在读完一篇文章后的所思所想。

例如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某些句子有所感触而生发诸多联想。

②摘录式。

摘录就是对文章的词语、句子进行抄写。

大致可以分为:

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对话、名言警句等,可以按照类别,做成摘录卡片,用的时候可以从中进行选取。

③比较阅读。

当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找出另外一篇或几篇相关的文章,找出它们之中的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这是一个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的能力。

④鉴赏评价式。

鉴赏评价和读后感有相近点,鉴赏评价是对原文进行分析欣赏,以原文为分析主体,读后感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生发开去,产生许多与原文相关的联想。

鉴赏评价要求的是读者对文章的中心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⑤纲目式。

做纲目式读书笔记,就是对文章的思路进行梳理,理出行文的脉络,这是对读者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3、阅读评价①学生自我评价其操作方式为:

A、学生自行组织,推选组长,每组七人左右,每篇读书笔记必须有其余成员的批语和修改意见。

B、组长为评委,对其余组的笔记进行综合评价,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

通过这种分组合作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②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为辅,学生评价为主。

针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把握,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

关于阅读课的几点说明:

1、有人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诚然,阅读与写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教师必须明确,阅读课不是写作课的附庸,阅读课决不能上成写作课,阅读课与写作课有明显的区别:

阅读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被阅读对象分析、理解、把握要点的复杂的思维过程,重在分解、剥离;而写作是作者运用已有知识表达思想感情的复杂的心理过程,重在合成、寄寓。

二者几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过程。

2、阅读要充分利用课本之外的课程资源,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编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

3、因学生读书篇目不一,作者不一,体裁不一,教师备课必须精心设计,“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不仅有“一桶”,要有“一江”,要有“活水”,才能高瞻远瞩地指导学生阅读。

要对学生读什么、读多少、怎样读做好指导。

(二)语文活动同语文课堂教学相比,语文活动的形式、地点、内容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更具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对学生与外界交往的能力、认知能力、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可以灵活地组织以下活动—1、各类竞赛①快速作文  ②现代文阅读  ③文言文阅读  ④语文知识  ⑤古诗文背诵  ⑥成语  ⑦朗诵  ⑧演讲  ⑨辩论  ⑩书法2、各种交流、展览①学习方法  ②写作经验  ③读书报告  ④读书笔记  ⑤手抄报3、各类讲座①语言知识  ②文体知识  ③写作  ④作家作品  ⑤名著名片欣赏4、各种组织①兴趣小组,深入探究,成果展示  ②文学社,办好《汶水源》③记者团  ④广播站  ⑤电视台⑥话剧团,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并组织汇报演出。

5、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走访劳模、参观人文景观、街头宣传、模拟法庭等。

关于活动课的说明:

以上各种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内容及操作步骤,在设计中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在操作中体现探究精神。

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展示才华的环境,为学生的成功搭建开放的舞台。

师生关系不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

教师可自行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的活动起到辅助引导作用。

(三)专题研究这里讲的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探究,它是一种在合作学习环境下实现的个别化学习方式。

这种专题研究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

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运用知识的过程,更是其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

1、专题研究一般应包括以下四个学习环节:

①确立课题。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

问题无地不在,无时不在。

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专题研究有着广阔的天地。

也可以结合其它课确立课题,如和历史课联系,可以研究历史人物传记,可以研究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还可以研究历史文物等。

和地理课联系,研究的课题就更多了,如自然环境的研究(河流的演变、气候的变化、林木的生长、沙尘暴的形成等);经济地理研究(物产、交通等);乡土地理、本国地理、世界地理都可以研究。

和音乐课联系,可以研究音乐家的传记及作品等。

和自然课联系,可以研究科学家的传记、研究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等。

有时还可以根据生命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更可以联系社会生活,确立课题,如《对我校食堂的调查与评估》、《关于富水河污染的调查》、《应城商店招牌上的错别字分析》等。

②搜集资料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

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宽,一般说来,他们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来搜索资料。

查阅文献,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查阅资料,有时要给学生开出比较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

在研究的初期,搜集文献可以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先查阅几篇与课题有关的主要文献,通过阅读消化,了解课题的有关范围并从文章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阅的对象。

③设计方案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专题研究有序、有效地推进。

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课题的提出:

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

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

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

④总结分析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专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专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2、教师的角色:

专题研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

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

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

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

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专题研究呢?

①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专题研究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

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

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

专题研究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初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差距,初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

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

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

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

②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

“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

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③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

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3、专题研究的评价专题研究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的是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

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