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1020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求小数的近似数。

这部分内容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小数的意义和读写,包括例1、例2、例3、例4和练习五:

第二段、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包括例5、例6、例7和练习六;第三段,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求小数的近似数,包括例8、例9和练习七;第四段、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2、使学生体验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4、使学生体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五、教法与学法指导:

1、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

2、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

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

3、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思考。

六、课时安排:

共8课时划分如下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2课时

2、小数的性质1课时

3、小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4、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1课时

5、求小数的近似数1课时

6、整理与练习2课时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数学教师年月

课题

第一课时:

小数意义和读写法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使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导学

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还教学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分数的意义。

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导学

媒体

课件

主体

板书

小数意义和读写法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0.05读作:

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导入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

 集体交流

 

 

 

二、新授

 1、出示例1:

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鼓励学生尝试。

 指名开火车读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

师小结:

0.3元是1元的十之三。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

三、巩固练习

1.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A、理解:

1厘米是1/100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1/100;0.48元是48分,是48个1/100,也就是1元的1/100。

2、自学课本28页例2:

指名口答师板书:

1.10.10.040.09

3.看图写小数。

 指名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要求完整。

 师小结: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指名读题,说出题意并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

 集体交流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学案一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

1分米=()米

2角=()元

1厘米=()米

1分=()元

1毫米=()米

 学案二:

1.

(1)谁认识商标的标价到底是多少钱吗?

(2)这些标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3)你能读出上面的小数吗?

 0.05读作:

零点零五0.48读作:

零点四八

 (4)说说读小数的方法是什么?

 2.想一想:

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

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

0.48元呢?

 

 

 

 

 测评一:

1.课本29页试一试”

 

 

 

 

 

 

 

 

 

 

2.议一议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

  

3. 课本29页试一试

  说说小数与分数之间,你有什么发现?

  

 

 

 

 

 

 

4.课本32页练习五第2题。

 

 

5.课本32页练习五第3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顾所学,体会自己的收获

测评二

课本32页练习五的4-5题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数学教师年月

课题

第二课时:

小数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2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导学

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还教学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分数的意义。

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

重点

难点

重点:

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难点:

记数单位的理解

导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卡片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主体

板书

小数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质疑导入

  

 指名回答

 

集体评议

 二、实践探究

 出示课本30页例3

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进行比较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后,归纳小结: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

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师引导:

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都通过数位顺序表得出。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由此结论:

 1里面有10个0.1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指导学生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三、巩固练习: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进行练习。

 

四:

课堂总结

 集体交流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学案一:

 想一想:

小数分为哪几部分?

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

记数单位是什么?

 学案二:

A:

说一说:

1.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2.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3.你能用类似的方法0.1和0.01有什么关系?

0.01和0.001呢?

 

 

 

 B:

议一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

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

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C:

填一填。

 

测评一

1、课本32页练习五第6题。

2、练习五第7题。

1、2、练习五第10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测评二

课本32页练习五第9题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数学教师年月

课题

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导学

分析

在理解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数化简小数。

重点

难点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导学

媒体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主体

板书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把小数化简。

0.3元=0.30元0.100米=0.10米=0.1米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导入

 指名口答

 生试一试大胆说

 

 

 

 

2、引入:

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实践探究

1、课件出示例5

  指名口答。

集体评议

讨论交流

 师小结:

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同桌交流想法。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

师引导小结:

    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指名汇报。

引导得出: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三、深化练习。

巩固提高

  

  指名板演。

说说根据什么得出的。

 

 

 

 

 

 

 

指名回答。

讨论交流汇报。

 

 

学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集体交流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学案一

(1)1元=()角=()分

(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元30分=()元

100毫米=()米

(3)0.4里面有()个0.1。

0.40里面有()个0.01

学案二

A:

说一说:

1。

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

为什么?

 

2.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3.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

试一试:

1.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2.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3.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

 

 

 测评一

1、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2、尝试做课本35页“练一练”第1题。

 

3、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第2题。

4.完成课本37页 练习六的2、5、6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测评二

课本37页练习六的3、4题。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数学教师年月

课题

第四课时:

比较小数的大小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使学生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导学

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比较整数大小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学习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

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导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主体

板书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  

0.6>0.487.96<8.320.13>0.19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情景导入

指名回答,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7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

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独立试说。

互相交流,

指名汇报、 集体评议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引导总结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

学生自己读题填表交流结果。

 

学生自己读题填写。

指名回答。

 

 

 

  

 

 先同桌交流,汇报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时说说比较方法

 

 

指导学生说一说填写的思路

 

四、课堂总结

 

 

集体交流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学案一:

说一说:

1.小红和小明他们在超市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

你是怎么想的?

.学案二

1.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1)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2)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18和20124和142

 3)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根据你的猜测,用你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9.7元和5.9元

(2)6.79米和6.85米

 2,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3.比较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测评一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8.20.51○0.509

1.374○1.5.7○5.8

0.6○0.601.23○1.32

3、判断:

(1)6.809>6.799()

(2)5.1>5.1002()

(3)38.748<38.75()

(4)0.009>0.010()

 4.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0.8070.0780.870.780.087

5.课本38页7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测评二

完成课本38页练习六7、8题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数学教师年月

课题

第五课时:

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

课型

练习课

导学

目标

依据小数的性质,会判断两个小数是否相等、能化简和改写小数;根据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通过数轴上位置的前后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比较带单位的小数的大小;会把多个小数按照所规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导学

分析

巩固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

难点

把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方法运用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

导学

媒体

小黑板

主体

板书

比较小数的大小

比较是否相等:

仔细看每一个数位

化简:

指去掉多余的0改写:

看准要求的位数

数轴:

左边小右边大排顺序:

先标号再排列,注意符号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基本练习

 

 

指名口答

集体评议。

核对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指名口答。

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同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指名板演。

集体评议

 

 

 

 

 学生在小组完成,

集体订正

师板书:

比较是否相等:

仔细看每一个数位

化简:

指去掉多余的0

改写:

看准要求的位数

数轴:

左边小右边大

排顺序:

先标号再排列,注意符号

二.课堂小结

 集体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学案一 

填一填:

1.小数的性质:

()

2.()先比较()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就比较()位……

比较是否相等:

仔细看()

排顺序:

先()再(

3.比一比

7.90○7.090.51○0.5100

 

1.300○1.35.7○5.7000

 

0.6○0.601.23○1.3200

4.判一判

  

(1)9.809>9.799()

  

(2)5.1>5.1002()

  (3)3.748<3.75()

  (4)0.009>0.010()

 5.说一说

谁能说说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6、堂上必做题。

(1)5.80()5.08

52.060()52.6

(2)把下面的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0.40.4060.0644.66.4

 7.完成课本38页11题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测评一

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1.8<□

(2)□>23.47>□

(3)□<5.006<□(4)□>70.02>□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数学教师年月

课题

第六课时: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课型

新授

导学

目标

1.1.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大数目来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会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2.2.2.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导学

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求整数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两部分内容。

学生有了知识背景,有了认知链接,教学中师只需为学生搭建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便能寻求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难点:

理解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导学

媒体

小黑板

 

主体

板书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A、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B、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00000千米(1.49亿千米)

C、我国自然保区总面积约为615560000平方米(6.1556亿千米)

D、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000米(179.4万千米)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导入:

  

 

 

 

 

指名口答说说方法

  

 

  

 

 

学生读题

 

 

 

 

 

全班交流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生试做

 

 

汇报交流

 

  指名回答,师引导小结:

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点在万位右下角,去掉末尾的“0’,添上“万”就可以了。

 

(二)教学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学生试做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引导小结:

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点在“亿”位右下角,去掉末尾的“0’,添上“亿”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说说改写的理由

 

 

 

 

指名板演,

集体评议

 

 

 

 

指名口答

订正时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小结:

 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点在万位或亿位右下角,去掉末尾的“0’,添上“万”或“亿”就可以了。

四、本课小结:

集体交流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学案一

1、口答:

3840000=()万34900000000=()亿

 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

2.出示下面各句:

 A、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00千米

 B、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00000千米

 C、我国自然保区总面积约为615560000平方米

 D、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000米

 

读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学案二:

想一想

(1)、把A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把B中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说是怎么想的?

 (3)你觉得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要注意什么?

 猜一猜

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学案三:

1.谁会把B中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说说是怎么想的?

2.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测评一

1、想一想:

C、D改写成用什么单位的数比较好?

(再让学生改写)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4500005600078004500000034000

 (问:

做了这一题你有什么体会?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20000000345000000004500000560000

 4、判断

673000=6.73万

5670=5.67万

78600000人=786万人349000=34.9

 3340000000=33.4亿

5670000000吨=56.7亿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有哪些体会?

测评二

课本42页1-3题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数学教师年月

课题

第七课时:

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课型

练习课

导学

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学会求积的近似值,并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

分析

在学会求积的近似值,并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

难点

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导学

媒体

新课

主体

板书

积的近似值

 

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人法”取近似值。

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号。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引新

一、复习导入

学生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