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200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规模化经营.docx

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业规模化经营

规模化经营是小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基本的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多方面形式的变化,我国现阶段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形式已经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纵观世界农业,一些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发展和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借他山之石,寻求适应我国农村实际的土地规模经营的模式,早日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第二个飞跃”。

(洪淳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的探讨农村经济77、83)

一、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刻。

在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的形势下,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意义尤为重要。

(黄莉新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纵横2010/1,7-9)

面对我国人均耕地少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耕地抛荒现象,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方针的指导下,许多专家开出了一剂“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良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也一直在鼓励“资本下乡”整合农村各种要素,发展资本集团主导的现代农业,走“公司+农户”的道路。

上世纪80年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大幅增长,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家庭承包责任制度下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并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制度瓶颈。

无论是提高农业竞争力.还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走农业规模经营的道路,农用土地逐渐集中和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推进土地的“登记、确权、颁证”,进一步明确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在农民发展诉求的强烈需求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林冬生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粮食安全的两难困境及对策农村经济2010年第l2期53-55)

首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根本要求。

中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这样既有利于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又有利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促进农村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第二个飞跃”。

国务院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也要求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

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

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其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只有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更快地推广运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才能更多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加规模经营效益。

(黄莉新)

第三、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经营模式,是以家庭为独立单位,并且土地承包的数量有限,自然是一种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经营。

而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机械没备取代蓄力或手工劳动力的耕作方式,现代机械设备的利用需要土地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使农业机械展开,更不可能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不适合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耕作,限制了机械设备的运用,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实行产业化经营。

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满足大规模的农业需要。

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的生产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洪淳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的探讨农村经济77、83)

第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吸引了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下农村,探索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机制,维护了农村和谐安定。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了农业经营机制.激发了农业自身的活力和潜力,拓宽了农民自主创业的领域。

这些都为统筹城乡和工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二、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思路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遵循的原则:

首先,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政策与保护农民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坚持农民自下而上与政府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坚持以点带面与点面结合的原则。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借鉴某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地方的现实情况,搞好试点工作,确保重点,从而带动和引导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展开和普遍提高。

(吕卫民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思路经济导刊2011/0218-19)

同时,还应注意“四个结合”:

一是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相结合。

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集中。

促进他们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通过土地流转.在确保流出土地的农民获得承包土地合理收益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收入。

二是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

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和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三是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

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

四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理组织、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带来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规模经营,增加了内部规模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加快培育壮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基地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

(黄莉新)

三、如何实现规模经营

(一)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流转形式多样化。

从目前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转包和租赁。

从发展趋势看,土地人股、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发展较快。

“土地入股”由于既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使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等多种形式增加了收入,因而越来越被农民所接受。

二是经营主体多元化。

农村土地经营主体正发生着由农户单一主体向城乡单位、企业、业主等多种成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和拥有资金、管理优势的现代企业参与到农村土地经营之中。

三是流转动机现代化。

免征农税前,集体和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税费征收上缴任务,避免土地撂荒。

现在流转的主要动机演变为如何增加收入,扩大种植规模。

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新增流转面积主要流向专业大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形式以租赁为主,租金形式以收取现金或粮食折价为主。

流转后的土地以经营高效农业项目为主,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王忠林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及相关问题探析齐鲁学刊2011年第1期,105-108)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1)科学规划,统筹管理,促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

一是依法签订农地流转合同。

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不论采取哪种流转方式,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不可强迫和包办。

三是农地流转要坚持有偿流转。

(2)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确立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

其次要规范和完善流转合同,建立流转合同的签订、鉴证、仲裁制度。

再次要建立农地流转档案,重点对拟出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

(洪淳)

(二)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探索、深入实践,通过引导农户以承包土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及发展“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黄莉新)

(三)推进统一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加快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积极转移剩余劳动力

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人口的转移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

城镇化的进程改变了农村人地资源的数量关系,进城的农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自愿割断农地的关系,推动土地的流转。

首先有效转移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发展,使农民摆脱对土地的依赖。

其次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联动,使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与农村土地流转相适应,使农民工权益得到保障,在发展机会面前与城市工人获得平等的地位。

再有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民就业培训、技术培训力度,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带头人、种养殖能手等流转大宗土地,积极吸纳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

(2)探索建立农村社保体系

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创造城乡公平的就业环境,解决好进城农民子女的就学、就业等难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让农民放心地流转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洪淳)

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政府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首先,要系统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

针对东、中、西部农村的不同特点,制订更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

其次,要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项目服务、贴息融资、表彰奖励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三,区域化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挥各地农业特色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地建设。

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生产条件不尽相同的现状,通过有针对性的扶持鼓励措施来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区域化布局,细化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基地,积极打造产业化经营企业的农产品品牌。

以项目建设带动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牵引力。

明确农业龙头企业的定位,出台专门的发展政策,以项目建设带动和壮大龙头企业。

重点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开展跨行业的兼并与联合。

鼓励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并落实农业产业用地优惠等系列政策;对带动农户面大、消费农业原料多的龙头企业,给予更多的扶持;对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物流园区给予倾斜支持。

 

江苏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规模经营有过两次高潮,正在掀起第三次高潮,现在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好时机。

第一次高潮是苏锡常地区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大体时间从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中期。

主要特征表现为:

粮田、家庭农场、两田制。

第二次高潮是淮安等地的结构调整连片种植。

大体时间从19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

第三次高潮是全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2006年以来,全省各地按照统一部署,大力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层层发动,目标考核,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高效设施农业、“三资”投入、财政补助。

与前两次规模经营不同的是,当前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推进有着很好的背景:

一是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充分。

2003年起江苏实施500万农民由农到工的转移工程,全省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左右,目前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重超过60%。

二是农业市场主体逐步培育壮大。

(杨天水推进规模经营发展江苏现代农业江苏农村经济2008.1,23-24)

省委十一届五次会议提出,“2012年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50%,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如何在粮食生产上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现高产技术普及化,大力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现状与分析

(一)我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特点

到2008年底,我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286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的32%,其中通过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面积79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5.8%;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494万亩左右,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98%。

进一步分析我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情况,主要特点为土地集中规模大多在3O~50亩范围、我省粮食生产土地集中经营水平地区差异大。

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大但紧密度差特点明显。

据统计,2008年全省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服务组织达11000多个,建立种植基地6874万亩,带动农户1076万户,订单带动农户数超过431万户,年订单总额达36亿元。

目前我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主要集中于播种、插秧、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割等农业生产部分环节,没有实现全程覆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还不够,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广大农民的利益联接还不是很密切,大部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加以大力扶持和引导。

目前,我省粮食生产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规模还比较小,规模经营面积不大,普遍在30~50亩的范围。

苏南、苏中、苏北规模经营户均面积的差别,说明土地集中经营规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经济发达地区户均面积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户均面积相对较小,也说明土地集中经营的适宜面积与经济社会、农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集中经营适宜面积标准不同,具体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测算。

我省粮食生产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在规范

性上下功夫,推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向粮食生产服务型规模经营转变。

(二)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效益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实行规模经营,加上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农户参加任一种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生产效率、效益均明显高于散户。

以土地规模集中经营为例,徐州铜山一个种田大户,2008年粮食种植面积14580亩,粮食总产14553吨,其中14000多亩水稻,经测算其每亩单产比周边平均高75公斤左右,加上规模经营机械化统一作业及节本技术的应用,算起来每亩增收近200元。

在服务型规模经营方面,以如东为例,2008年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通过推进专业化服务,实现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五统一,农民和合作社达到双赢,示范方每亩比大面积每亩增效325.92元,同时项目区专业化机插秧和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两个合作社通过统一供应生产资料和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创收30多万元。

(马爱京江苏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路径选择现代农业2010/02,47-48)

海安县规模经营经济效益

调查曲塘镇群贤村12组一种田大户.1994年开始承包抛荒地逾6.67hm2。

2009年该户种植粮食面积6.78hm2,粮食总产量96.6t,稻麦两熟纯收入1.68万元/hm2,加上种粮补贴收入1710元/hm2,总纯收入达l2.55万元。

该县曲塘镇3.33hm2以上种田大户共有3户,土地流转费用平均1950元/hm2,2009年粮食种植面积15.77hrn2,粮食总产量236.56t总纯收益23.48万元,再加上种粮补贴收入2.7万元(1710元/hm2),总纯收益达26.18万元,平均收益1.66万元/hm2,平均每户收入8万多元,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相比,规模效益明显。

2010年夏熟,曲塘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通过推进专业化服务.标准化栽培,实行机播作业、病虫害防治、收获等五统一,全片弱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小麦价格比周边地区高0.05—0.10元/kg,农民和专业合作社达到双赢。

调查示范片33户小麦种植户,平均麦熟纯收益7683.9元,hm2,比全县大面积7099.5元/hm2增收584.4元/hm2。

同时,项目区专业化农机服务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通过统一供应生产资料和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了创收。

(吉剑林昌明海安县粮油适度规模经营现状及对策措施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四期374-378)

 

东北经验:

黑龙江省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基本成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加快都为黑龙江省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现实条件。

首先,黑龙江省劳动力实现了较大规模的转移,具备了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

2009年,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212.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户数80.17万户,占劳动力总数的23.19%。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增大,区域呈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土地,从而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现实的发展空间。

其次,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速度较快,具备了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

2009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808万亩(1公亩=0.0667公顷),比上年增加了468万亩,占全省农村耕地总面积的21.3%。

比全国平均值8.7%高12.9%。

全省流转出土地的农户93.46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10.7l%。

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现状使得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此外,政府的积极引导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

黑龙江省积极引导农民逐步实现土地从

松散型流转向紧密型流转,从小面积、零散地块流转向集中、连片流转,从无序流转向有序流转,增加了土地集中流转后的产出效益,促进了土地的规模集约经营。

2009年,全省200亩以上连片经营面积已达1803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增加收入31.82亿元;规模经营增加收入6.24亿元。

(何宏莲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保障机制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你年10月第8卷第5期,35-37)

(刘凤芹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与效果研究:

以东北农村为例农业经济导刊2007.1,45-54)

安达市丰桥农机合作社是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机合作社的一个代表,合作社总投人267万元,设国有股、集体股和个人股三种股份,其中国家投资的10%作为国有股,90%折价配股给农民,农民以土地入股,首批入股农民就达212户,入股土地5000亩,今年已达317户8300亩。

而这个合作社只有6名职工,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对参加入股合作的耕地全部由合作社统一整地、统一种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全面实现了标准化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

组建合作社后,农民彻底从田间解放出来,全村转移剩余劳动力313人。

农民陈宝军27.5亩土地全部人股,513人举家到哈市打工,年收入5.4万元,比人股前提高4.9倍。

在农业综合开发的牵动下,农机合作社由少到多,以点带面,在龙江大地上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机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130个,新增80马力以上大型农机476台,农民以土地人股农机合作社的形式实现规模经营93万亩,由“种田农民”变成了“土地股民”。

(宗保走规模经营之路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8.9)

 

内蒙古经验:

内蒙古部分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和整理

规模经营的实施方式主要是按三种模式进行的:

一是公司化模式,二是农机队代耕模式,三是农民合作社模式

(二)建设高标准的节水灌溉系统

(三)建立农机服务队

(四)推广和应用一系列配套性的农艺措施

(五)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捆绑”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王关区内蒙古部分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及启示北方经济2008年第9期,15-18)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也是全国三个特大灌区之一,因灌溉之利,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称。

2008年1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内蒙古河套灌区用10年时间实施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同年l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流转土地承包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有序流转两大政策的同时贯彻执行,对推进河套地区农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土地流转

(一)公司化运营带动型。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型

(三)返租倒包农民土地型

(四)特色产业集聚型

土地流转化解了农业综合开发难题。

(燕贵枫任大安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