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547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docx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

堽城镇中心小学

同课异构暨“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

为打造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潜能,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努力在我校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宗旨

1.体现“为学而教”的理念。

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以启发、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推进“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课堂新样态的形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

2.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途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

3.从以“评教”为主向以“评学”为主转变。

课堂的落脚点要放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上。

4.杜绝一切“表演”、“作秀”、形式主义,把大比武成果及时转化成常态课。

二、参加对象及科目

所有学科及学校所有现任教师。

三、活动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教师全员参与,学科全面开展,学生家长代表全程参与,全面展示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学科素养、课堂教学能力。

2.实效性原则。

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敷衍”、不搞“花架子”,活动开展必须强化领导的“执行力”。

3.规范性原则。

为保障活动契合要求,切实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所有评比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县下发的小学课堂教学量化评价标准进行评课。

二、活动目的 

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内容是进行课堂教学比武,主要形式包括说课和讲课两个部分。

主要目的是:

 

1、以比促学。

通过课堂教学比武,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新课程实施水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和基础教育质量。

 

2、以比带训。

通过课堂教学比武,将校本培训推向纵深,积极开展教师间的相互质疑、相互探讨、相互沟通,促进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3、以比择优。

通过课堂教学比武,将一批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适应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优异的各层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培养成为一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指导团队。

 

四、活动安排及实施办法

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

启动宣传、学习标准阶段。

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文件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价段:

实施(比赛)阶段

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根据学校实际,分设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品社(品生)和科学教研组,艺体教研组等五个教研组,为协调安排工作,这几个教研组交叉举行。

(具体安排见附表。

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比赛。

学科任课教师必须人人参与,采用同年级同课异构的形式,赛课内容为随教学进度安排,学科教研组成员成立评委小组,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活动的组织、安排,参与听课的老师即评委成员参与打分。

(语文、数学教研组评委不少于十人有效,其它教研组评委不少于五人有效)对所有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A、B等级性评价,A等所占比例不超过50%,并推荐参加堽城镇复赛。

学校领导、教导处人员全程参与,并对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从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展示、课堂检测和课后巩固训练、听课评价记录、随机听课等方面进行督查落实,确保各学科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比赛完毕,学校将评定结果对全体教师进行公示,增强透明度,确保“大比武”活动公平、公正。

公示无异议后按上级要求上报比赛结果。

第三阶段:

镇级、县级决赛阶段

(一)将课堂教学评定为A等级的教师名单上报镇教研室,参加镇级复赛。

(二)优秀教师参加县级决赛。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领导小组:

组长:

杨传勇副组长:

胡大伟

成员:

李昭广、董国平、张建、颜丙光、陈运、赵元、殷雪梅、张文文

工作小组:

组长:

胡大伟

成员:

殷雪梅、张文文、王翠平、王猛、吕婷婷、王秋菊、娄广荣、顾文辉、宁文娟、潘汝华、朱爱芝、潘腾、樊吉忙、朱晓彤。

学校邀请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代表小组”,全程参与、跟踪监督。

(二)明确主题,科学安排。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为学而教。

要围绕这一主题,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提倡启发式、探讨式和互动式教学。

要通过活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体现学校模式、学科模式和学科内不同课型(内容)的有效模式,同时彰显教师个人的风格和特色。

学校所有教师都要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科学安排好活动的每个环节,通过活动促进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改革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以赛促研,以研促教。

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把比赛作为促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和手段。

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评选,可以把评选与集体备课、同年级同课题教学研讨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活动要坚持“说课、观课、议课”相结合,尤其要组织好“议课”研讨和活动后的反思改进,不得单纯“为比赛而比赛”,“为排名次而组织比赛”。

比赛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议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综合评价,总结反思。

比赛结束后,学校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学科活动总结。

要认真总结本次大赛,提炼经验,形成共识,特别要注重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面的感悟和体会。

同时,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尤其是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师生互动等方面急待解决的困惑,并将这些问题作为今后校本教研的课题。

比赛过程中要注重材料和资源的积累,包括教案设计、课件、课堂录像、教学反思、活动总结等,形成宝贵的传承资料。

(五)客观公正,追究责任比赛活动要严密组织,做到公平、公正,导向正确。

让广大任课教师端正态度,积极参与,真正使课堂教学中的优秀者脱颖而出,评选的结果要“学生认同,教师服气,家长满意”。

(六)表彰奖励,倡树形象。

县级决赛获奖教师,依等级分别颁发一等奖、二等奖证书,并择优推荐参加上一级优质课评选。

(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

堽城镇中心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安排表

 

附件3

宁阳县小学语文“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评价标准

 

项目

分值

评价要点

分值

得分

主以

教学目标

5

1.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1

2.教学目标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2

3.教学目标体现本学段教学重点。

2

教学准备

5

学案、教案、训练案、检测案都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内容一致,前后贯通。

5

深度自学

8

1.能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学案中能够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要求、预习提纲或尝试自学题都可)。

4

2.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案进行自学。

4

深度讨论

7

1.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内能对自学情况进行交流讨论,讨论交流有一定成效。

3

2.小组讨论交流分工合理,组织有序。

4

深度展示

15

1.教师反馈展示:

能全面反馈展示学生的自学态度、自学程度、自学能力。

3

2.小组合作展示:

学生愿意合作展示,分工明确,程序合理,能调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示的内容恰当,方式灵活。

5

3.个人展示积极主动,敢于发表独特性见解。

3

4.展示交流的时机、时间安排合理。

2

5.对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有评价,有指导。

2

精讲点拨

10

1.教师课前能全面深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依据自学情况确定点拨内容,注重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

3

2.点拨语言准确精练,点拨方法灵活多样,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认知。

3

3.准确把握讲解时机。

教师直接讲解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

深度训练

15

1.听说。

3

2.读。

3

3.书写。

(字、标点、行款、卷面)

3

4.写作。

3

5.思维。

3

教学

基本功

5

1.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1

2.教师普通话标准,书写规范。

2

3.课堂调控能力较强。

2

教学效果

30

1.朗读。

4

2.试卷测试。

20

3.试卷质量。

3

4.卷面。

3

总评

附件4

宁阳县小学其他学科“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评定办法

得分

A1

(10分)

B1教材钻研

(7分)

 

C1教学内容

(4分)

教学内容选择适当,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做好各种教学材料准备。

出现知识性错误,对教材理解严重偏离,没有按学科特点进行必要的器材准备,得2分及以下;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或没进行必要的材料准备,得3分;教学内容适中,能够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材料准备充分,得4分。

 

C2教学目标

(3分)

教学目标全面准确。

教学目标不准确不得分;教学目标准确,不全面、不具体,得1分;教学目标准确全面,但与教学活动设计不吻合,得2分,教学目标准确、全面,与教学活动设计相吻合,得3分。

B2课前学习

(3分)

C3学生预习

(3分)

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设计课前预习活动。

应安排必要的预习活动但没有安排不得分;有预习活动设计,但内容不具体或要求不明确得1分;预习内容具体,要求明确,但预习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得2分;预习内容具体,要求明确,对预习情况掌握全面,准确,体现以学定教。

得3分;

A2

(60分)

B3教师的教

(30分)

C6兴趣激发

(2分)

 

1.善于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每一条完全做到得1.5分。

出现部分失误,得0.5-1.5分,做不到不得分。

2.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有效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C7教师状态

(3分)

3.富于激情。

4.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5.内容熟练,思路清晰。

C8讲解指导

(2分)

6.讲解准确、精炼。

7.点拨时机选择恰当精准。

8.示范、指导、总结恰当准确。

A2

(60分)

B3教师的教

(30分)

C9活动实施

(8分)

9.活动选择符合学科特点和内容要求。

每一条完全做到得2分。

出现部分失误,得0.5-1.5分,做不到不得分。

 

10.每项活动目标明确。

11.突出重点和难点。

12.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13.机智灵活,调控得当。

14.关注每一个学生。

15.准确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矫正。

16.合理进行拓展延伸

C10时间分配

(1分)

17.教师直接讲解时间不超过10分钟,新授课和复习课,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练习课练习时间不少于25分钟。

C11方式方法

(3分)

18.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要求,合理选择教学的方式,引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等方式进行学习。

19.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20.科学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B4学生的学

(30分)

C12听看(4分)

1.认真听教师讲解和同学发言。

2.认真观察教师和同学和演示和文字视频等。

C13思考(4分)

3.积极思考,独立思考。

4.不轻易放弃和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C14讨论(4分)

5.积极参与讨论。

6.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C15操作(4分)

7.认真按要求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A2

(60分)

B4学生的学

(30分)

C16体验(4分)

8.认真参与体验活动。

每一条完全做到得2分。

出现部分失误,得0.5-1.5分,做不到不得分。

 

9.准确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C17展示(4分)

10.积极参与各种展示活动。

11.认真进行评论。

C18训练(4分)

12.积极参与技能训练。

13.训练过程认真、不拖拉。

C19分享(4分)

14.自觉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15.主动帮助同学。

A3

(30分)

B5学生体现

(10分)

C20活动参与

(5分)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和谐,交流充分,表达自由。

通过统计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来确定。

参与度低于50%,得2分及以下。

参与度在50%-80%得3-4分;参与度高于80%得4-5分。

 

C21学生思维

(2分)

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正确,表达清楚,有创造性。

通过学生的质疑、展示等情况的表现来评定。

出现学生发言不积极,不能正确理解问题,答非所问,表述不清,语序混乱等情况,1人次扣0.1分,直至0分,小组观点,扣分以小组人数计。

C22全面发展

(3分)

28.各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在学习经历中体悟到一定的学习方法,得到习惯培养,体现德育与教学深度融合。

观察学生发言、课上作业、学习状态来评定。

出现不认真听讲,体验不认真,感悟不准确等情况,1人次扣0.1分,直至0分,小组观点,扣分以小组人数计。

B6教学效果

(20分)

C23达标测试

(20分)

达到课标要求。

当堂检测,按成绩折合。

说明:

特殊

课型效果评价(20分)

实践课:

自主完成实践活动或制作内容,作品质量符合要求并富于创新。

通过观察学生实践中的表现或查看、统计作品完成情况,按完成率和优秀作品率来评定。

实验探究课:

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探究活动,自主分析研讨得出结论,应用效果好。

通过观察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结论是否自主得出,是否正确运用等情况进行评定。

体验感悟课:

体验认真,感悟准确,表达充分,认识深刻。

通过观察学生过程表现和访谈学生情况进行评定。

说明

1.每项等级量化权重:

“优”为80%及以上,“一般”为60%至79%,“差”为59及以下。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时直接评定为“差”:

(1)采取灌输式教学,直接告诉学生结果、结论、答案。

(2)代替学生进行实验,或直接提供实验数据。

(3)课堂教学因准备不充分,造成安全事故。

(4)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自由散漫,做与学习无关的事项。

(5)教师对教学内容不熟悉,读教案。

(6)随意出入课堂,做与教学无关的事项。

(7)讽刺挖苦学生,对学困生不耐烦。

(8)目中无学生,干讲,活动走过场,不关注,不指导。

(9)不按正常进度讲课。

(10)出现严重知识性错误等其他严重情况的。

总评

 

附件5

宁阳县中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决赛教师登记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一寸彩照

任教年级、学科

 

现任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最高学历

 

最高荣誉及时间

 

 

本人课堂教学模式阐述:

(由本人填写,根据本人承担的教学工作,摘要填写)

初赛评价等级

复赛评价等级

 

单位推荐意见

校长签字:

(公章)

2017年月日

 

附件6

宁阳县中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初赛、复赛、决赛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科目

 

授课学校

 

班级

 

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生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

……

……

七、板书设计

 

附件7

宁阳县中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初赛、复赛、决赛教学反思

学校

班级

教师姓名

 

课题

上课时间

 

自我

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即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是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进行变更,知识传授的效果如何等。

 

2.反思教法情况:

即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教学步骤与方法调整的原因,以便今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3.学法指导情况:

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是否到位,以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意识等。

问题

反思

1.反思教学中有哪些失误,有哪些不足。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当学生意外提问时或学生做小动作时甚至无法预料的事件,是如何机智处理的。

3.反思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开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

重建

1.反思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悟出什么道理,在教学中就某个问题有什么新体会,学生行为给了什么新的启示等,这些切身体验与新课程理论联系起来,成为一种更好的策略。

 

2.对某些不足之处有什么更好的策略。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有什么更好的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