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685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docx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使大夫

D.郡守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上述反映了丝绸之路的

A.背景

B.内容

C.时间

D.作用

3.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A.沉重的赋税B.繁重的徭役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6.“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A.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B.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

C.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

8.《舌尖上的中国》解释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应该是在

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时期

9.《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

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诸侯争霸

②文景之治

③巨鹿之战

④官渡之战

⑤三国鼎立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⑤

10.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11.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下面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其中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1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4.“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15.根据关键词判断历史事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能力之一。

观察以下关键词:

修建骊山陵,连坐制度,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楚政权。

请你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B.秦末农民起义C.黄巾起义D.流民起义

16.七(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一个小论文写作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有:

金缕玉衣图片;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

最适合做他们论文题目的是

A.文景之治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C.秦统一中国D.光武中兴

17.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

下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秦朝

A.加强文化控制B.分封,行郡县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18.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9.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这充分表明(  )

①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②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 ③造纸的目的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④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所造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20.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提倡节俭B.平抑物价C.休养生息D.依法治国

21.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诸侯国.其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在古代,农民起义都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东汉黄巾起义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C.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23.西汉政权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继续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使国库充盈、粮仓丰裕,历史上把这局面称为()

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24.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请你仔细观察如图,总结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A.统一国家的建立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中华文明的起源

2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绘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体现了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所给“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等信息,可知这些工程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征发沉重的徭役,所以B符合题意;沉重的赋税说明人民受到的剥削严重,题干未体现,所以A不符合题意;残酷的刑罚说明秦朝刑罚的严苛,题干未体现,所以C不符合题意;秦代的殉葬已经不像奴隶制社会时期一样非常盛行,题干未体现,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阿房,阿房,亡始皇”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秦朝大规模的征调民力修建阿房宫,导致民怨沸腾,加上秦朝征收沉重的赋税、施行严酷的刑法,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

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线,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而西域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豆等物种也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2000多年的史事。

因此,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诸侯争霸②文景之治③巨鹿之战,故正确答案为C。

④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⑤三国鼎立发生在三国时期,都在《史记》记述的范围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或⑤的选项,故选C。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沿着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冶铁、凿井、造纸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核桃等食物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时期不是石榴、核桃传入中国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在《史记》记录范围内。

①、②项正确,A符合题意;③、④项,蔡伦为东汉人,李春为隋代造桥匠师,其所处时代都在西汉武帝之后,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

故③、④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故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不符合史实,A符合题意;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符合史实,排除C;汉文帝和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故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和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符合史实,排除BD。

故选A。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可知李白称赞的是秦始皇。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等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是秦始皇加强对秦朝统治的措施,不合题意,排除;故选择B。

【点睛】

理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是解题的关键,说的是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史实。

14.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有关知识的认识。

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B符合题意;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在长平一带发生的战争,排除A;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的农民战争,排除C;流民起义是居无定所的民众发动的起义,排除D。

故选B。

1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由材料中“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等信息可知,都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故B符合题意;董仲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人物,排除ACD。

故选B。

1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片可知,这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

秦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便利于经济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秦朝通过“焚书坑儒”等措施而加强文化控制,排除A;材料无关地方行政管理,排除B;统一文字是在秦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以后的举措,统一后的官方字体是小篆,排除C。

故选D。

18.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不属于休养生息的措施。

故此题选C。

19.A

解析: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可以判断反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的发明便利了世界文明的传播,由东汉便宜的纸原料取代西汉昂贵的纸原料,反映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选项①②符合题意;而选项③④不符合史实,因为纸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宦官蔡伦造纸是历史记载的;因此只有选项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2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文帝、景帝有关,B项与汉武帝有关,D项与法家韩非有关。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秦国位于战国七雄的最西面,应是图中④。

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东汉黄巾起义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起义之前张角通过创立太平道组织发动民众,经过多年的准备,发动了黄巾起义,B正确;ACD是两者的相同点,排除。

故选B。

2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B符合题意;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时期开创的,A排除;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开创的,C排除;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开创的,D排除。

故选择B。

2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秦灭六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亡六国,统一了全国。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A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排除;秦灭六国后建立秦朝,秦朝没有政权分立,C排除;图片没有涉及中华文明的起源,D排除。

故选择A。

25.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全国,李白描绘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BCD都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