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948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8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docx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

一、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

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二、西方经济学的演变: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18世纪末仍处于主要地位。

庸俗经济学:

18世纪末产生,1830年后资产阶级经济学走上庸俗道路。

庸俗经济学阶段大致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

庸俗经济学后:

杰文斯(英)建立英国学派、都放弃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

门格尔(奥地利)建立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对立。

瓦尔拉斯(瑞士)建立洛桑学派。

后来马歇尔结合了这三个派别的边际效用论。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边际效用论

教授马歇尔、瓦尔拉斯、供求论

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节欲论

等人形成的以马和瓦为代表生产费用论

的西方经济思想其他

马歇尔的价值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20世纪30年代的修改和补充:

1、张伯伦和罗宾逊的理论。

2、凯恩斯:

国家干预经济。

1936年《通论》

3、希克斯:

1939年《价值与资本》,序数效用论的提出。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

在二战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

但20世纪60年代之后有所改变。

后自称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

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第二章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三个层次的考察,即①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②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由第一层次的两者的最优决定相互作用而出现)③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所谓经济人假设的基本特征是: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第二节:

需求曲线

1、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

2、均衡价格的形成:

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行为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市场的均衡价格。

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3、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欲望且有购买能力的才是需求!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

5种!

A、关于商品自身的价格:

成反比!

一般说来。

B、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成正比!

【针对大多数的正常商品】

C、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

视情况而定,若是替代商品,则成正比;若是补偿商品,则成反比。

D、关于消费者的偏好:

成正比!

E、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预期商品价格下一期会上升则增加当前需求;反之则减少。

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里

是常数,需求曲线的明显特征是:

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三节:

供给函数

1、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只有欲望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不是供给!

2、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5种!

A、关于商品自身的价格:

成正比!

一般说来。

B、关于生产的成本:

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反比!

【成本↓→利润↑→产量↑】

C、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

成正比!

【技术水平↑→成本↓→利润↑→产量↑】

D、关于相关产品的价格:

替代商品成反比!

补偿商品成正比!

E、关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对未来预期乐观则扩大生产→产量↑,反之则减少。

所谓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里的

是常数,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A、局部均衡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B、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2、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二者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同。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表示整个状态的变化。

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几何图形中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4、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不是价格引起的量的变化!

需求曲线向右移,数量和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数量上升,价格下降。

5、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难以确定。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理论:

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

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内生变量:

指该模型要决定的变量,即模型要求出的解。

外生变量:

指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参数:

通常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参数也往往被看成外生变量。

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得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动态分析:

在动态模型中,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

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就是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弹性:

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是两个变量各自变化比例的一个比值,所以,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方面的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为负值,为使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d为正值所以添负号。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注意:

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a点的弧弹性系数值是不相同的,因为尽管

的绝对值都相等,但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相同,所以两种计算结果便不相同。

若是不强调涨价还是降价,则以(P1+P2)/2代替乘号后的P,Q亦然。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也就是说,他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d=

3、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A、商品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化率>1%,则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

所以ed>1被称为富有弹性。

B、需求量变化率<1%,则ed<1,被称为缺乏弹性。

C、ed=1,被称为单一弹性或是单位弹性。

D、ed=∞,被称为完全弹性。

E、ed=0,被称为完全无弹性。

在同一坐标尺下,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相对比较平坦,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相对比较陡峭。

完全弹性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完全无弹性则是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

4、需求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

,即为需求函数对P的一阶求导,是需求函数的斜率的倒数值。

ed=

=—(—

5、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因为

=

是需求函数的斜率的倒数值。

详见P33。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相反,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小。

6、在非线性需求曲线中,直角双曲线的点弹性是很有特点的,即曲线上的每点都有ed=1。

7、注意区分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ed包括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倒数值和价格—需求量的比值。

A、经济学使用弹性而不是曲线的斜率来衡量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由于弹性没有度量单位,所以弹性之间的比较很方便。

而斜率是具有度量单位的。

B、针对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不仅取决于该点斜率的倒数值

,还取决于相应的价格—需求量的比值P/Q。

(故图中线性需求上每点的斜率都是相等的,但每点的点弹性值却是不相等的。

8、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A、对于需求的价格弹性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B、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C、对于ed=1的单位弹性商品,降低价格或是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D、对于ed=0的完全无弹性商品,降价则销售收入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涨价则销售收入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E、对于ed=∞的完全弹性的商品,在既定的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价。

而涨价,收益会减少为零。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5点!

A、商品的可替代性:

成正比!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越大;相反,则越小。

一般说来,对一种商品所下的定义越明确越狭窄,这种商品的相近的替代品往往就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B、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成正比!

一般说来,商品的用途越广泛(相当于可替代品越多),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相反,用途越狭窄,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

C、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成反比!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小。

D、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成正比!

越是低廉,弹性越小。

E、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成正比!

时间越长,弹性可能越大,因为在消费者决定减少或不买某商品时,会先考虑和寻找可替代品,则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减少需求量,长期内,一旦找到可替代品,即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大。

10、弹性概念的扩大

1供给弹性:

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供给弹性)、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es也分为五个类型,同ed。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法算出,详见P40。

即从该点开始沿着曲线到横轴的距离/该点沿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或是过某点做X轴的垂线,以垂足为起点,垂足到曲线与X轴的交点的距离/垂足到零点的距离(即该点的横坐标),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几何法亦然。

线性供给点弹性有这样的规律:

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坐标横轴相交的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左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是大于1的,若交点在坐标原点的右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是小于1的。

若交点恰好就是原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为1。

需求看缓陡和位置高低,供给看缓陡和左右!

※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3个!

A、时间因素:

成正比!

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时间,时间越长,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比较充分的反应,供给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大。

B、生产成本:

成反比!

如果产量增加只引起边际成本的轻微提高,则意味着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平坦,供给的价格弹性可能是比较大。

相反,如果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陡峭,供给的价格弹性可能是比较小的。

C、生产周期:

成反比!

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较及时地调整产量,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应就比较大。

相反,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的供给弹性就往往小。

⑵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商品1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系数

商品1的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系数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符号取决于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

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若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互补品: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其他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

=

·

根据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值,可以给商品分类。

首先,商品可以分为两类:

正常品和劣等品。

正常品:

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正常品又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

劣等品:

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商品。

即A、em>0的商品为正常品,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化。

其中em>1的商品为奢侈品,em<1为必需品。

B、em<0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化,为劣等品。

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基础上,如果具体地研究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量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就可以得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

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第七节: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

收敛型蛛网:

当相当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时,即相对于价格轴而言,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

发散型蛛网:

当相对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时,即相对于价格轴而言,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平坦时,才能得到蛛网型不稳定的结果。

封闭型蛛网: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陡峭或平坦的程度,为蛛网以相同的幅度上下波动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

第九节:

结束语详见P51.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效用: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

方法:

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贯穿于基数效用理论,是基数效用论者分析消费者行为并进一步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基础。

序数效用:

方法:

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效用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

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TU=

MU=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向于无穷小,即

时有MU=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注意区分弹性系数的定义,是变动比例,不同于这里的变化量。

Ps:

关于MU曲线和TU曲线的关系分析

1、MU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的。

2、TU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着MU曲线与Q轴(相当于X轴)的交点。

即MU>0时,TU曲线呈上升趋势;MU<0时,TU曲线呈下降趋势。

MU=0,TU曲线达到最高点。

3、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

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又可以是:

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

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但变化微小,可视为一个不变的常数。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也就是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的条件:

限制条件:

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

[既定收入]

那么,均衡条件: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

关于基数效用论者对需求函数的推导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越来越低,所以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下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它表示:

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关于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

A、偏好的完全性:

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组合。

B、偏好的可传递性:

即A>B,B>C,则A>C。

偏好的可传递性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

C、偏好的非饱和性:

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就是说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总是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

这个假定还意味着,消费者认为值得拥有的商品都是“好的东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效用函数:

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效用水平U=f(X1,X2)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A、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且这些无差异曲线的相互关系是: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B、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因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即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MRS12=

当商品数量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公式为:

=

显然,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某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因为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MRS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是凸向原点的。

Ps: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A、完全替代品:

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该效用函数为U(x1,x2)=ax1+bx2

的线性效用函数,是一条直线,且在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两商品的MRS保持不变,均为MRS12=a/b。

B、完全互补品:

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U(x1,x2)=min﹛ax1,bx2﹜只有在直角点上,两种互补商品刚好按固定比例被消费,所以,在任何一条关于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都有U=ax1=bx2,直角点上两商品的MRS为常数,均等于a/b。

第三节:

预算线

预算线:

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PS:

预算线图形的意义:

A、预算线的横截距

和纵截距

分别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B、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的相反数

C、由

[既定收入],得到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

,纵截距

预算线的变动:

1两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变:

预算线平移,斜率不变,截距变。

收入与截距变化成正比。

2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预算线平移,斜率不变,截距变。

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任一商品的数量都同比例于价格的的变化而成反方向变动。

3消费者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