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991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基础与运用

1.下列选项中,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行(hǎng)辈撺掇(cuānduō)凫(fú)水

B.亢奋(kàng)棹(zhào)着蓦(mù)然停揖(jǐ)

C.斡(wò)旋幽悄(qiǎo)骠(piào)骑未晞(xī)

D.诣(yǐ)太守清洌(liè)箬(rò)蓬好逑(hǎoqiú)

2.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3.15”晚会中,XX公司的护肤产品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商场的相关产品专柜前就无人问津了。

B.随着“纪念汤显祖逝世500周年活动”的展开,《牡丹亭》剧组来到我校,她们的精彩演出真令人叹为观止。

C.学生的校园生活以追求“真善美”为主旋律,同时也应知晓一些人情世故。

D.李瀚把一件鬼斧神工的犀牛雕像送给了王晋,王晋感激不已。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大步。

B.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朵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4.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暄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④①

5.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们不应该滥加非议”。

B.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该句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勃朗峰周围一些山峰的奇形怪状。

C.“狂澜、陡峭、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以上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D.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上下句是条件关系)

阅读下边古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③。

流水如有意,暮禽④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⑤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⑥。

[注释]①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辐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②薄:

绵延的草木丛。

③闲闲:

从容自得的样子。

④暮禽:

傍晚的鸟儿。

⑤迢递:

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

⑥闭关:

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

6.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的是:

浅滩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行,显得那么从容不迫。

B.颔联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

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

C.颈联描写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

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D.尾联前句交待了归隐的地点与时间,点出题目中的“蒿山”二字;后句写归隐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

7.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对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高兴的心境。

B.“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C.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

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D.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元祐初,山谷①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

“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日:

“何故?

”穆父曰:

“无他,但未见怀素②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③前所书大异。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④,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②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③同“以”。

④不假。

8.对“与元祐已前书大异”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元祐/已前书大异

B.与元祐已前/书大异

C.与元祐已前书/大异

D.与元祐已/前书大异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从______________

(2)居_____________(3)谓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语句:

(1)恨穆父不及见也。

(2)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11.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

 

12.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由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

 

13.默写:

(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6)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陌上何时花开

刘玉琴

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

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

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心驰神移。

③写下这个句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liú)。

这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被后人记得不是因为他的雄霸吴越,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

④戴氏王妃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岁岁如此。

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未归。

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杭州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樱花嫣红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

钱镠的感动古今之处,在于对夫人的深情,九个字融入了几多思念与柔情以及对陌上风物的深切感知。

钱镠同样令人记忆深刻、极为钦佩之处,还在于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绪!

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

一代君王对美的流连,对季节变换心灵敏感的悸动,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内心深有触动。

⑦最令我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从容欣赏的真情和韵致,“多少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多。

尤其是当下,放慢脚步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之姿,脚放不下来,心也慢不下来。

这是一个时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代。

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很多。

浮躁、急躁、焦躁……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时间的飞逝中夹杂着深感幸福太远的焦虑。

于是,不但停不下匆匆的脚步,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一再与身边的风景、人生的快乐失之交臂。

⑧真该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在内心涌起的阵阵温情中,放缓脚步,随时欣赏沿途的风景。

说到底,学会欣赏是一个人善于发现、丰满内心的前提。

⑨放慢脚步,神宁气定,也许可以看到五月的风里,红色的夹竹桃,积攒了全身的气力,欢跳着在枝头上绽放。

深秋的寒气里,总有一些叶子不肯从枝条上飘落,等待着白霜覆盖它们高贵的身影。

也许可以听到午后的果园,在许久的沉寂之后,传来一声脆脆的鸟鸣,或者淅沥的细雨,在屋檐下发出清亮的低吟。

当然,也有可能看不到什么,尤其是在高楼摩天的城市,看不到水泥地里长出的青草,天上的白云也不够絮一床薄被。

但只要留心,总有惊喜。

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每一处风景,每一件事情,会发现许多不曾看到过的美丽,发现许多不曾想到过的通向生活之美的途径。

找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快乐。

也许,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

⑩可能我们习惯了繁华和喧嚣,但放缓心情,可以让思想和灵魂清醒独行,可以及时立定反省:

每一步是不是都有实实在在的分量和意义?

有时走得太快,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有时走了很远,发现心思还没有跟上来。

所以,不妨时常停下来,让脚步等一等心灵,听一听心灵的诉说。

守住内心,清理欲望,让心灵的顿悟,凝聚起全身的力量。

(11)人的一生,会相逢许多季节,遭遇许多变故,既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忧伤,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现代文阅读陌上何时花开刘玉琴现代文阅读陌上何时花开刘玉琴。

虽然不能人人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却可以放慢脚步,站稳脚跟,将目光投向更远。

这是生命的权利,也是人生的要义。

身体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心灵需要在思想的世界里高蹈。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位哲学家也说过,当你从匍匐的地上起立,才可以看得见天上的光辉。

在浮躁喧嚣的今天,在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时导致功利,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

所以,静下心来,适时调整向度,犹如弓在手中,向后满拉,是为了更好击中目标,走得更远。

(12)一边是力量积累的宁静,一边是积累力量的迸发。

慢下来,在生活的芬芳气息和悠远意境中,去感受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14.请你把钱镠(liú)对王妃的这句叮嘱“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写出来?

15.放慢脚步,会有哪些新的发现和快乐呢?

至少写三点。

 

16.结合上下文,赏析语言。

(1)每个生命都是一座茂盛的园林,这园林里有无数鲜活的笑脸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脚步慢下来,就能听到每一朵花开放的声音。

(从修辞和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2)一位哲学家也说过,当你从匍匐的地上起立,才可以看得见天上的光辉。

(从句子的深刻含义角度分析)。

 

17.文章标题中,作者为什么要在“花开”前加上“何时”二字?

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8.“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怦然心动”,在你的阅读历程中有过这样的话吗?

请写下来,并简要说说令你“怦然心动”的原因。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

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

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

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

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

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Dirty”(脏)、“Dangerous”(危险)的任务。

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

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

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19.本文第④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的?

20.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一句中的“约”字能否删去?

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

 

(2)“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一句中的“飙升”的意思是什么?

有什么表达效果?

 

21.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删去好不好?

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语文实践与书面写作: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堆废旧手机。

电子产品如果散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手机被闲置也是对其经济价值的浪费。

材料二:

一部智能手机制作过程中加入的挥发性溶剂含有铅、铬、水银等金属,如果随意抛弃,重金属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而手机的锂电池都有寿命,放置太久就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材料三:

“我的手机上有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就算都删了,估计黑客还是能通过技术恢复。

”家住XX市XX区的王先生感慨,“我可不想为了几百块钱卖手机,谁知道会不会泄露信息?

太冒险了,还是放在家里吧!

23.请为废旧手机的回收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写出“禁带手机入校园”的利与弊

(1)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简要说明监管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的可行性措施。

 

书面表达

26.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也逐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某一段经历吧,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思。

请以“抹不去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基础与运用

1.下列选项中,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行(hǎng)辈撺掇(cuānduō)凫(fú)水

B.亢奋(kàng)棹(zhào)着蓦(mù)然停揖(jǐ)

C.斡(wò)旋幽悄(qiǎo)骠(piào)骑未晞(xī)

D.诣(yǐ)太守清洌(liè)箬(rò)蓬好逑(hǎoqiú)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应为归省(xǐng),行辈(háng),撺掇(duo);B项应为蓦然(mò),停楫(jí);D项应为诣(yì)太守,箬(ruò)蓬。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3.15”晚会中,XX公司的护肤产品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商场的相关产品专柜前就无人问津了。

B.随着“纪念汤显祖逝世500周年活动”的展开,《牡丹亭》剧组来到我校,她们的精彩演出真令人叹为观止。

C.学生的校园生活以追求“真善美”为主旋律,同时也应知晓一些人情世故。

D.李瀚把一件鬼斧神工的犀牛雕像送给了王晋,王晋感激不已。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鬼斧神工”指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不能用于形容人工制作出来的物品。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大步。

B.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朵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B项语序不当,应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C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的原因”;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故选A。

4.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暄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④①

【答案】B

5.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们不应该滥加非议”。

B.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该句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勃朗峰周围一些山峰的奇形怪状。

C.“狂澜、陡峭、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以上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D.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上下句是条件关系)

【答案】C

阅读下边古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③。

流水如有意,暮禽④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⑤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⑥。

[注释]①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辐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②薄:

绵延的草木丛。

③闲闲:

从容自得的样子。

④暮禽:

傍晚的鸟儿。

⑤迢递:

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

⑥闭关:

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

6.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的是:

浅滩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行,显得那么从容不迫。

B.颔联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

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

C.颈联描写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

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D.尾联前句交待了归隐的地点与时间,点出题目中的“蒿山”二字;后句写归隐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

7.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对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高兴的心境。

B.“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C.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

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D.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水。

【答案】6.D7.A

【解析】

6.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

D项有误,尾联中“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这是交代了归隐的地点,并没有写归隐的时间。

7.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A项有误,归隐途中的景物描写点明了作者退隐的原因,即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并不是为了表达高兴的心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元祐初,山谷①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

“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日:

“何故?

”穆父曰:

“无他,但未见怀素②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③前所书大异。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④,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②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③同“以”。

④不假。

8.对“与元祐已前书大异”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元祐/已前书大异

B.与元祐已前/书大异

C.与元祐已前书/大异

D.与元祐已/前书大异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从______________

(2)居_____________(3)谓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语句:

(1)恨穆父不及见也。

(2)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11.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

12.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由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

【答案】8.C9.

(1).

(1)跟随

(2).

(2)居:

定居、安家、居住。

(3).(3)认为

10.

(1)遗憾的是钱穆父不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草书)。

(2)(黄庭坚)就(从石家)借到怀素《自叙》贴拿回家去,描摹着,看着字帖写很多天,快要忘记睡觉和吃饭。

11.颖;信12.

(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怀素《自叙》贴;(3)自身的努力

【解析】选自《独醒杂志》作者:

曾敏行年代:

参考译文: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