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20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18万头生猪屠宰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具体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如下:

1、屠宰间建筑面积2800m2,同时采购一条日产500头,年屠宰约18万头,符合行业标准的机械化生猪屠宰生产线。

内设冷库400m2,采购冷藏设备。

内设冷却分割间400m2,采购冷却分割设备。

内设肉检室1间,建筑面积30m2,采购检测设备。

2、生猪待宰间建筑面积400m2,存栏间二层建筑面积2340m2。

3、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包括地下与地面建筑共二层)1400m2,焚化间建筑面积49m2。

同时采购污水处理设备和焚化设备。

4、办公及住宿用房二层600m2。

5、室外配套工程:

围墙(长398.92m宽1米)398.92m2、大门1个、室外给排水、电气、道路和停车场硬化工程3842.5m2、彩钢板和型钢架车棚600m2等。

1.7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

资金由贵港市南山肉类食品配送有限公司投资。

项目建设投资22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35.43万元;

预备费264.57万元。

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8.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与建设单位签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

(2)国家、部委、区委现行的设计规范、标准和定额;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贵港市港南区经济发展规划;

(5)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5号);

(6)《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9);

(7)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

(8)贵港市商务相关管理规定。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

(11)《亚热带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文件、意见和资料等。

1.8.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

研究工作的范围包括:

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建筑建设方案、公用工程、消防、环境保护及节能、项目组织及劳动定员、项目建设管理及招投标、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与评价等。

1.9研究结论及建议

1、结论

由于贵港市港南区二桥运河航道建设工程项目动工建设需要,贵港市南山肉类食品配送有限公司日产食品生猪400头定点屠宰场面临搬迁。

目前的屠宰场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设备设施简陋,消毒、污水处理、无害化处理等设施配套不到位。

现有的屠宰场的卫生安全以及质量要求存在缺陷,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屠宰产量的生产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很好的满足了港南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将有效改善私宰肉、病害肉、注水肉、劣质肉上市的问题,以及解决食品运输、销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将更好的保证区内人民群众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项目建设还可以改善现有企业盈利状况,改善职工生活条件,有利于企业的稳定。

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屠宰场,扩大生猪屠宰规模,择机进入食品加工流通行业,可以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表明,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及规范,符合贵港市港南经济开发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建设规模确定适宜,外部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促使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造福于人民。

2、建议

(1)建立有效的可追溯系统,对本场屠宰的生猪的来源资料追溯到养殖场的资料记录,对出场产品按养殖场资料编制出场产品批次号,对产品去向按产品批次号对应出客户资料的全过程记录的本场溯源资料。

(2)按照食品卫生相关要求,建立本场的食品安全关建控制点全程控制本场食品安全,比如,宰前检疫、头部检疫、内脏检疫、胴体检疫、总复检、金属探测等。

最终达到出场产品合格率100%。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1、行业政策背景:

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5号)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

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

但是,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除外。

在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可以设置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生猪产品的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国家根据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规模、生产和技术条件以及质量安全管理状况,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分级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扶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设置规划,组织商务主管部门、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经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的意见确定,并颁发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具体到贵港市,为促进全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落实,提高生猪肉品安全质量,商务局多次组织专题督查组先后赴市内各生猪屠宰点,采取突击检查、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生猪屠宰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

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中特别指出:

通过对定点屠宰企业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改善屠宰厂(场)的卫生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规范屠宰环节的管理要求,保证肉类食品出厂的质量安全。

近期来为了搞好生猪定点屠宰厂基础建设及标准化升级,防止和避免肉产品注水及病害猪流入市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贵港市政府推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强化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并同时要求屠宰场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

由于实行“一票制”统一纳税收费和多部门强有力的联合执法,杜绝了逃、漏税费,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贵港市工商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市内人口剧增,多档次的食品有待开发。

特别是近期以来,社会食品安全上重点案例频发,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了显著威胁,已引起全社会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同时根据国家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速畜牧业产业化和加工转化增值的有关文件要求,解决畜产品流通的薄弱环节,建立相关的产业项目。

2、区域经济背景

贵港市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7亿元,增长7%;

财政收入43.3亿元,增长8.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3亿元,增15%;

外贸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增长70.2%;

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34.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84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6505元,增长23%。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年来,贵港市着重加大了以下六方面工作的力度:

(一)凝心聚力抓发展,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强化要素保障,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10年的19.8:

45.6:

34.6调整为19.2:

46.8:

3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增长19.1%;

上缴税金19亿元,增长25.1%。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新增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企业4家。

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企业完成更新改造投资98亿元。

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8亿元,增长3.5%。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达146.1万吨,增长3.9%;

优势特色种养业规模扩大,新增高效优势农业面积15.3万亩,新增规模养殖场(区)320个。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村专业合作社90个。

“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增加值214.7亿元,增长7.4%。

商贸流通业日益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8亿元,增长17.7%。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100万吨,增长7.6%;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9万标箱,增长27.62%。

旅游业加速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21%、40%。

金融、保险、证券、餐饮等服务业发展加快。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位于贵港市区东南部、郁江河畔。

园区依托贵港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

北连年吞吐量2000万吨的华南内河第一大港口贵港港,航道直通广州黄埔港及港澳台地区,是出口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的最便捷通道。

西临国家重点工程西江航道仙依滩航运枢纽。

324国道、南环一级公路、黎湛铁路贯穿园区,209国道、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与之毗邻。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设立于2001年4月,园区规划面积为18.8平方公里,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主导产业为建材、制造、化工、饲料、电子工业等,是贵港市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平台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之一,园区现有捷力电池有限公司、强力钢业有限公司、西江节能锅炉厂、广西巴帝食品有限公司等40多家企业。

2011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1亿元,增长18%,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6%,税收0.8亿元,增长29%。

近年来,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园区管委会狠抓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中,自治区投入扶持资金1000万元,市财政投入2500万元的一期基础设施工程于2005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底顺利完成,用地面积1772亩,路网长5.18公里,包括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照明、绿化等工程,承接了优利维特电梯制造有限公司、凯圣生物燃料化工有限公司、金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宏森木业(贵港)有限公司、亨利来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环洋排气管制造有限公司等10余家,产业转移企业落户,合同投资额达10亿元。

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正式启动,计划投资5400万元,平整土地1000亩,修建道路4500米,铺设给排水管网6000米,供电线路2000米,建成标准厂房45000平方米,从而使园区投资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依托贵港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贵港市工业、文化、人文、旅游等重要资源,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把贵港江南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贵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商务部、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的《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政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商运发【2007】357号)和《关于转发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生猪屠宰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定点屠宰全面推行,生猪屠宰速度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肉食品消费逐渐进入超市,向包装化、品牌化方向转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周边私宰滥宰屡禁不止,私宰肉、病害肉、注水肉、劣质肉上市的问题时有发生。

肉类食品的运输也不符合规定,大多为农用车辆暴露运输,肉食市场销售也缺乏必要的冷藏保鲜和防尘蝇等卫生措施,食品运输、销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

现实状况令人堪忧,迫切需要大力改善。

因本项目建设利用搬迁安置的契机,大力改善原有屠宰场条件,为广大居民提供放心肉,是十分必要的。

1、项目建设是贯彻商务厅督察组要求,落实食品安全卫生的迫切需要。

从商务厅督察组所督查市县的总体情况来看,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是市政府和商务部门对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力度不断加大。

把扩大生猪定点屠宰场规模、提升档次、推进“放心肉”工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贵港市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正在组织引入企业和资金,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发挥大中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配送功能,压缩兼并小型落后的屠宰网点,优化屠宰行业结构。

二是积极采取措施打击私宰,定点屠宰量逐月上升。

商务部门主要领导带头抓打击私宰工作。

贵港市人民政府针对私宰老大难问题,专门制定了打击私宰工作方案,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

2、项目建设是实行分级管理的需要。

据调查,我市定点屠宰场目前普遍建设标准过低,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且数量偏多,落后产能过大。

相当一部分屠宰厂建设均不符合规范标准:

厂区狭小,流程简化,基本不能执行“三不落地”的操作要求。

一些屠宰场屠宰基本上是在地板上操作,卫生状况差。

大部分屠宰场肉品运输工具不符合要求,肉品的运输均由肉贩子自备或临时租用运输工具进行,既有小货车、摩托车、还有人力三轮车,未经严格消毒,肉品易受污染。

为规范生猪屠宰市场,《广西牲畜屠宰管理办法》和牲畜屠宰行业发展规划正在紧张制定中,打击私宰肉的长效管理机制也正在酝酿之中,明年我市还准备开始对定点屠宰场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按照计划,我市准备淘汰生猪屠宰行业30%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大型屠宰场及配送企业;

实施分类管理,对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地区设置小型屠宰点,一并与生猪定点屠宰场实施分类管理;

实施分级管理,将定点屠宰场分为若干级,鼓励等级高的屠宰场实施品牌化战略,开展跨区域经营。

目前,结合今年正开展的定点生猪屠宰点换牌、换证工作,贵港市正对现有定点屠宰场进行清理和整治,已向多家不合规范的定点屠宰点发出了限时整改通知,整改不合格的将退出市场。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我市规范屠宰市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3.1区域经济状况

贵港市是一个地处广西中心地域的新兴地级城市,是新崛起的西江(珠江)经济走廊中心的一颗明珠。

199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设置贵港海关。

贵港港口上可达南宁、百色,下可通粤、港、澳,全港拥有码头泊位100多个,年通过能力达5000万吨和200000标准箱,是珠江水系的龙头大港、中国十大内河港口之一,货轮可从贵港口岸直达港澳地区;

国道324线、209线、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黎塘至湛江复线铁路南北贯穿,是中国大西南地区通往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地区最便捷的通道。

港南区是地级贵港市成立后于1996年设立的县级区,辖6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165个村(社区)委员会。

辖区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人口63.56万。

港南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天华物宝,人杰地灵,风光旖旎。

全区耕地面积24731公顷,有林面积32526公顷。

区内有八大特产,工业品有羽绒、塑编,农产品有草席、白玉蔗、中药材、白鸽、桑蚕、东津细米,久负盛名,享誉粤桂大地。

旅游资源有千年古刹南山寺、湖光山色的武思江水库和亚计山林场等景区。

矿产资源三水铝储量居全国首位,金属镁白云矿石储量居广西首位。

水电供应充足,武思江电厂装机容量5200千瓦。

工业用地储备充足且价格低廉,占地18.8平方公里的江南工业园和仙依滩、桥圩羽绒城、八塘——南环路、苏湾木业综合加工等四大工业集中区,座落在东环路、南环路和324国道旁,园区基础设施完备,已建成和在建的标准化厂房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正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八方客商来投资建厂。

全区劳动力资源有3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8万人。

区内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9所,每年可培训2万多人次,可满足企业发展的用工人才需要。

今日的港南,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已成一方理想的投资置业热土。

主要经济发展状况以下:

(一)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12年6-12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02813万元,同比增长17.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685万元,同比增长1.7%,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049万元,同比增长23.5%,拉动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

第三产值业实现增加值69079万元,同比增长16.9%,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6-12月,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9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其中,农业增加值7850万元,同比下降4.79%;

林业增加值为1049万元,增长83.42%;

畜牧业增加值26048万元,增长2.34%;

渔业增加值3969万元,同比下降1.4%;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1万元,增长5.12%。

(三)工业快速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6-12月,全区工业增加值90347万元,同比增长24.7%,拉动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399万元,增长44.2%。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①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拉动强于重工业。

6-12月,轻工业增加值24509万元,增长3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3.5%;

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4890万元,同比增长89.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6.5%。

②从经济类型看,各经济类型全面增长。

集体工业企业增加值2531万元,同比增长50.4%;

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2994万元,同比增长24.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增加值8648万元,同比增长270.5%;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增加值5226万元,同比增长31.61%。

③从分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三大行业是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的主导力量。

6-12月,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754万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3个个百分点;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增加值12437万元,同比增长15.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8266万元,同比增长46.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8个百分点。

④大部分工业产品较快增长。

6-12月,大米18484吨,同比增长73.6%;

配混合饲料45179吨,增12.6%;

硫酸(折100%)32104吨,增长3.6%;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14291吨,增长38.8%;

钢材54421吨,增长4.5%;

人造板16106立方米,增长174.9%;

原电池及原电池组(折R20标准只)1376万只,增69.6%;

水泥24471吨,增长26.0%。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强劲。

6-12月,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9亿元,同比增长28.3%。

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①新投资项目增多。

一季度,全区城镇投资施工项目105个,其中50万以上的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个,增长45.8%;

500万以上的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增长22.0%。

②更新改造投资继续加强。

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74156万元,增长48.7%;

更新改造投资7355万元,增长126.1%。

③房地产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在南郡铭邸、波托菲诺、水岸丽都等重点房地产项目的推动下,房地产投资持续火热。

1-6月,全区房地产投资为22177万元,同比增长183.5%。

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4%,商品房销售额为11991万元,同比增长230.2%。

(五)商贸活跃,市场欣欣向荣。

6-12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60万元,同比增长23.23%。

分区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7万元,同比增长19.36%;

消费品零售总额53053万元,同比增长24.04%。

从经济成份看,个体私营经济51001万元,同比增长19.7%,占市场份额的78.39%;

国有经济6724万元,同比增长43.37%,占市场份额9.64%;

集体经济6720万元,同比增长31.58%,占市场份额10.33%;

私营经济389万元,同比增长84.36%,占市场份额0.6%。

(六)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6-12月,全区实现财政收入9297万元元,同比增长32.5%,比上月止加快8.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64万元,增长39%。

,全区财政支出17256万元,同比增长30.3%。

6-12月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1元,同比增长22.95%;

人均消费支出4049元,增长28.78%。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220元,同比增长16.56%,其中工资性收入686元,增长4.7%;

人均现金支出为1844元,增长13.1%。

3.2项目的市场分析、预测

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在第四届世界猪肉大会上说,随着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细分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在未来10年内,猪肉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稳定成长期。

据统计,在中国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近几年猪肉一直占65%左右,居于领先地位。

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从2006年到2012年,1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港南经济开发区现有面积约1089平方公里,人口约63.56万人,按人均年消耗鲜肉45公斤计算,年消耗鲜肉约2860.2万公斤,约需宰杀生猪47.67万头。

因此,本项目按日屠宰生猪500头,年屠宰量18万头,完全在区域市场容量内,项目前景看好。

因此,只要搞好项目建设,配合政府完善生猪屠宰制度,从严打击私宰,项目具有充足的生猪供应和市场空间。

第四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4.1建设地址

本项目拟建于港南区江南工业园区。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亩。

港南区位图如下:

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4.2建设条件

4.2.1气侯条件

贵港市地处低纬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山脉河流的分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本区域的气候特点,市区南端距离北部湾仅100多公里,季风明显。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28m/s。

全年光照充足,日照时数为1700-1800小时,年无霜期为331天~365天,平均温度21.6°

C-21.8°

C,极端温度为39.5°

C,年平均降雨量1400-16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

4.2.2地质条件

贵港市属于典型的丘陵平原区,土地平坦肥沃,成土母质以色岩、沙页岩和第四纪红土为主,土壤以紫色土和壤土为主,一级、二级土占67%。

土壤PH值为5.5-7.5,速效磷(PPM)4-6,速效钾(PPM)40-70。

建设项目周围地势平坦,标高42.0~43.0m。

该区域属岩溶地带,覆盖地层薄,基岩常露地表,漏斗、落水洞、洼地成串出现,地下石灰岩较多,地表覆盖土层为粘性土。

郁江贵港段多年平均流量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