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82175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6.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尿常规与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ppt

尿常规与肾脏疾病生化检验的简单解读,第一部分尿常规分析,尿常规检查主要内容,一、理学分析:

尿量、颜色、透明度、比重、电导率二、化学分析:

pH、LEU、NIT、PRO、GLU、KET、UBG、BIL、ERY、CRE三、有形成分分析:

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等管型:

透明管型、病理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蜡样管型等)结晶:

草酸钙结晶、磷酸铵镁结晶、无定形结晶等微生物:

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他:

精子、粘液丝等,尿液化学分析的检测项目,试剂带的结构,碘酸盐层,尼龙膜:

防止大分子物质对反应的污染;绒制层:

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碘酸盐层:

可以破坏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试剂层:

含有试剂成分,主要与尿液中测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吸水层:

可使尿液均匀快速的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的反应区;塑料底层:

作支持体,尿液分析仪的结构,尿液分析仪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反射光度法,待测物质试剂块化学反应颜色变化颜色越深浓度越高光吸收越大光反射越小反射率越小双波长法测定试剂块的颜色变化(反射率)颜色的深浅与光的反射率成比例关系,而颜色的深浅又与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成比例关系。

测得光的反射率即可以求得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

酸碱度(pH),检测原理:

双指示剂法方法学评价:

应用最广泛的筛检方法。

参考区间:

晨尿:

5.56.5,平均6.0随机尿:

4.58.0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是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蛋白质(PRO),蛋白尿:

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

检测原理:

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参考区间:

阴性方法学评价:

灵敏度:

100-150mg/L;对白蛋白灵敏,球蛋白不灵敏,易漏检B-J蛋白;干扰因素:

标本pH(pH9,假阳性;pH3,假阴性)、食物、药物。

质量保证:

磺基水杨酸法(CLIS推荐的确证试验),葡萄糖(GLU),尿糖主要指葡萄糖,也有微量乳糖、半乳糖、果糖、核糖、戊糖、蔗糖等。

尿液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浓度、肾血流量和肾糖阈。

检测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参考区间:

阴性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疗效观察等。

血糖增高性糖尿:

糖尿病、甲亢、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血糖正常性糖尿:

家族性糖尿、新生儿糖尿、妊娠或哺乳期暂时性糖尿:

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应激性糖尿其他糖尿:

乳糖、半乳糖、果糖、戊糖、蔗糖等代谢紊乱。

方法学评价: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干扰因素:

标本、药物。

质量保证:

班氏法(乳糖、半乳糖、果糖、麦芽糖、戊糖、蔗糖阳性),酮体(KET),酮体是乙酰乙酸(20%)、-羟丁酸(78%)及丙酮(2%)的总称。

检测原理:

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参考区间:

阴性临床意义:

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性疾病或状态的辅助诊断。

不能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饥饿、饮食疗法、剧烈运动等碳水化合物丢失:

频繁呕吐(妊娠、疾病)等其他:

氯仿、磷中毒,服用双胍类药物,遗传病等方法学评价:

灵敏度:

乙酰乙酸50-100mg/L,丙酮400-700mg/L,-羟丁酸不反应;干扰因素。

质量保证:

标本新鲜、试带防潮,胆红素(BIL),胆红素有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胆红素3种,血浆中以前两者为主。

检测原理:

偶氮法参考区间:

阴性方法学评价:

干扰因素质量保证:

标本新鲜、试带避光、防潮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尿胆原(UBG),无色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照后形成黄色的尿胆素。

检测原理:

偶氮法参考区间:

阴性或弱阳性(正常、0-3.3umol/L)方法学评价:

干扰因素质量保证:

标本新鲜临床意义:

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红蛋白(Hb、ERY、BLD),血红蛋白尿:

若血红蛋白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经肾小球滤出,当超过1.00-1.35g/L时,Hb可随尿液排出,即为血红蛋白尿。

检测原理:

过氧化物酶法参考区间:

阴性方法学评价:

灵敏度:

与Hb和RBC反应(高蛋白、高SG尿液中,RBC不溶解)干扰因素质量保证:

标本新鲜临床意义:

有助于血管内溶血性疾病的诊断。

亚硝酸盐(NIT),方法学评价:

灵敏度:

取决于3个条件:

致病菌存在亚硝酸盐还原酶、尿液在膀胱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尿液中存在硝酸盐干扰因素NIT主要来自病原菌对亚硝酸盐的还原反应,其次来源于体内的NO。

检测原理:

Griess法(偶氮法)参考区间:

阴性质量保证:

晨尿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

白细胞酯酶(LEU),检测原理:

中性粒细胞酯酶法参考区间:

阴性方法学评价:

只对粒细胞灵敏,与淋巴细胞不反应干扰因素质量保证:

标本新鲜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

注意:

尿液标本必须新鲜。

尿液pH影响蛋白测定,强碱性尿(pH9.0),超过了试带的缓冲能力,出现假阳性结果;尿液pH低于3.0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尿蛋白试带法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粘蛋白、本周蛋白不敏感,对球蛋白的灵敏度仅为白蛋白的1/1001/50。

对于肾病患者,特别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系统观察尿蛋白含量的病例,最好使用对白、球蛋白灵敏度一致的方法进行测定(磺基水杨酸法)。

尿糖试带法只与葡萄糖反应,比班氏法特异性高。

高浓度维生素C可导致试带法假阴性结果。

尿液被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注意:

酮体试带法对乙酰乙酸敏感,丙酮次之,不与-羟丁酸反应(糖尿病酮症治疗监测时注意分析)。

尿亚硝酸盐用于泌尿系细菌感染的快速筛检,阴性并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

阳性结果条件:

尿液中的致病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体内有适量的硝酸盐存在;尿液在膀胱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尿隐血检测采用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或菌尿,可呈现假阳性结果;尿液大量维生素C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尿白细胞检测主要对中性粒细胞敏感,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无粒细胞酯酶,不能检出。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管型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宽大管型类管型相似物,结晶生理性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非结晶性尿酸盐马尿酸结晶磷酸盐类结晶病理性结晶胆红素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含铁血黄素颗粒药物结晶造影剂结晶,其他细菌真菌寄生虫精子纤维状物,运用流式细胞术及特殊荧光染色的原理,将尿标本染色后进入鞘液流动池时,每个有形成分单个纵列通过流动池中心轴线,每个粒子均被氩激光光束照射,并各自发出不同的荧光强度(信号)。

信号表达为3类:

即前向散射光、荧光和电阻抗。

仪器将这种荧光,散射光和电阻抗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综合分析这些电信号,得出细胞大小、长度、染色强度和染色部分长度以及细胞的体积资料,并给出每类细胞的散射图和直方图,并计算出每微升尿中各种细胞的数量进行报告。

流式细胞式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RBC),正常红细胞:

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约8um。

异形红细胞:

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及影红细胞。

血尿镜下血尿:

3个RBC/HPF,而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

1ml血/1L尿,尿液外观呈淡红色。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出血。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呈2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多为肾小球性血尿。

红细胞(RBC),参考值直接镜检法:

0偶见/HPF离心镜检法:

03/HPF。

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形态观察及计数,主要是区分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暂时性镜下血尿:

健康人、应激状态、月经血泌尿系统疾病:

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等生殖系统疾病:

前列腺炎、精囊炎其他:

出血性疾病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混合性血尿:

IgA肾病,肾小球性红细胞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白细胞(WBC),正常:

N、L、M。

异常:

闪光细胞:

低渗、N、颗粒布朗运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似星状闪光脓细胞:

炎症、破坏/变性/坏死、N。

脓尿镜下脓尿:

5个WBC/HPF,或每小时尿WBC40000个。

肉眼脓尿:

尿中含大量WBC,呈乳白色,甚至出现块状。

参考值直接镜检法:

03/HPF离心镜检法:

05/HPF。

临床意义:

N增多:

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期,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女性生殖系统炎症L、M增多:

肾移植术后、慢性炎症、新月形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

脓细胞团,A为白细胞,B为脓细胞,上皮细胞(EC),来源:

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与WBC相似,比N大1.5倍移行上皮细胞:

肾盂、输尿管、膀胱表层:

大圆上皮细胞中层:

尾形上皮细胞底层:

小圆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

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

参考值肾小管和移行上皮细胞极少见或偶见;鳞状上皮细胞在女性尿液中较常见,少量。

临床意义:

一旦增多,即提示相应部位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病变脂肪颗粒细胞:

慢性肾炎、肾梗死含铁血黄素颗粒:

血红蛋白尿、肾慢性出血、肾梗死复粒细胞:

脂肪颗粒、含铁血黄素颗粒移行上皮细胞:

膀胱炎-大圆,肾盂肾炎-尾形。

鳞状上皮细胞:

尿道炎症,女性白带,上皮细胞(EC),管型(CAST),管型形成的条件:

原尿中有清蛋白和T-H蛋白:

基质、首要条件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透明管型,白蛋白T-H粘蛋白,细胞管型,其他管型,白细胞管型,脂肪变性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上皮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盐类管型细菌管型真菌管型,脂肪管型,红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盐类细菌真菌,白蛋白T-H粘蛋白,细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呈规则的圆柱体,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通常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一端可稍尖细成尾形),平直或略弯曲,甚至扭曲,质地菲薄。

临床意义:

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

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

如大量持续出现透明管型,表示肾脏病变严重,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嵌入红细胞且多在10个以上,其中红细胞常互相粘连而无明显的细胞界限,有时红细胞形态完整,有时因溶血仅见红细胞残影。

临床意义:

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白细胞管型,管型中充满白细胞(或脓细胞)且多退化变性或坏死,一般为中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有时呈团性重合。

临床意义:

提示肾实质有感染性病变,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肾小管上皮管型,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中的细胞呈瓦片状排列,可充满管型,细胞大小不等,胞核模糊。

临床意义:

常见于肾小管病变,颗粒管型,管型基质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外形常较透明管型短而宽大,颗粒轮廓清晰,容易折裂,可有不规则的断端,呈无色、淡黄褐色或棕黑色。

按颗粒的粗细可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2种。

临床意义:

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粗颗粒细胞细颗粒细胞,蜡样管型,其外形似透明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末端常不整齐。

临床意义:

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

脂肪管型,管型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很强的脂肪滴。

临床意义:

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尤多见于肾病综合症。

结晶(Crystal),生理性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非结晶性尿酸盐磷酸盐类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病理性结晶胆红素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胱氨酸结晶药物结晶造影剂结晶多为肾外疾病,生理性结晶,草酸钙结晶:

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或信封样。

伴有红细胞,提示结石。

尿酸结晶:

呈黄色、暗棕色,其形状为三棱形、哑铃形、蝴蝶形或不规则形。

大量沉积于肾小管及间质,引起高尿酸肾病和结石。

磷酸钙:

有非结晶、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

长期大量出现,甲旁亢、肾小管性酸中毒,非结晶性尿酸盐:

黄色非晶形颗粒状沉淀物。

病理性结晶,胆红素结晶:

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橘红色结晶。

见于各种黄疸患者。

胱氨酸结晶:

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

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亮氨酸结晶:

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状,并有密集辐射状条纹,折光性强。

临床意义:

可见于有大量组织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患者尿中;在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患者尿液中也可能出现,胆固醇结晶:

外形为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呈薄片状。

可出现于乳糜尿和脓尿,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完整的尿液分析工作流程,80%,第二部分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一、肾小球功能检查二、肾近端小管功能检查三、肾远端小管功能检查四、肾血流量检测,一、肾小球功能检查,

(一)肾清除试验,某些物质通过肾小球过滤或肾小管处理而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肾脏对血浆中某些物质的清除,01,肾清除率(Clearance,Cx)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某物质(x)从一定量血浆中全部清除并由尿排出时被处理的血浆量,它是衡量肾脏清除血浆中物质,生成尿液能力的指标,02,检测肾清除物质能力的方法称肾清除试验,03,肾清除率,公式:

依据某物质单位时间从血浆中被清除的总量某物质单位时间从尿中排出的总量CX(UXV)/PX标准化的肾清除率CX=(UXV)/PX(1.73/A)个体体表面积(A)lgA(m2)=0.425lg体重(kg)+0.725lg身高(cm)-2.144,临床意义:

肾清除试验是反映肾脏泌尿功能最直接、最敏感的试验应用不同物质进行肾清除试验,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对各物质的重吸收和排泌量、肾血流量等,肾清除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一、血清肌酐二、血清尿素三、血胱抑素C四、内生肌酐清除率五、常用肾小球滤过率估算,1.血清肌酐(Crea),血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较大血肌酐比血尿素的灵敏度低,但血肌酐受饮食、运动、激素、蛋白质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少,所以诊断特异性比血尿素高在控制外源性肌酐来源、无剧烈运动等条件下,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GFR;虽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是很高,但检测简便妊娠期因生理原因GFR上升,但肌酐生成速度不变,scr因血浆稀释作用比正常人偏低,如孕妇Scr70.4umol/L,视为有升高倾向,1.血清肌酐(Crea)-检验方法-酶法,检测原理,血肌酐经肌酐水合酶催化生成肌酸,肌酸与肌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偶联反应,使NADH变成NAD+,在波长340nm处吸光度(NADH吸收峰)值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血肌酐含量成正比,方法学评价,酶法特异性高,适用于手工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血清尿素(Urea)-检验项目,2.血尿素(Urea)-检测方法,检测方法血尿素测定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尿素酶法利用尿素酶催化血尿素水解生成氨,氨可用纳氏试剂、酚一次氯酸盐或酶偶联反应显色测定直接法血尿素直接和某试剂作用,测定其产物。

最常见的方法为二乙酰-肟法,3.血胱抑素C(Cysc)-检验项目,3.血胱抑素C(Cysc)-检测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原理,血清中CysC与超敏化的抗体胶乳颗粒反应,产生凝集,使反应溶液浊度增加。

其浊度的增加值与血清中胱抑素C的浓度呈正比,方法学评价,快速检测,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3%,干扰因素少,参考区间,成人血CysC0.62.5mg/L,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检验项目,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计算单位时间(通常指1min)内有多少毫升血液中的肌酐通过肾脏时被清除,称为内生肌酐清除值。

内生肌酐清除值需要用体表面积校正,参考区间,成年男性标准化Ccr为85-125ml/(min1.73m2)成年女性标准化Ccr为75-115ml/(min1.73m2),标准化Ccrml/(min1.73m2)=Ccr标准体表面积(1.73m2)个体体表面积(A),5.常用肾小球滤过率估算(eGFR),(三)肾小球屏障功能检查,尿总蛋白(UTP)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选择性指数,1.尿液总蛋白(UTP)-检验项目,2.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验项目,2.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免疫浊度检测法,3.选择性尿蛋白指数(SPI)-检验项目,3.选择性尿蛋白指数(SPI)检测方法,A,方法,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尿IgG(150kD)和尿Tf(79kD)的清除率比值作为尿蛋白选择性指数(SPI)选择性指数SPI=(尿IgG/血IgG)/(尿Tf/血Tf),B,参考区间,SPI0.1,高度选择性蛋白尿SPI0.2,非选择性蛋白尿,二、肾近端小管功能检查,肾近端小管功能包括重吸收和排泌功能评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主要方法有尿中某物质排出量测定(如小分子尿蛋白等)、重吸收率测定或排泄分数测定和最大重吸收量测定(如葡萄糖等)等评价肾小管排泌功能的方法主要是酚红和对氨基马尿酸排泄试验肾小管损伤时,还可出现尿酶的变化,

(一)肾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评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主要方法有尿中某物质排出量测定(如小分子尿蛋白等)重吸收率测定或排泄分数测定(如钠、锂等)最大重吸收量测定(如葡萄糖等)等,1.2-微球蛋白-检验项目,1.2-微球蛋白-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检测原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或尿2-MG的含量。

样品中的2-MG与乳胶颗粒上的抗人2-MG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产生浊度与样品中2-MG含量呈正比,用比浊法进行测定,从而求得样品中2-MG的含量,方法学评价,该法的局限性在于高浓度的内源性干扰物(如Hb5g/L)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参考区间,尿2-MG0.3mg/L,或以尿肌酐校正0.2mg/gCr血2-MG为1.281.95mg/L,2.1-微球蛋白-检验项目,2.1-微球蛋白-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检测原理,人血清中1-微球蛋白与试剂中的1-微球蛋白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出现浊度,在600nm以终点法检测,方法学评价,灵敏度好,准确性高,相关性好,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方便快速,参考区间,尿20g/ml,血3275g/ml,3.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项目,3.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检测原理,RBP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盒采用免疫透射比浊的测定原理,即采用抗原(RBP)和特异性抗体(羊抗人RBP抗血清)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产生混浊,其浊度高低反映血清样品中RBP的浓度,可由校准品所作的剂量-相应曲线算出,方法学评价,RBP免疫透射比浊法,是基于免疫比浊法操作简单,仪器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参考区间,成人尿RBP为0.040.18g/LRBP/Scr26.2g/mmol,4.尿钠和滤过钠排泄分数-检验项目,分别检测血清钠、肌酐和尿钠、肌酐浓度,按下式计算FeNaFeNa(%)=尿钠排出量/滤过钠总量=(尿钠/血钠)/(尿肌酐/血肌酐)100%参考区间尿钠浓度20mmol/LFeNal2,4.尿钠和滤过钠排泄分数-检测方法,

(二)肾近端小管排泄功能检查,评价肾小管排泄功能的试验主要有:

酚红排泄试验(PSP)对氨基马尿酸最大排泄率试验(TmPAH),(三)肾近端小管细胞损伤检查,正常人尿液中含酶量极少,可来自血液、肾实质和泌尿生殖道,但主要来源于肾小管,尤其是近端小管细胞。

各种肾脏疾病,特别是肾小管细胞受损时,肾组织中的某些酶排出量增加或在尿中出现,从而使尿酶活性发生改变,1.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项目,1.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荧光光度法:

NAG催化4-甲基伞形酮-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水解,生成产物4-甲基伞形酮(4-MU)。

后者在碱性条件下变构,在364nm激发光照射下,发出448nm发射光,根据荧光强度,计算出酶活性,方法学评价,NAG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荧光分光光度法、色原性底物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可选用4-甲基伞形酮-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作底物,灵敏度高,但需荧光分光光度计,参考区间,成人尿NAG为22IU/gCr,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项目,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原理为样本中NGAL与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抗人NGAL抗体结合产生浊度,其浊度与NGAL浓度呈一定比例关系,方法学评价,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尿NGAL,正确度、灵敏度较高,可重复性及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快速,参考区间,正常人尿液NGAL50g/L,三、肾远端小管功能检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主要功能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下,参与机体尿液浓缩稀释,以及对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的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尿液浓缩稀释试验,尿液浓缩稀释试验指在日常或特定饮食条件下观察患者尿量和尿比重等指标的变化常见指标尿比重与尿渗量(urineosmolality,Uosm)渗量溶质清除率(osmoticclearance,Cosm)自由水清除率(freewaterclearance,CH2O),1.尿比重与尿渗量(urineosmolality,Uosm)-检测项目,尿比重多采用化学试带法测定;Uosm多采用尿液冰点下降法测定,也可用蒸气压渗透压计算法测定参考区间成人尿比重为1.0151.025,晨尿常1.020左右成人Uosm为6001000mOsm/(kgH2O),1.尿比重与尿渗量-检测方法,2.渗量溶质清除率(osmoticclearance,Cosm),3.自由水清除率(freewaterclearance,CH2O),

(二)肾小管性酸中毒检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尿液酸化功能失常而发生的一种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常见指标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HCO3-负荷(碱负荷)试验,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tubularacidosis,RTA),肾小管性酸中毒指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或远端肾小管排泌H+功能障碍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临床综合征。

根据肾小管受损部位及其病理生理基础分为4型:

型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型为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型为型和型的混合型型为全远端肾小管酸中毒,1.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检测项目,1.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检测方法,检测原理,通过给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酸性药物氯化铵,使机体产生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增加远端肾小管排泌H+的量,如远端肾小管泌H+产生NH3和重吸收HCO3-生障碍,酸性物质不能排出,尿液酸化受损。

通过观察尿pH的变化,即可判断有无远端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参考区间,服用氯化铵2小时后,尿pH5.5,2.HCO3-负荷(碱负荷)试验-检测项目,2.HCO3-负荷(碱负荷)试验-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计算公式HCO3-的排泄分数=(尿HCO3-/血HCO3-)/(尿肌酐/血肌酐)100%,参考区间,正常人尿液中几乎无HCO3-,其排泄分数1%,(三)尿肾小管组织蛋白检测-检测项目,(三)尿肾小管组织蛋白检测-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被测物中THP与125I-THP竞争限量抗血清的结合位,当被测物中THP的浓度高时,剩余的抗血清结合位就少,从而与抗血清结合的125I-THP就少,反而结合就多。

利用免疫分离剂分离出抗原-抗血清复合物,并测定复合物中的放射性计数。

125I-THP的结合量与样品中THP的浓度呈函数关系,通过数据处理可求出样品中THP的含量,方法学评价,本实验方法属放射免疫分析法,影响本法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

目前放射免疫分析法正逐步被化学发光法替代,参考区间,RIA法12.461.6mg/24h,四、肾血流量检测,肾血流量或肾血浆流量(RPF)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肾脏的全血或血浆量多采用对氨基马尿酸(PAH)清除率试验和放射性核素法来检测临床很少使用,肾功能检查项目的分类,肾功能检测指标的评估,

(1)尿常规和尿沉渣检查尿液常规检查,如尿量、尿比重、尿蛋白定性,以及尿沉渣镜检等,是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