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285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docx

第9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

第九章关键工序或复杂环节的技术措施

9.1关键工序及复杂环节认识

胜利油田天源储气有限公司LNG储存站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关键工序及复杂环节主要在2个方面:

2500m³LNG球罐施工、土方处理。

9.22500m³LNG球罐施工

2500m³LNG球罐施工既是本工程的关键工序,也是复杂环节。

2500m³LNG球罐具体施工方案详见“设备管理方案”,下面重点叙述2500m³LNG球罐施工的难度及保障措施。

9.2.1内球罐的组装

球罐采用无中心柱分带整体组装程序:

基础复验→下段支柱安装→外架搭设→赤道带组装→调整赤道带及组装质量检验→外架搭设→下极带组装→上极带组装→内架搭设→总体组装质量检查→各带焊接→无损检测→附件安装→充水试验→酸洗钝化→气压及气密试验→竣工验收

组装工具采用龙门卡具,组装前在球皮上焊接不锈钢方块,引弧及收弧在方块上。

吊耳焊接采用不封闭焊缝。

下段支柱安装好后,吊装第一块带上支柱的赤道板,固定后再吊装相邻的带上支柱的赤道板,吊装相邻支柱间的赤道带插装入带柱腿两赤道带之间。

依上述办法顺序吊装,直至整个赤道带闭合。

赤道带组装应连续作业,防止作业当中的大风。

各带组装完成后采用点焊固定,严格检查组装间隙、棱角度、赤道带水平度、椭圆度。

9.2.2内球罐的焊接

内球罐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工艺:

(1)球壳板坡口采用单边V型外坡口型式,手工电弧焊打底填充盖面。

背后采取角磨机清根。

(2)球罐的焊接程序:

先纵缝,后环缝,先赤道带,后温带、极板。

(3)球罐焊接遵循“多焊工,均匀分布,同工艺,等速度”的原则。

(4)赤道带及纵缝等长焊缝分为多段进行焊接。

(5)每道焊缝开始焊接的填充及盖面采用分段退焊法。

立焊缝每段约500mm,平焊缝每段约500mm。

且每层焊道接头错开。

(6)使用不锈钢龙门板控制焊接变形。

丁字缝是角变形较大的地方,因此在这些部位除用组装卡具控制外,还加设弧形板。

弧形板安装在离端部100mm以内。

弧形板一端焊在球壳板上,另一端与龙门板相焊接,并用楔子紧固。

龙门板均焊在内侧。

外坡口焊完后球壳板向加弧形板一侧变形3~5mm。

(7)防止地线、焊钳、电缆线、与焊件打弧。

安排6~8名焊工同时对称进行球罐定位焊接,以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

纵缝定位焊接从中间向两边进行,环缝定位焊接焊工均匀分布由左向右进行。

(8)主焊缝纵焊缝焊接

1 第一层(打底层),其余各层相对整条焊缝采用分段倒退向上焊接。

2 防止未焊透及咬肉等缺陷产生。

每层焊接表面填平或呈凹形,熔敷厚度与工艺说明书中要求相当,层次之间的接头错开。

3 两侧盖面前凹槽1~2mm,电流比填充时稍大一些,避免咬边和未熔合等缺陷的产生,焊缝余高为0~3mm,焊缝宽度应保持一致,压边为1~2mm。

4 纵缝的首末端的焊肉达到环缝的坡口中心,待环缝焊接时,打磨至与坡口齐平。

(9)环缝的焊接

5 第一层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打底,其余各层道施焊采用多层多道分段退焊,注意层间清除要彻底。

6 每层间的起焊位置应错开80~100mm,且离开丁字缝200mm左右。

7 两侧盖面前凹槽深1~2mm,其他注意事项同纵焊缝。

(10)Y形交叉口的焊接

球壳板的上、下极各有4个Y形交叉口焊缝,由于该处焊缝密集,易产生焊接变形和缺陷,每道每层焊缝在焊至Y形交叉口时不停弧,继续向前运条,并收弧于焊缝的直线段,各层收弧处应相互错开。

9.3土方工程

9.3.1土方开挖

1、开挖方案及机械选择

根据本工程现场情况,基坑开挖深度不会过深,可采取机械开挖为主、人工挖土为辅,斯太尔车运输,装载机配合施工的的方案。

2、施工准备

1)开始挖土前,按照规定办理好有关手续,交纳有关费用,办理好有关证件。

2)熟悉地质勘察报告及水文地质资料。

掌握建筑场地和临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危房等调查资料。

3)通过井点降水已经将水位降至挖土面0.5m以下。

4)对基础工程施工图组织图纸预审、自审,参加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

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准备齐全和本工程相关的图集、规范、规程、标准供业主及现场施工使用。

6)准备好仪器、仪表。

7)坐标点、水准点引入。

将业主委托政府测绘部门确定的坐标点、水准点引到现场方便使用且便于保护的位置,将引入的坐标点、水准点进行保护,做好工程控制轴线网测量定位,施工中经常复测。

8)工程正式施工前向业主、监理报详细的经我公司工程部审批的施工方案,经业主、监理同意后编制技术交底并交底到操作工人。

3、土方开挖

1)开挖前进行基坑边线测放,经验收后方可开始开挖。

2)开挖过程中专人全程进行标高控制,一台挖掘机安排一个标高控制人员。

3)土方开挖分层分段进行阶梯式挖土,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5m~2.5m。

4)基坑开挖时为避免机械开挖对地基土的扰动,在设计基坑底面标高以上30cm采用人工开挖,不能超挖。

4、注意事项

对水准点、水准标高、基坑平面位置、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防止超深、超宽、挖错、挖偏。

土方开挖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侧壁,严禁扰动基底原状土;

挖出土方严禁堆放坑边,以更好的控制坑边地面堆载;

挖掘机行走时,主动轮在后,臂杆与履带平行,制动回转机构,铲斗离地1m左右。

挖掘机回转半径以内严禁人员作业。

9.3.2降水方案

根据招标文件,本工程场地内地下水埋藏较浅,经钻孔内地下水位测定,地下水位在0.00m~11.20m之间,平均2.90m,标高在1734.80~1749.14m之间,平均1744.99m。

含水层水量及水位受地表排水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呈季节性升降。

为满足施工要求,应将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0.5m。

根据现场情况及类似地段施工经验,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

管井沿基坑周边布置。

1、降水井设计

管井开孔孔径为600mm,井管采用外径500mm、内径400mm的无筋水泥管,管井井深约为20m,管井间距为10m。

为了保证中间的降水效果在基坑中间适当增加疏干井,随着挖土往下挖井,在基坑周边10m范围内布设回灌井(兼观测井),当地下水出现异常以及对周遍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时进行回灌。

2、回灌井作用及方案

为防止周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在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附近设观测井。

回灌井(兼观测井)施工方案同降水方案,观测方案:

当观测井水位降深大于理论计算时的水位降深,即应启动回灌方案。

回灌方案为:

由总管焊接水量控制阀引管至回灌井,根据建筑物附近的地下水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控制阀,控制回灌水量,保证地下水水位的相对稳定。

3、降水井施工方案

1)测量放点,保证井点位置准确,结合场地及基坑形状可允许在范围内调整布置;

2)施工用散装钻机成井,应保证钻孔口径不少于600mm,严格控制孔深和垂直度,砼滤管直径不大于450mm,所下滤料的含泥量不大于3%,下管对正绑扎牢固,保证井的透水性和抽水效果;钻井泥浆直接排入坑内待挖土时,拌合运走;

3)每个井点排水管与集水管的连接要牢固,根据现场的统一安排,排出场外;

4)抽水期间要24小时值班,随时检查抽水系统、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随时掌握基坑的疏干情况,遇特殊情况随时处理。

5)成井施工先于土方作业,时间5天,而后开始联网抽水,在满足现分层开挖深度后,开始土方施工,降水应保证下部土体排水疏干效果。

基坑四角建蓄水沉淀池,地下水集中排放。

沿基坑周边架立排水管,材质铸铁或钢管,管径150mm。

4、井点降水技术要求

井点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降水的效果,特别是在松软土层中降排水,土层易产生缩孔、塌孔,孔内泥浆比重大,易堵塞井点管过滤器,使充填的滤料不能顺利下到孔底,或将滤料孔隙堵塞,起不到导水作用,造成不能将上部弱透水层水通过井点疏导到下部过滤器而被抽出。

这样势必影响降水,因此对井点成孔施工工艺必须严格要求。

1)、在松软或松散易缩孔、塌孔的土层中施工时,采用清水水冲法成孔。

要求送水泵压不得低于2MPa,流量不少于20m3/h;

2)、成孔直径轻型井点孔径一般不小于300mm,孔深度应比设计井点管埋设深度大0.5~1.0m,以保证井点管下至预定深度;

3)、钻进到设计预定孔深后,应加大泵量冲洗,将孔内土块及泥浆冲洗出孔口,使孔内水体的含量不大于50%;

4)、成孔后,应立即下入井点管,井点管应居孔中心,严禁将井点管强行压下孔中;

5)、在井点管周围投滤料,宜采用边向孔内送水边投滤料的办法,以保证填入的滤料孔隙不被泥沙堵塞,有利于上层地下水通过井点孔向下部疏导。

滤料投量应不少于计算值的95%。

滤料填至地面以下1.0~1.5m,改用粘土填至地面,并压实封闭孔口,以防止地面水的渗入,实现真空降水;

6)、井点管过滤器的设计与加工,以及滤料级配,参照供水井要求;

7)、当每组井点施工结束时,即着手组装水泵,泵组应尽量降低高程,使泵组吸水口与集水管、井点连接管的高程尽可能一致,泵组应尽可能设置在集水管的中部;

8)、降水系统各部件均连接严密,不得漏气、漏水、漏电,检查水泵正反转,防止反转;

9)、降水系统安装完毕,应及时组织试抽,全面检查管路连接质量,泵组的工作水压力、真空度、电流、电压及运转情况,井点的出水状况等,如发现不正常状况及时排除;

10)、在试抽过程中,定时观测抽水流量,工作水压力,真空度以及观测孔的水位等,并做好记录,核检抽水量与设计计算值是否相符,一般试抽阶段的出水量应大于设计计算值。

根据水位下降的趋势,分析其降水效果。

如出现与设计有较大出入,即时调整降水设计方案。

降水井施工流程见下图:

9.3.3东北侧挡墙加固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考虑本站选址在两山的山坳,现状为回填土,最高回填高度大于7米,呈西南坡向东北方向。

且东北方向的挡墙为直壁浆砌块石挡墙。

故施工图设计前要对整个地块的整体滑坡进行计算,同时请相关地质部门,对该地块进行地址灾害评估。

地基处理形式采用桩基,桩基入岩的深度要充分考虑山体滑坡的影响。

对于东北侧的挡墙要考虑进行加固,初步考虑采用打锚杆加固与维护桩结合的方式。

本方案以预应力土层锚杆为例,叙述加固方案。

1、材料准备

预应力筋(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或普通螺纹钢筋)、普通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锚杆锚具(QM、OVM锚具)

2、施工机具

钻孔机、拔管机、注浆泵、电动油泵、千斤顶、控制仪表等。

3、作业条件

1)施工地区的地质勘探资料,查明该地区的土层分布和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以便确定土层锚杆的布置和选择钻孔方法;

2)了解地下水位及其变化情况、地下水的成分和含量,以便研究对土层锚杆的防腐处理;

3)查明施工地区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情况,以便确定土层锚杆的方法;

4)考虑土层锚杆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或地域的影响,如果土层锚杆的长度超出建筑物红线时,要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或许可后方可进行施工;

5)施工前要编制土层锚杆的施工方案,确定土层锚杆的施工顺序,安排好施工进度和劳动力组织,制订钻孔机械的进场、使用和保养维修制度;

6)进行土方开挖,使锚杆作业面低于锚杆标高500~600mm,并平整好操作范围内的场地;

7)采用湿作业法施工时,要准备好用水,并挖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使成孔时排出的泥水通过排水沟排到沉淀池,再排入集水坑用水泵排走。

4、操作工艺

定位→钻孔→预应力筋的制作与安装→灌浆(一次常压或二次高压)→外锚头制作→张拉锁定→外锚头防腐

1)钻孔

(1)采用干作业法钻孔时,要注意钻进速度,避免“别钻”。

要把土充分倒出后再拔钻杆,这样可减少孔内虚土,方便钻杆拔出。

(2)采用湿作业法成孔时,要注意钻进时要不断供水冲洗,始终保持孔口水位,并根据地质条件控制钻进速度,一般以300~400mm/min为宜,每节钻杆钻进后在接钻杆前,一定要反复冲洗,直至溢出清水;

(3)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速度、压力及钻杆平直,待钻至规定深度(大于土层钻杆长度0.5~1.0m)后继续用水反复冲洗钻孔中泥砂,直至溢出清水为止,然后拔出钻杆。

2)拉杆的安设

(1)拉杆要求顺直,在使用前要进行除锈,并作防腐处理,对钢筋拉杆,先涂一度环氧防腐漆冷底子油,待干燥后,在涂一度环氧玻璃钢,待其固化后,再缠绕两层聚乙烯塑料薄膜。

对自由段的钢绞线,要套聚丙烯防护套;

(2)钢绞线如涂有油脂,在固定段要仔细加以清理,以免影响与锚固体的粘结;除锈后要尽快放入钻孔并灌浆,以免再生锈;

(3)为将拉杆安放在钻孔的中心,防止自由段产生过大挠度和插入钻孔时不搅动土壁,并保证拉杆有足够的水泥浆保护层,在拉杆的表面设置定位器,定位器的间距在锚固段为2M左右,在自由段为4~5m。

3)灌浆

(1)灌浆材料选用纯水泥浆,水泥采用4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0.45左右,其流动度要适合泵送。

如灌浆采用砂浆,则要求灰砂比为1:

1或1:

0.5(重量比),水灰比0.4~0.5,选用中砂,并要过筛;

(2)水泥浆液的抗压强度要大于25Mpa,塑性流动时间要在22S以下,可用时间应在30~60min,为加快凝固,提高早期强度,可掺速凝剂,但使用要拌均匀,整个浇注过程须在4min内结束;

(3)一次灌浆法:

1 将水泥浆经胶管(或用1根φ30mm左右的钢管作灌浆管)推入拉杆孔内,在拉杆孔端注入锚浆。

2 灌注压力一般为0.4Mpa左右,随着水泥浆的灌入,应逐步将灌浆管向外拔出直至孔口,在拔管过程中应保证管口始终埋在砂浆内。

3 灌浆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吹散浆液和砂浆,待浆液或砂浆回流到孔口时,用水泥袋纸等捣入孔内,再用湿粘土封堵孔口,并严密捣实,再以0.4~0.6Mpa的压力进行补灌,稳压数分钟后即可完成。

(4)二次灌浆法:

4 先灌注锚固段,在灌注的水泥浆具备一定强度后,对锚固段进行张拉,然后再灌注非锚固段;

5 灌浆时要注意,对靠近地表面的土层锚杆,灌浆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引起地表面膨胀隆起,或影响附近原有的地下构筑物和管道的使用,所以每1m覆土厚度的灌浆压力可按0.22Mpa考虑;

6 对垂直孔或倾斜度大的孔,可采用人工填塞捣实的方法;

7 注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才可进行张拉工艺。

在灌浆体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或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

(5)每次注浆完毕,应用清水通过注浆枪冲洗塑料管,直至塑料管内流出清水为止,以便下次注浆时能顺利地插入注浆枪。

4)张拉锚固

(1)土层锚杆灌浆后,待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2)张拉采用隔二拉一;锚杆正式张拉前,要取设计拉力的10%~20%,并对锚杆预张拉1~2次;

(3)锚杆张拉要求定时分级加荷进行,张拉时由专人操纵机械、记录和观测数据,并随时画出锚杆荷载一变位曲线图,以供判断锚杆质量之用。

(4)当拉杆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即可锁定拉杆。

图9.3.3-1锚杆结构图1

图9.3.3-2锚杆结构图2

图9.3.3-3张拉后锚杆示意图

图9.3.3-4锚头拆除后示意图

9.3.4基坑边坡及相邻建筑物变形观测

为监测基坑边坡的位移变化情况,根据该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条件,在土方开挖及降水施工阶段,委托专业单位对基坑边坡及相邻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

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为监测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根据该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条件,在每步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可采用觇牌法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的监测。

根据监测数据了解边坡位移变化情况,指导土方及护坡工程施工。

觇牌法是指测量时用带有读数尺的觇牌设置在观测点,把经纬仪立在工作基点A上、后视B点,并通过对校核点确定无误后,通过觇牌读出测点的位移。

2、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沿基坑周边布置沉降观测点。

布点原则是:

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变化的地点,位移观测点可在进行该步土钉墙施工时沿基坑周边埋设好。

具体实施方法,与水平变形观测相类似,不予赘述。

3、观测数据的初值应在连续进行2次以上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比较获得。

如果连续两次的观测数据没有较大差异,则可取第一次观测数据作为初值。

如果有异常,则应对异常点数据进行重新观测。

观测过程中的数据也应及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应找出产生的原因,保证获取可靠真实的数据。

9.3.5回填土工程

⑴工艺流程图

 

⑵土方回填

①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木方、草皮、积水等杂物,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

对电的甩头或水管的出头,应在水电专业工程师交底、水电队配合下操作。

②用于土方回填的粘土应有合理的含水率,其现场的判别方法为:

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当含水量较大时,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等措施,降低土方的含水率;当含水率较低时,则可通过预先洒水湿润,增大土方含水率。

③铺灰应分段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为30㎝,每层铺摊完后,随之耙平。

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夯打遍数,不少于3遍。

沿基坑的长度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室外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同步进行回填与夯实。

接缝控制: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0㎜,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留为直槎。

室外回填时,接缝做法如下图;同时注意接缝质量,每层虚土应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夯实时应夯过接缝300㎜以上;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回填宜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防止回填土引起基础的偏移。

④回填土的试验取样:

每层按100—500m2取样一组;每层按长度20—50m取样一组,但每层不少于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对于所取土样,应进行编号,并标记在取土位置的平面图和立面图中。

每层填土夯实后,进行环刀取样,绘制取样平面图,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铺土。

⑤做好施工标记,根据建筑地面与绝对高程的相对标高,定出±0.00m的高度,保证室外散水及地面的做法,作为回填高度的控制依据。

由测量员在墙面上弹出水平标高线,并标识回填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