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586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docx

生涯自传从工程师到编辑

高中之前:

自由成长,兴趣萌芽

我从小就很爱读书,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一直给定《儿童画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这类书报杂志。

接触的面挺广的,所以知识面还可以。

我不是那种规规矩矩地念书的人,比较贪玩。

不过我从小数学非常好,然后上了初中以后我就偏科偏得很厉害,如果我喜欢哪门课的老师,那门课就学得非常好,不喜欢老师,那门课就考60分,所以我上初二的时候3门课90分,3门课60分,很极端。

但是从初中到高中,我文科的成绩是60、70、80、90,每年是这样翻的,很莫名其妙,我不喜欢背,但是文科的成绩在逐步提高,我觉得可能是理解力的问题吧,我更多的时候是喜欢去理解一个事情,你真正理解他的背景了,这件事情你不用死记硬背的。

而且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我很喜欢诗歌这样的东西,但是从来都是把它当作一种爱好,没有打算把它当作一种职业。

小时候很喜欢收集糖纸啊,集邮,包括攒好多年历片,图片什么的。

我也有兴趣攒那个筛沙子剩下的石头,有点像雨花石,把它洗干净,放在窗台上。

人一生中有很多爱好,但你把一种兴趣变成一种职业有很多偶然因素在里面。

我小时候数学非常好,觉得我长大要学数学,攒石头的时候我就想长大后要搞地质学。

还曾经因为捡到一只死麻雀,然后在家里想把它解剖了,这些都是上小学之前的爱好。

高中时期:

有的放矢,发展兴趣

我高中成绩不算好,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成绩都不算好,不是很拔尖的。

但我却是英文课代表,这件事有一点点偶然。

英语老师可能想给我一件我会感兴趣的事情做,要不然我可能会去玩,反而放在学习上的精力不是那么多。

我负责我们班的墙报,每个月做一次英文墙报,放在墙上的东西就不是一篇篇稿子,那个时候我就很关注构图的东西,每个月的墙报都希望不一样,会找很多资料把一些图案化的东西放上去,很有兴趣。

跟家里人支持有关,我做这件事情可以晚上熬夜,但如果做作业做到晚上十点以后,我妈肯定不乐意,肯定叫我不做作业睡觉,如果赶,你第二天早起,把它赶出来。

但是我做这个墙报做到晚上十一二点他不管我,她觉得我在做一个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很支持,这样做这件事情很快乐。

我就做得有兴趣,导致其他任课老师每次到我们班里来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

其实你真正爱好一件事情那你得到的快乐就多。

墙报做了将近三年,因为到高三我自己也生病了,出过一次小车祸,摔骨折了,在医院住了三个多月,然后我就拄着两根拐棍去上课的。

高二的时候分科,好像从来没有犹豫过,是肯定学理科。

我数学一直很好。

高中毕业选专业,我喜欢做设计,对新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那个时候我选的所有专业都是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然后服装设计,统统都是,这个方向是定的。

做这个选择就象是本能一样的,我就是要学设计。

我就想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好的学校不好的学校都是去学设计。

可能设计更吸引我,能够去创造原来没有的东西,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有诱惑力。

最后录取到河北邯郸的一所大学,读的是建筑设计,读本科。

我分数刚好够吧,觉的选择一个学校能学这个专业就OK。

毕竟高三的时候我从11月份到2月份没上课,因为车祸我一直在家躺着的。

后来拄着拐杖去上课。

高考我考那个分数不算高,当时就有人劝我,因为毕竟中间断过几个月,说你可以再考一年,但是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比别人早一年的,所以我会觉得我好不容易比别人早一年,我干嘛因为这三个月就耽误了,再加上我高考的时候数学考了满分,后来就说其他功课如果提高一点,那数学再丢掉点,差不多,算了,就读吧。

只有这一个分数,你只有这一个选择,要么你去好学校读你不想学的专业,要么你去这个学校读你想读的专业,还一个选择就是说你第二次重新来一遍。

大学时期:

从贪玩到用心的转折

说实在的,我读了大学才知道大学的差异也蛮关键的,因为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建筑的东西更多是美学的东西,其实我当时非常苦恼的东西就说做这一行和数学不一样,数学是有标准答案的,我这一行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说你做得好或者不好(大学对专业的理解),跟现在唱歌、演戏一样的,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自己又不是很有自信心的话,实际上是非常苦恼的,而自信心源自哪儿呢?

自信心就是一个名校可以给人的,甚至可以给人带上一种眼光来看待,所以当时大概读到二年级的时候这种感觉就非常强烈。

虽然大学学校并不好,但是老师还不错。

学校的老师有清华的,有东南的,有一些名校毕业的老师,相比之下呢,当然跟他们一直在一线工作的老师有差距,但其他也还可以了,他们工作也很认真,那个时候的老师没有旁业来做,只有这一件事。

那个时候老师给我们的帮助还是挺大的。

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非常不好,是倒数的,很贪玩,我会弄一两个星期病假出去玩,。

我们宿舍总共六个人,除了一个很早就交上男朋友了,和男朋友整天在图书馆读书,那个人在我们班拿第二,我们其他五个人把我们班倒数一到五名几乎都包了。

当时很奇怪,我到二年级的时候才知道大学了大家还在排名次,以前都不知道,大概有个男生在校园里跟我讲,说你们宿舍又倒数。

觉得挺没面子的。

一二年级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基础课,虽然我以前数学很好,但是到高等数学我就晕了,我一见到积分的符号我脑袋就大了。

高数微积分都比较烦,我一看到微积分的符号就头大。

因为我们当时我们系主任是的结构和建筑在一起的,归国华侨,在清华读的硕士,他就觉得我很可惜,觉得我这么好的数学应该去学结构,可是我不喜欢,我喜欢的是设计,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数学好对你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帮助的,但我们那个时候就被误解,学设计的人学什么数学,不需要,所以内心就对它有种排斥,然后数学又是大课,很容易逃,所以就能逃就逃了,想尽办法逃。

三年级开始我认真做了,因为我喜欢读了,其实我对名次一直不重视。

三年级学的都是专业课,我非常有兴趣,所以三年级我一下就是我们班第一名,就是说我一旦决定做一件事情,其实也没有很怎么样,就喜欢看书了,喜欢看那方面的书,成绩非常好,比第二名成绩高很多。

(专业有兴趣,用心投入,成果很好)

三年级呢有几个偶然,一个是我们计算机课,我们那时候学BASIC,很基础的,我们那个老师是我们校长,上课点名,男生抽一个,女生抽一个,连着三次女生抽的都是我,所以从那以后我不需要他点名,我每次上课都坐第一排最中间,后来这门课只有四个人及格,我能考九十多分。

我们班同学很惊讶,原来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他们一直不服气,总分上总是差两三分那种,我把他们闪在后面,所以他们很服气。

这件事情让我觉得投入做一件事情就能做好,对自己有点信心。

我只要去做嘛,肯定能做好。

初职:

简单的愿望,简单的选择

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有个老师问过我,说你找什么样的工作?

我回答特别幼稚,特别简单,我说能让我做设计就行。

(对工作的定位)真的,我对某些方面东西弱智到极点,我那时候没想到一个职业带给人的金钱和社会地位,什么都没想,只要让我做设计,OK。

可能是我家庭生活条件的原因,从来没有感受过经济压力,从来不知道钱对人的生存意味着什么。

但我觉得活着做我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很幸福。

我不是那种做长远规划的人,我知道我以后肯定在做设计。

我脑子里是没有大城市小城市差别的概念,当然我没在小城市生活过,是因为这个,我就觉得回家,做设计,就好像自然的事情,不需要选择的选择,我也没想过其它的,我是不是要去北京上海?

我要去大城市,没有任何那种观念,或者我要进有社会地位的单位,没想过。

(就业规划无意识)

我92年7月份毕业,工作单位虽然是分配的,但是可以在几个单位间选择,最后去的单位是济南市的一所设计院。

到工作单位以后我做了四年的设计。

(干了三年半我就辞职了,考研。

)从学校到工作没有过渡,学的东西直接用上了。

那时候的教育在国营体制下的,工作也在国营体制下,社会和工作单位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它对口对得非常好。

工作开始是师傅带你做,现在的人是很难找到师傅带,我觉得从职业的发展来讲,过去的国营体制下会有一定的优势。

其实是92年开始,因为89问题的影响,有三年国家的基础建设一直是压缩状态,92年刚好开进,又因为南巡讲话,等我到了工作岗位,项目就非常之多,我们这个行业就非常繁荣,当然也是因为开放,93年94年开始,有一些香港的设计师到中国来,我们也和他们合作,那个时候就有一种危机感,我喜欢做的是设计,当时设计在我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可是因为香港、台湾的设计师一来,设计变成他们拿思想,我们帮他们画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难以忍受的事情,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来了人家的水平比你高,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作风,会和我们的工作程序有所区别,但是这种状态让人很不满意。

所以那时候我有一种想法,我要去读书,(职业决策的动因—对自己专业的深度追求),我要去考研究生。

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我要自己做设计,我不要成为人家的画图工具。

所以后来就辞了职去读研。

读研:

为了目标,提高自己

为了考研,我辞职了,我记得单位的领导跟我说,毛泽东又没读过研究生,连本科都没读过,可是我说我想读研究生,我工作到那个程度了,我又有危机感了,所以应该给自己充电,那怎么办,就是读研究生,也就只有这一个选择,而且我觉得学校之间的差异我也想感受一下,所以后来辞职去读书。

当时没想过读在职的,因为我们院长不同意我考研究生,我父母很支持,因为考的话就面临着考不上怎么办,我妈妈说没事,我们也养得起你,那我就考。

而且那时我工作四年可以考单考,有点像委培那种,单独考试因英语和政治可以降低要求,但我单位不同意,所以我选择还是统考。

考研是为了把这行做得更好一点,我觉得一直在追求,在这个方面在努力。

也很享受这个过程。

准备了大半年吧,全力以赴,就做这一件事。

考研其实学历上考虑的不多,更多的是,因为不想做别人的画图工具,那你必须得自己有设个水准,起码现在人家不认可我有这个水准,那我就要提高自己,就想学一些东西,(驱动力)希望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吧。

96年考上研究生,在同济,读建筑设计。

研究生期间,我们大概30多个学分就够了,我修了50多个学分。

因为我选了两个专业的课。

我把建筑和规划的课都听了,我很喜欢城市规划,我觉得城市很复杂,而且那时候有时间。

我在本科做设计的时候,如果老师给一个环境我会找出一些因素来,控制我做设计,但如果是一个周围什么都没有的,我就没方向了,不知道从哪入手,因为你的可能性太多了。

所以我在做设计时有一种偏好,特别希望从建筑的环境寻找一种想法,灵感,或者说设计的基础,一直很注意这个,所以导致我对城市很感兴趣,因为任何一个建筑都有它的环境和城市,所以因为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和追求导致了我听了很多城市规划方面的课。

在这期间,没想过别的。

我从中感觉的快乐是比较多的,因为我是沉醉在这里。

很享受这个过程。

我觉得学这行的人都喜欢这行,大多数,因为读设计给人相当大的自由。

你可以决定一件事物成不成功,某种角度上说你是造物主,夸张地讲。

研究生生活非常充实,读了很多书,很享受这个过程,这和挣多少钱不一样。

包括到后来都有这种感觉。

那么毕业后还要做设计,因为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我喜欢做这件事。

初入房地产:

不同体验,丰富经验

毕业前,我在做论文的时候,第一个确定的题目就是老城郊和租借区的比较,但后来因为一件事情刺激了我,选题就改成老城区和现代的比较。

97年十一二月份的时候,我导师的两个国外朋友到上海来参观,他们两个人都是学设计的。

我们去了豫园,在豫园里,园林的设计手法很多,虽然我的外语没有那么好,没有能够表达设计的深意,但因为他们都是有设计背景的,设计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所以很简单的语言我们都可以沟通了,这种交流非常愉快,但从那里走出来,在豫园里一片地,看到一个房地产项目,建成了欧式古典,而且建得很不地道,感觉好像刚刚享受了一个温暖的下午,突然雷雨把你浇湿了,恶俗。

当时我很奇怪,上海很多地方都很西化,只有豫园是中国的,在这样一个传统的中国古城里开发一个项目,怎么会把它做成欧式古典?

这个项目居然能够批出来?

谁同意的这个设计?

谁去开发的?

带来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然后因为选择这个题目就需要更多地了解,后来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发现了这地方在招建筑师,我就去应聘,做一个兼职。

这样子我才进入房地产领域。

一开始就插了一手指头进去,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事情做了大概五个月,做完了,做到一个阶段后来就不做了。

那时候对房地产有一个很浅的了解。

我是这家做完后又做了一家,实际上那时候也在找工作了。

我在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其实是遇到一点点挫折。

因为我在设计院工作过四年,当时找工作就没有一点点困难,选择还是比较多。

我开始定的工作是我们老师推荐的,中国美院的上海分院,我心目中很好的学校。

我当时是有注册的,那里的老师对我也挺感兴趣的,因为学校老师缺的就是实践经验,都帮我印好名片了,负责人就带着我去作为他们的人接项目。

然后我就拿着学校的毕业生报到材料去把手续办好的,办好之后隔了2个星期到3个星期以后,他们就通知我,说因为你是女生我们不要了。

很荒唐,到后来我想明白了,当时户口想进上海是相当难的一件事情,浙美在杭州肯定很多人想进上海,原来他们没有这个渠道或者他们不了解,一旦他们知道可以这么做了,他们就可以把我踢出去。

当时我妈说你到教育局告他们,而且她小时候的玩伴在中国美院,要去找这个人肯定也能找到,我对他说我不感兴趣,我说如果跟你一起共事的人都是这样的人,我觉得没必要。

所以对我来说有点被动,已经定好的事情又变卦,而毕业是有期限的。

刚好到后期我在房地产公司做兼职,我做了几家兼职,所以肯定有单位要我。

我觉得当老师对女生来说比较理想,但不能去当老师了,当时还有设计院可以去,但我在设计院做过,也做了具体的项目,项目有一个具体的建造过程,那时候我们对建造过程的了解都是很表面化的,有问题了我就去解决问题,但你真正了解建造的过程不一样。

而我当时98年在房产公司做项目,然后想去1:

1地造建筑吧。

所以在设计院和房产公司里面我选择了房产公司。

其实我妈有点反对,她觉得女孩子好像不该到那种太商业的地方去,她觉得那离知识分子的环境差别太大,其实97、98年,97的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在启动,我就和我妈讲我现在进去是它的低谷,以后肯定是往上走的,一个东西高潮的时候他是往下的,低谷的时候是往上走的,我觉得对职业发展来说的话应该是不错的。

再加上我还是希望这个过程积累我做设计的经验,毕竟有些经验不是在设计院里能够得到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也同意了。

最后定的这家房产公司薪水比另一家低好多。

那边可以给到5000多,这边只有3000多,但它能提供生活上的方便,没有后顾之忧。

他们有食堂,早中晚可以去吃饭,交钱就是了。

对于我来说我是很懒得烧饭的人,我觉得烧饭对我来说是个负担。

还有一点是这家比那家规模大,因为毕竟这个领域我没做过,我希望进成熟一点的公司,对我来说从一开始程序上就比较正规。

而且这方面的书啊什么都很少。

进去之后给的机会很好。

因为那时候同济读建筑的硕士不多,而且我又有以前做设计的工作经验,在房产公司也有两家兼职,所以对我还是相当重视,包括我们老总。

而且非常巧,我接手的一个项目对面是我以前在上海读过两年书的学校,很有个人成就感,精神上的愉悦胜过经济上的享受。

我觉得精神对我来说更重要。

我们那个时候的工作在工地,我们都坐在工地里面的临时房子。

大家中午吃饭什么的都在里面,玩得很开心。

房地产公司一开始比较愉快,到后来就有点问题了。

升得太快了,感觉有点让人嫉妒了,我4月份上班的,到10月份就提我做我们部门的助理经理。

我的顶头上司没有很科班的经历,但在这个圈子里做了很久,我和他在审美上,对项目的理解上会有些区别,我决策的东西我会从设计的美还是不美,好和不好各个方面考虑,经济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毕竟是做开发嘛。

但是我从来不会想老板需要什么,老板的面子在哪里,从来没想过,我就是就事论事。

而我的大老板对我比较器重,他在我们俩之间可能会比较多地调节。

我觉得职位变化和上面的人的关系更大。

因为我那时候比一般的人更投入,进入角色很快。

当时我那个项目在别人那倒过四次手,然后到我手里,做项目,接手必须把前面的过程了解一下,所以我那时候周六周日基本上都是待在那里的,看以前的修改通知单啊什么的,理出几条线来,把原来的资料整理好,当时我有个朋友跟我说,你现在这么投入到你的工作,真幸福,我当时根本不了解他的意思,因为我想做就做了,那时候加班根本就没有想过加班费,就是为了了解这个事,这样我做决策心里更有底。

后来我理解了,就说你投入到工作当中,不计任何的回报,不去想付出多少你该得到多少,你不去算计这些事情你反而心里很舒服。

工作快两年时那个项目快做完了,2000年8月份,出了一件小事情,我们那个电梯装修的时候材料上得过重了,导致原来可以坐十个人的电梯现在只能坐七个人,要改没问题,后来改的方案都是我做的。

但是因为我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好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原因,我去问我们一起工作的人,我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追究责任,但是不了解事情的原因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就事论事,这是我做事的观点。

找责任于事无补,而且还伤感情,特别是我们做项目的,没有一个项目不出问题。

但是那件事情出现的时候,刚好我妈妈身体不好,回了趟家,回家再回来,这件事情的责任就全压在我身上了,我有点感觉像“右派”一样,我有责任,但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我当时比较有抵触情绪,开大会的时候我们那个大老板,他点名批评我,我就很生气,我就觉得怎么这样子做这个决定,不公平,他说我总要找一个人批评,我平常都很器重你的,我也没话说,我觉得他说话已经说得很到位了。

我也没什么好责备的,不需要责备他,算了吧,忍了吧。

后来我就离开了这家公司。

休息了5个月。

我做事情不是为任何人,是为我自己。

当时的辞职并不完全是情绪化的,也有很深的背景。

我这个老总他自己要辞职,我和这家公司有个五年的合约,必须干满五年,所以大老板他走之前先让我走了。

他是为了减轻我的赔偿责任。

不过当时并不知道他也要走。

后来他到了新公司又让我过去,但是我没有去。

休息那五个月,觉得累了倦了,让自己很放松,去网上下载菜谱,挑的都是过程很复杂的,要先蒸后煮然后要煎之类的,都很复杂的那种。

因为我有大把的时间。

但总的来说是人在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这种思考的过程对我来说,是痛苦的,你要做一个选择,你要平衡,你要评估你的过去,你来做这个行业适不适合。

你要选择的是继续发展还是跳开,那时候我31岁(02年)来做这种选择。

这种事情以前从来没有,因为做项目的人比起设计院的人要灵活。

所以当时对所有的人好像是被骗的感觉,当然我也知道这件事情从我的角度讲处理好就OK了,我觉得这件事的背景远远不是我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背景,我不了解。

当然有人的地方可能就有这种事。

出现了这种事大家会觉得如果把矛头对准一个人,自己身上就没有责任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科学的方法,我会觉得需要这个环节上所有人的努力。

只要有一个人不努力这件事情就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但更多的人呢,不知道是中国人呢还是什么呢,就是一旦别人比自己差了,或者自己有种安全感或者有种自豪感,反正我自己负责一个团队的时候,所有的责任都是我的,底下人没有任何责任,我现在做事是这样的,我不会把责任放到下面去,

后来我想通了,每个人做事的方法、态度都不一样,我的底气是我的经验,像我们有专业、有学历、有背景,我到任何一个地方我都有这个自信,但对于那些人,不一样,他们可能40岁、50岁了,他们担的是家的责任,所以他们害怕承担责任,或者他们抗风险能力比较低,从这个角度上,除了我还有谁。

二进房地产:

重复的工作,决定转行

后来我又做了一份工作,也在房地产。

这个房地产私人老板让人很难信任,我在那家公司每半年人事就要做一次调整。

房地产玩的就是资金,那他对任何人的信任都是暂时的,我觉得很有点像中国的皇帝,他一定要让他底下的人斗来斗去,让底下人斗的起因就是他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

我是这样理解这个事情的。

虽然我当时在那边待遇也还可以,但是半年多自己没有做出有意义的事,因为做的事情不完整。

而且老板做的决定总是变来变去的,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根本不能有机会有计划有系统地朝着你的目标去做。

他做事情的目标不是为了把事情做好,可能他是为了某种….说不清楚,所以当时就自己对自己不认同,我觉得除了挣的钱让我满意,其他做的事情都不让我满意,大概做了一年多就走了。

当时进这个单位时期望把事情做好,希望自己做回过头来能够认同的事,但是后来没有,没有的话我后来就决定不做了,那个时候老板刚刚决定把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交给我,他带着我去看了一下那个项目,后来我和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一样的,本来他是让我负责接手这个项目操作,但后来我跟她说我不做了,并没有因为他带着我去看项目老总而留下来。

因为我知道即使留下来也是做那样的事情。

而且做管理,一个项目有一个项目的流程,这个项目和那个项目是有区别,但感觉是重复两年前的生活,这点让我特别不满意,所以后来就决定要走。

离开房地产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没有自己的选择,我在那里除了挣钱没有别的收获,而让我挣钱这一件事情不足以让我快乐。

在房地产公司开始做会有新鲜感,第二次做就是重复前两年的生活,重复那个流程。

如果老板不换的话也可能我也会生厌。

出版社的工作:

满足内心需求的工作

辞职后就做出版了,我原来有个同学做出版的,从他那了解到出版业的情况。

开始这个决定下得很难,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我原来的工资还很高,每月8000多。

我是10月份出来的,对于我们做房产的,做到年底的话会有丰厚的分红,那个我都没要,我大概损失了有10万块钱吧。

我知道到出版业收入肯定会降。

但我没有再等两个月,因为我想明白了,挣得多,花得越多,其实生活有很多是不必要的东西,我可以过2000块钱的生活。

降下来其实无所谓,不同的生活体验,好像蛮享受的。

我知道当你可以过更高的生活但降下来的时候,你是自己选择的,很主动,你不会觉得很难受,但是如果你只有这种能力,你只能过这样的日子,你看高的时候你肯定会厌倦,羡慕、向往。

我当时从房地产到出版社最大的负担是父母,我父母都退休了,如果我经济条件下降的话势必影响他们的生活。

我妈看出来我不开心,她知道我光挣钱我不能认同自己,光挣钱这件事情不能让我有满足感,我的价值观不在这,她很理解支持,她说你应该选择自己更乐意做的事情,而且女孩子挣那么多钱干嘛?

选择做出版主要是因为我觉得想过更加自我的生活。

这个时代和我原来在设计院的时代完全不同了。

这个时候的人都是被甲方吊着走。

房地产更多的是把挣钱作为一种目标,而不是让大家过更加舒适的生活。

我始终觉得建筑这个行业需要不断进步,我做出版可以给大家一些新的想法,可以有所选择,更深入地体现自己的价值,我的价值观可以影响到我出版的东西,我能对业内施加更大的影响,有更大的影响力。

另外,我很喜欢读书,我这个人长时间不看书我会觉得惶恐,因为你待在工作岗位哪有时间看书?

没有心思,心不够定,看不下去书,做出版就可以看书了。

然后它又都是我专业方面的东西。

几个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我这个决定。

我02年开始做出版的,做到现在快6年了。

开始做策划,现在做编辑。

因为我对这个行业各个领域角度都有过接触,所以我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比较有把握,然后对专业了解比较深入,也有一个价值取向在里面。

所以做起来很得心应手,上手比较快。

我02年来的,03年做的书,05年到上海图书馆。

这个圈子因为它比较政府嘛,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评奖,我每年年终都是我们出版社的得奖大户。

我们给的奖金很少,大概就200块钱,微不足道,实际上说得到社会的承认。

我现在差不多经常熬夜,看稿子会看得很晚,我们这个工作,我现在是超负荷工作,我么要求是一年出5本书,我现在一年能出20本,四倍的工作量。

出版这一行,产品很公共,要做的却是很个人的事情,我出的书有我的价值观、我的作者群、我自己的风格。

同样一份稿子,交到你手里和交到我手里出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样子完全不同,因为理解不同。

有一本书,03年作者来投稿,投稿的内容和最后我做的,我跟他协商嘛,我说这样改读者会更喜欢,最后那本书评了全国的科技类畅销书一等奖。

因为出版的个人性,我很有责任感,一旦我这个事情承担下来要做,我肯定就会把它做好。

如果我做不好,我会跟她说我不做,因为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