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639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理解.docx

现代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

(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二十四孝图》

鲁迅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二十四孝图》。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

这并非现在要加以研究的问题。

但我还依稀记得,幼小时候,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

不过年幼无知,以为孝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供年迈父母好好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

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

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

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

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

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

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

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

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握柄左右摇晃就咕咚咕咚响起来。

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

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

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的是日本人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大意与旧本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

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

《太平御览》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

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

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

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

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

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

巨家原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让母亲跟自己一起受苦;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

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

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

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

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

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

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

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

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

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节选自鲁迅《二十四孝图》)

【注】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15.简述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句段的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

开门见山,紧扣文题。

(1分)先扬后抑(或前后态度对比,先高兴后扫兴)(1分),设置悬疑,吸引读者。

(1分)奠定感情基调,总领下文内容,暗示文章主旨。

(1分)(只需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解析:

先由段落的位置确定点题的作用;再根据文体特点确定奠定感情基调,总领下文内容,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最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写作方法上考虑其作用。

【思路点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应注意段落的位置,首段的作用具体而言有:

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是领起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如果文章开篇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如果首段连续发问,它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它就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16.文中第五段和第六段都提到老莱子的孝亲故事,两者有何区别?

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

《太平御览》版本在前,扮孩子哭是机智之举,显得自然(1分);日本人版本在后,将婴儿啼变成了故意行为,还增加了穿彩衣做儿戏的情节,认为夸张,显得牵强(1分)。

这种变化说明了封建孝道宣传者为强化封建孝道宣传而进行失真夸张,效果适得其反。

(或这种变化说明了封建孝道宣传者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分)

解析:

先详读五、六两段,认真分析两者的区别;然后抓住表现态度的关键语句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最后整合答案。

【思路点拨】归纳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找到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我们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17.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二十四孝图》不受儿童欢迎的原因。

(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概括作品主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

装佯使诈失真,不合儿童心理:

如《戏彩娱亲》等;要求太严苛,不具示范性:

如《破冰求鲤》等;情节太荒诞,儿童都不信:

如《哭竹生笋》等;情节恐怖残忍,伤害幼小心灵:

如《郭巨埋儿》等;有些过于简单,难称经典素材:

如《陆绩怀桔》等。

(要求既有概述,又有例证。

答对四点即给5分,三点给3分,一点给2分)

解析:

通读全文寻找相关信息,由于信息点较零碎,一定不能漏项;找好点后,一定要有分析,不能只有例证。

【思路点拨】概括题要点全从文中来,但不能照抄原句,需要整合。

如何整合从文中概括的要点,一是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并且要突出它;二是避免疏漏要点,对此,一定要找准答题的区间,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别提取;三是要防止过度概括,有些同学答题惟恐要点不全,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要点不明确,答案臃肿,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就是增强因分赋点意识。

18.根据原文内容,结合现代观念,试对《二十四孝图》之郭巨埋儿进行全面评论。

(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个性化创新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探究)。

【答案解析】答案示例:

为孝母亲,却埋儿子,郭巨即便孝心可嘉,也是做法残忍;(1分)分财于弟,却携母食贫,这种孝道,逻辑怪异:

(1分)此举还间接造成母亲不能和弟弟相聚,弟弟不能对母亲尽孝;(1分)让母亲痛失爱孙,让妻子痛失爱子:

既不孝,也不慈;(1分)虎毒尚不食子,郭巨竟可埋儿!

上天安可怜此恶贼,此事置于当今,既不合情理,也触犯刑律,郭巨其人,当受严惩!

(2分)荒诞的结尾,显然是迷信思想结合愚民政策的畸形产物。

郭巨埋儿是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教化的标志,让少儿反感,既不具真实性,更没有示范性。

(2分)(要求深挖广拓,尽量全面透彻。

计分点很多,不必拘泥,整体把握即可。

只要学生有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正确独到的观点就可鼓励性给分)

解析:

先了解郭巨埋儿的相关内容,在针对故事的情节结合现代观念进行评析。

评析尽量深度开掘,尽量全面透彻,因题目要求全面评论,因此要多讲几点。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但开放不等于随心所欲,也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即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考生要善于抓关键语句;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即所选切入点要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紧扣文本,创新有度,即创意解读不能脱离文本,不能根据个人主观喜好而随意作褒贬评价;结构完整,力求简明,即考生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自己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介绍、复述、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完整。

考生在答题时,要做到语言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翡冷翠在下雨

林文月

车抵翡冷翠时,正下着雨。

带一丝寒意的微雨,使整个翡冷翠的古老屋宇和曲折巷道都蒙上一层幽黯与晦涩,教人不禁兴起思古之幽情。

从竖起的衣领侧头向右方看。

那是阿诺河,河面上也是一片蒙蒙的景象,在那蒙蒙之中横亘着一座石桥,据说是二次大战时少数幸免于炮难的桥。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那一座桥和桥旁的街道,或即是但丁伫立痴望那位无比荣美的琵亚特丽切的遗迹吧。

就是这种历史的联想,文学艺术的联想,使人不得不格外小心谨慎步履,岂单只是害怕雨水路滑而已。

翡冷翠狭窄的街道真的就在脚下了。

前此只是从历史的记述和别人的诗文中想象的这个城市,而今如此灰黯却又鲜明地呈现在眼前。

举目四望,尽是繁密排列的古老房屋。

当然,其中许多建筑物几度经历天灾褐的毁坏而又修复,不可能是十六世纪的原来面貌了。

可是洪水泛滥过雨露浸蚀过,毕竟整座城都透露着一种苍老的气息。

苍老,但是精致,这是翡冷翠的建筑物给入的印象。

谚云海枯石烂,石以其不易烂,所以喻坚固不变。

但翡冷翠多雨,使大理石的精致建筑物为黯淡。

为此,每四年就得清洁修护全城的艺术殿堂。

翡冷翠的祖先们藉大理石展现了他们的天才光芒,翡冷翠的子孙们便有责任辛勤的维护,使那光芒永照人寰。

地灵人杰,大理石是这个国家的特产,也是这个都城的荣耀根源。

提到大理石,如何能不联想到米盖兰基罗?

他的戴维王像栩栩如生巍巍地站在那里。

鬼斧神工的凿痕,使人望而屏息。

炯炯的眼神自白色的大理石后逼视着远处的甚么地方,结实有力的肌肉和手脚,甚至筋脉浮突都似乎蕴含着生命,戴维王就是这个样子的,你相信。

他果真是这个样子吗?

其实是造像的艺术家告诉你,戴维王应该是这个模样。

米盖兰基罗曾经对出钱请他雕像的人说过:

肉体会腐烂,印象会模糊,千百年后谁知道像不像其人,世人宁信我的雕像是真实的。

传说这位翡冷翠籍的艺术大师并不高大魁梧,他比人们心目中想象的矮得多,也丑得多。

但矮和丑又有甚么关系?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肉体形象都不可能永存,而今我们并不关怀他生前美丑的问题,只见一座座的大理石雕像屹立处处,尽管有的断了手缺了腿,甚至有些连头部也不知去向,但那也没有关系,因为米盖兰基罗已经在他的作品里不朽了。

翡冷翠其实是因为人杰而致地灵。

圣十字敦堂可谓翡冷翠的西敏寺。

这里面安息着许多位艺术大师和其他卓越的人物。

前面是但丁的雕像,他削瘦的脸上有一只鹰勾鼻子,眼神忧伤而敏锐。

虽然他的遗骸并不在此地,翡冷翠的人坚持要给这位伟大的诗人一席之地。

至于米盖兰基罗,翡冷翠的人当然要让他安葬于此。

他生前雕琢过无数的大理石像,死后其门徒也为他造了一个大理石像纪念,旁有三座女性石像,分别象征着其人一生的三大成就:

建筑、雕刻与绘画。

天文学家伽利略的墓像与这位艺术家遥遥相望,静立在大厅的对面,而伽利略注视的方向正是音乐家罗西尼石像的位置。

其他哲人和政治家则又各据一隅。

虔诚巡礼一番后,如同沐浴在人类的智慧余泽之中。

翡冷翠称为文艺复兴摇篮之地,即因这个地方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然而天才倘无人赏识提携,生活不得保障,便无由安心创作,则才智亦恐难发挥。

从这个观点上看,翡冷翠的梅迭契家族委实功德无量。

这个家族富贵、有权势,而又好艺术。

许多翡冷翠当地及意大利其他地方的文人艺术家都受过他们的礼遇,如但丁、达文奇、米盖兰基罗和拉斐尔等人,都先后出入过其门庭。

当时梅迭契一族显赫无匹敌,但他们爱好文艺的传统,终于使人才集中,而这个城市也就成为全意大利最具艺术气息的重镆了。

然而,天下的威势也没有永不衰竭的,传十三代后,梅迭契家族终于没落;今天我们只能从其家族的私人教堂之辉煌遗迹凭吊想象一斑而已。

梅迭契家族的私人教堂在曲折狭隘的巷道内。

路面凹凸不平,街道两旁尽是古旧的民房,楼下的部分多数已改成商店或餐厅。

若要访古,却得先走经过这些现代装饰的橱窗和招牌前。

雨水淋湿了光可鉴人的大玻璃窗和门扉,与土灰色斑斑驳驳的墙,及湿漉漉苍老的石板路,构成有趣的对比。

梅迭契家族的教堂也少不了大理石雕像点缀空间,褪色的壁画和顶画也包围了四周。

在这里,艺术的创作已经和宗教的崇敬、权势的衬托,融和为一体;或许,这也正是艺术作品得以流传的一种安全保障。

不过,究竟私人教堂格局小,过多的装饰反而减却肃穆的宗教气氛。

这一点,恐怕是富贵的梅迭契家族建堂时始料未及的呢?

步出这座小型教堂,暮色已乘细细的雨丝自四面八方围拢来。

店铺的灯光都亮起,招牌的霓虹灯也闪耀着。

游客的思古幽情未醒,街上行人却正匆匆赶步,路旁卖明信片和土产的摊贩也陆续在收理东西准备回家。

生为翡冷翠的人,你一定很骄傲吧?

我禁不住这样问那位中年的导游者。

我当然是很高兴做一个翡冷翠的人啦。

但是,说实在的,我可没有天天生活在惑动之中。

入总是要顾及现实的。

最后那句话,他压低了嗓门说。

这时,有钟声传来。

发自远方近方、大大小小各寺院钟楼的钟声齐响。

每一个行人都习惯地看一看自己的手表。

请对时吧。

这是五点半的钟声。

导游者附带加了一句说明。

我也看了看手表。

一点三十分,这是台北的时间。

有一滴雨落在表面上。

写于68年12月

(选自林文月《远》,有改动)

【注】翡冷翠(Florence),意大利城市名,为欧洲文艺复兴重镇。

翡冷翠一名为徐志摩所译,一般译作佛罗伦萨。

15.认为,翡冷翠其实是因为人杰而致地灵。

试作简要说明。

(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

(1)翡冷翠称为文艺复兴摇篮之地,因为这个地方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如圣十字教堂就安息着但丁、米盖兰基罗、伽利略和罗西尼等众多的艺术大师和其他卓越的人物。

(3分)

(2)梅迭契家族爱好文艺,赏识提携人才(或答:

许多翡冷翠当地以及意大利其他地方的文人艺术家都受过梅迭契家族的礼遇),使得人才集中。

而这个城市也成为意大利最具艺术气息的重镇。

(2分)

解析:

翡冷翠其实是因为人杰而致地灵句在第七自然段的句首,答题的区间在后面几段。

回答时,先明确地灵的含义,即这个城市也成为意大利最具艺术气息的重镇。

第二,明确人杰的含义。

即这个地方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举出实例即可。

【思路点拨】先确定重要语句的位置;第二,上下文把握答题区间;第三,或结合关键词语,或结合修辞,或结合艺术手法等加以阐述。

16.林文月的散文看似质朴平常,其实繁富而情理兼具,极耐推敲咀嚼。

试分析文章第三、四段加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第三段说使人不得不格外小心谨慎步履,除了害怕雨水路滑,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第四段说翡冷翠狭窄的街道真的就在脚下了。

为什么说是真的?

(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

(1)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历史古迹、文学艺术照片的希望和崇敬。

(答历史的联想,文学艺术的联想只得1分)

(2)以前只是从历史的记述和别人的诗文中想象到这个城市,而今如此灰暗却又鲜明地呈现在眼前,(1分)表现出亲临翡冷翠的惊喜心情。

(1分)

解析:

(1)对格外小心谨慎步履的理解要结合前后的分句。

就是这种历史的联想,文学艺术的联想就强调了其中的原因,表达的是对历史、艺术的希望和崇敬之情。

(2)这里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真的是指自己来到翡冷翠,所有的一切真实展现在自己眼前,惊喜心情溢于言表。

【思路点拨】

(1)对情感理解要结合语境,在把握该句语意的基础上结合前后文的关键词语加以概括;

(2)的情感理解要结合关键词,先解释词意,后结合文章整体内容阐述。

17.本文结尾独具匠心。

写远近、大小各寺院的钟声齐响一——这是翡冷翠黄昏五点半的钟声;而的表,一点三十分,台北的时间,有一滴雨落在表面上。

试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

(1)形式上,点题,呼应首段的下雨,使文章结构完整。

(2)定格的特写镜头,画面唯美,时空感强,今古对照,烘托思古之幽情。

(3)从对翡冷翠历史人文的回顾很自然地回到现实的天空,不显得突兀。

(4)全文由虚返实,钟声回响,时间定格,留给读者无限回味、感悟的空间。

(5)不仅表现高度的经营工夫与敏锐心思,也具体见证了她细腻、典雅、庄重而隽永的写作风格。

解析:

回答文段的作用,一是在结构上考虑,作为结尾,点题,呼应首段的下雨,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可以从其画面优美、的思路去考虑;手法上,可以从由虚返实和写作风格思考。

答对3点即可。

【思路点拨】结尾段作用从结构上看是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从主题、情感思考;艺术手法上,从写作风格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18.文章引用米盖兰基罗所说:

肉体会腐烂,印象会模糊,千百年后谁知道像不像其人,世人宁信我的雕像是真实的。

你有什么感想?

请结合本文并社会历史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探讨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为F(探究)。

【答案解析】

(1)就文本而言,文章引用米盖兰基罗所说,肉体会腐烂,印象会模糊,唯有大理石的雕像不易毁朽,以此来见证、烘托、象征那些真正不朽的智慧心灵艺术心灵,作品的题旨,就是要赞颂人类智慧与艺术的伟大。

(2)米盖兰基罗自己也并不高大魁梧,但而今我们并不关心他生前美丑的问题,因为米盖兰基罗在他的作品里不朽了。

(3)可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生前荣耀显赫,死后湮灭在荒山蔓草,而他们建立的功业和以他们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流传后世的例子,说明智慧不朽,艺术不朽。

(每点2分)

解析:

引用名人名言,为的是点明文章主题,为揭示主旨服务,大理石的雕像不易毁朽,赞颂了人类智慧与艺术的伟大;从文本看,由但矮和丑又有甚么关系?

……因为米盖兰基罗已经在他的作品里不朽了可知,生前美丑不重要,米盖兰基罗已经在他的作品里不朽;从社会历史来看,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生前荣耀显赫,死后湮灭在荒山蔓草,而他们创作下来的经典作品依然流传,说明智慧不朽,艺术不朽。

【思路点拨】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

思路是:

首先,先整体阅读文本,结合主题揭示、情感表达来明确引用的作用;第二,结合文本中的米盖兰基罗的经历,明确哲理的具体体现;第三,结合历史具体解说。

观点明确,言之有据,思路清晰即可;观点未明示,但言之有理、有据,扣2分;观点矛盾,不给分;思路不清,酌情扣分。

现代文阅读理解—散文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田园之秋

陈冠学

我爱秋,不仅爱它成熟,爱它在炎夏之后带来的凉意,更爱它是候鸟的季节。

花圃里有着记不清的菊科的花开放;道路旁一样有着它繁多的族类,在人脚边静静展蕊。

那北来的鸣客,更是令人觉得此地才是它的故乡似的,到处是踪影,是歌声。

秋,是个丰盛的季节。

坐下来看我的风景。

几亩地的作物连绵着,有番麦,有番薯。

番麦翠,番薯青;番麦花黄,番薯绥红。

没有耕作的野地则遍生原蒿、野塘蒿、朴骨萧等草,高与人齐,呈现着褐、绿的混合色。

长条的大石堆,灰白的,散撒着旋花科的藤蔓,好像碧波中一尾白鲸着了网。

草鹡鸰是这里最好的歌手,它们载歌载舞,从这株草翻到那株草,不足半两重的身躯,有时居然会把一枝狗尾草压得垂到地面。

文鸟科的乌嘴觱、赤觱、灰觱,六七只成,也是这一带的居民,它们的飞,样子很像曲谱上上下跳动的小音符。

珠颈斑鸠或水平地飞过番麦田、番薯地,或从附近的树上,扑扑地冲天飞起,然后笔直地滑向一里外的地面。

伯劳虽是过客,此时也是田园间的主鸟之一,到处可见。

阴天里云雀是不高兴的,从来很少听见它们凌空歌唱。

朝阳透过开着的窗斜照下来,在地面上投下了一方的白,略带着黄味。

我在厨房里,坐在一个矮凳上,削今年里最后一顿番薯的皮。

我的脚和散在脚边的番薯正落在光幅里,与光幅外形成明暗二色的强烈对比,这教我想起从前看过的摄影作品。

看着伸在光幅里的脚,仿佛那并不是我的脚,而这脚是通到光幅外的阴暗之域,那里有个农夫坐着。

我觉得很奇异,光和影在秋日里的跃动所构成的画面,比见过的摄影作品更有深味。

我的眼睛正受着这奇画的鼓舞,一对草鹡鸰追逐着飞过窗前,影子一前一后在地上光幅里掠过,后面的一只还执执叫着。

好嘹亮的鸣声突然地入耳,才只有五六尺的距离。

我整个人像一根火柴棒,一下子被擦亮了。

说我从来没这么快乐过,谁都不能相信。

这一对草鹡鸰也不知道为着什么事儿争执着,绕着屋子追逐了好几圈,那后面的一只一直执执鸣着。

在这样的明光下,在这样的朝气中,在这样心无一事的当儿,那鸣声一声声地将我擦亮又擦亮,擦得心花不由得不怒放!

原本是恬淡怡悦的心,这田园里的任一动静形色随时都可能使之绽开喜悦的心花呵!

我走出厨房门,立在屋影下看。

草地上有萧有蒿,有蓟有荬;有细叶金午时花,也有圆叶金午时花。

后两种全株都缀满了小黄英,在朝阳下闪耀着满株金。

草鹡鸰看见我,并不在意,兴高采烈地越发高唱着,真是可爱的鸟儿!

菜畦上,小白菜早遍铺着绿白色的嫩叶,蒜、甘蓝、花菜、菠薐也都茁壮长出来了,只有芫荽似乎还在贪睡,没一点儿消息。

小溪北木棉树上停着一对乌鹙,着它们的乌眼珠儿倾耳对着草鹡鸰。

也许它们心里想着:

你这小不点儿,可真乐啊!

灌木丛上停着一只粉头大伯劳,也着眼珠儿倾耳对着草鹡鸰。

这草鹡鸰可真有观客啊!

一忽儿,伯劳腾空而起,对着它腾起的方向看去,见有一只昆虫飞着。

这同时一只乌鹙也自木棉树上飞出,两只鸟几乎同时到达目标,但乌鹜居高临下得了优势,伯劳失之喙尖间,只好又飞回原处。

乌鹙回到木棉树上,一口就将猎获物吞下肚去了。

草鹡鸰似乎什么都没看见,只顾唱它的歌。

我要不是骨头太重,早飞起来了。

中午过后,阴,天气骤然又凉了。

家里没有温度计,大概不出二十二三度。

这个气温开始笼罩着平屋、田园的时候,我的生命里面就有什么在醒,像花卉,逢着季节到了,就要开始结起花苞。

待这季节来,我生命里就会绽放出大片各色各样的菊——那就是我对着这个季节在心境上展开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