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27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幅接收机Word下载.docx

课程负责人签名:

王新金

2008年12月18日

目录

摘要………................................................................................................3

第一章概述…………………………………………….………………4

第一节设计的选择及优缺点……………………………………….4

第二章调谐回路……………………………...………………………....6

第一节输入调谐回路的作用与要求……………………………...6

第二节输入调谐回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6

第三章变频回路……………………………………………………….7

第一节变频电路的作用与要求………………….…………………7

第二节变频电路的组成与变频原理.................................................8

第四章中频放大电路、检波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

第一节中频放大电路……………………………………………11

第二节检波和自动控制增益电路………………………………13

第五章低放级与功放级……………………...………….....................15

第一节低放级电路………………………...…………………….15

第二节功率放大电路……………………………………............17

第六章设计总结……………………………..………………………..18

附录A设计原理图.......................................18

附录B元件清单及参考文献…….…………………………………..19

 

摘要

本课程设计是设计一个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

该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主要由调谐回路,变频回路,中频放大级,检波和自动控制增益电路,低频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构成。

本文将在第一章给出电路总的设计原理及框架,并对此设计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电路的各个部分(调谐回路,变频回路,中频放大级,检波和自动控制增益电路,低放级和功率放大电路)具体的结构的作用、原理、原理图、元器件的选择将分别在第二、三、四、五章中做出详细的说明。

设计总结将在第五章中给出。

另外,此设计的总原理图及参考文献将在附录中给出。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设计的选择及优缺点

为了满足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并较好的完成此次课程设计,经过查阅资料本设计有选择的采用了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设计方案。

因为与普通的直放式接收机相比,优点甚多,更加的实用。

一普通直放式接收机

直放式接收机的特点是电路简单,一般只用1——4只,晶体管和一些基本元件。

易于安装调试,成本低,但它的灵敏度低,选择性不太好。

典型的电路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为了克服直放式接收机的灵敏度低选择性不好的缺点,我们便引入了“超外差”的设计理念。

二超外差式接收机

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

因为,它是比高频信号低,比低频信号又高的超音频信号,所以这种接收方式叫超外差式。

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接收机的优点是: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音质好(通频带宽),工作稳定(不容易自激)。

其设计的整体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缺点便是容易出现镜像干扰(比接收频率高两个中频的干扰信号)和假响应(变频电路的非线性)。

超外差式是与直放式相对而言的一种接收方式。

超外差式收音机能把接收到的频率不同的电台信号都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465kHz),再由放大器对这个固定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

在选择回路(输入回路)或高频放大器与检波器之间插入一个变频器及中频放大器。

第二章调谐回路

本章主要讲的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第一部分---调谐回路。

第一节输入调谐回路的作用与要求

一输入调谐回路的作用

从天线接受下来的不同频率的信号中选择出所要接受的信号,并抑制掉其他不需要的信号及各种干扰和噪声信号。

二对输入调谐回路的要求

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频率覆盖要足够宽;

电压传输系数要大而且要稳定。

第二节输入调谐回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调谐回路是由可变电容Ca、Cb和天线线圈L1组成。

调节可变电容C可使LC的固有频率等于电台频率,产生谐振,以选择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再由L2耦合到下一级变频级。

其设计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第三章变频回路

本章主要讲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第二部分---变频回路。

变频回路是此设计的关键电路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接收机的接受效果。

变频回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又可分为混频、本机振荡、选频三部分。

第一节变频电路的作用与要求

一变频电路的作用

变频电路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输入调谐回路选出的信号的载波频率变为固定的中频频率(465KHZ),同时保持中频信号的包络与高频载波信号的包络完全一致,使传送的低频信号不至产生失真

二对变频电路的设计要求

(一)在变频过程中,中频信号的包络不能有任何失真,即中频信号的包络应与输入的高频信号的包络完全一致。

(二)在整个接收频段范围内,应始终保持本机振荡信号频率比输入的高频信号频率高465KHZ,即有良好的跟踪特性。

(三)变频电路的工作稳定性要好,噪声系数要小,增益要适当。

第二节变频电路的组成与变频原理

一变频电路的组成

变频电路的结构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3.1所示:

图3.1

由结构框图可以看出变频电路由本机振荡器、混频器及中频选频回路(滤波器)三部分组成。

在变频中,混频器的输入信号由高频调幅信号Us与本机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等幅振荡信号UL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信号在混频器中进行混频,并送入中频选频回路,经中频选频回路选出465KHZ的中频信号Ui,再把Ui送入中频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经过混频后Fi为固定的465KHZ。

二变频电路的原理

变频电路的设计原理图如图3.2所示:

图3.2

(一)变频级

变频级是以晶体管BG1为中心,它兼有振荡、混频两种作用。

它的主要作用是把输入的不同频率的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二)本振回路

由晶体管BG1、可变电容Cb、振荡变压器(简称中振或短振)B2和电容C3构成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

它能产生等幅高频振荡信号,振荡频率总是比输入的电台信号高465kHz。

本振条件:

正反馈(相位条件),幅度(反馈量要足够大)。

(三)混频电路

由调谐回路和本振电路组成天线所接收信号由L2耦合到BG1的基极,本机振荡信号通过C3耦合到BG1的发射极。

两种频率的信号在BG1中混频,混频后由集电极输出各种频率的信号。

其中包含本机振荡频率和电台振荡频率的差额等于465kHz的中频信号。

(四)选频电路

由B3的初级线圈和谐振电容C组成并联谐振电路,它的谐振频率在465kHz,对465kHz的中频信号产生最大的电压,并且通过

次极线圈耦合到下一极去。

其原理图如图3.3所示。

图3.3

第四章中频放大电路、检波和自动控制增益电路

第一节中频放大电路

中频放大电路是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接收机灵敏度及选择性的关键电路。

一中频放大电路的作用与要求

中频放大电路对中频信号进行选频和放大,然后将放大了的中频信号送入检波器去检波。

中频放大电路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整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自动增益控制等性能。

对中频放大电路主要有增益要高、选择性要好和同频带要合适三方面要求。

二中频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原理

输入电台信号与本振信号差出的中频信号fI恒为某一固定值465kHz,它可以在中频“通道”中畅通无阻,并被逐级放大,即将这个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用固定调谐的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

而不需要的邻近电台信号和一些干扰信号与本振信号所产生的差频不是预定的中频,便被“拒之门外”,因此,接收机的选择性也大为提高。

其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图如图4.1所示:

选频级输出的中频信号由VT2的基极输入并进行放大,中放电路中的负载是中频变压器T4和谐振电容C.它们也是并联谐振在中频465kHz。

图4.1

三中频放大器的设计计算

中频放大器的设计指标为:

中心频率f0=464KHZ,带宽为2Δf0.7=8KHZ。

负载ZL为下级一个完全相同的晶体管的输入阻抗。

选用某高频小功率晶体管,当VCE=6V,IE=2mA时,它的y参数为gie=2mS,Cie=12pF;

goe=400uS,Coe=9.5pF|yfe|=58.3mS,ψfe=-22°

|yre|=310uS,ψre=-88.8°

设暂不考虑yre的作用,则得输入导纳Yi≈yie=gie+jωCie输出导纳Yo≈yoe=goe+jωCoe

设选取回路总电容C∑=200pF,

则回路的电感为L=1/ωo2*C∑=586μH

若回路的空载品质因数Qo=100,

则回路损耗电导为Gp=1/Qo*ωo*L=5.84μS

再由同频带为8KHZ,中频频率为465KHZ,回路有载品质因数QL=57

由此求的并联到LC回路上的总损耗电导为Gp`=1/QL*ωo*L

=10.2μS

求得在匹配时的初级抽头比为p1=N1/N=√(Gp`/2go1)=0.113

初次级的匝数比为p2=N2/N=√(Gp`/2gi2)=0.065

根据L=586μH则求得初级线圈的匝数N=200,则N1=0.113*200=22.6,N2=0.065*200=13

本级的增益(Avo)max=yfe/2*√[(go1*gi2)]=42

考虑到回路的插入损耗K1=20lg[1/(1-QL/Qo)]=7.33dB,因而净功率增益为(Apo`)max=(Avo)max2-K1=24.67dB。

第二节检波和自动控制增益电路

一检波电路的作用与要求

检波电路的作用是把从中频放大电路送来的调幅信号中解调出音频信号,并将解调出的音频信号送入音频放大电路。

对检波电路有效率要高,失真要小,滤波性能良好等要求。

二自动增益电路的作用与要求

其作用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弱,自动调节接收机的高频增益;

这样即可避免接收弱信号时音量过小(或接收不到),也可避免接收强信号时音量过大(或由于输入信号过大而使低频放大电路阻塞失真)。

要求有:

AGC控制的范围要大,工作的稳定性要高。

三检波、自动控制增益电路的工作原理

中频放大器的中频信号经中频变压器T5二次绕组送入检波管VT4,利用PN结点单向导电特性,把中频信号变成中频脉动信号。

这个脉动信号中包含直流成份,残余的中频信号及音频包络三部分。

利用C8、C9、R9构成π型滤波电路(如图4.2),滤除残余的中频信号,检波后的音频信号电压降落在音量电位器R9上,经电容器C10耦合选入低频放大电路。

放大后的中频信号作为自动增益控制的AGC电压,被送到受控的第一级中放管VT2的基级。

图4.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利用强信号来自动降低中放级的增益(如图4.3)。

信号越强,反馈回VT2的直流成份越大,VT2的增益越小。

这就达到了自动增益控制的目的。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由AGC电压滤波电路及AGC受控电路三部分组成

图4.3

第五章低放级与功放级

第一节低放级电路

一低放级电路的作用与要求

主要任务是把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使功放级得到更大的音频信号电压,使收音机有足够的音量。

由于是音频电压的放大,所以要求是它的增益设置得较高。

二低放级电路的原理及原理图

低放级电路(如图5.1)由前置放大管VT5,第二级前置放大管VT6,耦合电容器C10,C13,基级偏置电阻器,输入变压器T6组成,音频电位器RP组成。

原理:

从音量电位器的滑动端与地之间取出的音频电压信号,经C10耦合,加在VT5的发射结两端。

音频信号被VT5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经C13耦合送入VT6的基级,不饿VT6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

由于VT6集电极的负载是输入变压器T6的一次绕组,是一个电感器件,当音频信号电流流过时,将在一次绕组两端产生感生的音频信号电压。

通过T6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的电感耦合,即可将音频信号电压送入功率放大器。

图5.1

第二节功率放大电路

一功率放大电路的作用

功率放大电路是接收机的最后一级放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低放级送来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输出足够的的功率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二功放电路的设计原理图

图5.2

第六章设计总结

此次课程设计,结合着前段时间的电子技能实训中的对超外差式接收机的手工焊接,理论联系实际,使我对调幅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更加的熟悉,彻底的理解了超外差的工作模式、工作原理及其相对普通接收机的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音质好(通频带宽),工作稳定(不容易自激)。

同时我也对通信电子电路的设计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附录A设计原理图及元件清单

设计的总原理图如下图7.1所示:

图7.1

附录B元件清单及参考文献

一元件清单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三极管

9012(3CX201)

2只

3DG201(9018)

3DG201(3DG6)

4只

二级管

2A9,IN4148

各1只

电容器

0.01μF

1只

022μF

8只

1~4.7μF

4.7~10μF

100μF

3只

电阻器

10Ω、15Ω、51Ω、220Ω、470Ω、630Ω、820Ω、3KΩ、15KΩ

150Ω、1KΩ、

20KΩ、62KΩ

各2只

二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