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737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docx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  

       本文节选自《嵇中散集》卷三,以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黄省曾刻本为底本,用《昭明文选》参校。

作者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因官魏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

嵇康崇尚老庄学说,信奉服食养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

因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氏集团,被司马昭杀害。

【原文】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

或云:

“上寿百二十,古今相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

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译文】

      世间有认为像神仙那样长生可以靠学习获得,不死可以靠努力达到的人。

有说“(人的)最高寿命一百二十岁,从古到今都一样,超过这个极限以后的,难道不是妖怪吗?

”的人。

这两种认识都违背了实际情况。

请(允许我)尝试着大概的探讨这个问题。

      虽然像神仙那样长生的人(我们)没有亲眼看到,然而典籍中的记载,以往史书和传说的流传(说的明明白白),斟酌来看,一定存在像神仙那样长生的人啊。

(那些人)似乎是独自禀受异于常人的精气,禀赋来自先天,不是积累学识所能够达到的。

至於导引、调养符合性命机理,因此达到性命的极限,长的获得一千多岁的寿命,短的可以(活)几百年,(还是)可以达到的。

然而世人都不精通(导引、调养性命的方法),所以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按语】

      本节作者明确提出论点:

      1、寿命超过普通人寿命的人是存在的;

       2、普通人不能长寿是因为不精通保养性命的方法;

      3、人的寿命长短与先天禀赋有关,禀赋特异的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先天禀赋超越了常人;

       4、人的寿命长短与后天保养有关,通过导引、调养等方法保养性命,可以超越普通人的寿命。

【原文】

      何以言之?

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瞬。

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译文】

      凭什么这样说呢?

(人体有病需要的时候)服用药物寻求发汗,有时候(还)不能得到汗出;而(人的心中)愧疚(之情)猛然产生,(反而会)大汗淋漓。

整个早晨不吃饭,就会饥饿欲食;而曾子心怀哀伤,七天(不进饮食也)不感觉饥饿。

坐到半夜,就会昏昏欲睡;心中怀有深深地忧愁,就能通宵不眠。

用力的梳理头发,(饮用)浓烈的酒水(可以)改变面色,(但)使头发、面色的改变是有限的;(而)性情刚烈的人愤怒的样子,(是面色突变)显著不同于平常的面容,头发直立,上冲头冠。

根据这些现象来看,精神相对于形体(来说),像国家那样有君王。

精神躁越于内,而形体(损伤)表现于外,就像国君昏昧于上,国家百姓混乱于下啊。

【按语】

      本节作者举例说明了精神对身体的影响。

提出了“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的观点。

【原文】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於燋爛,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榖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棲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平和;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余斛。

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效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價,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

【译文】

      在大旱之年(注:

商代开国君王的名字叫汤。

传说商汤时期曾大旱七年。

本文作者用“汤之世”代指大旱之年)种庄稼,独自得到一次浇灌的益处的(禾苗),虽然最终(和其他禾苗一样)归结於焦烂,(然而)一定是得到一次浇灌的禾苗最后干枯。

因此,一次浇灌的益处一定不能轻视啊。

而世人常常认为一次愤怒不足以侵蚀性情,一次哀痛不足以损伤身体,这就像(那些)不知道(每)一次浇灌的益处,而把稻谷收成良好的期望寄托于久旱禾苗(那样)的人啊。

因此有修为的人懂得形体凭借精神才能有生机,精神依赖形体才能存在,感悟(生命的)生机的容易丧失,知道(每)一次过错都会(对性命)产生危害。

所以修养性情以保养精神,安稳心态以保全身体,爱憎不表现在面色,忧喜不存留在心中,恬静、淡泊不被(外界的情、物)感然动摇,而形体安和,神气平静;并且(通过)呼吐体内腐浊之气,吸纳自然清新之气,服用有益的药物,进食有益的食物保养身体,使形体精神相互亲和,表里内外相互协调啊。

      (用)散播漫种的方法(种植),一亩地能收获十斛(注:

“斛”是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

南宋以前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改为五斗为一斛。

本文十斛即一百斗),(可以)称之为良田,这是天下的通常标准。

不知道(通过)把种子播种在低畦或浅穴中(

精耕细作)的方法,(一亩地)可以(收获)一百多斛。

田地、种子是一样的,由于种植、管理不同,则取得的效果相互悬殊(很大)。

说经商不可能有十倍(以上)的利润,务农不可能(达到收获)一百斛(以上)的愿望,这是墨守成规而不知道变通的人啊。

【按语】

      本节作者阐述了普通人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方式对人体的危害和有修为之人的正确认识和有益于人体的行为方式。

提出了“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的辨证观念。

表述了对“人体的虚衰和强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的认识。

认为普通人之所以不能长寿,是由于墨守成规,不能通常达变所致。

【原文】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瞬,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熏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躭,目惑玄黄,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途;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

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译文】

      黑大豆(久服)使人身体困重,白榆(的皮和叶子)使人安睡,合欢皮能解除(心中的)郁闷,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是普通人、聪明人都知道的。

大蒜损害眼睛,河豚(有毒)不能吃,平常的人都知道啊。

体虱(因为)生在头发中而(渐渐)变黑,麝因为常食柏叶而产生体香,颈(因为)长在山民的身上而(容易)瘿肿,牙齿(因为)长在山西人口中而(容易)发黄。

推理这些现象来看,所有被食用的食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性能,(分别)对人的精神、形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没有不产生应验的。

难道仅仅只有使人身体困重的(黑大豆)而没有使人(身体)轻捷的(东西),(仅仅只有)损害(眼睛)使(眼睛)视力减退的(大蒜)而没有有益于(眼睛)使(眼睛)视力增强的(东西),(仅仅只有)损害牙齿使牙齿变黄的(山西水土)而没有(有益于牙齿)使(牙齿)坚固的(东西),(仅仅只有)使(麝产生)芬芳体香的(柏叶)而没有使(身体产生)怪异气味的(东西)吗?

      神农氏说:

“上等药物延长寿命,中等药物调理性情”的话,实在是通宵性命的机理,借助药食滋养使(生机)畅达啊。

而常人不体察(其中道理),只是贪图厚味,沉溺声色,目光被外物所吸引,耳窍被淫声所充斥,饮食厚味伤其脏腑,醇酒美醪伤其肠胃,美色房劳伤其骨髓,喜悦愤怒扰乱其正气,忧思焦虑销灼其精神,悲哀欢乐破坏其平静纯粹的心境。

以脆弱的身躯,攻击他的(途径)不是一条;容易衰竭的身躯,而内外受到损害。

身体不是木石,(受到这样的损害)岂能长久?

【按语】

      本节作者提出了各种食物药物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进一步阐述了情志、药物、食物、声色等因素对性命的影响,认为普通人不能长寿是因为保养不当,使脆弱的性命反复受到损害所致。

【原文】

      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

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中智以下,谓之自然。

纵少觉悟,咸叹歎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爲受病之始也。

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

仰观俯察,莫不皆然。

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

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己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途复废。

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願,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懐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賖相倾,如此复败者。

【按语】

      本节作者列举了普通人不求长寿的心态和那些养生失败之人的失败原因。

【译文】

      按照自我意志行事严重的人,饮食不加节制,因此产生多种疾病;贪图女色,不知疲倦,因此导致(精气)匮乏竭绝;风寒所造成的侵害,百毒所造成的损伤,(使他们)生命的中途夭折于各种损害的摧残。

世人都知道讥笑感叹,认为他们不善于持养生命。

至于(如何)处身违背性命的机理,损伤于细小的危害,积累细小的损伤成为虚损,积累虚损成为虚衰,从虚衰到白头,从白头到衰老,从衰老到死亡,(却)闷然不知道原因。

中等以下见识的人,认为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即使稍微有些觉悟的人,(也)都是感叹怨恨在遇到损害发生的时候,而不知道防范各种损害于没有征兆(的时候)。

这就像齐桓公患了临近死亡的疾病,反而恼怒扁鹊的先见之明,把感觉到病痛之日,当作受到侵害的开始啊。

疾病形成于细小的损害,而救治疾病在它(已经)显著(的时候),所以出现不治之症;趋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有普通人的寿命。

反复观察,没有不是这样的。

用相同的人数量多证明自己(的正确),用(大家的寿命)同样(短)自我安慰,认为自然规律,(人类的寿命)最多这样罢了。

即使听说养生的事情,也根据自己的见识,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其次的人犹豫猜疑,虽然稍有养生的愿望,(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方法;其次的人(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配制服用药物,(过了)半年一年,辛劳却没有效验,寻求长寿的愿望因为厌恶辛劳衰减,(最后)半途而废。

有行为有益身体的(部分)像田间小沟里的水,损害身体的(部分)像汇入大海的水,却坐等显著回报的人;有压抑情欲,(忍痛)割弃美好愿望,而嗜好(的事物)经常在眼前耳畔(诱惑),所希望(得到的长寿)在几十年后(才能应验),又害怕两头落空,心怀犹豫,(两种)心愿交战于内,(心爱的)事物诱惑于外,近处的诱惑与远处的愿望相互排斥,像这样重蹈失败的人。

【按语】

      本节作者进一步列举了那些养生失败之人的失败原因,为论证“通过养生可以达到长寿”的观点作了铺垫。

【原文】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

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

今以躁兢之心,涉希静之塗,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

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

【译文】

      宝贵的事物精微玄妙,可以凭借悉心感悟察觉它的存在,很难凭借眼睛识别。

譬如像枕木和樟木(需要)生长七年,然后(才)可以区别啊。

现在浮躁、求速的心情,涉足(需要)无声宁静的路途,欲求速效而事情发展缓慢,期望近而应验远,所以不能够坚持到底。

       众多的人因为没有看到长寿的效果所以不去追求,而追求长寿的人因为不能专一丧失成功的可能,偏执一端的人因为养生方法不全面没有成功,追逐技巧的人因为粗浅自我湮灭。

凡是像这几种,想达到长寿目的的人,万人中没有一个能够成功的啊。

【按语】

      本节作者由列举反面证据开始进行论证。

由于长寿的人只有记载,不能“目见”,所以作者采用了反证法和譬喻法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原文】

      善养生者则不然也,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彊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顧,非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译文】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心中)清净虚无,(行为)安静沉稳,少有私心和欲念。

知道名利地位对德行的损伤,所以轻视(它们)而不去谋求,不是期望得到而强行禁止;知道饮食厚味对性情的危害,所以厌弃(他们)而不去关心,不是贪恋享受而后来抑制。

外在的事物因为劳累心神而不去留意,精神状态以淳厚淡泊独自显著。

(胸怀)旷达没有忧患,(心中)平静没有思虑。

还以纯一相守,以安和相养,顺应道理(生机)日渐受到保养,接近最高境界。

然后用食灵芝、饮醴泉、晒朝阳、听音乐调养身心,无欲无求,怡然自得,身体舒泰,心境玄妙,不追求欢乐而后来欢乐充足,忘记生命而后来生命长存。

像这样下去,才能够与神仙比寿命长短,和王乔(注:

长寿升天的神仙人物)争年龄高低,为何认为长寿是没有可能的呢!

【按语】

      本节作者提出达到长寿目的的正确的养生方法,明确提出“通过养生可以达到长寿”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