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790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三、图形的运动

(一)

一、本单元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内容: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标解读:

在课程实施中,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二、本单元教材、学情分析:

单元教材简介:

本单元学习的是第一种图形运动形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运动”。

它主要包括:

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的起始单元。

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积累学习抽象图形运动的感性经验,也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等)做好铺垫。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

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四、单元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辨认轴对称图形、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

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本单元教学措施:

1.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3.注意在学习困难处加强引导,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六、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主备人:

徐艺参备人:

晏红陈炼审核晏红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例1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已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教学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产。

突破方法:

结合具体图形来进行分析。

难点:

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突破方法: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

教学与学法

教学:

直观教学。

学法:

合作交流。

知识链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图形的知识经验。

教学准备:

主题图、剪刀、纸、蝴蝶图等。

提炼的课题:

能从诸多的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第28页的主题图。

问:

这是在什么地方?

小朋友在做什么?

像这些小朋友、风筝、观览车等都在运动,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图形的运动。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1)出示课本第29页的主题图。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

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

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

还有别的办法吗?

用手中的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

小结:

通过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说明:

以上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a.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b.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c.欣赏对称的图形:

建筑物、京剧脸谱、雪花、民间剪纸……

(4)小结:

刚才这些图形通过观察法发现了它们左右两边或上下两面一样,用对折方法发现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2.出示例1.

(1)老师剪了1个图形,想让你们猜一猜剪的是什么,并判断一下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出示一半的衣服)

(2)师:

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剪出其它图案吗?

a.学生操作活动 b.集体展示评价

请将剪出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问:

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小结:

像这样剪出的图形是对称的,都是轴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看这几个轴对称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图中都有一条折痕,你们看这条折痕刚好把这个图形怎么样了?

(分成了两边一样的部分)

这条折痕是一条什么线?

你能给这条重要的线取个名字吗?

学生回答。

小结:

教学上把这条折痕称为“对称轴”,人们一般用虚线来画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

一般用画得比图形长一些的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4)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学生回答。

3.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你刚才剪的图形叫作什么图形?

为什么?

找出自已剪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必做题)

(1)“做一做”。

判断:

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为什么?

指出对称轴。

学生:

蜻蜓、汽车是轴对称图形,梳子、花不是轴对称图形。

(2)练习七第1题。

学生读题,然后独立练习。

练习七第2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是否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拓展练习。

闯关游戏一:

猜猜看“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图案吗?

”(必做题)(复习轴对称图形)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二:

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选做题)

   下面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教师小结。

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

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

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已经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闯关游戏三:

终极挑战──你能帮这些图形找到另一半吗?

(选做题)

小组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

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平移

主备人:

徐艺参备人:

晏红陈炼审核晏红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七第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直观区分这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突破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

难点:

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

理解平移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谈话、指导

学法:

观察、分析。

知识链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平移现象的知识经验。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提炼的课题:

能辨别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

(1)课件出示 

 

(2)手势比划:

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语言描述:

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

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

(板书:

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想一想:

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3)移一移:

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

(二)辨别平移现象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

 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现象。

三、实践体验,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必做题)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

2.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平移知识。

(2)综合练习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必做题)

哪个火箭是由

通过平移拼成的?

【设计意图:

辨别多个图形通过平移,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三)选做练习:

剪窗花或者用平移设计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对平移现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说一说。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课件配乐展示)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图形的旋转

主备人:

晏红参备人:

晏红陈炼审核晏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和练习七第7至10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旋转,能直观区分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旋转运动的特点。

【知识链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关于旋转方面的经验。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陀螺等

【提炼的课题】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旋转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2.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

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有什么共同特点?

3.概括描述: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

(板书:

旋转)

4.联系生活:

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操作观察:

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

(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

6.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1)课件出示:

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转?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

(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三、实践体验,深化理解。

(必做题)

1.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

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2.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

拼图游戏。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利用平移和旋转将零散的图形有序相接,构建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说一说。

2.走进生活:

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课件配乐展示)

3.课外拓展: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9题。

(选做题)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剪一剪

主备人:

晏红参备人:

晏红陈炼审核晏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和练习七第11至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链接】学生已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理解了平移和旋转运动。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提炼的课题】

1.通过剪纸活动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由易到难思考解决问题。

2.在操作中探索折纸方法、画图方法并经过不断调整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美,再找出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2.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这些优美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

你也想剪一剪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剪一剪”。

(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例4: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1)观察思考:

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

(对称、平移)

(2)渗透思想:

要剪出4个连续的小人,要从剪1个小人开始研究。

(二)解决问题。

1.探究剪1个小人:

学生自主操作,展示作品,畅谈体会,感知剪法。

成功者谈剪法:

先对折,再画出小人的一半,最后剪。

失败者谈注意事项:

如画半个小人时应从纸的闭合处画起。

为什么?

2.探究剪2个小人。

(1)小组合作,先讨论:

怎样折、怎样画、怎样剪?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探究折法。

①预设折法:

方法一:

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

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

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

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②优化折法:

不同的折法都能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但方法一更简便。

(4)探究剪法。

①思考:

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了两个半个小人?

画时要注意:

从对折的闭合处画。

②质疑:

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两个小人是分开的?

剪时要注意:

剪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3.探究剪4个小人。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汇报展示,交流剪法。

一折:

对折三次。

二画:

从闭合处画半个小人。

 

三剪:

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体会平移。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如果要剪8个小人要对折几次?

对折5次可以剪出小人?

三、实际应用,提升认识。

(一)教材第36页练习七的第12题。

(必做题)

1.你能剪出右面的图吗?

2.观察思考:

怎样折、画、剪?

3.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体会旋转。

(二)发挥想象,自主创作。

(选做)

你还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剪一个新的剪纸作品吗?

【设计意图:

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剪连续对称图形的方法,沟通对称与平移、旋转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