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3081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犯罪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docx

《犯罪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犯罪心理学.docx

犯罪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结构

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已经存在的,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有关心理因素的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2.需要

是人在生活中感到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有机体自我或者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3.动机

推动和维持人们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4.犯罪动机

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

5.犯罪动机斗争

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对这一行为的利弊得失加以选择和取舍的过程

6.犯罪动机转移

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其犯罪动机发生的变化

7.认知

人对自身状况、外部刺激情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活动

8.情绪、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持的态度体验

9.意志

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心理过程

10.兴趣

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11.能力

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2.犯罪人的能力特征

指直接影响犯罪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

13.气质

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4.性格

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15.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

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受犯罪心理结构弱化机制的作用和影响,使其犯罪心理结构暂时性抑制、瓦解和消除

16.犯罪心理结构的恶性发展

犯罪心理形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它将在犯罪活动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如果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和帮助,这种心理就会继续发展,日益强化,形成顽固的犯罪动力定型

简答题

1.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宏观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政治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社会风气因素

(4)社会观念因素

(5)社会刑事法律因素

2.犯罪心理形成的微观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因素

(2)学校教育因素

(3)工作环境因素

(4)社区环境因素

(5)职业与职务因素

3.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中的心理因素

(1)认知方面的问题

(2)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因素

(3)不良的意志品质因素

(4)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因素

(5)人格障碍

4.犯罪人的需要结构特点

(1)对象性

(2)紧张性

(3)动力性

(4)周期性

(5)社会性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于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6.警察心理选拔的方法

(1)情境测验

(2)心理测验

(3)面试法

(4)调查法

(5)仪器测量法

7.警察心理选拔的内容

(1)警察个性心理选拔

(2)警察智力选拔

(3)警察记忆选拔

(4)警察注意稳定性选拔

(5)警察其它心理品质选拔

8.警察心理训练的一般心理训练法

(1)讲解法

(2)观摩法

(3)练习法

(4)咨询法

(5)自我训练法

9.行为人的范围

(1)犯罪人

(2)一般违法者

(3)刑满释放人员和劳教解除者

(4)不良行为主体

(5)公安司法人员

10.研究课题的范围

(1)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犯罪心理的原因

(3)犯罪心理的构成要素

(4)犯罪心理的类型

(5)犯罪心理的对策

1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5)伦理性原则

1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2)提出研究假设

(3)选择研究类型

(4)确定研究内容

(5)选择研究方式

13.女性犯罪心理的特点

(1)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2)犯罪种类向多样化发展

(3)重大刑事犯罪增加

(4)团伙犯罪突出

(5)犯罪手段和行为方式趋于男性化

14.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1)从属性

(2)渐进性

(3)欺骗性

(4)隐蔽性

(5)犯罪行为多于性有密切联系

15.累犯和惯犯的行为特征

(1)狡诈性

(2)残忍性

(3)连续性

(4)习惯性

(5)流窜性

16.老年犯罪的动机特征

(1)解除精神空虚动机

(2)享乐动机

(3)性动机

(4)报复动机

(5)补偿动机

17.老年犯罪的行为特点

(1)非暴力性

(2)预谋性

(3)重复性

(4)隐蔽性

(5)独立性

18.变态人格的特征

(1)人格自知力缺乏

(2)出现年龄上,一般早年开始,但迹象不明显,多数人青春期才明显暴露出来

(3)情感明显变异

(4)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短浅

(5)矫治困难

19.变态人格的犯罪特点

(1)随机冲动性强

(2)作案手法不甚隐蔽易于暴露

(3)从犯罪类型上看,攻击型、报复型等暴力犯罪较多

(4)犯罪多单独进行,具有连续性

(5)犯罪行为的残忍性

20.反社会型的基本特点

(1)15岁以前就有品行障碍与违法症状史并持续到成年

(2)缺乏责任感

(3)易激惹与侵犯性

(4)鲁莽与冲动性行为

(5)漠视真实

21.性变态犯罪的行为特点

(1)犯罪行为的连续性

(2)行为目标的同类性

(3)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

(4)行为时间和地点的固定性

(5)行为手段与方法的一致性

22.增强人际吸引力应遵循的原则

(1)外貌吸引原则

(2)能力崇尚原则

(3)熟悉原则

(4)好感回报原则

(5)相似原则

辨析题

1.诈骗犯中抑郁质比例占的最大

错。

诈骗犯中多血质比例占的最大。

理由:

多血质类型,行动敏捷,活泼好动,灵活性强,善于交际,是比较符合诈骗犯一般气质类型

2.青少年抢劫犯中抑郁质比例占的最大

错。

青少年抢劫犯中胆汁质比例占的最大。

理由:

胆汁质的人兴奋性高,意志能力差,甚至可能导致抑制过程的破坏,产生兴奋性爆发。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易冲动,表现出急躁和粗鲁。

符合大多数青少年抢劫犯的气质类型

3.在选择职业方面,典型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从事公关工作

对。

理由:

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一般比较活泼好动,灵活性强,善于和人交际。

所以比较适合从事公关工作。

案例分析

1.犯罪心理形成原因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外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一)宏观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政治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社会风气因素4.社会观念因素5.社会刑事法律因素

(二)微观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因素2.学校教育因素3.工作环境因素4.社区环境因素5.职业与职务因素

二、自然环境因素

(一)地域因素

(二)季节因素(三)天气因素(四)时间因素(五)自然灾害因素

三、犯罪现场情境因素

(一)被害人因素

(二)现场其他人因素(三)现场物质与精神因素(四)机遇因素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

一、生理因素

(一)年龄因素

(二)性别因素(三)神经类型因素(四)异常的生物学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一)认知方面的问题

(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因素(三)不良的意志品质因素(四)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因素(五)人格障碍

三、行为因素

(一)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错误的活动(三)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四)模仿不良模式

2.犯罪人犯罪心理结构

一、需要结构:

犯罪人的需要特征有:

1.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攻击行为;2.超常的生理性需要经常占据主导地位;3.脱离现实条件,个人需要恶性膨胀;4.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地位。

二、动机结构:

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

由内在的动因与外在的诱因构成。

主要有以下分类:

1.按犯罪动机被主体意识到的水平来划分可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犯罪动机;2.按犯罪动机的起源来划分可分为生理性与社会性的犯罪动机;3.按犯罪动机来自体内外,可分为内在与外在犯罪动机;4.按犯罪动机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可分为主导性与辅助性的犯罪动机;5.按犯罪动机的具体内容可分为政治型、财务型、性欲型、报复、嫉妒、恐惧与戏谑动机等。

三、认知结构: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包括认知水平与认知内容,主要有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纪观。

而犯罪人的世界观是错误或反动的;人生观是一种腐朽、没落的;道德观低下;法纪观严重扭曲。

四、情绪、情感结构:

不良情绪、情感与犯罪行为的出现有密切关系:

1.消极情绪、情感的积累导致的犯罪;2.激情状态导致的犯罪;3.应激状态导致的犯罪。

五、意志结构:

犯罪人的意志特征在犯罪各个阶段的表现不同,具有两极性的特征,且具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的特点。

六、兴趣结构:

犯罪人的兴趣特征主要是:

1.兴趣内容的低层次性;2.兴趣对象的强刺激性;3.兴趣性质的乏理智性

七、能力结构:

犯罪人的能力是指直接影响犯罪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学特征。

犯罪人实施犯罪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些犯罪甚至需要较高的特殊技能。

八、气质结构:

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

犯罪人的气质特征影响犯罪心理的概率、形成速度、外化成犯罪行为的时间和实施犯罪行为的种类及采用的手段。

九、性格结构:

犯罪人的性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其性格结构方面与常人不同:

1.态度特征;2.意志特征;3.理智特征;4.情绪特征。

论述

1、论述犯罪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1)探索犯罪心理规律,是提高广大公安司法人员基本素质的

重要环节之一

(2)探索犯罪心理规律,是进行犯罪预防和前提和保证措施

(2)探索犯罪心理规律,掌握心理痕迹分析技术,可以直接为侦破案件服务

(3)探索犯罪心理规律,掌握犯罪心理状态,可以提高审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探索犯罪心理规律,查明犯罪原因,从而制定和实施综合治理决策

2、反社会人格的犯罪特征

(1)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带有偶然性,较少事先详细预谋,多受情感冲动或本能欲望所驱使,犯罪动机较模糊

(2)犯罪目的不明确,常常不是有目的地选择好目标,且侵犯目标大多数是行为人身体所处相近的人或物体。

作案对象绝大多数为非直系亲属,往往重在眼前的过程,而不计后果

(3)犯罪行为的后果往往损人不利己或害人又害己,甚至对自己的损害更大

(4)犯罪时缺乏自我保护性,犯罪手法不甚隐蔽,作案手段原始、简单;被抓获后往往供认不讳,好不掩盖,但又不承认是犯罪行为;有些甚至不怕被捕。

不惧刑罚

(5)多次作案,虽经惩罚也难以改变,往往是一犯再犯

(6)一般是单独作案。

反社会人格者的自私偏执使他们难以与人相处;加之思维怪异,犯罪少预谋,使他们难以与其他犯罪人合拍

(7)暴力性犯罪多,而智能性犯罪少

3、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模仿性冲动性纠合性戏谑性凶残性反复性易变性

4、警察心理素质构成

(1)敏锐的观察力

(2)稳定的注意力

(3)准确的记忆力

(4)严密的思维力

(5)丰富的想象力

(6)坚强的意志力

(7)良好的情绪控制力

5、性变态犯罪行为特点

了解性变态犯罪的行为特点对于确定犯罪行为是否是性变态者所为以及侦查破案都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行为的连续性

(2)行为目标的同类性

(3)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

(4)行为时间和地点的固定性

(5)行为手段和方法的一致性

6、犯罪心理结构强化机制的特征

(1)犯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2)非法欲望更为强烈

(3)作案经验更加丰富

(4)犯罪活动向多方向性发展

(5)反社会心理更为增强

(6)犯罪人形成顽固的犯罪定型

(7)出现犯罪职业化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